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优化

搜索文档
突破1万公里!我国万里海底“能源动脉”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气
央视网· 2025-09-28 12:19
央视网消息:9月28日,随着滨海109铺管船将最后一节海管终止封头铺设到渤海南部海域,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一万公里,跃居 世界前列。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海底管道总长度有望突破13000公里,进一步织密海洋能源输送网络。在新能源转型背景下,这些管道还 具备兼容输送氢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潜力,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灵活支撑。 我国海底管道装备技术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的"生命线",海底管道工程是集设计、建造、安装、运维于一体的高精尖领域,不仅技术体系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对 技术装备提出了严苛考验。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与国产化成果落地,我国海底管道工程装备技术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底并非一马平川,海山、海丘、海沟复杂交错,海底管道内部输送介质多为高温高压油气,外部面临风浪流、台风、泥沙迁移、地质断 层等极端海洋环境及恶劣地质条件,要确保其在20年乃至更长的服役过程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极具挑战。 中国海油海油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何杨:通过联合技术攻关,成功掌握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自 主设计安装的成套关键技术,建成3000米级超深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1等系列 ...
我国风光装机已突破17亿千瓦
人民日报· 2025-09-26 03:18
李昇介绍,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为风电光伏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我国新能源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 作,实现技术快速进步,风电和光伏发电效率持续提升,度电成本显著下降。当前,我国市场主流的n 型TOPCon光伏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4%,屡次刷新世界纪录;陆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6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26兆瓦。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使我国新能源 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 据悉,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产品出口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 区,风电零部件产量占全球70%以上,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75%。完整的产业链、领先的技术 和持续创新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其中明 确,到203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 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2024年7月,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1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规模,提前6年实现 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目标。"水电水利规划设 ...
吉林开建全省最大容量输变电工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2:31
记者24日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吉林松原扶余(万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近日开工建设。该 工程将新建全省容量最大的500千伏变电站,并在松花江上架设吉林省最高、跨度最大的输电铁塔。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该工程规划建设主变压器3组1200兆伏安,配套建设174.8公里输电线路,预计2027年6月竣工投产。建 成后,每年可输送约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128万吨标准煤消耗和3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该工程被纳入吉林省"四横四纵、东西互济"主干网架建设,旨在优化能源结构、增强电网调节能力。投 运后,将缓解新能源消纳受限问题,提升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外送效率,为东北地区能源供应和绿色 转型提供支撑。 扶余500千伏变电站占地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吉林省规模和容量最高的变电站,大幅提升区域电网 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作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松花江大跨越工程,铁塔高度128.9米,跨越档距1208 米,两项数据均创全省纪录。 ...
聚焦项目突破 巩固向好态势 攻坚决胜全年
陕西日报· 2025-08-27 23:07
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长 - 1至7月全省固定投资增长4.6%,工业投资增长19.1%,工业新增产能项目释放产值967亿元 [1] - 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持续向好,深化"三个年"活动并聚力打好"八场硬仗" [1] 重点项目投资与类别 - 视频观摩12个重点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化工与新材料、现代农业三大类别,总投资超300亿元 [1] - 汉中复杂刀具产业链项目聚焦精密高端换代产品生产,为首个获支持的"两重"领域产业化项目 [1] - 榆林中煤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聚焦高端专用料生产并注重绿色低碳示范效应 [2] - 杨凌本真农业项目构建种养循环生态链条,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减少农业污染 [2] 区域产业布局与项目进展 - 关中地区落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加速产业集群成型 [3] - 陕北推进能源清洁利用与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 - 陕南发展消费品制造与旅游康养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并加快绿色循环发展 [3] 地方产业战略与产能释放 - 麟游县提升煤炭产能并推进精细化工园区认定,推动工业项目投产 [4] - 潼关县聚焦黄金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重点项目以突破产值 [4] - 子长市围绕"稳煤扩油增气兴电"目标释放产能并扩大投资 [5] - 商南县发展文旅产业,加大特色民宿供给并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 [5] 项目规划与机制建设 - 省发改委将健全督帮服务机制,结合"十五五"规划储备高质量项目 [4] - 建立县(市、区)委书记季度交流机制,通过调度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4]
川气东送二线首段顺利投产
科技日报· 2025-08-26 03:01
项目概况 -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段顺利进气投产 每年新增输送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1] - 管道总长度约4269公里 途经四川 重庆 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 浙江 福建8省市[1] - 首段投产段为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 全长56.15公里[1] 产能与输送能力 - 全线投产后年输气能力将达200亿立方米[1] - 四川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2] - 项目为川渝天然气资源外输增添新通道 保障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2]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 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1] - 作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骨干管网"重要组成部分[1] - 实现与全国主要干线管网互联互通 汇入"全国一张网"[2] - 解决中东部地区资源调峰需求 促进沿线能源结构转型[1] - 服务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促进国内大循环[1] 基础设施网络 - 天然气可通过铜梁压气站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2] - 川气东送管道 中贵天然气管道等途经南川 涪陵 忠县 江津 铜梁等重要产气区[2] - 国家管网集团着力打通西南地区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堵点 提升管道互联互通水平[2]
特朗普没想到,连老天都在帮中国,中企官宣的新项目让美无可奈何
搜狐财经· 2025-08-25 05:11
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优化 - 中国石化旗下江汉油田红星页岩气田获自然资源部批准 探明储量达1650亿立方米 位于湖北和重庆两省 地形复杂开采难度大 公司组建专门攻坚团队提升产量 [1] - 中国境内多个油气田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山东新兴油田 重庆复兴油田 柴达木英雄岭页岩油及玛北页岩油 这些发现优化了能源结构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3] 中俄能源合作深化 - 中国紧急调整能源供应链结构 低价引进俄罗斯原油主力品种 8月以来进口乌拉尔原油规模几乎翻倍 达到日均7.5万桶 此前日均维持在4万桶左右 [3] - 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 能源贸易是其经济支柱 中国以折扣价增加进口既解决俄罗斯能源出口问题 也满足自身能源需求 [5] 中美能源贸易现状 - 中国自6月起基本叫停与美国能源企业的合作 美国通过贸易谈判向欧盟 韩国等盟友出售价值数千亿美元能源 但长远仍希望重新打开中国市场 [6] - 中美第三轮贸易磋商联合声明未提及能源合作 美方试图谈判能源合作事宜但中方未松口 [5] 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 国内产量仍无法满足需求 同时是全球主要能源进口国 合作伙伴包括俄罗斯和沙特等国 [3] - 通过国内油气田开发和多元化进口渠道 形成短期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 长期依靠国内资源的能源安全体系 [8]
每年新增输送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 川气东送二线建设全面提速
新华财经· 2025-08-25 02:48
项目概况 -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于8月25日进气投产 每年新增输送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 [1] - 管道总长度4269公里 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浙江、福建等8省市 [2] - 全线建成投产后年输气能力达200亿立方米 可实现与全国主要干线管网互联互通 [2] 战略意义 - 作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骨干管网"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大循环 [2] - 解决中东部地区资源调峰需求 促进沿线能源结构转型 [2] - 有力保障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 川渝地区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 [2] 基础设施建设 - 投产段全长56.15公里 起自四川安岳气田上载点 止于重庆铜梁压气站 [2] - 天然气通过铜梁压气站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 汇入"全国一张网" [2] - 国家管网集团完成普光首站正反输流程改造 打通能源动脉双向通道 [3] 区域影响 - 保障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 提升重庆及沿线天然气资源利用率 [2] - 川气东送管道、中贵天然气管道途经南川、涪陵、忠县、江津、铜梁等重要产气区 [2] - 集团推动潼南电厂、大唐电厂等支线专线管道建设 助力西南区域能源结构优化 [3] 运营能力 - 持续推广"管网通、气液通、一站通"等产品 提升天然气保供和应急调峰能力 [3] - 在气源调配方面发挥强劲支撑作用 为沿线提供持续能源动力 [3]
白龙核电站一期工程用海获批复
广西日报· 2025-08-22 02:01
项目概况 - 广西白龙核电站一期工程用海获国务院批准 使用海域面积236.6154公顷 [1] - 项目是广西建设的第二个核电站 [1] - 项目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最南端 东、南、西三侧临海 [1] 投资规划 - 白龙核电项目总体规划投资约1200亿元 采取"一次规划、分批建设"模式推进 [1] - 一期工程1、2号机组投资约400亿元 [1] - 计划工期56个月 [1] 技术参数 - 采用CAP1000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 [1] - 单台机组容量125万千瓦 [1] - 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 [1] 环境效益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 [1] - 将进一步优化广西能源结构 [1] 项目支持 - 自治区海洋局成立重大项目用海要素保障专班 [1] - 通过专题协调、专家咨询等方式高效解决用海利益协调、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等难题 [1]
广西白龙核电站一期工程用海获批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02:52
据了解,广西白龙核电站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按照一次规划、分批建设的模式推进。此次获批 的一期工程用海,将用于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广西能源结 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项目用海审批速度关乎项目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成立重大项目用海要素保障专班,全程介 入服务,多渠道、多方式提供用海要素保障。经初步测算,今年以来,全区获批复(出让)用海项目 (含国管项目)22个,有效推动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批复广西白龙核电站一期工程用海,批准使用海域面积236.6154 公顷。 ...
四川财政支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8-13 03:28
政策支持领域 - 重点支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领域 包括重点行业节能增效 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低碳项目 新型储能 氢能应用以及煤炭清洁化利用 [1] - 涉化项目涵盖石化 化工 焦化等行业节能改造升级 废弃物循环利用如废橡胶和废旧电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氢能冶金 煤基清洁燃料产业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制氢 [1] 资金支持标准 - 节能增效 资源循环利用 低碳 氢能及煤电机组升级项目 单个项目资金支持不超过总投资的15%且最高2000万元 [1] - 煤炭清洁化利用项目资金支持比例提升至总投资的30% 但同样不超过2000万元上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