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向智!创新力成就生产力——“活力中国调研行”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华社· 2025-07-18 11:22
人工智能产业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3][9]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多模态世界模型,孵化中国首个千亿参数大模型和AI智能体[9] - 北京培育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高精尖产业[9]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 - 小米汽车工厂76秒下线一辆车,700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4][6] -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实现0.3毫米车身分色精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11] - 安徽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全产业链发展,1-5月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首位[11]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无人机产品覆盖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等领域,广东开通超700条无人机航线[14] - 广东无人机物流年飞行近80万架次,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14]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公司突破MLCC介质层厚度技术,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高端车载电子市场[15] - 首钢一高炉转型为科幻乐园,融合AI/VR技术,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6][19] - 安徽宿州智慧农业平台提升大豆单产10%,蛋白质含量提高9%以上[19][21] 量子科技与未来产业 - 合肥量子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量子密话"用户近600万,服务覆盖3000家单位[23][2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2.0"实现电力巡检应用,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27] - 广州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上广深提供商业化服务,开展公开道路测试[28][30] 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约13%[14] - 广东培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15] - 安徽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先导区,设立发展基金[25]
工信部:提升中试能力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快讯· 2025-07-18 07:28
中试平台建设 - 中试是将试制阶段样品转化为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连接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的中间环节 [1] - 提升中试能力的目标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行业布局 - 针对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强化中试平台的区域特色和支撑作用 [1] 服务效能 - 引导中试平台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发布高水平中试平台目录和公共服务资源清单 [1] - 加快中试资源开放共享 [1] 成果转化 - 多渠道支持中试平台建设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1]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
1200家参展商齐聚北京,第三届链博会向全球发出北京倡议
北京商报· 2025-07-16 09:41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来自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100多名代表出席开幕式 [1] - 本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链式逻辑更清晰、创新引领更突出 参展企业651家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实际参展商达1200家 170多个境外团组观展洽谈 [1] - 展会设置"六链一展区":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及供应链服务展区 [5] 供应链发展倡议 - 发布《北京倡议》聚焦五大方向: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创新引领发展、数智供应链发展、绿色可持续供应链、深化全球工商合作 [3] - 创新领域合作重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数智供应链建设:运用AI/物联网/区块链技术 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改造 建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 制定国际数字标准 [4] - 绿色供应链措施:落实联合国2030议程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推广农业/能源领域绿色技术 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交流 [4] 展会特色活动 - 举办70多场专题活动 首次成立各链条展商联盟 促进产业链合作 [5] - 同期举办10场主题活动 包括泰国/山东/广东主宾活动 超40场供应链专场活动 [5] - 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 展示超100项首发首展首秀 开设"链博首发站"集中发布新品 [5]
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 出口额增长7.2%
证券时报· 2025-07-14 18:38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 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9% 其中出口13万亿元 增长7 2% 进口8 79万亿元 下降2 7% [1] - 6月进出口规模3 8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2% 为历史月度第二高位 出口增速回升至7 2% [1] 出口结构优化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 2% 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其中高端机床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20% 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 7% [1] - 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中占比32 4% 同比提升1 2个百分点 [1] - 企业提供差异化产品 如太阳能充电手机 防沙尘耐高温发动机 获得海外客户认可 [2] 新兴市场拓展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 同比增加5个 [2] - 对非洲进出口1 18万亿元 增长14 4% 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 增长13 8% [2] 中美贸易动态 - 上半年对美国进出口2 08万亿元 同比下降9 3% 其中出口1 55万亿元 下降9 9% 进口5303 5亿元 下降7 7% [3] - 第二季度中美贸易同比下降20 8% 但6月进出口值从5月不足3000亿元回升至超3500亿元 同比降幅收窄 [3]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半年报释四重积极信号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10:51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中国外贸半年报释四重积极信号 中新社记者 尹倩芸 上半年中国外贸数据14日出炉。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贸易摩擦仍在持续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仍展 现出较强韧性,释出四重积极信号。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 企业54.7万家,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进出口规模顶压增长 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达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创历 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进入6月,中国 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且增速都在回升。 在全球经济贸易受冲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这一表现实属不易。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称, 中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体现出较强韧性。 出口破历史同期纪录 尽管外部压力持续增加,中国出口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据官方数据,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 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 出口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 ...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7-14 05:01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家,覆盖31个省区市,外资企业超6万家,外贸企业约9.9万家 [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国约25%,GDP达16.9万亿元,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3] -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3][7]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工作方案部署16项措施,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 [3] - 支持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参加"投资中国"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 - 鼓励对标国际规则如CPTPP、DEPA,30余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经开区联动发展 [11] 产业升级与创新实践 - 广州经开区推动全球首个新冠单药乐睿灵和抗甲流新药安睿威转化 [6] -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年减碳40万吨,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8] - 宜宾临港经开区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11%,陕西航空经开区形成完整航天产业链 [9] 外资企业参与案例 - 松下在华64家法人企业,2024财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集团全球业务24.4% [5] - 松下计划新增投资布局AI、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经开区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5][10]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综合排名第一,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改革 [4][12]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经开区聚焦机器人,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9] - 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措施 [9][12]
海关总署: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央视网· 2025-07-14 02:54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 同比增长7_2% [1] - 有出口实绩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上半年新增8_5% 2015-2023年间每4年增加10万家 [1] 企业类型表现 - 民营企业出口8_52万亿元 增长8_3% 占比最大 [1] - 外资企业出口3_49万亿元 增长5_4% [1] - 国有企业出口9687_3亿元 增长3_8% [1] 区域市场表现 - 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出口稳定增长 [1] - 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达两位数 [1] - 对新兴市场出口设备显著增长 包括东盟机床/中亚农机/非洲纺织机械 [1] 产品结构特征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_2% 连续9个月正增长 [2] - 高端机床/船舶海工装备出口增速超20% 仪器仪表增长14_7% [2] - 自主品牌占比达32_4% 同比提升1_2个百分点 [2] 创新驱动因素 - 企业提供差异化定制产品 如太阳能充电手机/防沙尘发动机等 [2] - 产业体系完备+科技创新融合构成核心增长动力 [2]
政策高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13 03:33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 会议聚焦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健全财税体制及信用体系 [1]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提出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及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 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强调规范机构设立与运行以强化重大工作统筹协调 [2][3] - 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 - 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引导信贷投放,强化政策利率引导作用 [4][5] - 推动大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银行聚焦主业,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消费及"两重""两新"项目融资 [4][5]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5] 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项任务,包括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分类失信信息、简化修复流程及协同破产企业信用修复 [6] - 明确信用修复办理期限为10个工作日,并规范征信机构数据使用行为 [6]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 - 强调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7][8]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 [8] - 通过《农村公路条例(草案)》,要求保障农村公路升级改造资金投入 [8] 国务院副总理调研 - 刘国中在福建调研提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 [9][10] - 张国清在湖北强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学研融合及关键技术攻关 [9][10]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 - 指出2024年中央决算问题包括预算管理不规范、地方隐性债务等,建议加强绩效管理及财税体制改革 [11][12] - 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整改 [12]
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创新型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7-12 22:13
科技创新战略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和西部创新发展高地 [1] -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聚焦绿色氢能、零碳装备、智慧能源三大产业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发布两项原创性科研成果 [1] - 鄂尔多斯市深化氢能、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化工与新材料3个科技突围点位试验示范,谋划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3个新点位 [1] 研发机构与产业布局 - 鄂尔多斯市自治区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273家,实现研发平台重点产业全覆盖 [1] - 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研发中心57家,组建羊绒产业院士研究院、煤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 智能网联与新兴产业 - 鄂尔多斯市2023年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通过自动驾驶全场景应用矩阵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物流等 [2] - 鄂尔多斯市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突破、未来产业布局 [2]
中广测平台:加速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
中国发展网· 2025-07-11 16:15
活动概况 - 全国工商联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对接活动在广州举行,汇聚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等近200人,聚焦搭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 [1] -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广测)将在白云区广州民营科技园建设公共性中试验证科技平台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1] 公司背景与能力 - 中广测是国家科技部在华南地区布局的唯一国家级综合性分析测试中心,在国内同类机构中名列前茅,业务覆盖研发到产品质量、物流安全的全流程检验检测需求 [2] - 公司每年为上万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及成果孵化方面成效显著,具备仪器研发全链条技术服务能力 [2] 项目建设内容 - 计划建设两个公共性中试验证科技平台: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中试验证平台(扩大产线并提升产能,建设光谱/质谱/色谱等中试线)和电子材料类国产替代产品研发及中试验证平台(整合逆向工程、小试研发等高附加值业务) [3] - 同步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绿色材料研发评价、大健康产品测试、安全评价等能力,提供整体式解决方案 [3] 选址逻辑与政策支持 - 白云区出台《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进创新高地建设,并重点支持中试平台的土地、资金及人才集聚 [4] - 区域产业基础扎实(化妆品、皮具等传统产业转型活跃),且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4] 行业需求与项目意义 - 广东省战略性产业企业对检验检测的需求正从基础合规性检验向高端定制化研发服务升级,该项目可贴近企业研发一线提供全周期支撑 [5] - 平台建成后预计形成年服务多家中试企业的规模效应,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转化门槛,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