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

搜索文档
三笔投资,俩月怒赚790亿
投中网· 2025-08-16 06:04
核心观点 - Index Ventures因公开支持"996工作制"引发争议但通过卓越投资业绩证明自身实力在两个月内通过三笔重大交易实现约110亿美元收益[3][4][9] - 公司投资哲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创业者个人特质而非单纯财务回报通过长期关系建立和深度人才评估实现超额回报[16][17] Figma IPO收益 - Figma以33亿美元开盘价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飙涨250%市值达676亿美元远超2023年200亿美元估值[5] - Index Ventures作为种子轮投资方套现5%股权获1.08亿美元仍持有15%股份价值58亿美元累计投资8650万美元回报率达6800%[5][6] Scale AI并购收益 - Meta以148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Index Ventures作为早期投资者持有超10%股份价值30.2亿美元[6] - 公司选择部分套现获至少14亿美元现金初始B轮投资仅1800万美元回报率达上千倍[6][7] Wiz并购案潜在收益 - 谷歌拟以32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网络安全公司WizIndex Ventures持股12%对应资产价值38亿美元累计投资2.45亿美元[8] - 交易面临反垄断调查但分手费从20亿美元增至32亿美元进一步确认估值合理性[8][10] 公司背景与投资策略 - Index Ventures成立于1996年由丹尼·里默主导转型从推动被收购转向推动上市早期投资Skype、MySQL等标杆项目[12][14][15] - 投资方法论注重创业者故事讲述能力、真诚度及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通过非传统评估标准识别潜在领袖[16] - 旧金山办公室提供免费驿站服务及高频路演支持创业者"独树一帜"降低创业压力[15] 文化与管理理念 - 公司拥有"最注重业绩的企业文化"LP评价其业绩令人难以置信且具备随意募资能力但保持克制[10] - 官方哲学强调"风险投资是为了人"而非金钱交易关系建立在好奇心、深思熟虑和坚定信念之上[17] - 对"996工作制"的支持源于认为高强度工作能筛选出具有坚定信念的创业者[3][17]
790亿成绩单:Index Ventures给全球风投上了一课
虎嗅· 2025-08-14 03:19
如果要问当下硅谷最有话题度的风险投资机构是哪家?很难说究竟谁家排名第一,但Index Ventures一 定榜上有名。但他们的热度并非来自他们投出什么独角兽公司,而是因为他们成为了一场争议的主角: 今年6月,Index Ventures合伙人马丁·米格诺特(Martin Mignot)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长文章,旗 帜鲜明地主张"996工作制"应该成为当代创业公司的标配,因为现在人类正在进入AI时代的关键阶段 ——如同蒸汽机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AI的涌现是一个"一代人一遇"的机 遇。而机遇之巨、变化之快,意味着"任何不投入产品研发的时间,代价都极其高昂"。 其次,机遇是全球性的,竞争也是全球性的,硅谷公司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差优势"。再加上顶尖的技 术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因此一家合格的创业公司必须想办法"最大化每个团队成员的生产力"。 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明星投资人的支持。例如投资圈知名网红、20VC创始人哈里·斯特宾斯(Harry Stebbings)跳出来明确支持了斯托伦斯基的观点。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说:"欧洲的创业者们应该警醒 一点,硅谷已经提升了他们的工作强度,每周工作 ...
今年AI圈最抓马宫斗还没完,Windsurf华人新东家要求996
虎嗅· 2025-08-05 09:25
在被AI编程公司Cognition收购三周后,Windsurf员工正在面临一道选择题:要么留下来996;要么打包 走人。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Cognition CEO Scott Wu向新并入的员工发出内部邮件,要求他们在8月10日前 做出决定。 "我们不相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构建软件工程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都深切关心的使命, 我们不可能将两者分开,我们知道,并非所有加入Windsurf的人都愿意加入Cognition,在这 里我们每周工作6天,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 据《连线》杂志的报道,像Cognition这样的初创公司,正在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制度包装为"忠诚测 试":愿意996的人将获得更多加薪、股权、甚至话语权;而其他人则面临边缘化或离职压力。 比如旧金山的远程医疗公司Fella&Delilah的CEO Ritchie Cartwright就曾在LinkedIn上晒出员工招募帖 ——推广996工作制的同时,提供25%的工资涨幅与100%的股权增值。 尽管报名率不足10%,但这种挑出最拼的一群人的方式正在硅谷AI初创圈快速蔓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 ...
Windsurf 员工再次面临选择:要么 996,要么走人
Founder Park· 2025-08-05 04:01
收购与员工安置 - Cognition收购Windsurf后要求约200名员工接受996工作制或选择9个月工资补偿买断方案[2][3][5] - 员工需在8月10日前决定是否加入Cognition的高强度工作文化(每周6天办公室工作,工时超80小时)[6] - Cognition最新估值40亿美元,通过收购使员工规模从39人暴涨五倍[7] Windsurf被收购背景 - Windsurf原为编程助手公司Codeium,曾与OpenAI洽谈30亿美元收购但谈判破裂[7] - 公司CEO及核心团队跳槽Google DeepMind,谷歌支付24亿美元获得技术非独家授权[7] - 剩余员工原被告知将转为员工持股企业,但三天后Cognition宣布收购剩余资产和人员[7] 硅谷AI初创公司工作文化 - 多家硅谷AI初创公司推行996工作制,如Rilla要求80名员工每周工作超70小时并明确写入招聘条件[10][12] - Rilla增长负责人称Z世代员工受企业家精神影响,将高强度工作视为改变世界的必经之路[12] - 部分公司采用双轨制:Fella & Delilah对自愿996员工提供25%涨薪和双倍股权奖励,但仅不到10%员工响应[12] 行业趋势与案例 - Meta收购Scale AI 49%股份后裁员200人(占总员工14%),类似案例显示被收购员工仍面临失业风险[9] - 英国风投家提出996可能不足,暗示更极端工作节奏成为初创公司竞争标配[13] - AI物流公司Sotira CEO认为创始团队需996但强制普通员工执行不厚道[12]
中式“文化输出”:硅谷也开始996了?
36氪· 2025-08-01 01:13
"硅谷已经彻底迷失了方向。在这个曾以颠覆过时商业模式为傲的行业中,科技界最聪明的头脑们竟决定扮演19世纪的工厂主。" 这句话不是我在黑硅谷,而是来自美国商业媒体Winsome Marketing于2025年7月24日发表的评论:"硅谷的996妄想:当拼搏文化反噬自身"。 作者观察到了一个令他十分不安的事实:来自遥远东方大国的996,正在硅谷攻城略地。 Winsome Marketing、Wired等媒体关于硅谷拥抱中国996的报道 是的,曾经被美国媒体讽刺为"现代奴隶制"的996,俘获了硅谷科技新贵的芳心。 01.狂飙突进 一切在几年前就已经有迹可循。 美式996的最佳代言人,当属工作狂马斯克,这个习惯于在工作室通宵的科技狂人,总是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严于律人。 马斯克对加班的信念由来已久且毫不掩饰。早在2018年,马斯克便在那个当时还叫twitter的平台上发文吐槽,"靠每周工作40小时,改变不了世界"。 当被问到人类一周应工作多长时间时,马斯克给出的回答是,周工时可以稳定维持在80小时,个别情况下突破到100小时。80小时是一个分水岭,因为"人 的痛苦指数在80小时后会指数级增长"。 2022年,在接手Twi ...
“自愿996者,涨薪25%、股权翻倍!”
猿大侠· 2025-07-26 04:01
硅谷AI创业公司的工作文化转变 - 硅谷AI创业公司正兴起"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被视为技术竞赛中"必须全力以赴"的象征 [1] - 生成式AI爆发加剧时间窗口焦虑,初创公司CEO普遍要求团队保持"全天候战斗状态",996成为招聘门槛 [2] - 例如旧金山AI公司Rilla明确要求员工每周工作超70小时,80人团队全员执行996并提供每日三餐 [3] 996工作制的驱动因素 - AI技术竞赛和资本压力推动行业文化从"Work-Life Balance"转向"强投入、高执行" [2] - 初创公司创始人认为996是创业初期必经阶段,如AI物流公司Sotira CEO称前两年需靠996硬扛 [5] - 部分员工主动接受996,受乔布斯、马斯克等故事影响,认为改变世界需要高强度投入 [4] 激励机制与双轨制实践 - 部分公司通过涨薪25%+股权翻倍等激励吸引自愿996员工,如远程医疗公司Fella & Delilah约10%员工选择该方案 [4] - 形成"双轨制"趋势:核心岗位提供额外激励,普通岗位维持常规节奏以平衡士气与执行力 [4] 全球创业圈的争议与现状 - 英国风投人提出"007工作制"(一周7天)是打造百亿美元公司的必要条件,欧美对加班接受度差异显著 [6] - 硅谷长期存在996现象,部分员工因股权激励接受高强度工作,但法律合规性问题突出 [7] - 行业陷入AI竞速狂热,年轻创业者忽视劳动法风险,如未合法分类岗位或支付加班工资 [7]
996 工作制席卷硅谷!招聘启事惊现“加班警告”:接受就是年薪翻倍+股权暴增,不接受就滚蛋
AI前线· 2025-07-25 12:40
996工作制在欧美AI初创企业的渗透 - 996工作制(每周6天、每天12小时)正从亚洲扩散至欧美AI初创企业,成为部分公司的公开要求而非潜规则[1][3] - 美国AI初创企业主动要求996的比例过去一年至少翻倍,主要集中在AI、企业软件等快速迭代领域[3] - 典型案例Rilla公司80人团队全员每周工作70小时以上,3.5年实现收入从0到4000万美元跨越,环比增长15%,净收入留存率超170%[6][7] 行业领袖的示范效应 - 马斯克2022年收购Twitter后推行"高强度工作或离职"政策,带动硅谷加班文化盛行[5] - 风投人士公开宣称"要做100亿美元公司每周工作七天都不够",引发行业激烈辩论[15] - 远程医疗公司Fella & Delilah对接受996的员工提供25%薪资涨幅+100%股权增幅,10%员工自愿加入[10] 技术栈与团队文化 - Rilla公司采用React/Node.js/PostgreSQL等技术栈配合GitHub Actions/Terraform工具链,实现"早上反馈-深夜部署"的高效闭环[7] - 筛选员工标准包括"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客户至上"、"必胜欲"等特质,明确拒绝重视周末休息的求职者[7][8] - 分层推进策略被部分公司采用:核心团队高强度冲刺,支持团队保持稳定节奏[14] 地域文化差异与法律风险 - 美国员工对996接受度显著高于欧洲,后者受48小时法定工时限制和文化传统影响[15] - 加州AI初创公司普遍存在工时记录缺失问题,可能违反劳动法并面临巨额赔偿[16] - 医学研究显示每周超55小时工作使心脏病/抑郁症风险增加30%以上,过度加班可能掩盖管理低效[16] 替代模式与效率争议 - Reddit用户案例显示自动化运营公司每周仅需工作6-8小时即可实现百万美元利润[19] - 欧洲成功企业如Spotify/SAP通过可持续创新而非超时工作取得行业主导地位[19] - 批评指出部分高管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不足3小时,超长工时存在表演性质[20]
996 工作制席卷硅谷,招聘启事惊现“加班警告”:接受就是年薪翻倍+股权暴增,不接受就滚蛋
36氪· 2025-07-25 07:49
996工作制在欧美AI创企的蔓延 - 996工作制(每周6天、每天12小时)正从亚洲向欧美AI初创公司渗透,成为部分企业的公开要求[1][2] - 美国AI初创企业主动要求996的比例在过去一年至少翻倍,主要集中在AI、企业软件等高速迭代领域[2] - 远程医疗公司Fella & Delilah推出"996梯队"计划,参与者可获得25%薪资涨幅和100%股权增幅,已有10%员工加入[7][8][10][11] 典型企业案例 - AI对话智能公司Rilla在3.5年内实现收入从0到4000万美元跨越,环比增长15%,净收入留存率超170%,团队80人每周工作70+小时[4][5] - Rilla采用React/Node.js等技术栈提升效率,招聘明确要求"每周超70小时工作",排斥"在意周末休息"的求职者[5][6] - 物流AI公司Sotira CEO表示创始人前两年必然996,但认为强制全员执行不公平且难持久[7] 行业驱动因素 - AI技术爆发压缩企业生存周期,"慢一步可能失去整个赛道"的焦虑推动加班文化[2] - 马斯克等科技领袖公开倡导高强度工作模式(如"睡在工厂"),引发初创公司效仿[3] - 部分企业将996视为筛选"真正想赢"人才的工具,认为短期高强度可换取指数级增长[7] 地域文化差异 - 美国员工对996接受度高于欧洲,欧洲多国法律明确48小时周工时上限[14] - 欧洲成功企业如Spotify通过可持续创新而非超时工作取得主导地位[18] - 硅谷"快速行动"文化与欧洲工人权利、隐私保护价值观存在冲突[18] 效率与管理争议 - 有创业者通过自动化实现每周6-8小时工作仍创造百万美元利润,质疑超时工作的必要性[17] - 部分高管被揭露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不足3小时,超长工时存在表演性质[19] - 医学研究显示每周超55小时工作使健康风险增加30%,过度加班可能掩盖管理低效[16]
“自愿996者,涨薪25%、股权翻倍”,“996”的这股风,吹到了硅谷AI初创?
36氪· 2025-07-25 01:30
行业文化转变 - 硅谷科技行业文化从强调"工作生活平衡"转向"高强度投入",尤其在AI创业领域表现明显[3] - 生成式AI爆发引发"时间窗口焦虑",推动公司追求快速产品迭代和资本抢占[3] - "996工作制"成为部分AI初创公司的招聘门槛,应聘者需明确表态接受[3][4] 公司实践案例 - AI公司Rilla(80人团队)全员执行996,每日提供三餐包括周六,视高强度工作为"创业理想"体现[4] - 远程医疗公司Fella & Delilah对接受996员工提供25%涨薪和100%股权翻倍激励,约10%员工选择[5] - AI物流公司Sotira CEO称996是湾区初创圈"潜规则",但认为仅适用于创始人及管理层[5] 全球趋势与争议 - 英国风投人提出"007工作制"(一周七天)是打造百亿美元级公司的必要条件[6] - 欧洲员工对加班接受度显著低于美国,美国公司普遍存在劳动法合规问题[6] - 网友指出硅谷长期存在996现象,部分人认为股权回报可抵消高强度工作代价[6]
硅谷AI初创重新拥抱996
量子位· 2025-07-24 06:05
硅谷AI创业公司工作文化转变 - 996工作制成为硅谷AI初创公司的标配,每周工作72小时,是标准工时的两倍[1][4][6] - 部分公司甚至推行更极端的007工作制,如马斯克要求团队每周工作120小时[2][3][13] - 高强度工作被视为在AI竞赛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部分创始人认为这是创业初期的必然选择[6][12][13] 企业招聘策略与员工态度 - 招聘过程中明确要求候选人接受996工作制,已成为筛选条件之一[8][9] -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Rilla近80名员工几乎全部遵守996制度[9] - 远程医疗公司为996员工提供25%加薪和100%股权增幅,但参与率不足10%,反映员工更倾向工作生活平衡[15][16][17] 行业争议与风险 - 部分企业家批评996制度是"集体癫狂",忽视潜在法律风险和员工健康问题[19] - 社交媒体存在反对声浪,认为透支个人生活的工作制度不可持续[18][20] - 支持者则认为高强度工作伴随高报酬,公司成功可为员工带来超额收益[21] 典型案例与行业领袖观点 - 马斯克以"办公室当卧室"的工作强度成为行业标杆[2][3] - Sotira CEO认为创始人需承受996强度,但不应强制普通员工跟进[12] - 风险投资人Harry Stebbings提出公司估值目标与工作强度直接挂钩的理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