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产业升级、需求支撑、创新驱动 上海下半年经济任务明确
第一财经· 2025-07-31 14:27
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2.62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1]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4.4亿元 同比增长0.2% 其中税收收入占比84.9% [1] - 6月制造业PMI指数50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1.5 均回升至扩张区间 [1] 产业发展情况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占GDP比重达79.1% [1] - 制造业和商务服务业利用外资分别增长48.7%和47.7% [2]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 外资研发中心19家 累计分别达1046家和610家 [2] 投资消费表现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2% [1] - 重大工程完成全年计划50.9%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直接带动社会消费额超过540亿元 [2] 外贸外资状况 - 货物进出口总额2.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4% [2] - 出口增长11.1% 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6.1%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东盟和金砖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1.8% 10.9%和16.5% [2]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3.6% 占全市比重提高至38.1% [2] - 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6.4% [2] 旅游消费数据 - 国际旅游入境人数42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8.5% [2] - 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14亿元 同比增长84.9% [2] 下半年工作重点 -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深化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 [3] - 配合制定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2.0版方案 [3] - 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 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 [3] - 开展工商业项目土地使用权续期试点工作 [3] 产业升级措施 - 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深入开展调度 [4] - 保持工业增长势头 支持建筑业稳增长促转型 [4] - 促进软信业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4] - 支持租赁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 [4] 创新驱动计划 - 全面落实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 [5] - 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5] - 促进专业孵化器功能提升 实施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方案 [5] - 出台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的实施意见 [5]
强化产业升级、需求支撑、创新驱动,上海下半年经济任务明确
第一财经· 2025-07-31 14:21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2.62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1]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4.4亿元 同比增长0.2% 税收占比84.9% [1] - 6月制造业PMI指数50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1.5 均回升至扩张区间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占GDP比重达79.1% [1] 投资与消费 -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2% 重大工程完成全年计划50.9%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 以旧换新补贴带动消费超540亿元 [2] - 国际旅游入境人数42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8.5% [2] - 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14亿元 同比增长84.9% [2] 外贸与外资 - 货物进出口总额2.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4% 出口增长11.1% [2] - 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6.1%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1.8% [2]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3.6% 占全市比重提升至38.1% [2] - 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6.4% 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48.7% [2]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 外资研发中心19家 [2]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深化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 [3] - 配合制定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2.0版方案 [3] - 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 加快专项债券发行 [3] - 开展工商业项目土地使用权续期试点 [3] - 促进软信业 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4] - 支持租赁商务服务业 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 [4] 创新驱动 - 全面落实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见 [5] - 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5] - 促进专业孵化器功能提升 建设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 [5] - 出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实施意见 [5]
北交所市场点评:震荡调整,关注拐点信号
西部证券· 2025-07-31 11:12
行情复盘 - 7月30日北证A股成交金额270.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9亿元,北证50指数收盘价1439.64,下跌1.75%,PE_TTM为67.33倍,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盘价2459.66,下跌1.57%[1][7] - 当日北交所268家公司中81家上涨,4家平盘,183家下跌,涨幅前五为云创数据(28.1%)、科力股份(9.6%)等,跌幅前五为基康仪器(-12.0%)、五新隧装(-8.7%)等[1][16] 重要新闻 - 智谱发布Agent大模型GLM - 4.5,在已公布同类模型中价格最低,低价策略将冲击市场[2][19] - 国家发改委强调基金在长期布局领域发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重大战略等薄弱环节[2][20] 重点公司公告 - *ST广道股票于2025年7月31日复牌,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2][20] - 新赣江拟继续用闲置自有资金买理财产品,单笔或未到期余额不超1.65亿元,期限一年[2][21] - 乐创技术两股东拟分别减持不超325,726股(占总股本0.46%)、不超374,194股(占总股本0.53%)[2][22] - 德源药业1类新药注射用DYX116新适应症获临床试验批准[2][23] - 天宏锂电等共同设立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出资1260万元占42%[2][24]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监管、北交所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3][26]
直面掌门人|中天科技薛驰:向新向海向外 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08:53
公司发展历程与财务表现 - 自2002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增长超100倍 累计纳税超138亿元 向股东分红累计近34亿元 市值增长40余倍 [2] - 1992年进军光纤通信 2002年迈入智能电网 2011年布局新能源 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 [4] 战略布局与创新体系 - 以差异化创新为根基 构建新能源为突破 海洋经济为龙头 智能电网为支撑 数字通信为引擎的多板块协同生态 [2] - 2023-2025年经营方针均围绕"创新"主题:2023年"创新驱动 合规奋进" 2024年"固本兴新 合规精进" 2025年"守正创新 贡献驱动" [4] - 打造7个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2024年研发投入19.4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4% 研发人员超2700人 博士硕士占比超10% [23] 技术突破与产业成果 - 2010年成功研制国内首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纤预制棒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17] - 2024年新增160余项新产品 其中30余项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19] - 在电力领域成为特高压建设主力军 海洋领域实现±525kV直流海缆技术突破 新能源领域半固态电芯具备量产条件 [18] - 截至2024年4月23日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312亿元 其中海洋系列134亿元 电网建设140亿元 新能源38亿元 [19]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2002年起布局海外 已在欧盟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设立5家海外工厂 14个海外营销中心 40多个海外办事处 [10][27] - 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占比近两成 土耳其工厂2024年实现超1亿元净利润 [27] - 启动"海外再造一个中天"行动 推行"三个全球"战略(全球思维 全球布局 全球服务) [10][29] - 通信 电力 海洋板块海外建厂计划正在积极推进 [28] 组织管理与人才机制 - 设立5000万元人才基金引进国际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23] - 推行"知识产权银行"项目 超11000名员工开设账户 累计发放奖金超2000万元 [24] - 实施"三我众创"机制(我工作 我思考 我建议)并推广至海外工厂 [24][28] - 建立未来产业研究院承担中央研究院职能 布局新领域和新技术 [23]
天铁科技:以减振(震)业务和锂化物新能源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
金融界· 2025-07-31 00:45
业务方向 - 公司当前主要发展方向为减振(震)业务和锂化物新能源业务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及市场发展趋势以指导业务布局 [1] 产品与创新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以完善产品体系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1] - 公司积极拓展客户及市场空间以增强业务覆盖范围 [1] 投资者问询回应 - 公司未直接回应干冷器和换热器产品在算力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可能性 [1] - 公司感谢投资者关注但未提供具体业务细节或技术应用信息 [1]
中天立,立中天——解构中天科技跃迁史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18:0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江苏省如东县河口砖瓦厂起步,发展成为横跨通信、电网、海洋、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高端制造龙头企业,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7] - 公司标志性建筑为高143米的海缆立塔,生产的海缆经长江入海输往全球 [6][7] - 公司成为南通市递给世界的名片,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样本 [7] 技术创新突破 - 2010年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打破日本、美国巨头垄断,占据产业链70%价值 [8][9] - 研发团队历时3年绘制4万多张图纸,近60人参与攻关 [9] - 目前开展多芯光纤、空芯光纤等前沿技术研发,实现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跨越 [9] - 电力板块保持特高压建设领先地位,每年多项新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10] - 海洋领域完成±525kV直流海缆技术"五连跳",构建海洋能源开发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10] - 新能源领域率先卡位固态电池研发,半固态电芯产品已具备量产条件 [11] 研发与市场成果 - 2024年新增160余项新产品,其中30余项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国际领先/先进水平 [11] - 截至2024年4月,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312亿元(海洋134亿元、电网140亿元、新能源38亿元) [11] - 近期中标国内外通信电力项目36.17亿元,海洋项目17.22亿元 [11] 人才战略机制 - 研发人员超2700人,博士、硕士占比超10%,设立5000万元人才基金引进国际化领军人才 [13][14] - 推行"知识产权银行"项目,超11000名员工参与创新建议,累计发放奖金2000万元 [15] - 典型案例:博士伉俪郭朝阳、曹珊珊分别担任海洋系统总经理和副总工程师,突破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技术 [13] 国际化与制造升级 - 境外营收占比近两成,在5国设立工厂、14个海外营销中心,产品出口160多国 [17] - 土耳其工厂2024年净利润超1亿元,成为国际化标杆 [17] - 提出"精确制造2.0"战略,从定性转向定量以应对国际高端客户需求 [16][17] - 计划在通信、电力、海洋板块加速海外建厂,目标"海外再造一个中天" [18][19]
瑞晨环保:公司将继续深化创新驱动
证券日报网· 2025-07-29 11:50
公司将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并拓展新产品新商业机会[1] 公司将持续实行双坐标战略从客户群的纵向拓展和产品族的横向拓展两个维度积极开拓市场[1]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宗旨以现有优势产品高效节能离心风机和高效节能离心水泵为基础持续进行研发和优化[1] 公司在节能燃烧类产品电机等领域大力研发拓展新产品以及相配套的智慧节能管控系统形成多产品组合的综合解决方案[1] 公司除了在钢铁水泥行业继续深耕将持续布局造纸铝行业有色化工等领域为公司的业务和利润创造更多增长空间[1]
如果汇率反转重回6.2,我们早就缩小了与美国GDP的差距
搜狐财经· 2025-07-27 19:50
汇率变动对GDP的影响 - 若人民币汇率重回6 2兑换1美元 中国GDP将从140万亿人民币暴增至23万亿美元 与美国GDP差距大幅缩小甚至超过75%占比 [3] - 中国GDP与美国的差距峰值曾占全球GDP的70% 但经济结构升级后差距动态变化 [3] 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 - 中国从依赖中低端工业和外贸加工转向高端制造业 如机床 造船 高铁等行业 [3] - 内需市场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取代传统外向型增长模式 [5] - 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技术中心 体现在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 [5] 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 中国在高铁 人工智能 半导体等领域走在全球前沿 高铁技术拥有世界最先进铁路系统 [5] - 高铁技术不仅国内应用 还成为多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 - 科技成果是长期积累与突破的结果 非一蹴而就 [5] 军工体系与综合国力 - 中国军工体系在全球地位上升 涵盖航空航天 网络安全 军事战略等领域 [7] - 军事工业在诸多领域达到或超过西方水平 [7] - 军工制造与先进科技产业结合 国内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成倍增加 [9] 未来经济增速与潜力 - 未来中国GDP将继续增长 高科技行业与国际市场融合是关键驱动力 [7] - 按6 2元兑换1美元汇率计算 中国GDP可能接近或超过美国 [7] -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 超越过程面临复杂挑战 [9] 综合国力的多维度提升 - 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将扩展至军事 科技 文化等领域 形成强大综合国力 [9] - 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9]
从多地外贸“半年报”看中国制造多维度韧性
证券日报· 2025-07-25 15:41
外贸整体表现 - 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 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 4% [1] - 长三角四省市出口增速分别为上海11 1% 江苏9 4% 浙江9 1% 安徽15 4% [1] - 广州市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5 5%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义乌市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4058 3亿元 同比增长25 0% [1] 区域协同效应 - 浙江电动汽车出口激增受益于上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支撑 [2] - 江苏船舶出口增长依托长三角航运物流枢纽高效协同 [2] - 区域协同发展构建起抵御风险 激活动能的外贸新生态 [2] 产业链体系优势 - 东莞上半年进出口货值7492 8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东莞制造业体系完备 涵盖传统优势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形成强大供应链弹性 [3] -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网络"模式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实现从"单链承压"到"生态抗风险"转变 [3] 出口结构优化 - 出口产品从"老三样"(服装 家电)升级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 [4] - 浙江上半年电动汽车出口激增86 3% [4] - 安徽"新三样"出口增速超60% 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一环 [4] 创新驱动发展 - 上海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2396 4亿元 占全市出口总值25 2% [5] - 上海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 9倍 成功打开欧美高端市场 [5] - 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投入培育国际竞争力创新企业 [5] 市场多元化布局 -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6] - 跨境电商 海外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助力直达消费终端 [6] - 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 保持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战略主动 [6]
创新为魂,品质强链!“山东好品”华光国瓷背后的品牌进阶路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02:41
公司产品与品牌建设 - 公司推出四款经典陶瓷产品《千峰翠色 上合元首茶咖具》《荷风茶器》《风华凝香女神杯》《好运连连——中秋礼》,其中后三款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花开中国》IP陶瓷文创系列产品 [3] - 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文创深度合作,将自然美学与国瓷艺术结合进行全球化IP呈现 [3] - 公司连续四年打造央视春晚生肖福礼瓷系列(虎悦春碗/瑞兔春碗/龙年春碗/如意春碗/福满四季摆盘),形成"一碗难求"市场现象 [8]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自主研发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华玉瓷、无铅釉、抗菌釉、高温釉中彩等国际领先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3] - 日用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100%,为全球唯一无铅抗菌高档陶瓷 [5] - 骨质瓷热稳定性达200度,远超140度的国际标准 [5] - 无铅釉技术研发历时三年,产品合格率从低于50%提升至97%,获国家发明专利 [7] 市场定位与品牌战略 - 定位中国高端陶瓷市场领先品牌,目标成为"中国陶瓷第一品牌"和"世界陶瓷知名品牌" [3][8] - 构建以自主创新为灵魂、品牌经营为引领、品质领先为基石的高质量运营体系 [7] - 通过国宴用瓷(APEC峰会/上合峰会/一带一路论坛等)和国际机构收藏(卢浮宫/英国皇室)提升品牌高度 [5] 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 - 创新理念为"传承经典,创造新经典",累计获得专利及著作权超千项 [7] -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高端高效转型,从传统陶瓷制造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7] - 产品策略覆盖多元价格带,将国宴标准延伸至大众消费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