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黑龙江省: “三板斧”重构成果转化生态
科技日报· 2025-08-12 01:14
核心观点 - 黑龙江省通过机制改革、生态重构和数字赋能三大举措,系统性地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旨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1][2][8][10][11] 机制改革 - 出台《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政策,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等7个维度精准发力 [2] - 省、市、区三级政府与哈工大联手以超常规力度打造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先研院)[2] - 先研院将分散的转化资源集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改革教师考核,将成果转化成效计入工作量、岗位评聘和收益分配 [3] 资金支持 - 省级天使基金设立5.05亿元专项池,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省市按1:1比例配套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资金,单项最高支持达1000万元 [4] - 从2024年起,黑龙江省每年拨付先研院1500万元用于绩效奖励 [4] 生态重构 - 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四市布局7个创新创业生态圈,汇聚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要素 [6] - 将生态圈内新注册企业纳入政绩考核,并将《转化榜》中“新生成企业比例”权重提升至45% [6] - 两年来,生态圈内高校通过作价入股等形式累计生成企业201家 [7] 具体成效 - 环东北石油大学生态圈帮助学校专利转化数量在两年内跃升5倍 [6] - 环哈尔滨工程大学生态圈依托船海优势学科形成“哈船系”产业集群 [7] - 环佳木斯大学生态圈校企共建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7] 数字赋能 - 构建AI对接系统,将产学研对接成功率提高到80% [8][10] - 通过AI“科技红娘”模式已促成100余对校企合作 [8] - 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指南全部来自本地企业技术需求,并首创校(院)企对接专题项目 [9] 整体成果 - 7月初的成果转化月期间,全省开展活动116场,促成合作签约53项,签约金额达1.27亿元,选派科技总师400人 [1] - 3年来全省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424项,新增经济收益232.65亿元 [10] - 高校院所与省内企业签订技术合同数量年均增长近50%,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80%以上 [11] - 2024年计划就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650项以上 [11]
打造全球领先运动医学创新高地
深圳商报· 2025-08-11 23:45
深圳市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成立 - 深圳市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 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认定资助 北大深圳医院牵头 联合政府、企业、资本及科研机构共建 [1] - 中心旨在打通运动医学领域"科研-临床-产业"转化全链条 解决技术落地难、医企对接不畅等痛点 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领先的运动医学创新高地 [1] 运动医学行业现状与挑战 - 运动医学作为融合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科学 近年来在运动损伤修复、康复技术、智能穿戴设备等方面涌现大量创新成果 [1] - 行业普遍面临"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瓶颈 高校研发技术缺乏临床适用性验证导致转化率低 企业因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而望而却步 [1] 概念验证中心的核心任务 - 中心核心任务是通过优化整合技术、人才、资本、场景等要素 打通运动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1] - 中心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作为"创新试验场"推进技术验证与优化 作为"合作孵化器"促进医企协同创新 作为"资源链接器"推动资本与产业对接 [2] 中心具体职能与规划 - 作为"创新试验场" 为高校、科研机构的早期运动医学技术提供临床前验证平台 降低研发风险 [2] - 作为"合作孵化器" 通过"医企联合实验室"模式匹配医疗机构需求与企业技术能力 推动定制化产品开发 [2] - 作为"资源链接器" 引入投资资金和产业链资源 加速成熟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培育本土运动医学创新企业 [2] 协同发展模式探讨 - 政府、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等代表探讨打造"政府引导、医疗机构牵头、企业参与和资本助力"的协同发展模式 [2] - 该模式为运动医学产业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助力深圳打造运动医学创新高地 [2]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新华日报· 2025-08-11 23: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需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 [1] - 现代科技革命呈现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环环相扣的特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多学科、多主体、多区域协同作战 [2] -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仍存在技术短板,根源在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未形成合力 [2] 集成全省科技力量 - 需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 [2] - 破解资源分散问题需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创新治理体系,统筹全省科技规划、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打破部门、区域、主体间的行政壁垒 [2] - 江苏已试点"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未来需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0大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需求纳入省级统筹 [2] 打造创新共同体 - 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国之重器",联合高校、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中兴通讯等单位在6G通信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未来可推广至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 [2] - 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实施"苏南—苏中—苏北"创新结对计划,鼓励共建"飞地园区",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2] 科技成果转化 - 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三大瓶颈,高校院所"重论文、轻转化"的评价机制未根本改变 [3] -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承接能力不足,面对高校专利"看不懂、用不上",中试平台建设滞后导致"死亡之谷"现象突出 [3] - 需构建"激励—承接—服务"的全链条支撑体系,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将成果转化纳入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核心指标 [3] 建设中试平台 - 按"产业需求+区域布局"原则建设专业中试平台,如在无锡建设传感器中试基地,在泰州建设生物药中试车间,在常州建设电池中试线 [3] - 江苏计划新增一批省级中试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建设模式 [3] - 培育转化生态,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纪人,完善金融支持链条,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全球产业变革呈现数字技术驱动、绿色低碳转型、跨界融合创新三大趋势 [4] - 江苏新能源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但需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未来领域提前布局 [4] - 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聚焦"技术—产业—生态"协同升级,实施"揭榜挂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5] 产业强链与创新生态 - 推进"产业强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实施"链长+链主"双长制,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补链强链 [5]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但电池回收环节仍需加强,可支持相关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基地 [5] - 构建"创新雨林"生态培育未来产业,打造"宽容失败、鼓励试错"的创新生态,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5]
华中农大团队把实验室‘’搬‘’到草原,为高原畜种资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食品网· 2025-08-11 07:32
会议概况 - 会议于2025年8月5日在拉萨市召开 主题为生态优先 科技赋能 提质增效 产业融合 汇聚国内畜牧兽医领域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 [1][2] - 会议旨在搭建交流平台 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技术创新与实践经验 [2] 学术研究进展 - 西南民族大学张斌教授剖析高原动物疾病现场诊断技术空缺 比较各类诊断试剂应用场景与发展潜力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填补市场空白指明路径 [6] - 宁夏大学张桂杰教授团队阐述营养调控对畜禽后代生长发育 健康及肉质性状的长期效应 研究成果提升羔羊肉品质和养殖效率 [6] -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王巍研究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数据库 展示标准化繁育体系在保护地方品种特性和推动遗传选育方面的应用价值 [6] 技术创新与发布 - 华中农业大学李家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牦牛重要传染病智能快速定量PCR检测设备 突破传统实验室检测限制 将精准快速定量PCR检测能力延伸至高原牧区现场 [9] - 该设备实现牦牛疫病诊断智能化 精准化和现场化 显著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保障高原畜种资源安全 促进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协调发展 [9] 行业影响与人才培养 - 会议联结科研 教学 技术推广 行业管理及产业界多方力量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12] - 实践团成员通过参会学习拓宽视野 增强专业认同感与责任感 坚定服务国家农牧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专业理想 [12][15]
南京科技镇长团变产业增长团
南京日报· 2025-08-11 02:34
产业强市是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科技镇长团是推动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 力抓手。两年前的8月,南京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创新探索"团组"建在产业链上——将以往按地 域划分的"地方团",转变为更加聚焦专业的"产业团",并首次建立产业指导员、联络员机制。这一举措 使得科技镇长团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 新深度融合。 推动新建各类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102个,签订产学研合同312份,金额超8.3亿元,走访企业2900 余家(次);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409个,申请专利数1287项,融资金额近9亿元;引进区级以 上人才计划入选者117人,推动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留宁创新创业……近日,南京召开全市省第十七批 科技镇长团工作述职会,各产业团纷纷亮出"成绩单"。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明水在成为南京现代农业产业指导员后,第一时间与产业团全体 成员进行交流对接,深入剖析南京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弱项。开诚布公的密切交流很快为链 式发展破解堵点找到了路径。"我们推动产业团成立5个产业链提升小组,紧扣南京主导产业进行强链补 链。"他说。 近 ...
【省科协】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8-09 23:43
大赛概况 - 2025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由省科协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部门举办 旨在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1] - 大赛报名审核工作已启动 网络报名审核阶段从即日起至9月20日 [2] 参赛领域与对象 - 大赛分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能源化工与地质矿产 土木建筑工程与材料 现代农业 生物医药6个领域 [1] - 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含在读博士研究生)均可参赛 同时鼓励全国其他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含在读博士研究生)参赛 [1] 赛制设置 - 大赛设专项赛和挑战赛 专项赛分为线上初赛 专项路演和决赛答辩3个阶段 旨在促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 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1] - 挑战赛聚焦重点产业关键环节 以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导向 构建"企业出题 院所解题 市场评题"的创新机制 [1] 奖项与支持政策 - 大赛设一 二 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其中一等奖25个 [2] - 为参赛选手和队伍提供系列政策支持 包括职称评定 创业辅导 融资对接等 [2]
我省12家中试平台入选
辽宁日报· 2025-08-09 01:28
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共242家中试平台入选 [1] - 辽宁省入选12家中试平台 在全国位列第七位 [1] 中试平台定义与作用 - 中试平台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过渡过程中提供中间试验的综合性支撑平台 [1] - 中试平台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过渡到生产线 确保产品质量和可行性 [1] 辽宁省中试平台技术领域分布 - 12家中试平台涉及原材料工业 消费品工业 装备制造 新兴和未来产业4个技术领域 [1] 辽宁省中试平台地域分布 - 沈阳 大连各4家 鞍山 本溪 盘锦 沈抚示范区各1家 [1] 辽宁省中试平台牵头单位性质 - 11家中试平台由企业牵头 1家由科研单位牵头 [1] 辽宁省后续支持措施 - 省科技厅将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 力争12家中试平台入选国家级中试平台 [1] - 加强省市联动支持12家中试平台建设 提升中试基础条件能力 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1] - 结合辽宁产业特点差异化布局建设中试基地 [1] - 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中试需求和服务事项清单 组织对接活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
长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8 21:5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整条生产线仅需1名工人,其集成封装小间距和微小间距LED显示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 [1]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2024年营业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90% [1] - 长春市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重点产业升级 - 吉林省政府和长春市政府联合设立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专项,集聚97家创新主体和2700余名科研人员联合攻关 [2] - 已在汽车相关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0项,申请专利700余件,制定标准108份,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上车应用 [2] - 长春市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建成两大科创平台、28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16个市级科技产业园区 [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珩辉光电测量技术(吉林)有限公司通过"科创专员"和"揭榜挂帅"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指标低成本替代国外产品 [3] - 长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2497户增长到2024年的3367户,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从1037户增长到2499户 [3] 创新生态优化 - 长春光客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长春市未来种子基金500万元资金支持,解决资金难题并快速投产新技术 [4] - 长春市重点建设"1+6+N"基金集群,科创基金规模达240亿元,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科技成果转化 - 长春市组建7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培育1300余名技术经纪人,对接供需并发掘适合本地转化的项目 [5] - 长春市年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从2022年的850项增长至2024年的3517项 [5]
2025楚商聚夏投资促进恳谈会在上海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8-08 10:46
8月7日,"沪动江夏 智链未来"2025楚商聚夏投资促进恳谈会在上海举行。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武汉市江夏区委副书记、区长舒贵传在会上表示,江夏区正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倾力打造降成本、适合创新发展和人才生活、 适合市场主体成长的一流营商环境,努力让所有市场主体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希望楚商楚才回江夏创业、商业精英来江夏投资。江夏区将以雪中送炭 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一诺千金的诚信,当好耐心陪跑者,做大家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强的后盾、最信赖的伙伴。 武汉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和武汉同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一衣带水、优势互补、产业联动、生态共建、创新协同,是服务国家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也是两地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赢选择。诚邀大家共赴江夏,共谋发展,共筑支点,共同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江夏答 卷。 在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下,武汉江夏·上海浦东产业人才交流合作工作站正式揭牌。江夏区与上海邦芯、冰晶智能、晨翔电子、华域赛科利等25家企业集中签 约,总金额达82.1亿元。 活动中,江夏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开展江夏区情、产业优势和人才政策主题推介。江夏科投集团、郑店街分别进行产业基金、园区合 ...
通山跨海架金桥 八闽勇毅立潮头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金融开放 - 厦门国际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1985年成立 在港澳拥有全功能附属商业银行 国际化业务占比超总业务三分之一[2] - 华侨金融业务量达2100亿元 客户数超9.7万户 跨境金融业务余额约450亿元 同比增幅超100%[3] - 厦门自贸片区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外汇和印花税优惠试点 推动跨境结算便利化和离岸转手买卖印花税免征[5] - 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 落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政策 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5] - 飞机租赁业务实现突破 厦航租赁完成22架飞机和5台发动机融资租赁项目 投放规模超58亿元[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福州高新区集聚2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占福建省18% 福州市54% 光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试点[6] - 中科芯源研制全球首个千瓦级K-COB光源 通过美国倍科实验室600W大功率认证 产品应用全球多个领域[7] - 高新区汇集金融机构近百家 基金管理公司15家 基金超60只 管理规模约500亿元[7] - 成立海峡金控和国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 设立20家市场化平台公司 产业基金领投宽腾医疗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亿元[8] - 科创金融服务基地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中科芯源获1500万元股权融资及等额信用贷款 设立2.5亿元国改绿盈基金[8] - 兴业银行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 为芯片光学量检测企业提供300万元专项融资[9] 资本市场与基金投资 - 厦门金圆集团发行科创投资类公司债 投向新材料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10] - 组建厦门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整合产业引导基金和重大产业项目资源[10] - 厦门创投与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 通过母子基金方式投资早期和成长期企业[10] - 全市基金注册规模从2016年490亿元增长至2024年5400亿元 吸引中金 鼎辉 红杉等头部机构[11] - 备案私募基金规模逆势同比增长5% 得益于股权投资行业优惠和支持政策[11] 两岸金融融合 - 厦门银行服务台胞客户8.68万户 台企客户3569户 台企授信750户 台胞信用卡发卡8794张[13] - 推出大陆首款台胞线上薪资汇出产品"薪速汇" 实现免手续费跨境汇款和台湾地区免手续费提现[13] - 金圆统一证券作为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 服务台资企业A股上市[14] - 金圆集团合作设立9只涉台参股基金 规模近60亿元 投资140余个项目金额超40亿元[14] - 中国人民银行和外管局推出12条政策措施 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