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共生:循环包装系统如何重塑制造业?
搜狐财经· 2025-09-29 13:20
一、企业经营环境承压,循环包装政策面推进意愿强烈 在全球经济面临重构与复苏的背景下,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带来不确定 性,为企业经营带来显著外部挑战。 二、制造业自购循环包装的隐形运营困局 长期以来,制造业普遍将包装视为一项"必要支出",许多制造企业仍延续传统的自购包装模式,无论是一次性包 装,还是循环包装,企业将包装箱、托盘、料架等视为必需且固定的一次性投入。然而,这种自购模式正面临严 峻且复杂的运营挑战,暴露出重资产、低效率与高损耗的结构性问题。可循环包装是塑料、金属、木材等制成的 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的包装,在使用寿命上相较于传统包装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投入成本高,运营管理难也是实 践中难以大面积推广到全行业的原因。 资产结构痛点:重资产投入导致资金沉淀 工业级循环包装(如金属料架、塑料周转箱)初始投入成本显著,根据中国制造业协会《2024 年包装资产运营报 告》的案例显示,一家年营收 50 亿元的家电制造企业自购循环箱需投入 3000 万元,占企业流动资金的 8%-10%。同时,包装资产周转效率低下:跨区域运输中 "在途积压" 导致 35% 包装闲置,厂区内 "场内堆积 ...
你会买大象粪便文创吗?探访广州动物园里的“绿色商店”
第一财经· 2025-09-29 12:03
广州动物园与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并称为中国三大城市动物园,建于1962年的旧象馆一期,已经是动物园里的 历史建筑了,承载着一代代广州人的童年记忆。何平莉被孩子们称为"长颈鹿老师",但大象显然也是她和许多同 事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接受采访时,她穿着工作制服,上面醒目的广州动物园标识,正是一只卡通造型的顽皮大 象。 到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广州动物园,花20元买一张门票,即可欣赏多种动物和优美的园林环境。据统计,每年有 超过500万人次入园参观。园内饲养和展览的国内外珍稀动物有300多种约4000多头(只),其中既有我国特有的 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国宝动物,也有来自异域的河马、犀牛、亚洲象和非洲象等。最近关于广州动物园的 热门消息,是大熊猫"久久"和"友友"正式入住。 动物园是普通人与野生动物产生交集的地方,这些景点也是接受科普的绝佳场景。广州人对大象的深厚感情,就 与广州动物园息息相关。 广州动物园呈现大象粪纸文创等产品,试图改变公众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传统认知。 "最受欢迎的首先就是我们的大象,还有熊猫、狮子、老虎、金丝猴,这些国内外比较有名气的动物,都是很受游 客欢迎的。"广州动物园的资深科普教员何平莉漫步 ...
上海联交所成立固废资源交易中心:释放工业固废万亿级交易潜力
新华财经· 2025-09-29 07:22
当前,我国工业固废交易市场正释放万亿级潜力,以电厂粉煤灰、炉渣、石膏为代表的大宗固废成为资 源化利用核心。 生态环境部《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我国煤电行业年产生粉煤灰、 炉渣、脱硫石膏等固废超6亿吨,且粉煤灰产量呈年5%的增长趋势。其中建材领域应用占比超60%,环 保、农业及高值化利用需求正在快速攀升。 同时,在政策层面,"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叠加增值税即征即退、碳交易收益等财税激励,区域协同机制 如"西灰东运"正破解供需失衡难题,这些都在推动企业加速资源化转型。 上海交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固废资源化利用,是打通循环经济"关键一环"、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促进降碳减污的核心抓手。建设固废资源交易中心,是上海交易集团和上海联交所主动发挥权益交易、 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能力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心将致力联通上下游产业,通过公 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作,发现价值、发现价格,促进固废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上的优化配 置,成为连接产废、利废企业的重要枢纽和信任桥梁。 新华财经上海9月29日电(记者李荣) 记者29日从上海交易集团获悉,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上海 联 ...
势银走访 | 睿分科技:回收抵3成售价,固态储氢循环经济优势明显
势银能链· 2025-09-29 03:56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添加文末微信,加 储运 群 近日,势银(TrendBank)调研了固态储氢相关企业—— 睿分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就企业产品现 状、进展、固态储氢行业发展展开了交流。 睿分宁波表示,公司拥有自主规模化合金生产的能力,批量自动化固态储氢罐罐装、活化生产线, 能够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区域、气候、工况)的需求,定制开发不同性能的合金。公司生产的固态储 氢罐体符合国标、欧标和美标等标准,搭配多种业内优质的阀门(如:一体式阀门、分体式阀门)可 供客户选择。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已自主开发了10余款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固态储氢合金牌 号,同时建成了从材料到模块性能的高精度测试评估装备,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储氢性能不断 提升。 睿分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简称"睿分宁波")作为苏州睿分气体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 家 以固态储氢合金材料研发与生产为核心 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为特种气体与氢能源行业 提供涵盖氢气分离和纯化、固态储氢应用及氢气静态增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 ...
破解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难题 泰和新材让化纤衣物可“永续再生”
大众日报· 2025-09-29 03:14
产品创新 - 公司开发出使用旧衣回收材料制成的全系列再生产品包括冲锋衣羽绒外套风衣羊毛保暖棉服外套功能夹克长裤等[1] - 产品通过二维码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显示单件冲锋衣碳足迹为10.37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1] - 通过旧衣回收再利用使产品碳排放较传统石油冶炼工艺减少50%以上并通过购买碳指标实现中国首款零碳工装[1] 技术突破 - 针对化纤衣物回收三大难题(混纺面料分离难、脱色难、回收渠道少)开发新技术路线[2] - 经过三年研发通过新思路将面料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大幅降低成本具备产业化条件[3] - 建成全球领先化学纤维再生示范项目实现从材料到材料的闭环循环利用[3] 市场反响 - 零碳工装在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获众多知名服装品牌青睐下游企业急切等待纤维材料供应[2] - 欧盟要求纺织品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达30%以上国际品牌对再生材料需求尤为迫切[2] 战略布局 - 公司董事长基于行业痛点于2022年组织成立T2T(Textile to Textile)专项项目组[2] - 打造全球印染行业首个绿色灯塔工厂相比传统工艺节约用水79%节约蒸汽66%节约化学品85%[3]
塑料添加剂市场续增动力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03:05
如今市场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需求正在推进塑料添加剂的更新迭代。苏亚雷斯称,市场对更安全阻燃 剂的需求(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电子应用领域)正推动磷系技术的创新,例如科莱恩的Exolit OP系列产 品。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实现防火功能,且不存在含卤替代产品带来的环境与健康隐患。同时,苏亚雷斯 表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受到的监管审查加快了替代化学品的创新步伐。科莱恩正在研发用于 食品包装、罐头涂层和罩印清漆的无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聚合物加工添加剂,这类添加剂在去除持久性 化学物质的同时,还能保持产品性能。同时,苏亚雷斯补充道,市场对可再生资源制成的添加剂以及可 支持生物降解或可堆肥应用的添加剂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推动了生物基阻燃剂、抗氧剂、增塑剂和蜡 类产品的创新。 从法规层面看,欧盟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美国的《有毒物质控制 法》(TSCA)以及全球其他类似法规都在限制某些物质的使用,这使得研发更安全的替代产品成为必 要。这种监管压力正在加速无毒且更具可持续性的塑料添加剂的创新进程。 苏亚雷斯表示,替换高度关注物质并提供替代产品是科莱恩的首要任务,例如其新型无三聚氰胺聚磷酸 ...
邯郸市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率达76.7%
新华财经· 2025-09-29 00:56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展 - 邯郸市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企业减污降碳和转型升级 着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1] - 智能鹰眼系统自动识别扬尘点位 雾炮精准喷射水雾 现场难见粉尘和呛人气味[2] - 环保绩效A级企业可自主减排 B级及以下企业需按比例限产停产[2] - 邯郸市为重点行业企业配备专家团队 一企一策定制治理方案 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率达76.7% 位居河北省第一[2] 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 新兴铸管创A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2] - 新峰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对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 生产陶瓷地铺石、免烧砖等产品[2] - 企业可将生态包袱转化为资源富矿[2] 绿色金融创新机制 - 邯郸市建立企业绿色账户 纳入减污指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和先进减污技术应用等指标[3] - 2024年为57家企业建立绿色账户 评估形成绿色资产规模超110亿元[3] - 2025年计划覆盖钢铁、焦化、炭素等7大重点行业[3] - 绿色账户服务平台自动匹配政府支持政策和金融产品 提供信贷利率优惠和授信额度提升支持[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推出首批全域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划分为物质供给、文化服务、调节服务3大类共39项[3] - 明确各项产品价值评估方法 为生态产品发放身份证 为市场交易与抵押融资奠定基础[3] 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 - 坚决关停散乱污企业 打破部门壁垒综合推进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工程[4] - 石坡村利用毗邻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优势打造湖畔露营基地 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5] - 户村村民流转500多亩土地种植桃树和草莓 建生态农业园区 提供300余个就业机会[5] 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 202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7.6% 改善率位居河北省第一[5]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增速位居河北省第二[5]
泰和新材让化纤衣物可“永续再生”
大众日报· 2025-09-28 22:45
公司技术突破 - 开发出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技术 将化纤衣物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 成本降至原生纤维1.5倍 [5][8] - 实现从材料到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 建成全球领先化学纤维再生示范项目 [6] - 通过新工艺路线解决混纺面料分离难 脱色难和回收渠道少三大行业难题 [5] 产品创新成果 - 推出中国首款"零碳"工装 采用旧衣回收材料 碳足迹仅10.37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较传统工艺减少50%碳排放 [2] - 产品涵盖全系列再生产品 包括冲锋衣 羽绒外套 风衣等 并实现折价回收机制 [2] - 通过购买碳排放指标实现产品完全零碳排放 获得国际品牌青睐 [2][3] 环保效益数据 - 打造全球印染行业首个"绿色灯塔工厂" 相比传统工艺节约用水79% 节约蒸汽66% 节约化学品85% [6] - 单件冲锋衣碳足迹为10.37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较传统生产工艺减少50%碳排放 [2] - 每年中国产生2000万吨废旧化纤纺织品 公司技术为行业回收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8] 市场驱动因素 - 欧盟要求纺织品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达30%以上 国际品牌对再生材料需求迫切 [3] - T2T(纤维到纤维)理念成为国际循环经济标准 推动产业链升级 [5] - 服装回收不仅是行业难点 更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痛点 蕴含重大市场机遇 [5]
本届东博会,AI唱主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8 22:43
在东博会桂林"魅力之城"展区,AI机器人正与恭城油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制作恭城油茶。 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9月19日,参观者展示由机器人制作的咖啡拉花。 新华社记者 胡秋思摄 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朱小明摄(人民视觉) 东博会"魅力之城"桂林展区。 9月20日,观众在观看机器人乐器表演。 9月19日展出的一款智能眼镜。 新华社记者 周汀鹭摄 "AI(人工智能)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举办AI主题系列活动16场""首设的AI专 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日前闭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丰硕,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更 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本次AI专馆展出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 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 行走在展会现场,机器人打油茶,AI眼镜实时翻译,车辆自动驾驶……AI元素无处不在,各种"黑 科技"层出不穷,现场互动不断、笑声频频。"以前是看展,现在是'玩展'!"一位游客赞叹。 "闻到米粉香,就想起去年在桂林街头嗦粉的感觉。"南宁市民王舒宁笑着说,桂花香更是 ...
循环经济重塑万亿汽车产业链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开启规模化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9-28 12:3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概述 - 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与宁德时代于2025年3月联合发起 是中国企业推动的首个全球循环经济公益项目[5] - 旨在构建跨越材料、电池、整车和用户的全新价值生态 通过规模化的回收和技术创新降低资源依赖[1][5] - 计划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5] 战略价值与行业机遇 - 为欧洲车企化解资源瓶颈和合规压力:欧洲98%的锂和80%的天然石墨依赖进口 巴斯夫目标2030年通过回收满足欧盟14%锂和25%钴需求[3] - 显著降低电池成本:电池回收成本低于9美元/kWh 远低于95美元/kWh的制造成本 高盛预测2026年电池均价将降至80美元/kWh[3][4] - 创造巨大经济价值:预计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电池价值链将创造超1000万个就业岗位[5] 技术实施与标准化 - 核心工具"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 为梯次利用和碳足迹核算提供依据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和CTP电池入选2024年全球试点[6][7] - 推动建立全球统一循环标准 通过CREDIT评估工具将循环力量化为ESG可定价的绿色资产[6] - 国内试点取得突破:已完成数据采集传输 在CBIA平台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视化追溯[7] 企业参与与生态构建 - 获得宝马、奔驰、巴斯夫等欧洲巨头积极响应 企业从产业链主导者转变为开放平台和生态组织者[1][3] - 平台向全球材料商、电池厂、整车厂等开放 实现信息共享与技术合作[8] - 帮助中国企业通过共通标准嵌入全球市场 获得"绿色通行证"优势[6] 政策与合规驱动 - 《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2031年起EV电池再生钴比例需达16%[3] - 通过闭环方案满足碳足迹、再生材料比例等强制性要求[3][5] - 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增强欧洲汽车工业自主可控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