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为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金融时报· 2025-09-24 03:39
日前,江苏省召开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 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十四五"时期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金融业发展情况,研 究"十五五"时期高质量推进金融强省建设的思路举措,为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提供有力金融 支撑。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许昆林充分肯定各金融机构近年来高效服务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吸纳意见建议。 许昆林强调,要扎实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进一步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优质金融供给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要持续提升金融服 务实体经济质效,从供需两侧加强商品消费的金融服务,以优质金融供给为扩大内需保驾护航。要更好 发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带动作用,引进培育更多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 上市精准培育机制,建立完善"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信贷服务"的全链条融资机制,形成科学 家、企业家、投资家高效协同创新氛围。要拓展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 新开发产品和服务,持续扩大普惠小微企业贷 ...
2025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创新发展”
新华网· 2025-09-18 14:46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说,近年来重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内陆现 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下一步,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作用,深化服务业扩大开 放综合试点,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据了解,本次大会还将分别围绕"智造服务融合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与"开放新高 地·服务新未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驱动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主题举办多场论坛和专题交流活动。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健表示,新华社将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充分发挥桥 梁纽带作用,不断拓展交流合作渠道,关注并发掘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新案例,为现代服 务业创新发展、智慧赋能及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华社重庆9月18日电(记者田金文、伍鲲鹏)18日,2025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服务业企 业500强发布活动在重庆举行。大会以"新引擎 新前景——谱写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 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共话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前景。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
“未来”号科考船开展深海试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7:58
"未来"号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超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大于10000海里, 自持力超60天,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在绿色技术、智能化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值得一提的 是,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未来"号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了舱室空间和30多个标准化接 口,如同"乐高积木"一般,可实现发电机组、雷达、科考设备、智能系统等多种船用器件、设备机系统 的便捷加换装。 "未来"号的建设以及后期的产学研合作,将为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开创崭新模式——变传统"输 血式"帮扶,为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立足沿江沿海城市的自然地理位势和创新 优势,跨区域分工,实现"江强海兴"的生动图景。 9月15日,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未来"号船从母港连云港港口缓缓驶出,标志着这艘江苏无锡、 连云港合作共建的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正式进入深海试验阶段。 据介绍,无锡是"未来"号诞生地与"智慧核心",肩负着研发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船舶建造的重 任;而连云港则是母港与"实战舞台",为其提供了深远海装备起锚地、完善的船舶保障和广阔的试验场 景。 ...
如何推进“十五五”科技强国建设?科技部回应
央视新闻· 2025-09-18 07: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18日)下午举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 部长阴和俊就未来五年我国如何建设科技强国的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阴和俊介绍,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科技领 域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五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起和组 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造就一 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国际 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构建有利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的创新环 境。 一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 组织的基础研究,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 验 ...
浙江市场监管“一站式”服务迭代升级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每日商报· 2025-09-02 22:16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 - 浙江省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迭代升级 打造一批2.0平台 计划年底建设首批省级重点平台25家 [1] - 平台整合计量 标准 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 质量管理等技术资源 年服务企业超5万家次 全省已建成177个站点 [3] - 迭代升级后平台将整合注册登记 知识产权 品牌建设等市场监管职能 构建省-市-县三级协同服务体系 [3] 企业服务成效 - 平台推动重点平台制定企业综合服务方案不少于120个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赋能创新技术转化应用总额不少于200万 [1] -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建成31个服务站点 覆盖商事登记 知识产权 质量标准等20个事项的服务矩阵 [2] - 平台提供标准集成服务 帮助对接符合企业需求和产业特点的专家进行指导 [1] 企业融资支持 - 通过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 杭州宏杉科技获得5000万元质押融资 [2] - 区级政府承担50%利息 企业今年已获得83万元贴息 [2]
陈刚: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共同回答好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之问
广西日报· 2025-09-02 02:16
原标题: 自治区党委召开推进广西经济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党外人士座谈会 陈刚主持并讲话 韦韬出席 陈刚强调,要坚持实干为要,让实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身上最鲜明的标识,不断提振想干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精气神,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让人民评价。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 产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 划、"人工智能+"行动等重大机遇,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要保护环境、服务民生,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问题,纵深推 进涉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污染等领域问题排查整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扎实推动有色金属 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立足自身界别特色和岗位职责,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建 言献策,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韦韬对做好当前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各界人士围绕构建现 ...
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
杭州日报· 2025-09-01 02:19
产业增加值表现 - 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增速是省市1.5倍以上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400.3亿元 同比增长10.6%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推进文一西路西延项目 缩短未来科技城至青山湖科技城通勤时间 [1] - 加快建设高教路北延 良祥路北延 文二西路隧道等跨区域通道 [1] 人才引进与创新机制 - 新增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5199名 占全市新增人才25.7% [1] - 深化廊校合作 加速教科人一体化发展 [1] - 科学家团队创业项目密集入驻高校成果转化基地 [1]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 生命健康 实验动物 智能药物研发等平台将陆续投入使用 [1] - 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2] -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做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聚焦AI模型应用/智能计算/智能装备三大方向 [2] - 争创国家级类脑计算未来产业先导区 [2] - 抢先布局合成生物 空天信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2] 科创金融改革 - 推进补投联动 主动授信等创新举措 [2] - 深化"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 重点支持五年内新设科技型企业 [2] - 配套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 [2] 战略发展定位 - 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主引擎 [3] - 建设全球人才创业创新新高地 [3]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3]
2025年广州市党外人士暑期座谈会召开
广州日报· 2025-08-30 01:3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总结: 经济形势与政策 - 广州经济总体稳健且稳中向好 积极因素加速累积 [2][4] - 下一步工作安排将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4] - 推动中央及省市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配合做好政策宣传和解疑释惑工作 [4] 产业发展与规划 - 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重点任务推进 [4]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4] -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挥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优势作用 [3][4] 城市发展与投资机会 - 以全运会举办为契机促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3] - 探索推进老旧小区自主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3][4] - 实施"百千万工程" 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4]
积极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落地落实省政协召开助推改革专题协商会 张义珍出席
新华日报· 2025-08-28 23:17
会议背景与主题 - 省政协于8月28日召开助推改革专题协商会 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旨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和落实挑大梁责任 [1] -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 并落实省委要求 [1] 当前改革成效 - 江苏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 人才发展体制改革 已取得显著成效 [1] - 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验区牵引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 以两区一中心为抓手谋划推动相关工作 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试验田作用 推动高新区与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 加快培养科技人才 取得阶段性成果 [2]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进一步强化综合施策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统筹协作 更好推动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一体发展 [1] -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1] - 需在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夯实创新发展人才根基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多调研思考和多献计出力 [2] 政府与政协协同 - 副省长赵岩到会听取意见并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完善谋划相关工作并抓好贯彻落实 [2] - 省政协将通过提高协商议政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汇聚共识力量 更好助推江苏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苏州大学“天准班”成立
苏州日报· 2025-08-28 22:46
合作框架与战略定位 - 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大学及天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产业化及科技金融全链条融合 [1] - 三方通过产业教授聘任 人才双聘机制及苏州大学天准班揭牌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 [1] - 合作聚焦光子及集成电路产业赛道 建立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企业主体的创新体系 [2] 区域与机构优势 - 苏州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是苏州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开放窗口 [1] - 苏州大学在纳米技术 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领域具备显著科研优势 涌现国际领先创新成果 [1] - 天准科技为科创板上市企业 是我国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领域的领军者 [1] 产业发展与实施机制 - 探索构建五个一融合发展体系 包括明确产业方向 依托科创平台 落地领军人才 配套转化基金及培育标杆项目 [2] - 目标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江苏特色体系 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机制 [2] - 江苏省将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大学等高校协同创新列为首批试点 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