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协调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鲁甘协作掀产业投资高潮 签约70个项目带动百亿投资
经济观察网· 2025-04-24 09:52
经济观察报记者种昂 4月23日上午,第五届"鲁企走进甘肃.临夏投资洽谈会"暨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助力乡村农文旅发 展专项工作启动仪式在甘肃临夏开幕。 此次活动以"产业赋能共促繁荣"为主题,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指导,山东省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承办。 此次鲁甘协作来自山东能源、科技、农业、文旅、医药等相关领域的300多家企业抵达临夏。随着山东 企业投资意愿增加,参会企业数量、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农业农村部区域协作促进司二级巡视员周建文表示,鲁企走进甘肃活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两地积极协 调联动,改善营商环境,精心做好服务保障,东西协作取得新成效。鲁甘两省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完 善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聚焦重点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强化消费帮扶、促进农民增收,注重技能 提升、提高就业质量,协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小平说,连续5年举办"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投资额从 2021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106亿元。一大批企业到甘肃投资兴业,对甘肃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延 链补链强链,优 ...
“集中精力”做自己 155项试点任务提速加力高水平开放
央视网· 2025-04-21 22:00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我们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外 资医疗机构发展。在试点过程中,我们也会指导这些试点城市不断动态梳理总结试点情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 开放、优化政策供给做好充足准备。 央视网消息: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我们也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国务院新闻办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等部 门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有关情况,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 在电信领域,提出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任务等。 在医疗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 短期执业,并且要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 新增大连宁波厦门等 9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据介绍,此次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全面铺开,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除现有11个试点省市外,新增大连、宁波、厦门等9 城市纳入试点范围。试点任务聚焦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主要来源于经营主体日常经营、跨境 投资等活动的实际需要。 在金融 ...
【招银研究|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3-06 11:20
形势判断 - 2024年经济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在"926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下明显回升[2]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多边经贸规则面临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市场波动,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2] - 内部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增收压力、民生短板和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2] -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具备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治理机制和增量空间四大优势[3] 发展目标 - 目标设定兼顾需要与可能,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政策取向[4] - 首次将"稳住股市楼市"纳入全年经济工作要求,凸显修复资产负债表重要性[4] - 经济增长目标连续三年设定为5%左右,符合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5] - 就业目标城镇新增1,200万人以上,失业率5.5%左右,但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6][7] - 通胀目标首次低于3%设为2%左右,与主要经济体一致,当前CPI预期0.1-0.8%[8] 宏观政策 - 广义财政空间扩张至13.86万亿,同比增加2.9万亿,赤字率4.0%创历史新高[9] - 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分别扩大至1.8万亿和4.4万亿,其中5,000亿用于补充银行资本[9] - 财政政策倾向惠民生促消费,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10]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预计社融和M2增速约8%,适时降准降息[12] - 强调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13] 重点工作 - 提振消费为首要任务,以旧换新资金翻番至3,000亿,扩围至消费电子领域[15] - 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16] - DeepSeekV3实现AI领域突破,成本低于国际大模型70%,性能趋于一致[17] -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升级,将加速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改善等四类行动[2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整治"内卷式"竞争,降低物流成本[21] 资本市场 - A股科技行情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驱动,看好大模型应用等板块[32][34] - 债券市场利率短期可能反弹至1.7-1.9%,但中期向下趋势不变[36][37] -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稳汇率政策延续[39] - 中长期资金入市和稳市机制建设将增强市场稳定性[32]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服务消费、新兴消费和平替品牌具潜力[34]
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中国经济网· 2025-02-26 23:27
产业升级、人口集聚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核心观点 - 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1] - 三者关系体现为"产业是支撑、城市是空间、人是主体",需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螺旋上升效应[5] - 该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具有战略意义[2][3][4] 产业升级的核心作用 - 产业升级通过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如新兴产业)直接拉动人口集聚[5] - 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可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规模就业效应(如龙头企业吸引生态合作伙伴)[8] - 东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中西部培育先进制造业的梯度布局优化人口流动[9] 人口集聚的驱动因素 - "人随产业走"是迁移基本逻辑,产业区域协调布局可引导人口有序流动[9] - 城镇功能集成(如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是吸引人口定居的关键[10] - 放宽户籍限制(除超大城市外)及配套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促进人口市民化[11][12] 城镇发展的载体功能 - 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交通/通信/电力)直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7] - 产城融合需同步规划产业空间与生活配套(如教育/医疗/商业设施)[10] - 新城建设需对标中心城区标准,构建"宜业宜居宜乐"的复合空间[10]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 通过产业园区共建推动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地区产业梯度转移[9] - 动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口流动挂钩机制,平衡区域公共服务供给[12] - 疏散特大城市产业至中西部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并优化人口分布[9]
央企总部外迁序幕
投资界· 2025-01-08 01:40
央企总部分布现状 - 中国产业类央企最新数量为99家,其中北京以69家遥遥领先,代表企业包括中石油、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3][4] - 上海以7家产业类央企位居第二梯队,代表企业包括中国船舶、宝武钢铁、中国商飞及新成立的中国数联物流[3][4][9] - 雄安新区承接4家央企总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资源),深圳、武汉各3家,广州2家,天津、成都等城市各1家[4][5][7] - 重庆、苏州、杭州等经济强市目前尚未拥有央企总部[5] 央企总部外迁与设立动态 - 2024年新设立两家央企:中国数联物流(数据科技领域,总部上海)和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循环经济领域,总部天津),均未选址北京[2][3] - 近年已有近10家央企总部从北京外迁至雄安、上海、武汉等地,外迁企业包括中国电子信息(深圳)、三峡集团(武汉)、中国稀土集团(赣州)[3][7][9] - 央企外迁逻辑包括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靠近产业集聚地(如稀土集团落户赣州)、国际化需求(中远海运选址上海)[7][9][10] 央企总部布局趋势与影响因素 - 未来央企总部布局将受四大因素驱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科技产业竞争、国家战略腹地建设[12] - 新兴产业导向明显,新设央企如中国数联物流(数据科技)、中国资源循环(循环经济)均聚焦新兴赛道[3][12] - 科创大市(如深圳)、制造大市(如武汉)及中西部战略城市可能成为未来央企总部重点布局区域[12][13] - 央企重组整合持续推进,中国宝武、中国船舶等通过重组强化总部集聚效应[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