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

搜索文档
皮海洲:对利好出台前提前异动股应及时停牌核查
新浪财经· 2025-07-28 10:46
7月23日下午2时许,沪市主板上市公司时空科技的股价被封在了27.64元的涨停板位置,直到收盘。7月 24日该股停牌,当晚,该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的临时停牌公 告》,宣布公司股票7月25日停牌、28日复牌。 到了7月25日晚,该公司再次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继续停牌的公 告》,宣布公司股票28日继续停牌,同时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于像时空科技这种在困境中挣扎的公 司来说,或许就因此找到了救命稻草。毕竟从2021年到2024年,该公司已经连续四年亏损,且2025年上 半年也是业绩预亏。按照原来的退市制度,该公司都已是退市公司了。所以,该公司的控制权如果能够 变更,这对于该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次机会,因此,这则消息对于该公司是一则重大利好。而在这则利 好发布前夕,该公司股票的股价提前涨停了,这就不能不令人感觉到这其中的猫腻。 实际上,时空科技这只股票的走势不能不让人怀疑这只股票交易中所存在的猫腻。作为一家连续四年亏 损的公司,该公司四年亏损6.96亿元。而且,该公司股东减持不断。 ...
ST中昌实控人操纵股票被罚 辩称“稳定股价”?
北京商报· 2025-07-28 03:02
证监会近期披露的行政处罚公告显示,ST中昌实控人陈建铭等因操纵自家股票,被罚没3400万元,而 上市公司老总还觉得被罚得冤枉,辩称"稳定股价",请求免于或从轻处罚。本栏认为,他们被罚一点儿 不冤枉,而且罚得还有点轻,无论初衷如何,操纵股价就是违法违规,伤害了投资者,就应该重罚,还 应该对受损害的投资者给出补偿。 先看这个案例,首先是实际控制人的质押股票有了强平的风险,然后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想办法"稳定股 价",直接的动机就是阻止股价下跌,避免自己持股被强平,此时如果大股东提出大股东增持,或者董 事长、高管增持,再或者让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即便护盘的目的很明显,但毕竟没有违法违规。可是董 事长却选择了用101个账户频繁买卖自家股票,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几个违法违规行为:一是利用他人账 户买卖股票;二是操纵股价;三是内幕交易。 第二点也没有什么疑问,董事长动用101个账户,买卖28亿元,获利1400多万元,要说没有操纵股价, 的确很苍白。 第三点可能存在一些疑问,就是董事长买卖自家股票,其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投资者很难认定董事长 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有没有利用到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如果有,那就是内幕交易;如果没有,那就不是。 ...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隐秘的角落”再被揭开
搜狐财经· 2025-07-27 23:49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核心问题 - 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被"暂缓审议",核心焦点在于"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式和知识产权潜在风险 [3][4] - 2022-2024年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但此前年度未采用该方法,引发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质疑 [4]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28.22%增至2024年63.77%,但主营业务毛利中引进产品贡献仍高达65.86% [5] - 2025年上半年因主要客户终止引进订单,引进产品收入和毛利分别同比下降57.4%和59.09% [5] - 上市委要求说明自产光刻材料等产品的初始技术来源和专利情况,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6]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和5.48亿元,但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0.9亿元和0.97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6]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11.48%至2.92% [6] - 自产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33.52%下降至2024年28.97%,技术转化成果的竞争壁垒受质疑 [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差额达9467万元,主要依赖国家专项课题补助 [7]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和8860.85万元,占营收比例13.28%-16.17% [7] 股权结构与合规风险 - 历史股权架构中存在复杂代持网络,2012-2021年间易荣坤曾为16名股东代持股份 [8] - 前大股东吕俊钦入股资金涉嫌与网络赌博违法所得有关,2020年7月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9] - 吕俊钦所持2144.91万股被司法冻结并划转,其中1664.91万股划转至现第二大股东淄博金控 [9] - 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前,李湘江以12元/股价格突击买入17.39万股,存在内幕交易嫌疑 [10] 行业背景 -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所处半导体材料行业前景广阔 [3][10]
大婚之后,大笔减持!昔日全球首富,套现120多亿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7-27 12:59
贝索斯减持亚马逊股票 - 贝索斯于7月23日至24日出售420万股亚马逊股票,套现9.54亿美元 [1] - 6月底减持330万股,套现7.37亿美元,两次合计减持16.91亿美元(约120亿元人民币) [1][2] - 减持基于3月制定的10b5-1交易计划,总计划减持不超过2500万股 [1] - 减持后仍持有9.05亿股,为亚马逊最大个人股东 [1] 亚马逊股价与市值 - 截至最新收盘日,亚马逊股价231.44美元,市值达2.457万亿美元 [3] 贝索斯减持历史与计划 - 2023年减持近50亿美元股票 [4] - 2024年2月制定新减持计划,拟在2025年1月底前减持至多5000万股 [4] - 每年计划出售约10亿美元股票,资金用于支持蓝色起源航天公司及Day 1 Academies慈善项目 [4] 富豪排名与财富变动 - 贝索斯以2520亿美元净资产位列全球富豪榜第三,落后于马斯克(3620亿美元)和扎克伯格(2600亿美元) [4][5] - 年内财富增长13.5亿美元,但近期减持导致净资产单日减少6.26亿美元 [5]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自查期间买卖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19:52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自查 - 公司于2025年5月25日召开董事会决议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1] - 终止交易公告编号为2025-033 已在上交所官网披露 [1] 内幕信息知情人自查范围 - 自查期间为2024年12月3日(重组预案披露日)至2025年5月26日(终止事项披露日) [2] - 自查范围涵盖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交易对方及相关知情人员 以及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3] 机构股票交易情况 - 国信证券在自查期间通过自营和资管账户交易公司股票 期末持有2,504,715股A股 [4] - 国信证券声明其业务隔离制度完善 相关交易属正常业务活动 与本次重组无直接关联 [5] 自然人股票交易情况 - 自查期间有2位自然人交易公司股票 分别为吴超杰和周青 [5] - 吴超杰声明交易行为发生在重组预案披露后 未利用内幕信息 [5] - 周青声明其交易基于公开信息 且其配偶未担任公司独董 未接触重组内幕信息 [6] 自查结论 - 根据中登公司查询证明及当事人承诺 公司认定相关股票交易不构成内幕交易 [6] - 除已披露情况外 自查范围内其他机构及人员未在二级市场买卖公司股票 [6]
美年健康: 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相关主体买卖股票情况自查报告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5 16:37
交易概况 - 美年健康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12家体检中心及健康管理公司股权 包括衡阳美年84%股权 宁德美年81%股权 烟台美年75%股权等 涉及股权比例从48 05%至92 35%不等 [2] - 交易标的涵盖华东 华中 华北地区体检机构 包括武汉美慈奥亚52 81%股权 山东美铭奥亚92 35%股权等区域性龙头企业 [2] 交易合规性自查 - 自查期间设定为2024年10月14日至2025年7月11日 覆盖预案披露前6个月至报告书草案披露前一日 [3] - 核查范围包括上市公司及交易对手方董事 监事 高管等共计6类主体 含直系亲属(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 [3] - 粤开证券自营账户在自查期间买卖82,900股 已清零 声明交易基于独立研究决策 [5] - 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卖出6,626,300股 剩余15,935,705股 系锁定期届满后的合规减持 [6] 自然人交易情况 - 33位自然人存在交易记录 主要为交易对手方关联人 如宁德美年交易对方郑超父亲 烟台美年交易对方刘景平配偶等 [7][8] - 相关方均出具承诺函 声明交易基于二级市场判断 未利用内幕信息 若被认定违规愿上缴收益 [9][10][11] 中介机构结论 - 独立财务顾问粤开证券认定相关交易不构成内幕交易 对重组无实质性障碍 [12] - 法律顾问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确认交易合规性 认为不影响重组法律效力 [13]
侃股:莫让内幕交易毁坏A股根基
北京商报· 2025-07-22 12:13
内幕交易定义与危害 - 内幕交易是利用未公开重要信息在信息正式公开前进行证券交易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1] - 严重违背市场"三公"原则 使内幕交易者在信息不对称中占据绝对优势 普通投资者因信息滞后处于被动地位[1] - 扭曲价值规律 使股价波动更多受非公开信息驱动而非公司基本面 误导投资者决策并阻碍资源有效配置[1] 市场表现与监管挑战 - 部分股票在重大信息公布前出现股价异动 很难用巧合解释 投资者自然将异动与内幕交易相联系[2] - 监管不到位将损害投资者对"三公"原则的信任度[2] - 需强化监管执法力度 提高对内幕交易的发现和查处能力 包括加强市场监控系统建设[2] 防治措施与解决方案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股价异常波动和可疑交易行为[2] - 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市场参与者提供内幕交易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氛围[2] - 对查实的内幕交易行为依法严惩包括市场禁入罚款刑事处罚及对涉事机构严厉处罚[2] 上市公司责任与投资者建议 - 上市公司需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完整披露[2] - 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和监督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防止信息泄露[2] - 投资者面对非理性大涨应保持冷静不做投机客以避免投资风险[3]
监管利剑高悬 严惩操纵市场与内幕交易
证券日报· 2025-07-17 17:04
监管态势与案件数据 - 2024年全年内幕交易案件178件、操纵市场案件71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24%、10% [1] - 截至7月17日,年内监管层针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决定的数量分别为16单、38单 [1] - 7月14日发布的《意见》强调依法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1] 内幕交易特点与案例 - 内幕交易主体多元化,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实际控制人亲属、专业机构人员 [2] - 多数案件同时涉及内幕交易与信息披露违规,如某ST公司案例中股价异常波动与信息披露问题并存 [2] - 监管对"异常交易行为"认定标准明确,处罚范围扩大至泄露信息、建议他人交易者 [2] - 内幕交易手段隐蔽,如使用他人账户、多账户操作、资金划转复杂化 [2] - 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暴露,如内幕信息登记制度未及时修订、知情人登记不规范 [2] 操纵市场手法与特征 - 操纵市场手法高度趋同,呈现技术化、团伙化特征 [3] - 多起案例涉及连续交易拉抬股价、虚假申报、大额封涨停、账户组协同操纵 [3] - 账户控制模式隐蔽性更强,如控制多个他人证券账户分散交易或团伙分工合谋操纵多只股票 [3] - 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行为交织串联,"串案""窝案"特征明显 [3] 监管措施与协同治理 - 上交所7月7日至11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类公告12份,并启动内幕交易、异常交易核查8单 [4] -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提出抓紧制定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赔偿责任司法解释 [4] - 证券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需通过行政监管处罚、刑事追责和民事索赔全方位合力打击 [5] - 行刑协同打击需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并加强数据共享、协同办案 [5] - 典型案例判决让市场参与主体意识到破坏市场秩序需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5]
香港证监会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裁定丹枫前公司秘书及其内地关联人士内幕交易罪成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1:30
内幕交易案件裁定 - 香港证监会裁定亚证地产前公司秘书陈偲荧及其关联人士闻礼德涉及内幕交易,两人被责令交出超过100万港元非法利润 [1] - 陈偲荧被取消四年内未经许可参与管理亚证地产或香港其他上市法团的资格,并被建议接受纪律处分 [1] - 内幕消息涉及2016年Autobest Holdings Limited以每股2.75港元收购丹枫控股36.45%股权的交易 [1] 内幕交易具体行为 - 陈偲荧在2016年9月2日掌握收购内幕消息后向闻礼德披露,闻礼德随后在9月5-19日通过多个账户累计买入1,550,000股丹枫股份 [2] - 交易通过申万宏源证券和大唐投资证券账户进行,包括闻礼德本人及其妻子账户 [2] - 陈偲荧在闻礼德的部分交易中占有权益,并利用分层处理方式掩盖利润来源 [2] 处罚措施 - 陈偲荧和闻礼德被责令共同交出794,347港元,闻礼德单独交出206,067港元非法利润 [2] - 两人需支付香港政府及证监会相关诉讼费用 [2] - 被施加四年冷淡对待令,禁止在香港进行任何证券、期货等交易 [3] - 被下达终止及停止令,禁止从事任何市场失当行为 [3]
*ST花王: 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本次交易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之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16 16:23
交易核查背景 - 中德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对花王生态工程现金收购安徽尼威汽车动力系统55 5%股权交易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股票交易核查[1] - 核查依据包括《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等多项法规文件[1] 核查范围与期间 - 自查期间覆盖董事会决议日前6个月至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公告前一日[1] - 核查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标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交易对手方及其关联人等主体[1] 自然人股票交易情况 - 上市公司原监事舒琴配偶杨光在2024年10月14日卖出1600股后于11月6日买入1400股 结余1500股[2] - 交易对方安徽鸠控董事许晓俊配偶薛梅在2025年5月28日买入19000股后于5月30日分三笔累计卖出6538股 结余18462股[2] 交易行为合规声明 - 杨光声明其交易基于独立判断 未获知内幕信息 承诺若违规愿上交全部收益[3][4] - 舒琴承诺未向配偶泄露重组信息 其交易属个人行为[4][5] - 薛梅承诺交易依据公开信息 与重组无关联[6][7] - 许晓俊声明配偶交易未利用内幕信息[8] 非自然人交易情况 - 核查范围内非自然人主体均未通过二级市场买卖上市公司股票[8] 独立财务顾问结论 - 认定杨光与薛梅的交易不构成内幕交易 对本次重组无实质影响[9] - 除上述情况外其他内幕信息知情人自查期间均无股票交易记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