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降级
icon
搜索文档
1200亿,哈根达斯要卖了
投资界· 2025-08-04 07:28
哈根达斯收购案 - 高盛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人民币)估值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 交易最早于2024年9月签署 [3] - Froneri成立于2016年 整合雀巢与PAI Partners在欧洲及美国的冰淇淋业务 拥有哈根达斯在欧美等20多国的运营权 [4][7] - 交易涉及雀巢旗下Mövenpick、Milkybar等品牌 但哈根达斯全球商标权仍归属通用磨坊 [9] 哈根达斯发展历程 - 1961年由波兰移民Reuben Mattus创立 定位高端市场 价格是普通冰淇淋5倍 [6] - 1983年被品食乐以7000万美元收购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 [7] - 2001年通用磨坊以6.5亿美元收购 2016年后运营权由Froneri分区管理 [7][8]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门店数量从巅峰超400家缩减至263家 2025财年Q2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11] - 客单价58元定位受DQ、蜜雪冰城等冲击 2025财年Q3通用磨坊国际销售额下降3% 中国为主要拖累因素 [12] - 通用磨坊拟出售中国业务 交易金额约5-8亿美元 多家PE参与竞购 [11][12]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星巴克中国吸引高瓴、腾讯等超20家机构竞购 迪卡侬中国业务估值80-120亿人民币 [14][15] - 2024年消费并购活跃案例: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16] - 跨国公司通过出售中国业务实现轻资产转型 本土化运营成关键 如麦当劳中国门店超7000家 [15][16]
创始人套现5亿离场,中产家庭抛弃上万元的“贵族玩具”
创业邦· 2025-08-04 03:35
行业现状与历史背景 - 钢琴行业曾经历高速增长期,2008-2013年中国琴童人数增长29.3%,2017年国内钢琴年销量突破40万台,远超美国同期3万架 [6][21] - 钢琴热驱动因素包括: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1987年中考器乐九级可加10分)、朗朗等钢琴家示范效应、中产家庭对阶层象征的追求 [14][16] - 行业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教育部取消特长生招生政策,2019年钢琴企业增速放缓至个位数,2024年销量较2018年暴跌64%至12.8万台 [22][24] 海伦钢琴发展轨迹 - 公司前身为五金配件厂,2005年通过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打开国际知名度,2012年成为A股"民营钢琴第一股" [18][21] - 2024年营收1.59亿元(同比-46.47%),净亏损9792万元创历史新高,一季度亏损968万元(同比-154.56%) [9][26] - 创始人陈海伦拟以5.48亿元转让23.83%股权,交易后全拓卓戴将取得控制权,原控股股东表决权比例从27.41%降至14.56% [10][30] 市场结构性变化 - 终端市场萎缩显著:2024年钢琴门店倒闭7000家,二手钢琴价格跌至原价20-30%,钢琴教师收入下滑明显 [25][26] - 老年群体成为新增长点,2023年老年人购琴占比从10%跃升至38%,老年大学钢琴课程需求激增 [35] - 数码钢琴市场呈现替代趋势,全球规模预计从2023年10.72亿美元增至2033年18.39亿美元(CAGR 5.55%) [34] 企业转型策略 - 珠江钢琴跨界布局文旅产业,拟投资2亿元设立文旅子公司 [32] - 海伦钢琴重点发展智能电声钢琴产品,新实控人崔永庆旗下全拓科技的AI技术资源或加速智能化转型 [32][34] - 直播电商成为重要渠道,陈海伦2020年直播首秀实现单日销售额超1000万元,观看量18.61万人次 [27][29] 行业长期趋势 - 专业竞技领域中国选手表现突出,2024年范·克莱本/肖邦比赛中国选手占比分别达23%和近50% [37]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智能乐器、老年教育、文旅融合构成新增长三角 [32][34][35]
集体阵亡的米其林餐厅,被“穷鬼套餐”打趴了
虎嗅· 2025-08-04 03:33
高端餐饮行业现状 - 五星级酒店开始临街摆摊售卖热菜卤味,显示高端餐饮面临严峻挑战 [1] - 2025年中国内地千元餐厅数量较2022年整体缩减50%,上海缩减40%、北京缩减47%、深圳缩减57% [1] - 米其林餐厅处境尤为堪忧,多家知名餐厅相继关闭,包括TIAGO旗下四个品牌六家店铺、Opera BOMBANA、山河万朵、鼎泰丰等 [2][3][14][24] - 鼎泰丰已关闭大陆18家门店 [24] 米其林餐厅发展历程 - 米其林指南起源于1900年,1926年开始使用星号系统评价餐厅 [8] - 2008年米其林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上海成为内地首个发布米其林指南的城市 [10] - 获得米其林星级后餐厅知名度提升,价格高涨,如上海三星餐馆唐阁人均消费上千 [11] - 2023年精致餐饮门店数量达6835家,同比增长17% [12] 米其林餐厅经营困境 - 运营成本高昂,部分餐厅总投资达千万级别,员工薪资高(服务员15-18K/月,侍酒师20K/月) [30] - 评选标准与大众消费脱节,过度依赖昂贵食材和特定客群 [31][32] - 餐饮市场多元化导致客源分流 [33] - 部分餐厅尝试降价策略(如Opera推出398元套餐,TIAGO推出68元团购午餐)但效果不佳 [34][36] 行业变化趋势 - 消费需求从"好看"转向"好吃且好看还实惠" [5] - 消费降级现象明显,年轻群体偏好"穷鬼套餐" [26] - 商务宴请大幅减少,最严"禁酒令"实施和券商严控餐饮接待费用影响高端餐饮 [27] - 消费者对繁琐用餐礼仪和复杂装潢环境的需求下降 [39]
连LV、爱马仕都扛不住了
36氪· 2025-08-04 02:31
奢侈品巨头们的"苦日子"仍在继续——主场持续落败、亚太等市场面临挑战,就连被其视为"回血包"的美妆线也开始承压了。 "香水和美容的销售额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下降4%。亚太市场(除日本)增速相对平缓。" "美妆相关业务下滑1%,亚太地区及日本市场同比均下降。" ——LVMH集团财报 "中国、香港和澳门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下滑7%,其中内地表现疲软。" ——爱马仕财报 在被称为最难一年的2024年,聚美丽在《知名奢侈品巨头美妆部门大涨421%》一文中,针对各个奢侈品集团的业绩进行了分析,彼时,美妆线多呈增 长。 但是从今年最新的半年度财报数据来看,在比最难更难的2025年,如前文所述,一些奢侈品集团的美妆相关业务甚至出现了下滑。 ——历峰集团财报 "业绩低迷,亚太地区和日本市场下滑最为显著。" ——开云集团财报 另外,聚美丽在梳理今年上半年各大奢侈品集团最新的财报业绩时,发现还有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主场暴跌,开云美妆仍增长 上述提到的奢侈品集团中,聚焦到唯一美妆呈现增长的开云集团业绩,细分拆解来看,与2024年年度业绩走势大抵相同,仍然呈现主场下滑、美妆增长的 态势。 1.主场落败,核心品牌Gucci利润暴跌52% ...
六个生活信号,透露出一个事实:大家真没钱了?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02
银行存款与储蓄行为 - 银行存款飙升至4.7万亿,同比增长32%,反映消费者转向保守储蓄行为[2] - 理财产品和基金规模缩水,消费者偏好低风险银行存款[2] - 经济焦虑导致投资意愿下降,谨慎心态成为主流[2] 消费降级趋势 - 高端护肤品和洋酒销量下滑,食品消费持续上涨[2] - 消费者转向基本需求,追求温饱和稳定性[2] - 奢侈品市场整体下跌18%,高端商场客流减少[2] 餐饮业变化 - 人均消费百元的中餐厅需求下降,外卖和低价套餐成为主流[4] - 大排档和连锁餐厅生意惨淡,竞争焦点转向性价比[4] 房地产市场影响 - 一线城市房租下跌,房东降价以留住租客[4] - 年轻人离开城市,需求减少导致市场冷清[4] 汽车市场转变 - 豪车销量骤减,奔驰宝马等品牌销售疲软[4] - 小型电动车和二手车需求上升,消费者偏好经济实用车型[4] 消费观念转变 - 高房价、高养娃成本和工作不稳定促使消费者精打细算[4] - 消费行为从追求"面子"转向务实和经济性[4]
百威亚太上半年净利大跌24.4%:中国市场遭遇夹击,高端领域“腹背受敌”
华夏时报· 2025-08-02 08:2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减少6.3% 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7.7%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 [2][3]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8.2% 净收入同比减少10.2% 正常化除息税折扣摊销前盈利同比减少12.3% [4] - 亚太地区西部营收25.22亿美元同比减少8.3% 占总营收80.4% 其中中国市场为主要拖累因素 [3]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消费降级趋势下高端啤酒市场遇冷 公司传统优势的高端市场份额正被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竞争对手持续蚕食 [2][6] - 华润啤酒2024年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9% 其中喜力品牌增长近20% 2025年上半年喜力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长超30% [7] - 8-10元价格带竞争激烈 燕京U8已抢占先机 华润啤酒也明确布局该细分市场 公司战略转向后仍面临渠道和品牌认知的滞后 [5][6] 战略调整与执行 - 2025年2月公司调整战略 将资源从超级高端领域转向8-10元核心++价格带 重点投放百威及哈尔滨啤酒 [2][5] - 哈尔滨冰极纯生零糖表现突出 公司计划加大非即饮渠道和中式餐厅的营销资源投入 [6] - 新任CEO程衍俊指出中国市场疲软主因区域布局失衡及即饮渠道持续弱势 公司正通过旗舰品牌投资和非即饮渠道拓展应对挑战 [4][7] 历史业绩对比 - 2021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20% 但2022年起净利润开始下滑 2024年营收62.46亿美元同比下滑8.9% 净利润7.26亿美元同比下滑14.8% [3] - 中国市场每百升收入连续下滑 2024年同比减少3.5% 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降2.2% [5] 行业专家观点 - 分析师指出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包括过度依赖疲软的夜场和餐饮渠道 非现饮渠道拓展不足 高端化战略受挫 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 [4] - 专家认为公司需强化百威、科罗娜等高端产品的体育/IP营销 同时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非即饮占比 并推进差异化产品创新 [7]
网红烘焙,正批量暴雷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31 08:33
烘焙行业现状 - 杭州烘焙品牌欢牛蛋糕屋于2025年6月宣布倒闭,拖欠供应商货款111万元,会员储值金无法兑付 [4] - 新加坡品牌面包新语成都11家门店集体歇业,消费者储值卡退款无门 [4] - "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2024年12月退市,拖欠供应商货款5700万元、消费者预付卡2.5亿元,千家门店全关 [4] - 熊猫不走蛋糕2024年3月陷入停业欠薪风波,全国门店关闭 [4] - 虎头局渣打饼行2024年1月破产清算,估值曾达20亿元,因激进扩张致资金链断裂 [7] 失败原因分析 - 同质化竞争严重,单品易被复刻,如虎头局和墨莉点心局的麻薯产品被大量模仿后失去竞争优势 [10][11] - 零售渠道挤压,盒马、山姆等商超通过"一站式购物"场景和供应链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12][13] - 爆品生命周期缩短,从6-8个月缩短至1个月甚至"周抛",复购率低下 [14][15] - 消费降级导致两极分化,高价精品烘焙和下沉市场平价品牌并存,中端定位品牌生存困难 [19][20] 成功案例与突围路径 - KUMO KUMO四年覆盖全国100座城市,门店近300家 [5] - 趁热集合2024年进入全国12个城市,门店数近30家 [5] - 好利来半熟芝士和鲍师傅肉松小贝等单品长期畅销,形成稳定复购 [23] - 下沉市场品牌如"十豆川超级糕工厂店"以9.9元低价策略快速扩张 [20] - 海底捞跨界品牌"拾㧚耍"以10-20元价格带打造精品烘焙平替,门店爆满 [20] 行业趋势与建议 - 烘焙消费向日常化、普及化发展,下沉市场迎来新机会 [21] - 产品力是关键,需打造具有长期复购价值的单品,如吐司、贝果等早餐场景产品 [23][24] - 避免互联网式快速扩张模式,应专注产品研发和品牌心智建设 [24]
消费降级的家庭,正在慢慢富起来
搜狐财经· 2025-07-31 07:15
消费行为分析 - 普通家庭收入有限 钱主要通过节省而非赚取实现[1][2][3] - 消费习惯易被商家引导形成伪刚需 如每日拿铁消费三十年累计达七十多万元[6][7][8] - 多数消费行为属于可选择性支出 与真实刚需无关[9] 消费降级实践 - 家庭通过削减非必要开支实现财富积累 包括不购车房 不办婚礼 不买贵衣服[11] - 建议采取精细化购买策略 优先选择低利润商品或农产品[12] - 避免受低价诱惑购买闲置物品 强调物尽其用而非单纯追求低价[13][14] 教育消费趋势 - 艺术类辅导班对普通家庭性价比低 就业前景有限[9] - 建议利用免费网络课程替代付费课程 避免为短暂爱好投入高额费用[15] 家庭财务策略 - 普通家庭应专注守住现有财富 避免盲目投资或创业[17][18] - 通过调整消费心态实现财务安全感 即使存款未使用也能获得心理安定[19]
“抠门”的新人,急坏了婚纱城的老板们
36氪· 2025-07-30 04:13
行业趋势变化 - 婚庆行业传统"排面文化"逐渐被年轻人摒弃,转向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 [1] - 苏州虎丘婚纱城作为全国婚纱产量70%的产业地标,正经历深刻变革 [1][12] - 年轻人婚礼消费模式转变:取消接亲车队、缩减三金预算、精简宴席桌数、采用千元级轻婚纱替代万元套餐 [1][6][9] 消费行为转变 - 新娘服饰从6-10套缩减至1-2套,预算从近3万元压缩至千元级别 [3][6] - 二手平台婚纱交易兴起,多环节重复利用同一礼服成为新趋势 [9] - 选购标准从"华丽度"转向"未来复用可能性",缎面婚纱和日常可穿款式需求上升 [10][11] 市场供需变化 - 高端重工婚纱单件成交价从5000-10000元跌至素净款主导,轻婚纱占比提升 [10][11] - 婚纱城旺季单日销量从"爆单"状态降至月销不足10件,从业者提成收入从2万元/月锐减 [11] - 全国结婚登记人口从超千万对持续下滑,导致婚纱馆进货频次大幅减少 [14][15] 产业链困境 - 虎丘婚纱城30万平方米商业体中,300平旺铺年租金超50万元的历史高点难维持 [15] - 同质化竞争加剧:无工厂店铺抄袭爆款,原创设计店铺被迫月均上新一次 [17][19] - 设计师成本压力导致抄袭现象普遍,库存积压使运输成本占比提升 [19][21] 商业模式转型尝试 - 展销会拓展受限于亚洲结婚人口下降和展位费高昂 [24] - 零售转型受阻于价格不透明历史问题,实体店报价普遍高于电商平台30%-60% [24][26] - 手工定制旗袍等小众路线仅限少数非遗商家,多数店铺转向流量争夺但利润率受压 [28][29][31] 行业结构性矛盾 - 传统旺季"抢四大金刚、抢酒店"盛况消失,产业链上下游均陷入价格战 [14][17] - 试纱费无标准、定价随意等历史乱象反噬行业信誉,维权纠纷频发 [15][26] - 线上渠道冲击加剧:电商价格仅为实体店3-4折,进一步降低线下客流 [26][32]
从Lady Gaga到长筒匡威,美国人现在看啥都像经济衰退指标
36氪· 2025-07-29 02:24
经济衰退指标 - Lady Gaga时隔八年回归科切拉音乐节主舞台被视为经济衰退信号[1] - TikTok上解释经济困境时人们更渴望Lady Gaga式强烈节奏音乐的视频获3.8万点赞[4] - 快闪族增多、脱衣舞俱乐部客流下降、热水瓶烫伤案例增加等被列为衰退指标[6] - 可乐瓶印名字、街头无聊告示、二手平台卖购物车等生活细节被视为经济恶化信号[8][9][12] - 芝士蛋糕品种减少、长筒匡威流行、2000年代电视节目复兴等消费现象被关联到衰退[15][19][21] - 经济学家发现裙子长度、男士内裤销量等传统指标不如网友创作的meme受关注[21] 消费降级现象 - 麦当劳5美元特价套餐从限时促销变为长期销售 但2025Q1同店销售额仍下降3.6%[25] - 汉堡王推出7美元3个汉堡套餐 Wendy's推7美元2个汉堡套餐 Taco Bell推5美元豪华套餐[27] - Five Below一季度同比增长19.5% 股价自4月4日上涨164% Dollar Tree新增260万顾客[28] - 仿制香水销售额同比飙升103% 仿制Lululemon因价格仅为正品1/3而流行[28] - 出现专门寻找大牌平替的网站 显示消费降级渗透到衣食住行各领域[29][31] 经济危机与商业变革 - 2008年危机期间星巴克降价 麦当劳推出低价麦咖啡并广告嘲讽星巴克[41] - Airbnb因旅行者寻求廉价住宿而成立 Uber为失业者提供临时收入机会[43] - 巧克力消费逆势增长 Cadbury利润增30% Nestlé增10.9% Hershey's年增4.7%[43] - 劳力士诞生于一战复苏期 巨无霸出现在经济高增长年代[46] - 食品制造商发明混合沙拉酱降低成本 2008年Lady Gaga音乐风格契合危机情绪[46] 快餐行业竞争 - 麦当劳CEO表示经济不确定导致消费者更节俭 顾客开始抱怨麦满分尺寸[25] - 连锁快餐展开价格战 Wendy's和汉堡王推出7美元套餐 Taco Bell推5美元套餐[27] - 麦当劳特价套餐持续销售但仍难阻同店销售额下滑3.6%的疫情后最大跌幅[25] 折扣零售业表现 - Five Below复古T恤售5.55美元 Hello Kitty耳机售10美元 一季度增长19.5%[28] - Dollar Tree新增顾客中多数来自年收入超10万美元家庭 显示高收入群体消费降级[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