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为新质生产力培厚知识土壤(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8 22:28
科普的意义,不止于传播科技知识本身,更在于架起前沿科技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为发展新质生产 力培厚知识土壤 浙江公布新一批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涵盖各个新兴科技领域;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 科技企业面向公众开放;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士专家走进西部地区进行科普……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 月,科普让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从纸面走向市面、从展厅走进生活,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如何激 发新质生产力。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普及是实现 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精准农业到智能制造,从低空经济到智慧医疗,当下层出不穷的新经 济、新业态,只有通过科普让普罗大众理解、掌握、会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实现从"高精尖"到"接 地气"的转化,让更多人从"旁观者"成为"受益者"。科普的意义,不止于传播科技知识本身,更在于架 起前沿科技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厚知识土壤。 科普重在普及,但并不"普通"。 如今,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不断拓展,前沿科技创新不断挑战人类的想象极限,促进人 们的思维变革与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对前沿科技的认知,决定人的知识 ...
【笔记20250925— 每逢债灾忆川普,上午又进ICU】
债券笔记· 2025-09-25 11:25
不要让思维有惯性,就不要预测市场。要完全根据入场、出场原则来进行操作,把每笔交易的"建仓 - 清仓"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来看待。执行一定要坚 决、一定要快。 ——笔记哥《应对》 做债还是得学好经济学:去年是"南墙经济学",于是利率一路向南不回头;今年是"叙事经济学","科技强国"叙事取代了"失去30年"叙事。但叙事再宏 大,是否也该考虑一下"现实"的地心引力? 【今日盘面】 【笔记20250925— 每逢债灾忆川普,上午又进ICU(-央行季末持续净回笼+传大行买债稳市+传14天OMO询价=小下)】 资金面均衡,长债收益率小幅下行。 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83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48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净回笼35亿元。此外,央行昨日尾盘公告MLF净投放3000亿元。 季末资金面均衡,资金利率小幅上行,DR001在1.47%附近,DR007在1.60%附近。 | | | | 银行间资金 | (2025.0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购代码 | 加权利率 | 变化 | 利率走势 | 最 ...
A股历史一刻!宁德时代总市值超越贵州茅台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05:45
市值变化 - 宁德时代A股市值达1.82万亿元 贵州茅台A股市值1.80万亿元 宁德时代市值暂时超越贵州茅台 [1] - 宁德时代A股年内涨幅53.86% 贵州茅台年内股价下跌3.7% [2] - 宁德时代9月内股价涨幅30.27% 贵州茅台9月内下跌2.63% [2] 市场趋势分析 - 科技股成为市场新宠 资金从传统消费领域流向科技领域 [2] - 消费股走势与CPI变化相关 CPI处于筑底阶段 消费股缺乏上涨催化剂 [2] - 动力电池交付旺季与储能电池需求爆发推动锂电龙头业绩预期提升 [3] - 中国锂电产业链全球比较优势显著 海外布局完善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出海卡位扩大份额和盈利优势 [3] 行业与公司评价 - 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 股价大涨反映其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前景 [3]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 估值在同行中具备显著吸引力 [3] - 产业投资风向转向硬科技领域 硬科技获得更大市场活力与增长空间 [4] -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转变 从锚定存量消费确定性转向科技突破可能性 [4] 市场前景展望 - 消费股与科技股形成合力可能推动A股突破4000点 [4] - 科技强国需求与资本市场改革为创新企业成长提供双重共振与正向激励 [4] - 科技与消费共舞的新格局可能带给市场更强韧性 市值超越不意味着简单替代 [4]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科技日报· 2025-09-19 08:19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9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 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 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了向科技 强国挺进的总动员。阴和俊说,这五年,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彰显。党中央 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 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全面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 等方面统筹,央地协同、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形成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的基本格局。"阴和俊说。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阴和俊说,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最新数据显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创新能力稳步提 升的背后,是中国逐年攀升的研发投入。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 ...
向科技强国挺进!“十四五”大国科技跑出“新成绩”
新华网· 2025-09-18 21:22
科技创新成就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1]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保持全球首位[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0位[1] 重点科技领域突破 - 载人航天工程实现空间站组合体全景拍摄[5] - 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全球市场拓展[3][5] -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任务[8] - 第四代核电站技术投入实际应用[3] 科研体系发展 - 基础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数约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二[5]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比例达43.3%[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目由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5]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6] - 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与单列管理等改革措施加速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转化[6] 战略发展目标 - 设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3][8] - 未来五年被定义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攻坚期[8][9]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科技竞争与国际博弈相互交织[3][8]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前十,3.6万亿元科创投入筑牢强国根基
证券时报· 2025-09-18 17:46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升至2024年第10位 [1] -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1] -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1] 科技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1] 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1] -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1]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榜首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2]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长83% [2] 重大科技成果突破 - 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 [2] -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 [2] - C919大飞机商业运营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2]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 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 [2] - 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到8000亿元 [2] 未来发展规划 - 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3] -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3]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3] -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新华鲜报|向科技强国挺进!“十四五”大国科技跑出“新成绩”
新华社· 2025-09-18 16:19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0位,中 国科技事业大厦建得更高,科技强国根基夯得更实。 9月18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令人眼前一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革 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 "天宫"巡天、"嫦娥"探月,新能源汽车驰骋全球,第四代核电站点亮万家灯火……回首"十四五",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加快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生产力有了"新引擎"。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越来越多前沿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 的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五年,"创新的地基"打得更稳更牢。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们不仅鼓励科 ...
我国不断夯实科技强国根基
央视网· 2025-09-18 15:27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 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 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 势,"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彰显,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 全面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统筹,央地协同、部 门联动进一步加强,形成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的基本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科技在支撑农业强国、 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广泛深入,与160多个 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稳步推进。 0:00/2:16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18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科技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新华社· 2025-09-18 12:19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温竞华、胡喆)科技部部长阴和俊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 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阴和俊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与此同时,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 势,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较 2020年增加83%。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模式,探索完善经费"包 干制";推进分类评价试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2021年 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 放。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 ...
9月18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9-18 12:05
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新能源汽车 迈上新台阶; 2.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暨中央层面工作专班总结会议召开; 3.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不断夯实科技强国根基; 4.江苏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 合; 5.各地举行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 6.【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援疆路上绽 繁花; 7.8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 8.【活力中国调研行】绿电赋能 让产业升级"风光无限"; 9. 国内联播快讯: (1)前8个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 (2)前8个月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上升 52.1%; (3)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 (4)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启动建 设; (5)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天山放歌》今起播出; 10.巴媒称以军袭击一天内致99名加沙民众死 亡 部分民众在撤离中遇袭 哈马斯一高官在多哈遇袭后首次公开露面; 11.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 防御协议; 12.俄称几乎在所有方向保持攻势 乌称在多地击退俄进攻 波兰举行大规模军演 俄外长称欧 盟和北约破坏乌克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