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

搜索文档
马斯克:月球计划当然还在推进,一切顺利的话30年内建成自给火星城
36氪· 2025-09-15 11:19
擎天柱机器人项目 - 公司正在敲定擎天柱第三版设计 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5] - 该项目占用管理层最多精力 需要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问题及供应链挑战[5] - 2030年规模化生产后每台机器人成本预计4万美元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边际生产成本降至2-2.5万美元[5][6] - 人工智能芯片占物料成本5000-6000美元 每只手臂含26个执行器[6] - 项目难度介于Model X和星舰之间 主要挑战在于硬件设计尤其是手部结构[8][9] 特斯拉芯片技术 - 公司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训练 AI系列用于推理[12] - AI5芯片较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 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12][13] - 性能提升主要解决softmax运算瓶颈 从需40步运行优化至几步完成[13] - 当前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13] 星链与通信业务 - SpaceX计划两年后推出支持新频谱的手机 需改造手机硬件与芯片组[14] - 卫星与手机直连技术可实现全球高带宽覆盖 普通住宅室内使用无碍[14][15] - 不排除收购传统运营商可能性 用户可通过星链账户实现家庭与移动场景全覆盖[16][17] - 星舰第三代将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载荷能力超100吨 为猎鹰重型2.5倍 目标明年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18][19] - 主要技术挑战在于研发可重复使用轨道级热盾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抵御雨水[20] 人工智能研发 - xAI正训练Grok 5模型 通过合成数据重构知识库 纠正错误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21][22]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呈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可实现智能水平翻倍[23] - 预计2025年AI在特定领域超越单个人类 2030年整体能力可能超过全人类智能总和[23] 太空探索规划 - 月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重点在于建立科研基地以研究古老地质[27][28] - 火星计划目标建立自给自足城市 关键指标为地球停止补给后仍能独立发展[28][29]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吨位指数增长 预计30年内火星可实现自我维持[30]
马斯克:目前最花精力的是打造“擎天柱”,两年后还要推星链手机
36氪· 2025-09-15 04:41
擎天柱机器人进展 - 擎天柱第三版设计正在敲定 将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3] - 项目占用马斯克最多精力 需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及供应链生产挑战 所有执行器无法从现有供应链获取[3] -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2万-2.5万美元 首批机器人AI芯片成本占物料清单5000-6000美元[4] - 机器人硬件设计是主要难点 手部设计占据工程难度大部分[5] - 选择人形设计为实现向后兼容 适配人类现有环境[5] 特斯拉芯片技术 - 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模型训练 AI系列芯片用于推理[6] - AI5芯片较AI4性能提升40倍 基础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7] - 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7] 星链通信计划 - 投入170亿美元购买频谱 实现卫星直连手机 需手机硬件改造支持新频谱[8] - 支持新频谱的首批手机预计两年后上市 同时研发适配卫星[8] - 目标提供全球覆盖高带宽网络 用户可拥有星链账户实现家庭移动场景全覆盖[10] - 不排除收购运营商获取频谱的可能性[11] 星舰发射计划 - 预计明年实现飞船完全可重复使用 能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轨道[13] - 第三代星舰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设计改动大但可实现完全复用[13] - 主要技术障碍是热盾研发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不需每次飞行后维修[15] Grok模型发展 - 使用合成数据重构知识 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信息真实性并修正内容[16]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存在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使智能水平提升一倍[18] - 预计2030年AI整体能力超过全人类总和[18] 太空探索规划 - 建立月球研究基地有助于了解宇宙本质 后续将前往火星建立自给城市[23] - 关键目标是实现火星自我维持 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24]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物资指数增长 30年内可能建成自给火星城[25]
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07
前言 5.8亿,这个数字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中国人口未来的预测,从14亿到5.8亿,仅仅50年时间,我们的人口可能缩水近六成。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看看身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少的婴儿哭声,这显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人口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 机。 曾经,我们担心人太多:如今,我们开始害怕人太少,当"养儿防老"变成"养儿啃老",当"多子多福"变成"一个就够",我国人口数量减少了太多。 文|祁言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 新生儿人口拉响警报 2015年,当"全面二孩"政策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时,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满怀信心地描绘着一幅人口繁荣的蓝图,宣称中国将迎来四到五年的生育高峰 期! 翟振武教授表示,一旦"二孩"政策放开,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将达到2000万,这个预测像一剂强心针,让担忧人口老龄化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毕竟,翟振武不是普通学者,作为国内人口学权威,他的话分量十足,而刚开始的两年,我国新生儿人口数量似乎在印证专家的判断,真的出现了回温。 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1846万,比前一年明显增长,产房里二胎妈妈的身影多 ...
日本人口数连续16年下降
财联社· 2025-08-07 06:56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国民人口降至1.2065亿人,同比减少90.8万人,创历史新低 [1] - 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4年降幅0.75%为1968年以来最大 [2] - 47个行政区中46个出现人口减少,仅东京都增长0.13% [3] 人口变化趋势 - 日本国民人口2009年达峰值1.27亿,预计2026年跌破1.2亿 [4] - 2024年总人口(含外籍)1.2433亿,同比下降0.44%(减少554485人) [5]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9.58%,15-64岁人口占比59.04%,老龄化持续加剧 [11] 移民与政策影响 - 2024年在日外国人增加35万至377万,创2013年以来最大增幅 [6] - 政府通过引进海外劳工应对老龄化,但右翼政党"参政党"获14个参议院席位,反对移民政策 [7][8] - 移民被视为解决人口危机的潜在方案,但国内存在政治分歧 [9] 生育与死亡率 - 2024年新生儿数量创历史新低(687689人),死亡人数达160万 [10] - 政府鼓励生育政策效果不显著,人口自然减少持续恶化 [10]
日本要开征单身税!国家级催婚,网友炸锅了!
搜狐财经· 2025-07-02 06:56
日本"单身税"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4月起征收2400-12000日元(约120-600元人民币)的"儿童与育儿支援金",收入越高缴纳金额越高,2028年最高可达19800日元 [3][10][11] - 该政策被民间称为"单身税",实质是通过医疗保险系统向所有成年人强制征收,但补贴仅发放给有子女家庭 [4][5] - 收费采用累进制,年收入1000万日元者2028年需缴纳19800日元,是200万日元收入者的4.7倍 [11] 人口危机背景 - 日本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从1.28亿降至1.238亿,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创历史新低 [7] - 政府预测若不干预,2070年人口将减少3300万,引发"日本消失"担忧 [9] - 东京物价指数上涨3.6%,米价暴涨93.7%,加重年轻人经济压力 [12] 现有生育激励措施 - 生育补贴:一次性发放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 [13] - 儿童津贴:0-3岁每月1.5万日元,3岁至初中毕业每月1万日元(三胎起3万日元) [13] - 教育支持:3-5岁幼儿教育免费,2025年起公立高中学费全免,三孩家庭可享大学学费减免 [13] 社会反应与深层问题 - 超60%日本人反对该政策,年轻人抵触情绪最强烈 [13] - 75%的18-34岁未婚者与父母同住,经济压力导致婚姻成为奢侈品 [14][15] - 现有政策未能提升生育率,反映出就业稳定性和住房成本等根本问题未解决 [19][20] 国际比较与启示 - 中国通过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实现类似政策效果 [5] - 两国均面临养老金体系压力,中国养老金预计2044年面临枯竭风险 [22][23]
国家级催婚:“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虎嗅APP· 2025-06-30 10:22
日本人口危机与生育政策 政策内容 - 日本政府计划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 向所有缴纳医疗保险者征收年费2400日元至12000日元(约120元至600元) 采用累进税率 年收入200万日元者2026年缴纳2400日元 2028年增至4200日元 年收入1000万日元者2026年缴纳12000日元 2028年增至19800日元 [3][4] - 该政策被民间称为"单身税" 但官方否认 强调其全民性质 资金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与医疗保险深度捆绑 无论是否有子女均需缴纳 [5] 历史背景 - 历史上存在类似"单身税"政策 古希腊罗马对超龄未婚男性征税 苏联曾征收"无孩税"至1992年 韩国近年有21%民众支持类似政策 [6][7] - 日本当前面临"国难级"人口危机 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 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 国民人数萎缩至1.2亿 年减少近90万人 [9][10][11] 人口现状 - 日本生育率全球垫底 老龄化率全球第一 单身家庭占比达38% 东京独居家庭比例高达52% 预测2035年15岁以上人口半数单身 [13][17] - 2023年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 创1945年以来新低 研究显示未来1/3男性和1/5女性可能终身不婚 [16][17] 既有政策效果 - 日本1994年起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 当前年投入约3万亿日元(1500亿人民币) [19] - 现有福利包括:一次性生育补贴50万日元(2.5万元) 0-3岁儿童年补贴12-18万日元 幼儿园至大学教育免费 三孩家庭公立大学全免学费 [20][21][22] - 政策未能扭转生育颓势 主因包括经济停滞30年 阶层固化 社会"内卷"严重 以及全球性生育成本高企问题 [24][25] 政策困境 - 生育下滑具有代际惯性 补贴仅能减缓下降速度 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但政策干预仍优于不作为 [26] - 核心矛盾在于"超单身社会"与"低欲望社会"现象 年轻人普遍奉行"不结婚 不生育 不买房"的三不主义 [15][18]
日本“单身税”来袭!中国网友瑟瑟发抖!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21
日本"儿童未来战略"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通过医疗保险附加费形式征收"支援金",每人每月负担250至450日元,2027年增至350至550日元,2028年达450至700日元 [3] - 以年收入400万日元工薪族为例,2028年全年需缴纳7800日元(约388元人民币)[3] - 每个孩子从出生至18岁可获得约352万日元(约17.5万元人民币)生活补助,比现行政策增加146万日元(约7.3万元人民币)[3]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出生率降至1.2以下,创历史新低 [5] - 少子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企业招工难,制约经济发展 [5] - 老年人口增多使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财政压力加剧 [5] 中国人口现状 - 2023年末中国人口14.0967亿人,比上年减少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5‰ [5] -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总人口19.8% [5]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较上年减少58万人 [5] 中国单身人口情况 - 2022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7700万 [6] - 中国孩子从出生到18岁家庭平均支出约48万元,大城市更高 [6]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 - 全面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延长产假、陪产假,提供生育津贴补贴 [7] -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7] - 推进"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 [7]
动真格了!日本将征收单身税,每人每月1650日元!中国会跟进吗?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53
人口危机现状 - 日本新生儿出生率已跌破70万 出生率降至1.2以下 创历史新低 [2] - 预计2070年日本人口将从1.2亿锐减至8700万 2100年或仅剩5000万且老龄化加剧 [2][13] - 中国60岁以上常住人口达3.1亿 上海老龄化率超40% 显示亚洲多国面临类似挑战 [13] 日本政策应对措施 - 2026年4月启动"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 针对20岁以上无子女且年收入超200万日元(含外国人)群体征收200-1650日元/月 [3][4] - 征收标准分阶梯递增 2026年度起最高缴费额达1650日元/月(约人民币80元) 资金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5][8] - 政策被民众称为"单身税" 引发"强制干预生育自由"争议 部分质疑资金用途合理性 [7][12] 社会经济影响 - 社保基金兑付压力加剧 劳动力短缺将抑制科技创新活力 形成恶性循环 [1] - 政策创新性引发全球关注 但罚款式激励效果存疑 可能加剧年轻群体抵触情绪 [9][13] - 长期人口结构失衡将导致市场规模萎缩 需警惕消费/制造/服务等行业系统性风险 [1][13]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迅速减少,将成为全球面对的最大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5-07 16:21
人口趋势 - 中国人口将在2050年锐减至13亿以下 [1] - 2023年新生儿数量跌破900万 仅为2016年的60% [3] - 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 比2023年反弹52万 但专家认为这是"龙年效应"和疫情积压需求的短暂释放 [3] 生育率与人口结构 - 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3 远低于人口更替所需的2.1 比韩国还低0.2 [4] - 中国家庭育儿成本与人均GDP之比高达6.9倍 全球第一 [4] - 60岁以上老人已达2.8亿 占总人口20% 预计2050年将突破5亿 [4] - 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峰值9.2亿后持续萎缩 预计2050年降至7亿 [4] 经济影响 - 2024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已达1.2万亿元 到2035年累计结余将耗尽 [4] -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岗位减少1200万个 自动化设备安装量增长300% [4] - 服务业人力成本年均上涨15% 餐饮业用工缺口超过400万 [4]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2.1% 创30年新低 老年消费占比首次突破25% [4] 全球影响 - 中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30% 劳动力萎缩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 [5] - 印度、越南等国正承接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这些国家的人均GDP仅为中国的1/5 [5] -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的一半来自非洲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可能从18%降至12% [5] 应对措施 - 日本通过"超级智能社会5.0"计划 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40% [5] - 德国实施"4.0工业战略" 使制造业岗位十年间逆势增长12% [5] - 中国推进"人才红利"战略 目标是到2035年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2.5年 [5] - 法国通过每月2000欧元的育儿补贴 将生育率稳定在1.8 [5] - 瑞典的父亲强制育儿假政策 使男性育儿参与率从3%升至48% [5] - 中国三孩家庭每月500元补贴仅相当于北京月嫂费用的1/40 [5] 未来挑战 - 能否将14亿人口的存量优势转化为质量红利 [6] - 当机器替代人力成为常态 银发经济占比突破40% 中国能否走出一条不同于日韩的转型之路 [7]
催生娃“无效”后,国家动真格了
商业洞察· 2025-04-01 09:29
人口危机现状 -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低于国际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2.1‰,全球排名倒数第二[10] - 幼儿园关停、产科裁撤现象频发,如佛山禅城幼儿园关闭、江苏三甲医院关闭产科[4][8] - 一线城市高端私立幼儿园降价50%仍招不到生源[9] 地方政府催生政策 - 内蒙古呼和浩特对一孩补贴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20] - 湖北天门对三孩家庭直接奖励6万[21] - 浙江试点"托幼一体",公立幼儿园接收2岁幼童[21] - 部分城市推出购房5折优惠、个税全免、免费医疗等组合政策[22] 催生政策失灵原因 - 一线城市养娃至18岁成本超200万,相当于一套房首付[28] - 996工作制导致年轻人时间不足,"丧偶式育儿"现象普遍[28] - 90后观念转变,"养儿防老"被"养儿防啃老"取代[28] - 低生育率与老龄化形成恶性循环,社保压力增大[30] 房地产行业影响 - 00后比90后少4000多万,未来10年购房主力军将腰斩[37][38] - 现有住房够30亿人居住,空置率超20%[38] - 学区房热度骤降,三四线城市房价跌至"白菜价"[38] - 黑龙江鹤岗房价低至几万元一套仍滞销[39][40] 国家层面应对措施 - 2025年两会提出对90后生育一孩每年补贴上万元,两孩翻倍[45] - 两孩三孩家庭养老金直接翻倍奖励[46] - 普惠托育覆盖率目标50%,企业设"妈妈岗"可减税[47] - 杭州多孩家庭加60分落户,深圳生三孩送新能源车牌[50] 长期人口预测 - 按当前趋势,2100年中国人口将锐减至4.6亿[56] - 若生育率向韩国水平滑落,人口可能仅剩3.2亿[57] - 老龄化加剧将导致养老金账户见底,"鬼城"现象普遍[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