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母基金又出资了,四个月决策12支子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15 06:28
上海母基金动态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8月14日公告拟投资6支子基金 覆盖本草创业、比邻星四期、千骥康睿、凯风开兴、鼎峰未来能源、无限启航海河等领域 [2] - 该基金4月21日已投资6支子基金 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前沿领域 四个月内完成两批共12支子基金决策 [2] - 基金采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战略 关注未来健康、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未来制造六大产业 [3] - 基金规模100亿元 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 期限15年可延长3年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3] 上海先导产业母基金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7月28日启动第三批子基金遴选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 [4] - 该基金10个月内快速决策36个项目 投决总金额259.55亿元 带动超1000亿元社会资本 [4] - 已完成26只市场化子基金遴选 实现5.3倍放大效应 吸引头部管理人首次落户上海 [5] 上海新设基金情况 - 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成立 首期规模30亿元 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总规模20亿元 [5] - 中银资产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上海宝山 太保战新并购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5] -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50%资金将配置到子基金 [5] -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重点投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 [7] -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500亿元以上 涉及国资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 [7] 上海并购重组政策 - 上海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和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 [6] - 政府投资基金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并购基金出资并适当让利 为CVC基金设立开通快速通道 [6] 上海股权投资环境 - 上海已有超40家母基金 在管规模位列全国前五 [9] - 2020年四支国家级母基金落户上海 总规模达2449.5亿元 [9] - 上海打造八个股权投资集聚区 各区设立不低于100亿元区级政府引导基金 [10] - 政策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和上市 推动政府资金加大对CVC基金出资力度 [10] 上海创投政策创新 - 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 建立长周期评价体系 落实科技投资尽职免责 [11] - 设立100亿元科创接力基金 支持私募股权份额转让平台发展 [12] - 持续扩大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 优化国有资本考核机制 [11]
A股总市值破100万亿,两融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沪指创近三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15 00:13
资本市场稳定机制建设 - A股总市值6月底突破100万亿元关键节点 [3] - 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水平 [3] - 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额再超2万亿元 [3] - 沪指盘中站上3700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3] - 社保、保险、年金等机构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3] 政策制度创新 - 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持续落地见效 [3]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4]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4] - 监管部门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并购重组 [4] 上市公司回报与融资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9% [4] - 9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 33家公司分红超过100亿元 [4] - 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684只发行规模达8806亿元 [4] 市场功能提升 - 资本市场风险共担机制为研发活动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4] - 科技创新债吸引资金精准投向科创重点领域 [4] - 并购重组市场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4]
“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五):从新兴支柱产业看“十五五”
民生证券· 2025-08-14 06:23
政策导向与产业布局 - 政治局会议为"十五五"锚定产业新坐标,强调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突围,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关键策略[3][10] - "十五五"产业部署延续"十四五"框架,战略新兴产业范围将拓展至深海空天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等方向[5][24] - 未来产业探索力度显著强化,包括量子信息、基因技术、6G等前沿领域[5][24] 历史规律与当前部署 - 五年规划产业布局聚焦补短板和育新兴,持续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3][12] - "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分布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占国家级产业集群的17%[15][17] - "十四五"首次部署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技术孕育期需10-20年[14][15] 风险提示 - "十五五"产业具体部署可能与预期不一致,政策方向存在演变风险[31] - 新兴支柱产业部署力度可能不及预期,推进情况具不确定性[31]
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盛大启幕 聚焦未来产业与国有资本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14 01:49
论坛背景与定位 - 国有资本是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前沿科技发展的主要资本力量和关键引擎 通过联动上市公司布局未来产业 加速新质生产力汇聚 赋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1] - 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于2025年9月20-22日在上海举行 主题为"未来产业与国有资本赋能上市公司" 聚焦前沿科技与上市公司融合 探索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治理提升之路 [1] - 论坛由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指导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国研未来产业研究院、华民投、财中网等机构联合举办 六棱镜科技及执中提供数据技术支持 [3][4] 论坛规模与内容 - 论坛涵盖董事长闭门会、开幕大会、六大券商主办的平行论坛、浦东新区产业发展论坛、上市公司浦东行及两大榜单发布等内容 [4] - 论坛将搭建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 整合多方资源 促进上市公司开展产业投资、并购及未来产业孵化 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 [4] - 往届论坛共吸引超过千家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及行业精英参与 围绕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资本对接与产业并购等主题展开交流 [4] 未来产业政策与上市公司实践 - 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置于突出位置 明确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加速布局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 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5] - 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优势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如科大讯飞深耕认知大模型、药明康德拓展合成生物学平台 宁德时代竞逐固态电池、商汤科技发力通用人工智能 [5] - 未来产业变革为上市公司开辟增长空间 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驱动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5] 榜单评选与价值 - "未来产业之星上市公司"榜单从技术创新、产业影响、成长潜力等维度评选 权威数据背书助力企业资本市场价值跃升 入选企业链接基金、国资及研究资源 [5] - "最佳国资机构"榜单由执中提供数据技术支持 聚焦产业布局、投资绩效、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 获奖者获权威认可 提升品牌竞争力 吸引优质项目与资本 [6] 券商专项论坛主题 - 六大券商联袂举办六场专项论坛:申万宏源聚焦国有资本赋能 广发证券围绕未来科技 爱建证券着眼产业链龙头 东北证券解析市值管理 天风证券关注人工智能融合 国联民生证券探索现实资产数字化 [7] 浦东区域发展机遇 - 2025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 系列活动以"上市公司董事长闭门会"与"浦东新区产业发展论坛"为核心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 [8] - "上市公司浦东行"实地考察重点园区 促进企业、政府、资本精准对接 助力上市公司融入浦东国际化产业生态 [8]
东方金诚助力兴泰科贷-合肥高新区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未来产业专项)成功发行
新浪财经· 2025-08-13 08:40
作为评级行业国有力量代表,东方金诚以发挥国有机构在评级行业引领作用为使命,在项目承做过程中考虑发行人业务运营、区域经济环境、风险管理、 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债市参与各方的信用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了规范、专业的服务。 | 东方金诚助力兴泰科贷-合肥高新区科创企业知识产权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未来产业专项)成功发行 | | | | 守正立信 持诚致远 | | --- | --- | --- | --- | --- | | 全国首单"园区企业、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未来产业" ABS | | | | | | 债券简称 | 发行规模 | 票面利率 | 预期到期日 | 债项评级 | | 兴贷25优 | 1.425亿元 | 2.20% | 2026-08-12 | AAst | | 兴贷25次 | 0.075亿元 | i | 2026-08-12 | | | 1三 乐 后 前 广 | | | | | | 原始权益人 | 差额支付承诺人 | | 计划管理人 | 评级机构 | 本期专项计划入池资产汇聚了19家科创企业的131项知识产权,覆盖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其中5家为科大硅谷片区企业,融 ...
20项创新举措!江苏推进工信领域数据知识产权试点
江南时报· 2025-08-12 14:42
江苏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江苏省发布《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6年6月基本建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护运用体系 全面落地许可交易 证券化 作价入股 数据资产入表等运用场景 培育20家专业服务机构 形成10个以上全国示范案例 [1] 完善登记体系 - 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审慎审查 修订发布《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审查工作规范》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指引》 [1] - 研究出台鼓励登记运用的政策措施 联合开展政策解读 典型案例宣传和登记辅导 提升企业登记意愿和能力 [1] 打造服务生态 - 培育一批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 探索制定登记审查 权益保护 许可交易等标准规范 [1] - 编制发布数据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推进司法 仲裁 调解等多元保护体系建设 [1] 提升运用质效 - 鼓励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许可交易 增信融资 作价入股 数据资产入表等运用场景 [2] - 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围绕数据知识产权打造一体化产业链 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2] - 组织典型案例评选 引导更多面向流通交易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2] 试点工作目标 - 全面深化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改革 加快建成登记保护运用体系 [2] - 通过高标准数据权益保护激励高质量数据供给 激活高效率高效益数据流通应用 [2] - 促进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 为江苏制造强省战略和"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数据动能 [2]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二期)招GP
FOFWEEKLY· 2025-08-12 10:19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二期)子基金管理机构征集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二期)规模30.02亿元,注册于义乌市,管理人为浙江金投盛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采用"子基金+直投"运作模式,80%投向子基金,20%投向直投项目(含定向基金) [1] - 聚焦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1] 投资方向与领域 - 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及其15大战略领域、"9+6"未来产业进行投资 [2] - 15大战略领域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微电子与光电子、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等15个方向 [2] - "9+6"未来产业包括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等15个方向 [2] 子基金要求 - 子基金应注册在浙江省内,目标认缴规模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15亿元 [2]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对单支子基金出资额不高于2亿元且出资比例不超过40% [2] - 子基金投资期内,投向"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及未来产业领域的金额不低于实缴规模的70% [3] - 符合首两轮外部投资或成立不超过5年等条件的企业投资金额不低于实缴规模的35% [3] 投资标准与申报要求 - 被投企业需满足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员工不超过300人、上年度资产或营收不超过5000万元等条件 [3] - 子基金需聚焦行业和产业链投资,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3] - 申报时仅可选择1个细分行业,说明拟重点投资范围及比例(不低于50%) [3] - 优先考虑具备深厚产业背景的子基金 [3]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新华日报· 2025-08-11 23: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需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 [1] - 现代科技革命呈现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环环相扣的特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多学科、多主体、多区域协同作战 [2] -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仍存在技术短板,根源在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未形成合力 [2] 集成全省科技力量 - 需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 [2] - 破解资源分散问题需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创新治理体系,统筹全省科技规划、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打破部门、区域、主体间的行政壁垒 [2] - 江苏已试点"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未来需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0大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需求纳入省级统筹 [2] 打造创新共同体 - 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国之重器",联合高校、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中兴通讯等单位在6G通信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未来可推广至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 [2] - 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实施"苏南—苏中—苏北"创新结对计划,鼓励共建"飞地园区",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2] 科技成果转化 - 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三大瓶颈,高校院所"重论文、轻转化"的评价机制未根本改变 [3] -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承接能力不足,面对高校专利"看不懂、用不上",中试平台建设滞后导致"死亡之谷"现象突出 [3] - 需构建"激励—承接—服务"的全链条支撑体系,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将成果转化纳入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核心指标 [3] 建设中试平台 - 按"产业需求+区域布局"原则建设专业中试平台,如在无锡建设传感器中试基地,在泰州建设生物药中试车间,在常州建设电池中试线 [3] - 江苏计划新增一批省级中试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建设模式 [3] - 培育转化生态,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纪人,完善金融支持链条,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全球产业变革呈现数字技术驱动、绿色低碳转型、跨界融合创新三大趋势 [4] - 江苏新能源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但需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未来领域提前布局 [4] - 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聚焦"技术—产业—生态"协同升级,实施"揭榜挂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5] 产业强链与创新生态 - 推进"产业强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实施"链长+链主"双长制,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补链强链 [5]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但电池回收环节仍需加强,可支持相关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基地 [5] - 构建"创新雨林"生态培育未来产业,打造"宽容失败、鼓励试错"的创新生态,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5]
深圳累计研制国际标准3548项
深圳商报· 2025-08-09 21:44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2024年深圳市新增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机构6家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14项 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70项 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79项 [1] - 获批建设3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新增检验检测机构95家 实施产业链质量强链项目8个 技术攻关项目20项 [1] - 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设施落户深圳 [1] 政策与规划支持 - 深圳市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 系统建设"20+8"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2] - 上线"20+8"产业集群标准化需求对接平台 建立产业标准化需求信息共享研判机制 [2] 标准化领域成果 - 全国首发超充设施地方标准6项 布局低空经济标准18项 智能网联汽车6项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2] - 立项《科研算力共享技术规范》等9项人工智能地方标准 全市累计研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034项 国际标准3548项 [2] 计量与检测能力提升 - 首创计量验证、计量数据核查、诚信计量"三位一体"超充设施计量规则 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 累计建立计量标准器具1792项 [2] - 聚焦低空经济、电化学储能、超充、芯片等领域拓展检测能力 [3] 服务网络扩展 - 新增25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覆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 [3]
高校密集调整院系专业设置 近五年撤销本科专业TOP5都有谁
第一财经· 2025-08-09 09:27
高校专业调整动态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度申报4个新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同时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已停招专业 [1] - 湘潭大学202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 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 预备案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1] - 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度拟撤销财政学等7个本科专业 同时新申报数据科学等4个专业 [2] 新兴产业驱动专业设置 - 麦可思研究院统计显示 2025年高校拟增设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等热门专业数量居前 单专业申报量均超10个 [2] - 多所"双一流"高校近期密集成立新学院 聚焦人工智能、空天技术、量子科技、AI+等前沿领域 [2] - 教育部要求加快布局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3] 传统专业裁撤趋势 - 2020-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 [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大数据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转向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专业 [4] - 专家指出高校需收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专业 将资源集中投入高精尖领域 [4][5]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 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首年招生分数线比肩985高校 [5] - 传统高校需优化存量资源配置 聚焦特色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5] 教师分流机制 - 专业撤销后教师可分流至相近专业、公共基础课或转岗行政/教辅岗位 [5] - 部分高校建立保障措施 如安徽工业大学明确要求做好教师分流与转岗安排 [6] - 专家补充部分教师可转向研究生培养或调动至其他高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