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感知|新能源企业出海 合规经营呼唤 “中外协作”法务模式
新华财经· 2025-09-20 06:08
中国新能源企业正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在中企将绿色技术带向世界的同时,如何进行风 险把控实现稳健经营?18日,在由上海仲裁委员会主办的"新能源出海:国际经营风险管控与争议解决 策略"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表示,了解国际市场的法律合规要求,提前布局并做好合规管控,是新能源 中企在全球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 根据《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规定,自2027年2月18日起,在欧盟市场投放或投入使用的轻型交通工 具电池、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容量超过2kWh的工业电池,必须配备"电池护照"。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 主席尼古拉斯·皮特考维茨(Nikolaus Pitkowitz)指出,该法规对在欧盟市场投入电池使用的经济运营商 造成了影响,包括制造商、进口商、分销商等;且法规复杂性高,许多细节有待次级立法进一步明确。 他表示,该法规的实施将推动企业进行全面的组织变革,以满足新的合规要求。企业需要在运营、技 术、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地缘政治因素也是中企新能源出海进程中日益突出的风险来源。一家新能源企业法务负责人表示,美国 《通胀削减法案》(IRA)对中企造成了实质性影响,根据该法案中的"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条 ...
【高端访谈】朱共山:坚定看好光伏前景,协鑫以技术创新穿越周期
新华财经· 2025-09-19 12:52
新华财经太原9月19日电(记者张磊)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多轮周期洗礼,而协鑫集团却以其独特的技术路径和战略定力,成为 行业内率先实现穿越周期的企业。这份底气从何而来?记者采访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从技术突破、能耗控制、全球市场布局等多个维度找到了答案。 谈及光伏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朱共山的判断非常乐观,他认为新能源出海将迎来新机遇。 穿越周期的底气来自技术创新 协鑫集团作为硅材料行业的领军者,其穿越行业周期的底气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在光伏行业的寒冬中,传统棒状硅材料利润被压缩至极限,竞争 对手之间低价"内卷",传统光伏生产企业都面临生死攸关的挑战。 彼时,协鑫生产的棒状硅在全球市场已占据近30%的份额。同样的问题摆在协鑫集团面前,若竞争对手电价仅为自身一半,且能生产类似产品,自身完全 不具备竞争力。 技术革新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18-2020年间,协鑫经历了艰难时刻,报表连年亏损。但管理层没有退缩,反而加大投入,果断收购了拥有核心技术 的海外团队,整合全球资源继续攻坚。 协鑫集团从2011年开始研发FBR颗粒硅技术,如今已建成6万吨级生产系统。FBR颗粒硅技术带来的优势是颠覆性的 ...
安徽首富,又去IPO敲钟了
芯世相· 2025-09-05 06:2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曹仁贤1968年出生于杭州 18岁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后留校从事可再生能源教学与研究[6] - 1997年辞去大学教职 以50万元启动资金在合肥创立阳光电源 初期依靠传统电源产品维持运营[8] - 2003年研制出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伏逆变器 打破国外垄断 2008年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鸟巢场馆[8] - 2009年占据国内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市场份额 2011年登陆深交所 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最新市值超2000亿元[8] - 2014年成立阳光新能源 2023年首轮外部融资获8.47亿元 投前估值超190亿元[9] - 2019年成立氢能事业部 2021年孵化阳光氢能 2023年完成6.6亿元A轮融资 估值达60亿元[9]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 同比增长40.34% 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11][12] - 毛利率达34.36% 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品牌溢价、产品创新和规模效应[12] - 储能系统业务营收178.03亿元 占比40.89% 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153.27亿元 占比35.21%)[13] - 海外地区营收253.79亿元 同比大增88.32% 占比达58.3%[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34亿元 同比转正并增长231.91%[12] 战略布局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 向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五大领域拓展[8] - 拟赴港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13] - 合肥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光伏储能规模突破1800亿元 逆变器产量全球第一 储能系统市占率全球领先[14][15] - 合肥汇聚6家整车企业 2024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6.6万辆 增长21.8% 目标2027年产量超200万辆 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14] 行业趋势与出海浪潮 -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强劲:2024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71.9% 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 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16] - 全球50%以上光伏组件、40%风电整机产自中国 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70.5%[16][17] - A股新能源企业掀起"A+H"上市潮:宁德时代港股市值1.3万亿港元 钧达股份成首家"A+H"光伏企业 亿纬锂能等纷纷赴港[16] - 出海被视为长期系统性机会 港股平台有助于海外业务扩张和国际供应链建设[16][17]
安徽首富,又带队阳光电源去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8-30 07:32
公司发展历程 - 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1968年出生于杭州 18岁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后留校从事可再生能源教学研究[2] - 1997年曹仁贤辞去大学教职 以50万元启动资金在合肥创立阳光电源 初期依靠传统电源产品维持运营[4] - 2003年公司研制出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伏逆变器 打破国外垄断 2008年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鸟巢场馆 2009年占据国内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市场份额[4] - 2011年阳光电源登陆深交所 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当前市值超过2000亿元 曹仁贤蝉联安徽首富[4] 业务布局与融资进展 - 公司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 向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五大领域拓展[5] - 子公司阳光新能源2014年成立 主要从事新能源电站系统研发与项目开发 2023年首轮外部融资引入铁基新能等投资者 增资8.47亿元 投前估值超190亿元[5] - 氢能业务通过2019年成立的氢能事业部发展 子公司阳光氢能2023年末完成6.6亿元A轮融资 领投方为君联资本 跟投方包括高瓴创投等 融资后估值约60亿元[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 同比增长40.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大增55.97%[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34亿元 较上年同期-26.04亿元实现231.91%增长 毛利率34.36% 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7] - 储能系统营收178.03亿元 占总营收40.89% 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业务(153.27亿元 占比35.21%)[8] - 海外地区(含港澳台)营收253.79亿元 同比增加88.32% 占比达58.3%[8] 战略动向 - 公司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1][8] - 2023年10月曾宣布赴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计划募资近50亿元 目前仍在积极推进GDR相关工作[8] 区域产业生态 - 合肥市集聚6家整车企业包括江淮、比亚迪、蔚来等 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6.6万辆 增长21.8% 目标2027年产量超200万辆 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9] - 合肥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2024年规模突破1800亿元 逆变器产量全球第一 储能系统市占率全球第二 汇聚全球光伏10强中5家、中国储能10强中4家[9] 行业出海趋势 -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显著增长:2024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71.9% 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 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10] - 全球50%以上光伏组件、40%风电整机产自中国 新能源企业掀起"A+H"上市潮 宁德时代港股市值1.3万亿港元 钧达股份成为全球首家"A+H"光伏企业[10]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渗透率突破40% 占全球市场70.5%[12] - 赴港上市被视为连接世界的平台 有利于海外业务扩张和供应链建设 出海成为长期系统性机会[11][12]
安徽首富,又去IPO敲钟了
新浪财经· 2025-08-30 07:26
公司业务与战略 - 阳光电源拟发行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 [4][10] - 公司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向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五大领域全面拓展 [7] - 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达178.03亿元占总营收40.89%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业务营收153.27亿元占比35.21% [10] - 海外地区实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加88.32%占比58.3% [10] - 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13] - 毛利率34.36%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品牌溢价产品创新和规模效应 [10] 公司发展历程 - 曹仁贤1997年辞职创业成立阳光电源2003年研制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伏逆变器 [7] - 2008年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2009年占据国内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市场份额 [7] - 2011年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最新市值超过2000亿元 [7] - 2014年成立阳光新能源去年3月首轮外部融资增资8.47亿元投前估值超190亿元 [8] - 2019年成立氢能事业部2021年阳光氢能成立2023年完成6.6亿元A轮融资估值约60亿元 [8]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新能源军团正集结出海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成为外贸"新三大件" [4][14] - 2024年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 [14] - 全球50%以上光伏组件40%风电整机产自中国 [14] - 新能源企业掀起"A+H"上市热潮包括宁德时代钧达股份亿纬锂能晶澳科技等 [14]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40%占全球市场70.5% [15] 区域产业生态 - 合肥集聚6家整车企业包括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 [12] - 2024年1-5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46.6万辆增长21.8%目标2027年产量超2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 [12] - 合肥光伏和新型储能规模2024年突破1800亿元逆变器产量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市占率全球第二 [12] - 区域囊括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 [12]
安徽首富,又去IPO敲钟了
投资界· 2025-08-30 07:19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曹仁贤1968年出生于杭州 18岁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后留校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5] - 1997年辞去大学教职 以50万元启动资金在合肥创立阳光电源 初期依靠传统电源产品维持经营[7] - 2003年研制出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伏逆变器 打破国外垄断 后停掉UPS业务专注新能源[7] - 2011年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最新市值超2000亿元[8] - 2014年成立阳光新能源从事电站系统业务 2023年首轮外部融资投前估值超190亿元[8] - 2019年成立氢能事业部 2021年孵化阳光氢能 2023年完成6.6亿元A轮融资后估值达60亿元[8][9]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 同比增长40.34%[1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大增55.97%[11][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34亿元 同比转正增长231.91%[12] - 毛利率达34.36% 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因品牌溢价、产品创新和规模效应[12] - 储能系统营收178.03亿元 占比40.89% 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153.27亿元 占比35.21%)[13] - 海外地区营收253.79亿元 同比增88.32% 占比达58.3%[14] 战略布局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 向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五大领域拓展[8] - 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目标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品牌形象[3][14] - 2023年曾计划赴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 募资近50亿元[14] - 合肥新能源产业集聚6家整车企业 2024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6.6万辆增21.8%[15] - 合肥光伏和储能产业规模突破1800亿元 逆变器产量全球第一 储能系统市占率全球第二[15] - 产业集群涵盖全球光伏10强中5家、中国储能10强中4家 产业链企业超100家[15] 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出口强劲:2024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71.9% 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 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17] - 全球50%以上光伏组件、40%风电整机产自中国[17] - 新能源企业掀起"A+H"上市潮:宁德时代港股市值1.3万亿港元 钧达股份成首家"A+H"光伏企业 亿纬锂能等纷纷赴港[17]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增35.5% 渗透率破40% 占全球市场70.5%[18] - 出海被视为长期系统性机会 新能源企业通过港股平台拓展国际品牌和供应链建设[18]
5年10倍增长,欧洲成新能源出海的福地?|出海参考
钛媒体APP· 2025-08-07 13:32
中欧新能源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中欧发布联合声明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并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合作[1] - 欧盟REPowerEU计划三年来调动近3000亿欧元(约3420.6亿美元)支持绿色能源行动[5] - 欧洲被视为新能源企业全球化战略高地 主因美国政策不稳定性和关税变化[2]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欧洲本地化布局 -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 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 比亚迪在匈牙利扩建电动商用车工厂[1] - 中国对欧盟汽车零配件出口上半年同比增长9.7%[1] - 德赛西威在德国和西班牙建设科技园区与智能工厂 扩大研发生产能力[16] 光伏市场发展现状 - 欧盟2022/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41.4GW/62.8GW 同比增47%/51%[5] - 2024年欧盟新增光伏65.5GW 同比增速骤降至4.4%[5] - 中国光伏组件对欧出口上半年同比下滑12.3%[5] 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 - 欧盟规划2030年储能装机达500-780GWh 较2024年61GWh增长超10倍[7] - 2024年欧洲电网侧储能容量首次超越用户侧[7] - 2025年欧洲储能新增装机预计29.7GWh 同比增36% 其中公共事业储能增55%[7] 中国企业储能订单突破 - 天合光能与立陶宛合作部署吉瓦时级储能系统[9] - 阳光电源在保加利亚及欧洲市场部署2.4GWh储能系统[9] - 海辰储能为英国项目提供720MWh电池储能系统[9] 新能源汽车欧洲市场表现 - 中国品牌汽车上半年在欧销量347,135台 同比增91% 市占率5.1%[11] - 插电混动车型规避欧盟反补贴税 比亚迪插混占欧洲销量41%[12] - 一季度中国汽车在欧销量14.8万辆 同比增78% 插混车型激增368%[16] 充电桩与汽配贸易增长 - eBay德国平台中国充电桩销量较三年前暴涨600%[17] - 深圳军灿公司充电桩业务在德国高速增长[17] - 广州一诺公司欧洲市场月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7] 合规与知识产权挑战 - 欧盟电池新规EPR将于8月生效[20] - 安克创新在德遭遇违约诉讼 比亚迪被诉侵犯4G/5G专利[20] - 某中企因语言沟通失误导致光伏板烧毁事故[21] 人才与本地化运营瓶颈 - 欧洲市场需兼顾技术/文化/语言能力的综合管理人才[21] - 欧盟27国与英国/瑞士等国存在显著语言文化差异[21] - 中企对欧洲人力资源咨询需求显著上升[21] 本土化战略建议 - 需与当地生态合作融入本土 避免市场垄断担忧[3] - 应通过专业机构处理知识产权/税法/劳工等合规事务[20] - 建议利用跨国律所解决跨语言政策文化沟通问题[20]
新能源出海波折不断,光伏、储能或迎来命运“分水岭”
钛媒体APP· 2025-07-10 10:06
光伏与储能行业出海分化 - 光伏和储能被视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两大"急先锋",但储能行业发展速度更快、演变更迅速 [2] - 2023年以来受美国关税政策、"大而美"法案等外部环境影响,两大行业出海路径出现明显分化 [3] 美国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冲击 - "大而美"法案将户用光伏补贴截止时间从原定的2035年提前至2024年12月31日,工商业及集中式电站补贴提前至2028年前结束 [4] - 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投资超20亿美元建设逾20GW年产能的工厂,但仅少数产能获得IRA补贴 [6] -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通过股权置换等方式应对政策风险,但特朗普政府可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工厂的补贴资格 [6] 储能行业的政策优势 - 储能税收抵免退坡期被延长至2033-2036年,补贴发放节奏较原计划放缓 [7] - 美国计划新增10亿美元电网建设拨款,明确支持长时储能和微电网储能项目 [7] - 美国本土储能产业链不健全,中国制造商通过产品出口和建厂抢占政策窗口期 [7] 关税与贸易限制影响 - 美国重启"对等关税",东南亚四国光伏"双反"终裁导致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路径受阻 [8] - 中国1-5月组件对美出口额排名30名开外,但美国市场组件售价达2元/W,是中国市场的3-4倍 [9] - 隆基绿能转向印尼建厂,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针对"转运"产品出台新限制 [10] 行业基本面对比 - 中国光伏组件价格跌至0.68元/W,低于一体化成本价,企业陷入亏损 [9] - 储能产业因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多元化维持较好基本面,未出现巨额亏损 [11] - 机构预测特朗普2.0任期中近半时间可能成为储能发展机遇期 [11]
帮主郑重7月金股揭秘:券商力荐这几只,赚钱机会藏在哪儿?
搜狐财经· 2025-07-01 21:01
券商7月金股名单分析 热门推荐标的 - 恺英网络获5家券商推荐 成为7月最热门标的 紫金矿业 沪电股份 牧原股份均获4家券商推荐 [3] - 游戏行业受益于版号放量及暑期档 恺英网络《全民奇迹2》等爆款上线推动业绩确定性 [3] - 紫金矿业受益于全球央行购金潮 金价触及2000美元关口 资源股周期性机会显现 [3] - 沪电股份因5G基站及汽车电子需求激增 PCB订单排产至下半年 [3] 核心选股逻辑 行业景气度 - 游戏行业版号释放与暑期档叠加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节点临近 新能源车企出海优势显著 [3] - 生猪产能去化及猪价回暖政策托底 牧原股份等农业股受益 [3] 政策驱动 - 半导体设备公司卡位国产替代关键环节 新能源车企凭借电池技术及成本优势拓展欧洲市场 [3] 竞争壁垒 - 紫金矿业全球铜矿储量前三 成本控制能力较同行低15% [4] - 沪电股份高端PCB市占率超20% 长期服务特斯拉 英伟达等头部客户 [4] 筛选方法论 - 恺英网络二季度基金持仓比例从8%提升至15% 显示机构增持力度 [4] - 沪电股份上半年新接订单同比增长40% 紫金矿业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同比增35% [4] 行业配置建议 - 半导体设备公司PE 35倍 低于行业均值20% 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5]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 平衡高股息资源股与高成长科技股配置 [5] 重点跟踪方向 - 半导体国产化 新能源出海 消费复苏三条主线 关注订单转化能力强的标的 [5]
浚辉新能源:深化光储融合战略,领航全球化布局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0:0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14年,长期深耕海外市场,近年来积极拓展国内业务 [1] - 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储能制造、海外组件经销、光伏与储能投资 [1] - 储能制造专注于户用储能领域,产品以标准化、分销场景为主,契合海外市场需求 [1] - 海外组件经销代理天合、隆基等头部品牌,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德国等地设有分公司,海外渠道超400家 [1] - 光伏与储能投资以资方角色参与项目,形成制造、经销、投资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1] 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 - 业务涵盖大储、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 [2] - 重点展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高端酒窖、鱼缸养殖、新风系统及安防等领域 [2] - 针对海外客户推出整合电池、逆变器及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储能设备,简化安装流程 [2] - 大储面向央国企及上市公司,参与大型储能项目 [2] - 工商业储能针对项目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户用储能主推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涵盖并网/离网一体机及高、低压产品 [2] 行业趋势与战略 - 新能源未来增量将主要来自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市场 [2] - 新能源出海成为趋势,公司凭借十余年海外渠道积累具备先发优势 [2] - 公司将持续推进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1] - 公司紧跟行业变化,提前谋划、多方位布局应对国内储能行业竞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