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重庆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28 05:37
生产向绿 - 万州区通过循环利用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93.5% 的畜禽粪污得到综合利用 成为41万亩柑橘园的养料来源[1][2] - 采用"猪—肥—果—料"生态链 每天处理约40立方米猪粪 通过发酵转化为有机肥[1][2] - 重庆在6个区县推广生态农业创新试点 建成2.5万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推行"畜(禽)—沼—果(菜)"循环模式[3] 产品向优 - 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 2025年预计销售额14亿元 单价较往年提升10%[5][6] - 执行绿色食品标准 建立防伪溯源体系 年产20万斤好果的果园收入预估破百万元[5] - 重庆累计制定农业标准366项 拥有478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和43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 产业向新 - 奉节县大坝村1.2万亩脐橙园创产值1.8亿元 户均收入超12万元 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7] - 采用智慧果园系统 果园产品均价达4.5元/斤 比普通产品高出一截 10亩果园年收入约20万元[7] - 成立强村公司实行专业化运营 去年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 电商直播销售从2021年200多吨增长至去年600多吨 今年目标800吨[7][8]
生产向绿 产品向优 产业向新
人民日报· 2025-08-27 22:19
生产向绿 - 万州区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每天处理约40立方米猪粪 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原料[1] - 农神控股集团对堆肥原料进行精加工 根据柑橘园和蔬菜基地需求定制添加氮磷钾或微量元素[2] - 万州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5% 为41万亩柑橘园提供养料 形成"猪—肥—果—料"生态链[2] - 重庆在6个区县推广"畜(禽)—沼—果(菜)"循环模式 建成2.5万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3] 产品向优 - 巫山脆李执行等高栽植标准 2025年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 较往年单价提升约10%[5][6] - 建立防伪溯源体系和绿色食品认证 14万余吨脆李销售额预计达14亿元左右[5][6] - 物流网络覆盖全国超1000座城市次日达 包含邮航直飞、冷链直发、高铁专线和无人机转运等多模式[5] - 重庆累计制定农业标准366项 获得478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和43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 产业向新 - 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智慧果园采用自动滴灌系统和电子标签追溯 亩产值达2万元[7] - 成立强村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 全村1300多户入股 去年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7][8] - 电商直播销售规模快速增长 从2021年200多吨提升至去年600多吨 今年目标800吨[9] - 重庆形成125个年产值超3000万元专业村和63个超2亿元专业镇 产业链创新持续加速[9]
重庆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产向绿 产品向优 产业向新
人民日报· 2025-08-27 21:48
生产向绿 - 万州区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93.5% 得到综合利用 成为41万亩柑橘园养料来源 [1][2] - 采用"猪—肥—果—料"生态链 将猪粪与菌种 锯末等混合发酵半年制成优质堆肥原料 日处理猪粪约40立方米 [1] - 农神控股集团对堆肥原料进行精加工 添加氮磷钾或微量元素定制有机肥 满足柑橘园 蔬菜基地等不同需求 [2] - 重庆在6个区县推广"畜(禽)—沼—果(菜)"循环模式 建成2.5万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3] 产品向优 - 巫山脆李执行绿色食品标准 建立防伪溯源体系 2025年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 [5] - 2024年脆李预计产量14万余吨 销售额约14亿元 整体单价较往年提升10% [6] - 通过"邮运通"物流网实现全国超1000座城市次日达 京东 阿里等平台开设130家直营店 [5] - 重庆累计制定农业标准366项 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783个 市级名牌农产品437个 [6] 产业向新 - 奉节县大坝村智慧果园采用自动滴灌系统 电子标签溯源 脐橙均价达4.5元/斤 较普通产品溢价显著 [7] - 大坝村1.2万亩脐橙园2023年产值1.8亿元 户均收入超12万元 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7] - 成立强村公司统一运营 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 组建农技 劳务 营销3支专业队 [8] - 直播电商成效显著 2021年销售脐橙200多吨 2023年增至600多吨 2024年目标800吨 [9] - 重庆建成125个年产值超3000万元专业村 63个超2亿元专业镇 [9]
广西全面推广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4:11
政策方案 - 广西农业农村厅与财政厅联合印发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 全面推广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 [1] - 补贴政策通过"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 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方式实施 单机最高补贴额度达1.44万元 [2] - 补贴对象为在广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需提供身份证明、购机发票、产品合格证、操作培训证明及投保凭证等材料 [2] 产品技术要求 - 补贴产品需专门用于植保、播种、投饵等农林牧渔作业 具备空域保持能力与可靠被监视能力 [2] - 要求产品全程可人工介入操控 生产企业必须建立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测与安全管控 [2] - 产品需符合国家强制安全标准 售后服务需符合相关规定 [2] 应用价值 - 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具有高效精准与节省人力优势 可加快推进高效植保机械化 [1] - 政策旨在增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力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 - 通过降低购机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对保障粮食安全、发展智慧农业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7
英大证券· 2025-08-27 01:46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上行步伐可能放缓 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 但中期向好趋势未改 [1][4][8] - 市场积累大量阶段获利盘 部分资金有落袋为安需求 若后续增量资金难以延续 短期上行动力将减弱 [1][8] - 操作上应避免盲目追高 对持仓进行动态调整 逢高减持近期大涨品种 低吸低位滞涨标的 [2][8] 市场表现总结 - 周二沪深三大指数低开震荡回升 午盘前一度翻红 沪指及深成指刷新年内新高 但尾盘全线小跳水 [1][4] - 上证指数收盘报3868.38点 下跌15.18点 跌幅0.39% 深证成指报12473.17点 上涨32.10点 涨幅0.26% 创业板指报2742.13点 下跌20.86点 跌幅0.75% [5] - 周二两市成交额26790亿元 其中上证总成交额11141.88亿 深证总成交额15648.32亿 [5] - 周一两市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创2024年10月9日以来新高 跻身A股历史成交额第二位 [1][4] 行业板块表现 - 游戏板块强势上涨 文化传媒行业细分包括广告传媒 游戏娱乐和影视动漫 [4][6] - 农牧饲渔板块走强 包括鸡肉 猪肉 化肥等农业股 [4][7] - 涨幅居前板块:游戏 美容护理 化肥 化纤 农牧饲渔 [4] - 跌幅居前板块:小金属 医疗服务 生物制品 船舶制造 [4] 重点行业分析 - 文化传媒板块自2015年牛市后调整7年多 2022年底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2023年上半年涨幅42.75%位居第二 [6] - AI技术在游戏领域应用落地 "谷子经济"及短剧热度高涨 传媒行业是科技进步受益较多的下游应用行业 [6] - 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出清后期" 行业集中度提升 政府推动"反内卷"政策限制二次育肥 [7] - 智慧农业包括精准种植 智能灌溉 无人机植保 自动驾驶农机等 政策支持力度大 [7] 技术面分析 - 沪指逼近3900点大关 但在重要阻力位前上行步伐突然放缓 [1][8] - 尾盘三大指数全线小跳水揭示3900点前的潜在风险 [1][8] - 前期成交大幅释放曾创历史第二高 若增量资金难以延续波动幅度可能显著加大 [1][8]
广东现代农业发展问计专家 三位院士在这场会议上给出答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19:55
产业规模与基础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2] - 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2]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总投资超70亿元 [3] 科技与机械化进展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约96% [3] - 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3] - 广东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种质资源库 [3]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3] 发展瓶颈与挑战 - 特色产业规模不足 生物种业实力较弱 农机推广应用面小 [4] - 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 产品同质化严重 部分农业标准不完善 [4] - 海洋牧场适养区域不足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待提升 [4] - 病害防控与饲料使用指引不足 金融保险产品单一 [4] 智慧农业发展建议 - 加强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 [5] - 建设一批智慧农(牧、渔)场场景 提升应用水平 [5] - 设立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及硕博学位点 加强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 [5] - 重点发展动力机械、水稻、蔬菜、水果及其他作物生产机械 [8] 海洋牧场建设方向 - 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优先保障海洋牧场用海需求 [8]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8] - 发展海产品鲜活输运技术、保鲜技术、特医食品研发技术 [8] - 强化物流体系建设、水产品宣传科普与市场扩展 [8] - 以广州海洋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为样本探索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模式 [8] 生物种业创新路径 - 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品种培育"全链条攻关路径 [10] - 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10] - 实施全链条技术攻关 建设高能级平台 深化科企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10] 装备与政策支持 - 重点整合资源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13] - 突破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关键技术 打造"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平台 [13] - 建设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场 通过"人工智能+农机装备"破解劳动力短缺 [13] - 强化财政补贴 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与种苗系统等核心设施 [13] - 建设粤西海洋种质资源库 推动校企共建中试基地 [13] - 构建"预防—监测—预警—控制"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 [13] - 组建国家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加速科研成果市场化与产业对接 [14]
天域生物: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40
公司融资方案 - 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71,028,297股,占发行前总股本3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65,235,345元人民币,发行价格为6.55元/股 [2][12][13] - 发行对象为实际控制人罗卫国控制的上海导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构成关联交易 [2][11][15] - 募集资金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2][10][14] 发行条款细节 - 定价基准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25年8月27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3][11][12] - 若发行前发生送股、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发行价格和数量将相应调整 [2][12][13] - 发行对象认购股份限售期为18个月,限售期满后转让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13][15]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5.91%,流动比率1.13倍,货币资金余额154,661,400元,其中非受限资金89,357,000元 [10][31] - 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315,903,200元、合同资产314,773,100元,主要为工程款项,回款存在不确定性 [31][40] -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222,358,300元,应付账款589,132,800元,存在较大偿债压力 [31][32] 业务背景与战略 - 公司主营生态农牧食品和生态能源业务,行业面临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对资金需求较高 [9][10] - 光伏行业受政策支持,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3%,分布式光伏占比42.58% [9] - 实际控制人全额认购彰显对公司发展信心,有助于提升控制权稳定性(发行后持股比例升至29.98%) [9][10][1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发行需经股东大会审议、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批准,目前尚未完成审批程序 [1][16] - 发行对象导云资产注册资本500万元,由罗卫国持股90%,其配偶葛燕持股10% [17] - 实际控制人罗卫国曾因权益披露违规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其持有的14,375,524股股份因担保纠纷被司法冻结 [18]
华农校长薛红卫:建议建设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3:32
核心观点 -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手段驱动农业变革 重点建议建设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场 并针对智能农机装备 现代种业和海洋牧场三大领域提出具体发展路径 [1][2][5][6][14] 智能农机装备发展 - 广东农业面临智慧农业技术数字化水平较低 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不足问题 [7][8] - 建议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资源 重点突破农用无人机和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 [10][11] - 建议完善人才支持机制 加强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培养 鼓励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机农技培训 [12][13] - 推进示范应用工程 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 建设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场 通过人工智能与农机装备融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14][15] 现代种业发展 - 建议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建设粤字号种质资源库 重点加强智能化育种技术 [16][17] - 创新协同攻关机制 推行赛马制和揭榜挂帅管理模式 促进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与龙头企业协同创新 [17][18] - 优化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土地流转和品种推广后补助政策 建立政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 设置订单式科研专项 [19][20]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建议加强科技资源统筹 建设粤西海洋种质资源库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零鱼粉饲料和水产疫苗等技术攻关 [21][22] -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校企共建中试基地 构建预防-监测-预警-控制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 [22][23] -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 简化水产疫苗审批流程 扩大临床试验范围 为绿色养殖技术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23][24]
新华视点|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8-26 13:24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科技育种、智慧种植、特色产业培育及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 [1] 有机旱作生态循环农业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 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3] -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3][5] 南繁育种与产业转化 - 海南建立6000亩优质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7] - 南繁选育的种子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产业转化 推动农户增产增收 [7][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实现万亩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管理 [11] - 农业生产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数字化转型 [13] 特色种植产业发展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通过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操作带动村民就业 [14][16] - 黄菇娘产业激活乡村活力 成为农民手中的"金豆子"和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14][17] 盐碱地改良与利用 - 福建惠安县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推广机械化种植 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19] - 引进"海水稻"和创新智能农机装备 实现盐碱地农业增产增收 [21] 食用菌产业链延伸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通过引进技术和企业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 [23] - 培育食用菌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使菌产业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23][25] 农业转型综合成效 - 各地探索实践既破解传统农业发展难题 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能 [27] - 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