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老龄化
icon
搜索文档
李迅雷专栏 | 依据社保缺口测算未来财政支出力度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19 10:09
核心观点 -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对财政补贴需求持续上升,成为财政加杠杆的约束之一 [1][2] - 2013-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长主要依赖财政补贴支撑,财政补贴占比从5.3%升至8.8% [1][4] - 财政补贴集中在基本养老保险(72.1%)和基本医疗保险(27.7%),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仅25亿元 [5] - 财政补贴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居民以养老为主(职工养老保险月均3742元),农村居民以医疗为主(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223元) [6] 财政补贴结构分析 - 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17511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占44.2%、机关事业单位34.2%、城乡居民21.6% [5][6] - 基本医疗保险补贴6613亿元,98.2%投向城乡居民,仅1.8%用于城镇职工 [6] - 剔除财政补贴后,2019年起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超1万亿元 [7] 未来压力三大来源 - 人口老龄化:老年抚养比从2014年13.7%升至2023年22.6%,2060年预计达53.1% [8] - 棘轮效应:城乡居民养老金若翻倍至446元/月,年支出将增加4621亿元(占财政支出1.7%) [9] - 地区/品种失衡:广东等三省占全国养老保险结余49.5%,黑龙江结余仅够支付1.1个月 [12][13] 增速与缺口测算 - 2014-2023年养老保险补贴年均增长15.5%,远超名义GDP增速(7.8%)和财政支出增速(6.8%) [14] - 研究显示2020-2035年养老金累计缺口将达26-30.3万亿元,即使按9.1%投资回报率测算 [9] - 养老保险断缴人数从2011年2956万增至2022年6325万,遵缴率下降至80.8% [11] 资金使用效率 - 2023年末各险种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医疗保险20.4个月最优,养老保险13.7个月 [12] - 失业保险领取比例从2011年21.4%跳升至2023年32.8%,反映就业市场压力 [10]
是谁在和35岁以上的人抢饭碗?
商业洞察· 2025-03-12 09:33
核心观点 - 延迟退休政策与35岁就业歧视现象并存,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5][6] - 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度面临压力,2023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9%,2022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09 [8] - 35岁就业歧视起源于公务员招考限制,现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实际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基础岗位 [13][14][15] - 行业扩张期掩盖了年龄歧视问题,当前经济放缓导致管理岗位收缩,加剧35岁以上群体就业压力 [19][20] - 解决路径需从公务员招考改革入手,10个省份已放宽部分岗位年龄限制 [22][23] 延迟退休背景 - 养老金制度采用现收现付模式,依赖缴费者与领取者比例平衡 [7] - 人口结构恶化导致制度可持续性受挑战,需通过延迟退休缓解压力 [8][9] - 老年人与年轻人就业竞争有限,更多是经济互补关系 [10] 35岁歧视成因 - 源于1994年公务员招考35岁年龄限制,形成社会示范效应 [13] - 大城市企业倾向选择年轻劳动力,形成选择性偏见 [14] - 媒体聚焦放大现象,逐步固化为社会共识 [15] - 经济下行导致中高层人才降维竞争基础岗位 [17] 行业演变影响 - 1978-2016年名义GDP增长200多倍,行业扩张创造大量管理岗位 [19] - 新技术行业爆发支撑职业晋升通道,人口红利填补基层岗位 [19] - 当前人口结构变化导致金字塔底部供给不足,挤压35岁以上群体 [20] 解决方案 - 公务员招考放宽年龄限制,河南等10省份已试点改革 [22] - 引入有社会经验的公务员可提升政策制定质量 [23] - 国企应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民营企业 [23] - 城市需调整人口结构策略适应老龄化趋势 [24]
解读财政“四本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湘财证券· 2025-03-12 07: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财政“四本账”构成国家财政完整体系且相互补充协调 长期可关注与老龄化相关行业如医疗保健、养老设施和服务等 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政策调整或对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政“四本账”概述 - 财政“四本账”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它们共同构成国家财政完整体系 [3] - 第一本账可通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目补充第四本账 第四本账专款专用 第二、三本账盈余可调出补充第一本账 第三本账还可补充第四本账 [3] 一般公共预算 - 收入端以税收收入为主 非税收入作为补充 [6][12][15] - 支出端民生、基建类支出较高 地方支出占比较高 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6][12][15] 政府性基金预算 - 收入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是主要来源 [20] - 支出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 [2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收入端来源多样 包括利润收入、股息股利收入、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和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25] - 支出端支出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近两年有所回落 [25] 社保基金预算 - 收入端保险费收入和财政补贴收入占主导 利息收入和委托投资收益占比相对较小 [29] - 支出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比最大 [29]
是谁在和35岁以上的人抢饭碗?
创业邦· 2025-03-12 02:51
以下文章来源于秦朔朋友圈 ,作者刘远举 秦朔朋友圈 .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 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 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来源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丨刘远举 图源丨豆包生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多位代表委员包括主持人白 岩松、演员张凯丽等等也关注到"35岁就业歧视现象",建议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包容性,适应教 育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趋势,更好地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的结构变化。 现在中国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出生率低迷不振,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实施延迟退休政策,60 岁以后也要工作,但与此同时,很多人过了35岁,却发现找工作很难。 国际上定义青年人是18~45周岁,35岁还是很年轻,正是工作经验丰富、稳定成熟的阶段。而且,他们 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生活的压力,更愿意奋斗和付出。 但这个群体却在求职的时候被歧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一边延迟退 ...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何杰:完善政策和资金供给 培育创新创业“热带雨林”
证券时报· 2025-03-04 00:41
文章核心观点 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利好政策频出,科技创新成果重塑中国资产价值,全国政协委员何杰围绕创业投资、科技与金融、人工智能发展等话题分享观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2] 谈创业投资 - 目前创投市场仍以政府性资金为主,半市场化资金可从四方面努力,包括加大银行资金投入、提升社保基金投向一级市场比重、推动地方养老金结余和企业年金部分资金进入一级市场、降低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权重 [4][5] - “国办一号文”对政府投资基金运作问题进行有力规范,对未来政府投资基金的规范运作和重塑意义重大,也为制定更高层次的政府投资基金条例或法律奠定基础 [7] - 目前国家对创投行业实施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国家财政紧约束背景下,大面积或全方位实施税收优惠有难度,不过仍有优化空间,监管层对创投行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呼吁需久久为功 [8] 谈科技和金融 - 城市管理者应建立“热带雨林”式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冒险、探索未知的精神,在生态培育、资源保障、制度规则、公共服务上发力 [11] - 资本市场应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理念,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企业尤其是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增加对未盈利企业的IPO供给 [12] 谈人口老龄化 - AI技术发展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冲击,市场发展初期要有一定容忍度,同时加强监测和关注,准备相应工具箱 [14] - 设立国家养老投资公司可从提升地方养老金委托管理规模、整合碎片化的年金管理、提高养老金投资回报率、壮大耐心资本、推动养老金国际化布局等痛点切入 [15] - 建议设立国家养老投资公司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该机构设立在深圳比较合适,因其具有地缘、金融科技实力、投资资源、资金基础等多方面优势 [16]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 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2 10:30
我国养老金融现状与政策支持 - 我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3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3亿 占比21 1% 年增1 3% 预计2030—2035年占比超30% 21世纪中叶将超40% 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之一 [4] - 老龄化速度全球领先 仅用发达国家1/2甚至1/5时间完成相同进程 城乡区域省份民族间差异显著 老年人群体财富和认知差距大 形成复杂多样养老需求 [4] - 金融支持养老政策持续出台 2024年12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6项举措 个人养老金制度同期推广至全国实施 [6] 居民养老意识与财富管理潜力 - 2024年居民平均每月养老储备金额达1933元 较2023年增加222元 六成居民意识到仅靠退休金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养老规划转变为全年龄段普适性问题 [7] - 养老金融市场空间打开 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增长 为行业带来机遇 [7] 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 - 截至2024年10月底 个人养老金产品共发行809只 其中储蓄类465只 保险类119只 理财类26只 基金类199只 但居民满意度较低 [9] - 50%受访者表示难以找到适合产品 主要因产品收益偏低 风险过高等 现有供给在数量类型服务上难以满足居民期望 [9] 养老金融发展核心问题 - 产品供给不足 居民资产配置错配 金融素养有待提升 [1] - 需强化养老规划意识 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推动科技赋能 促进体系高质量发展 [1]
融资2.6亿!老龄科技公司完成B轮
思宇MedTech· 2025-02-05 06:30
近日, 比利时初创公司 AgeTech(老龄科技)公司 Nobi 宣布完成了 3500万欧元(约合2.6亿人民币) 的 B轮融资 ,以开发其 人工智能灯 (不是医疗器械, 真的就是灯) ,帮助预防和监测跌倒。 本轮融资由 Angelini Ventures 和 Nexus NeuroTech Ventures 共同领投,并得到了 15th Rock 等投资者以及 EQT Health Economics 和 EQT Dementia Fund 等现有支持 者的额外支持。 这项投资将使 Nobi 能够扩大其在英国和美国的市场影响力,增强其平台的功能,以实现跌倒检测之外更广泛的健康监测和护理管理功能。 这家比利时初创公司选择解决的痛点是 人口老龄化 的频繁跌倒问题 。 根据英格兰 NHS 的数据, 跌倒 是老年人口住院的主要原因,超过一半的 80 岁或以上的人每年至少跌倒一次。这种伤害很容易导致骨折,这通常会引发一连串更 严重的健康问题。 有许多可供老年人检测跌倒的可穿戴设备,但这些方法的主要限制是依从性。在日常生活中添加更多技术可能会让一些人不知所措,而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经常 忘记佩戴便携式警报器。 Nobi ...
依据社保缺口测算未来财政支出力度
核心观点 -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对财政补贴需求持续上升,成为财政加杠杆的约束之一 [3][4] - 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长主要依赖财政补贴支撑,2013-2023年剔除补贴后收支缺口超1万亿元 [12] - 财政补贴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比例约20%-23%,但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从2013年5.3%升至2023年8.8% [5][7] 社会保险基金结构 - 2023年财政补贴总额24271亿元,其中72.1%投向基本养老保险(17511亿元),27.7%投向基本医疗保险(6735亿元) [9][10] - 养老保险补贴侧重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占比分别为44.2%/34.2%/21.6%;医疗保险补贴侧重农村:城乡居民占比98.2% [10] - 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223元仅为城镇职工(3742元)的6%,未来农村养老补贴增长空间大 [10] 财政补贴刚性增长 - 2014-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年均增速15.5%,显著高于名义GDP(7.8%)和财政支出增速(6.8%) [21] - 补贴增速与GDP增速缺口扩大,形成类似政府债务的刚性支出责任 [4][21] 未来压力三大驱动因素 1. **老龄化加速** - 老年抚养比从2014年13.7%升至2023年22.6%,OECD预测2060年达53.1% [14] - 学者测算2020-2035年养老金累计缺口达26-30.3万亿元 [16] 2. **福利刚性支出** - 城乡居民养老金翻倍将增加年支出4621亿元(占财政支出1.7%) [16] - 失业保险领取比例从2011年21.4%升至2023年32.8% [17] 3. **区域与险种失衡** - 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可支付月数:广东53.3个月 vs 黑龙江1.1个月 [20] - 广东/北京/江苏三地结余占全国49.5%,13个省份结余不足1000亿元 [20] 基金收支现状 - 2023年四大险种累计结余:养老保险78173亿元(13.7个月)、医疗保险47951亿元(20.4个月) [20] - 职工养老保险断缴人数从2011年2956万人增至2022年6325万人,遵缴率下降4.4个百分点 [19]
经济运行的成本、约束与优化
中国经济运行成本分析 - 中国经济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增速放缓,从1980-2010年平均10%以上降至2011年后告别两位数增长[3] - 生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2000-2020年全国平均房价增长8.94倍至10425元/平方米,商品房用地价格增长100多倍至569.7万元/亩[3] - 制造业薪酬水平2000-2023年上涨13.9倍至14674美元/年,达泰国2.9倍、越南2.8倍,导致广东等省份出现劳动力净流出[3] 债务成本问题 - 宏观杠杆率从2008年141.2%升至2024年300%,企业部门杠杆率从95%升至174.3%,居民部门从17.9%升至63.5%,政府部门从28.1%升至60.3%[9] - 2024年300万亿元有息债务按3%利率计算年付息成本达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杠杆率174%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9][12] - 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规模6万亿元仍不足,需扩大超长期国债发行,2035年国债余额增加50万亿元可使中央政府杠杆率维持在50%左右[35][38] 经济增长约束因素 - 投资模式难持续: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基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高铁等基础设施总里程已占全球40%以上[13][14] - 居民收入占比低:2023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44%低于全球60%平均水平,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十年维持在30%[14][15] - 出口增速放缓:2024年出口增速5.9%但价格指数下跌15%,2025年受美国加关税影响将下行[17][18] - 民间投资萎缩: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但民间投资增速-0.1%,民企上市公司利润占比仅16%[21][23] - 老龄化加剧财政压力:2013-2023年财政对社保补贴增长223%至24271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年均增速15.5%远超GDP增速[24][26][30] 降本增效对策 - 优化债务结构:扩大中央政府杠杆率(目前22%)置换地方债务,利用中央信用降低融资成本[31][34][35] - 财政支出转型:提高消费乘数(以旧换新乘数1.9-2.1),减少基建投资(乘数小于1),发展服务业(就业占比50% vs 美国80%)[40][41] - 事权财权改革:将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从86%降至接近西方国家水平(中央政府支出占50%以上),公共服务事权划归中央[39][40] - 扩大公共消费:中国公共消费率较全球低0.8个百分点,提升至平均水平可释放1.1万亿元/年空间[44][45]
破防!结婚人数,再创新低了
商业洞察· 2024-11-05 08:59
结婚人数持续下降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对数474.7万对,较2023年同期569万对减少94.3万对[6][8] - 2024年上半年结婚人数343万对,仅为2014年同期694万对的一半左右[12] - 中国结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峰值1346.9万对后持续下滑,2022年跌至683.5万对[12][13] - 00后人口比90后少885万人,预示未来结婚人数将继续下降[25][26] 结婚率下降原因分析 - 经济因素:高昂彩礼、房价和生活成本制约年轻人结婚意愿[18][20][21] - 观念转变:教育水平提升导致更多人选择自主生活方式[23] - 人口结构:适婚年龄人口减少,90后比80后少5637万人[25] - 性别失衡:90后男性比女性多888.32万人[34] 人口结构变化影响 - 2023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1%,65岁以上占比15.4%[47][48] - 上海户籍人口中65岁以上占比高达28.8%[50] - 养老保险抚养比预计从2019年2.65:1降至2050年1.03:1[51] - 农村人口从1995年8.59亿降至2023年4.77亿[56] 教育领域影响 - 2022-2023年全国幼儿园减少2.04万所[61] - 东北三省过去12年小学生减少127.27万人[63][64] - 江西省幼儿园在园人数从2020年170万降至2023年132.4万[69] - 北上广深幼儿园在园人数2021-2023年减少5.2-7.6万人不等[88][89] 房地产市场影响 - 2022-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293万人[78] - 2023年20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人口减少[79] - 一线城市学区房需求下降,广州多区小学招生班数减少[91][92] - 北京海淀区和西城区2024年小学入学人数预计减少17%-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