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生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六部门解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最新政策举措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民生保障政策框架 - 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聚焦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 - 20多个部门协同参与政策制定与执行,强化跨部门统筹协调,将民生建设纳入国家"十五五"发展蓝图 [2] - 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预计2023年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0%以上,采用"项目+政策"双轮驱动模式 [2] 低收入群体帮扶措施 - 民政部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扩围增效,并拟出台《社会救助法》 [3]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及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实现核对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精准对接救助供需 [3] - 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机制,实行动态监测、分类救助的闭环运行模式 [3] 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 基础教育领域将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 [4] - 高等教育领域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能力培养 [4] - 推动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扩大,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教育权利 [4]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 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缓解跨省就医难题,城市医疗集团由三级医院牵头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 [5] - 90%以上县域将建成紧密型医共体,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 [5]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儿科、中医等服务能力,重点提升中心卫生院诊疗质量 [5]
聚焦就业、教育等民生保障最关键问题 各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0 12:45
民生保障政策解读 - 我国将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1] - 《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的综合性民生政策 [1] 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发展产业 转移就业 提升技能 强化开发式帮扶 [3] - 推出更多"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举措 包括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优化生育津贴发放方式 [3] 民生领域具体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5] - 人社部将完善灵活就业人员 农民工 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政策 [7] - 民政部将推进低保政策扩围增效 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 [9] - 教育部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9] 政策实施机制 - 国家发改委将分年度推进重点任务 加强政策研究和评估论证 [11] - 采取"成熟一个 推出一个"的方式推动配套政策出台 [11]
国家发改委解读“民生十条”: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首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08:59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国官方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10条政策举措,聚焦民生保障现实问题 [1] - 意见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首位,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措施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举措 [1] - 政策旨在实现全体人民不分城乡、地域、人群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1] 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 意见强调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1] -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1] 社会服务可及性 - 意见强调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提出发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服务品质、促进包容共享发展等举措 [2]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协同有关部门落实民生实事,让民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2]
事关你我,这场发布会释放多个民生红利
新华网· 2025-06-10 08:30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基础教育领域将完善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聚焦扩大总量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3]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实施"县中振兴计划"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3] - 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 [3] 高等教育提质扩容 - 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高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5]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5] - 引导高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优化"双中心"建设模式 推动落实十大功能定位 缓解跨区域就医难题 [6] - 2025年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由三级综合性医院牵头建立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6] - 推进90%以上县域建成紧密型医共体 推广"分布式检查 集中式诊断"模式 [6] 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 覆盖托育机构 社区嵌入式托育等 [7] - 统筹0-6岁育幼资源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8] - 通过设施改造 质量评估 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托育服务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8] 其他惠民举措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发展产业 转移就业等方式帮扶 [9]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 合理确定补贴水平 [9] - 完善孕期妇女产前检查服务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 [9]
围绕民生保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出
央视网· 2025-06-10 06:46
如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意见》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专家告诉记者,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个体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农民 工、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群体。《意见》明确将这部分工作稳定性低、容易出现断缴社保的人群,纳入了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如何推进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央视网消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6月9日对外公布。这份《意见》聚 焦了哪些人们关心的民生问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一起来了解。 专家告诉记者,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了67%,而城镇户籍人口比重只有50%左右。如果基本公共服务仅由户籍地提供,就意 味着近3亿人口不能在常住地平等享受到与该地户籍人口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采取常 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完善转移接续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怎样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此外,《意见》还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 ...
利好!突然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6-10 04:28
财政部政策 - 财政部正在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一老一小"方面的服务需求 [2] - 婴童概念股出现异动拉升 包括澳洋健康 康惠制药 珠江钢琴等多只个股涨停 珠江股份 洁雅股份 贝因美等涨幅超过5% [2] 国家发改委投资计划 - 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3] - 将采取"项目+政策"双轮驱动模式 通过完善"软建设"举措 以投资换机制 实现补短板 扩内需 惠民生的效益 [3] - 加强民生政策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 防止政策分散化和碎片化 主要执行部门将在发展规划引领 政策协调机制 "硬投资"和"软建设"统筹三个方面加强跨部门协调 [4] 民生保障具体措施 -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 将实施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 提升技能等方式帮助低收入人口增收 [5]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 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 增加缴费灵活性 [5] - 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允许向参加基本医保的亲属转账 [5] 社会救助与社保政策 - 民政部将扩大监测范围 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出台社会救助法 [6]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 [6] - 人社部将以灵活就业人员 农民工 新就业形态人员等为重点 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和收入特点的参保政策 [7] - 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实施更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7]
利好!突然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6-10 04:08
育儿补贴与托育服务 - 财政部正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以更好满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 [2] - 婴童概念股异动拉升 澳洋健康、康惠制药、珠江钢琴涨停 珠江股份、洁雅股份、贝因美、豪悦护理涨超5% [2] 社会事业投资规模 - 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出台"软建设"举措 完善"项目+政策"双轮驱动 推动以投资换机制 [3] 民生政策统筹协调 - 加强民生政策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 防止政策分散化和碎片化 [4] - 主要执行部门将在发展规划引领、政策协调机制、"硬投资"和"软建设"统筹三方面加强跨部门协调 [4] 民生关键领域政策 - 聚焦上好学、看好病、"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等关键小事提出针对性政策 [5]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产业转移就业、技能提升帮助增收 [5]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 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 [5] - 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允许跨省向亲属转账 [5] 社会救助与参保政策 - 民政部将扩大监测范围 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6]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加强信息共享 [6]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以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 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的参保政策 [7]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实施更灵活参保缴费方式 [7] - 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完善费率政策 [7]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的社区
快讯· 2025-06-10 03:12
政策导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推动有条件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的目标 [1] - 政策针对"一老一小"民生领域提出"8080"目标 包括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1] - 政策旨在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公共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1] 实施重点 - 政策强调通过嵌入式普惠托育模式扩大社区覆盖范围 重点解决大城市民生需求 [1] - 政策方向体现"准、实、新"特点 其中"实"指针对民生堵点卡点痛点提出明确目标和务实举措 [1] - 政策着力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1]
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新蓝图
人民日报· 2025-06-09 23:39
民生政策方向 - 新时代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要求政策在兜底保障基础上拓展功能,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2] -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资金"投资于人"以形成经济与民生良性循环 [2] - 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分化趋势,需优化社会政策体系,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协调公共服务与人口分布 [3] - 科技革命带动就业形态多样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需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民生政策包容性 [3] 民生建设原则 - **公平原则**:推动社保覆盖面扩大,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保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4] - **均衡原则**: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4] - **普惠原则**:调动政府、市场力量扩大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保障质量与可负担性 [4] - **可及原则**:以社区为重点发展步行可及的生活服务,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包容性服务 [5] 民生问题解决路径 - **急难问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困难群体社保代缴政策,确保医疗不断档 [7] - **就医难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缓解"舍近求远"矛盾 [7] - **教育焦虑**: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高中,提高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7] - **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8]
涉及社保就医等 “民生10条”回应急难愁盼
北京商报· 2025-06-09 16:36
社会保障与公平性 -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1][3] - 稳妥有序提高城镇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比例 [3] -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3]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3]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劳动伤害帮扶机制 [3]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4] - 推动人口集中流入地城市制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办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4] - 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67%,城镇户籍人口比重仅50% [4]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扩大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 [5]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5]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5] 医疗资源优化布局 -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模式 [6]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6] - 逐步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6]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 [6] - 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 [6]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6] - 推动普惠托育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用人单位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 [6] 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 加强社区便民服务资源统筹整合,推进服务设施复合利用 [7] - 支持社会体育场地建设,发展功能复合的多用途运动场地 [7] - 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7] - 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税收等方面支持家庭发展政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