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

搜索文档
鑫铂股份(003038)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5 03:18
光伏行业与公司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普遍亏损,供需矛盾和产能错配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2] - 光伏行业"反内卷"及自律背景下供应链价格已出现回升迹象 [2] - 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场景化应用和成本管控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机器人领域布局 - 成立安徽睿铂智动机器人有限公司布局机器人零部件 [3] - 已完成零部件图纸设计并近期开模,与头部机器人公司签署保密协议联合开发镁铝合金零部件 [3] - 通过合金材料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合作实现"新能源+新科技"双赛道发展 [3] 低空经济业务进展 - 已为头部飞行汽车公司供应前机舱下加强件总成、前碰撞横梁总成等零部件 [4] - 目前处于交样件阶段,预计2026年一季度末大规模量产 [4] - 正积极开发飞行汽车领域客户拓展轻量化产品应用 [4] 复合材料开发 - 成立安徽鑫之诺新材料有限公司拓展新能源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5] - 已提交两项复合材料专利申请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5] 马来西亚基地规划 - 马来西亚基地总设计产能10万吨(6万吨光伏铝边框+4万吨汽车零部件) [6] - 光伏铝边框项目最快2025年11月底投产 [6] - 马来西亚加工费远高于国内,盈利能力可观 [6] - 海外销售团队已搭建并积极开发国外客户 [6] 股东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持股平台未进行减持 [7]
宝盖新材递表港交所GEM 于中国电缆沟盖板及GFRP电缆沟盖板行业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9-24 06:54
据港交所9月24日披露,山东宝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盖新材")向港交所GEM提交上市申请书,中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宝盖新材致力于产质量量与研发创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就以收入计的市场份额而言,公司已达成以下成就: 位列中国电缆沟盖板行业参与者第一。于2024年,宝盖新材在中国电缆沟盖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于2024年,在电缆沟盖板行业市场占有率约为 2.36%,约为第二大企业的两倍。 位列中国GFRP电缆沟盖板行业参与者第一。于2024年,公司在中国GFRP电缆沟盖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于2024年,公司在GFRP电缆沟盖板产业 的市场份额约为8.94%,约为第二大企业的两倍。 位列中国沟盖板行业参与者第三。于2024年,宝盖新材在中国沟盖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约占该行业总市场份额的1.35%。 宝盖新材于山东省和陕西省经营三个生产工厂,总占地面积约为42,7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 23,400平方米。这些工厂配备了机器,包括模压机、捏合机、 油温机、网格绘图机和钢筋加工设备,于往绩记录期间,开工率为55.1%至72.8%。 据招股书,宝盖新材成立于2009年,已成为中国 ...
常友科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9-15 01:3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实现100%提问答复率 体现良好投资者互动 [1] - 公司主营业务保持增长但面临阶段性投入压力 未来将通过产能释放和成本控制改善盈利 [3][7][10] - 公司积极布局无人机、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 但尚未产生相关收入 [1][2][8][9] 业务表现 - 风电机组罩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2% [3] - 风电轻量化夹芯材料营业收入2.06亿元 占主营收入比例41.40% 同比增长2.80% [3] - 毛利率下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新生产基地产能爬坡影响 [7][10][12] 战略布局 - 将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纳入未来战略布局领域 复合材料技术具备适用性 [1][2][8] - 研发中心将重点布局非金属模具、航空航天、军工、无人机等领域 [3] - 已与中车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但未披露具体订单金额 [16] 运营状况 - 为满足新生产基地需求增加员工薪酬支出约5500万元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普通股股东总数为8674户 [14] - 目前暂无定向增发或扩大股本计划 [11] 财务表现 - 利润下滑主要源于战略性投入增加 包括产能扩张、团队建设和市场开拓 [7] - 与同行业公司存在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差异 [7] - 三季度业绩情况需关注后续公告 [15]
中航高科(600862):航空新材料业务稳健增长,持续受益复材市场蓬勃发展
山西证券· 2025-08-25 10:09
投资评级 - 增持-A评级(维持) [1][7] 核心观点 - 航空新材料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预浸料产品交付增长推动该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7.17亿元(同比增长7.89%) 净利润6.44亿元(同比增长1.75%) [5] -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5.29万元(同比增长83.37%)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681.31万元(同比减亏483.30万元) [5] - 公司毛利率提升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37.79%(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 [5] - 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2.60% [5] - 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军用航空需求稳定 民用航空面临新机遇 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新能源等行业将迎来新发展 [6] - 行业地位领先 公司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 在复合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7.87%) 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上升0.24%) 扣非归母净利润6.04亿元(同比上升1.55%) [4] - 资产状况良好 货币资金19.36亿元(同比增长10.57%) 应收账款39.17亿元(同比增加5.42%) 存货12.79亿元(同比增长17.34%) 负债合计26.65亿元(同比增长1.73%) [4] - 盈利预测持续增长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6/1.12/1.32元 对应PE分别为27.1/23.2/19.7倍 [7][12] - 营收增长预期强劲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91/69.01/81.52亿元 同比增长16.1%/17.1%/18.1% [9] - 净利润稳步提升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3.32/15.55/18.34亿元 同比增长15.5%/16.8%/17.9% [9] - 盈利能力保持高位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维持在38.0%-38.8% 净利率维持在22.5%-22.6% [9][12]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5.95元(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 总市值361.50亿元 流通市值361.50亿元 [3] - 估值水平合理 2025年预测P/E为27.1倍 P/B为4.5倍 EV/EBITDA为25.4倍 [12][13] - 净资产收益率稳定 预计2025-2027年ROE维持在16.0%-16.6% [12]
晨光新材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减110.23%,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16 22: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17亿元,同比下降10.39%,归母净利润-428.99万元,同比下降110.23%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85亿元,同比下降6.14%,归母净利润44.03万元,同比下降97.29% [1] - 毛利率12.17%,同比减18.25%,净利率-0.84%,同比减111.58% [1] - 三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总计5193.69万元,占营收比10.04%,同比增94.83% [1] - 每股收益-0.01元,同比减107.69%,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元,同比增95.05% [1] - 货币资金4.9亿元,同比减57.94%,有息负债4.62亿元,同比增25.31% [1] 历史财务数据 - 2024年ROIC为0.89%,净利率3.53%,资本回报率不强 [3] - 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27.59%,2024年为最惨年份 [3] - 应收账款/利润达319.78%,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3] 行业与业务 - 功能性硅烷及硅基新材料行业与宏观经济、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深度联动,市场需求与原料成本波动较大 [4] - 长期驱动因素包括技术迭代、新能源、复合材料、电子封装等领域需求增长 [4] - 环保及能耗政策趋严加速产业升级与一体化进程,推动绿色工艺转型和高端产品结构调整 [4] - 行业面临结构性过剩压力,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强化研发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及三废处理能力 [4] -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收窄,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依托绿色循环产业链、规模效应及技术储备巩固市场地位 [5] 商业模式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资本开支驱动,需关注资本开支项目是否划算及资金压力 [3]
同益股份:公司复合材料板棒材产品应用广泛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12:1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复合材料板棒材生产产品涵盖PEEK、PEI、PPS、PA6、PA66、ABS、PC、POM、HDPE、PP等中高端工程塑料板棒材和零部件产品 [1] - 产品具有耐磨、耐振动、耐腐蚀、防静电等诸多优良特性 [1] 应用领域 - 产品可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军工装备、智能自动化设备、光伏、高铁、医疗器械、桥梁基建等多个应用场景 [1]
《2024年全球玻璃纤维表面毡市场:前十强厂商以76.0%份额主导行业格局》
QYResearch· 2025-07-22 08:40
玻璃纤维表面毡行业概述 - 玻璃纤维表面毡是由超细玻璃纤维通过湿法或干法工艺制成的非织造增强材料,具有表面平整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1] - 主要应用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提升制品的抗紫外、耐化学及机械强度性能,应用领域包括储罐、管道、风电叶片、建筑装饰及船舶防腐等 [1] - 根据工艺不同分为湿法表面毡和干法表面毡,兼具良好的渗透性和表面覆盖效果,是玻璃钢制品制造中的关键功能层材料 [1] 全球市场规模及预测 - 预计2031年全球玻璃纤维表面毡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5% [4] - 2024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占有大约76.0%的市场份额,主要生产商包括Owens Corning、Johns Manville、重庆国际、Freudenberg Performance Materials等 [6] 产品类型细分 - 湿法工艺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97%的份额 [9] - 湿法玻璃纤维表面毡因其表面平整性好、铺层均匀性高,广泛应用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复合材料领域 [16] 应用领域细分 - 复合管道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据大约33%的份额 [12] - 风电、储罐、轨道交通、建筑装饰等领域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日益提升,推动表面毡作为关键增强层材料广泛应用 [18] 地区分布 - 亚太地区是最大的消费地区,2024年市场份额超过39%,其次是北美 [14] - 中国、印度等亚太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风电能源等领域投入加大,成为表面毡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 [17] 行业驱动因素 - 复合材料应用场景持续扩展,风电叶片和船舶防腐等场景对高性能表面毡的需求不断提升 [15][18] - 全球制造业向绿色环保和轻量化方向发展,玻璃纤维表面毡因其低密度、可回收、性能稳定等优势替代传统重型表层材料 [19] - 湿法与干法工艺不断优化,产品在厚度均匀性、纤维分布和树脂渗透性方面持续提升,增强其在高端复合材料中的适配性 [21] 市场趋势 - 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推动需求增长,尤其在风电叶片和船舶防腐等场景中需求显著 [15] - 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核心区域,区域内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优势吸引全球企业加码布局 [17] - 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普及,行业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显著提高 [21]
吉林化纤第一,中复神鹰第二
DT新材料· 2025-06-17 15:45
碳纤维行业排名及企业动态 - 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量排名前五企业为吉林化纤、中复神鹰、江苏恒神、新创碳谷集团、浙江宝旌[1][12] - 新创碳谷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常州碳纤维产业基地,规划原丝产能3.8万吨、碳纤维1.9万吨、复材部件2.8万吨[2] - 浙江宝旌为宝武碳业子公司(持股64.3%),现有1万吨碳纤维产能,预计新增5000吨,未来5年目标产能达3万吨[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排名及企业动态 - 2024年UHMWPE纤维产量排名前七企业为九州星际、同益中、千禧龙纤、南通恒尚、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江苏璟邦、长青藤高性能纤维[4][13] - 同益中UHMWPE纤维年产能达7960吨,控股子公司超美斯新材料(持股83.52%)拥有芳纶5000吨/年、芳纶纸2000吨/年产能[5] - 千禧龙纤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原计划募资4.5亿元扩产[6] - 恒尚新材料UHMWPE纤维年产值3600吨,恒辉安防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特种纤维1.2万吨产能[7] 化纤行业综合排名 - 2024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综合排名前三企业为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浙江恒逸集团[14] - 聚酯产量排名前三企业为桐昆集团、浙江恒选集团、新风鸣集团[16][17] - 瓶级聚酯产量排名前三企业为逸盛石化、三房巷集团、华润化学材料科技[23] - 粘胶短纤产量排名前三企业为赛得利集团、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新疆中泰纺织服装集团[28] 复合材料行业技术动态 - 2025第四届复合材料界面论坛将聚焦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第三代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设计等议题[37][38] - 论坛涉及碳纤维表面结构调控技术、聚氨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调控机制等前沿研究方向[38] - 青年学者将报告生物基上浆剂设计、耐高温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热损伤机理等创新成果[41]
研判2025!中国绝缘穿刺线夹行业市场政策、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电网建设持续推进,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6 01:49
概述 - 绝缘穿刺线夹是一种用于电力线路连接的装置,通过穿刺刀片穿透电缆绝缘层实现电气连接,具有无需剥除绝缘层、安装便捷、连接可靠等特点 [1] - 按电压可分为1KV、10KV、20KV、35KV、110KV等类型,按功能可分为普通、验电接地、防雷防弧和防火绝缘穿刺线夹 [1]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支持电力设备行业发展,为绝缘穿刺线夹行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4] - 政策要求加快老旧电网设备更新,淘汰落后设备,原则上不得新采购能效低于节能水平的电力设备 [6] - 推动电力装备智能化升级,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 [6] 产业链 - 上游包括铜、铝等金属材料供应商,工程塑料、橡胶、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供应商 [7] - 中游为绝缘穿刺线夹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主要面向电力市场,包括城市电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等 [7] 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电力投资完成额达17770亿元,同比增长14.63%,电网投资占34.23%,电源投资占65.77 [9] - 2024年绝缘穿刺线夹行业市场规模达16.59亿元,同比增长7.32%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包括外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及大量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13] - 国内大型企业如西安欧卡姆电气、江苏嘉盟电力设备等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和完善销售网络具有较强竞争力 [13] 行业内代表企业 - 左易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成功研制JJC型绝缘穿刺线夹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15] - 浙江科易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大生产基地,年产3000万只线夹 [17] 发展趋势 - 未来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将更多应用于绝缘穿刺线夹制造,提高产品性能 [19] -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绝缘穿刺线夹将集成智能监测功能,实现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19]
飞机为什么会出事故
虎嗅· 2025-06-12 11:51
航空发展历史 - 中国古代已有飞天梦想,敦煌壁画《飞天》和明代万户的火箭实验体现早期探索[2][4][6] -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首架动力飞行器,开创现代航空史[7][9] - 中国飞行家冯如同期研制冯如1号、2号飞机,1912年因试飞事故遇难[11][12] 飞机结构安全演进 - 早期通过沙袋模拟分布载荷测试强度(结构抗破坏能力)[15][16][17] - 升力机制研究:机翼上下翼面压差产生升力,迎角过大会导致气流分离[19][20][22] - 刚度问题引发关注:DC-3和英国彗星号因颤振、金属疲劳导致解体[26][28][31][33][35][37] - 损伤容限设计理念:承认出厂缺陷,设定检查间隔(1975年纳入适航规范)[59][60][61][62] 航空材料与技术革新 - 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碳纤维强度达钢材5-10倍,A380采用铝蜂窝夹芯等复材减重[75][78][79][80][82][85] - 计算机辅助设计缩短研发周期:从20年降至5-6年,实现气动/结构可视化模拟[64][66][68][69][70] - 试验手段升级:787完成3倍寿命疲劳试验,777机翼破坏试验验证极限载荷[45][88][89][90] 现代航空安全体系 - 人为因素占事故70%-80%,电传操纵系统通过计算机过滤错误指令降低风险[93][95][97][98] - 适航标准覆盖鸟撞、雷暴等外部风险,A380最大起飞重量达560吨[105][106][108][110][112] - 空天一体化趋势:临近空间高马赫飞行将重塑交通格局[128][130] 航空文化及未来方向 - 无人机普及推动航空教育,民用飞行学院自制太阳能飞机、飞艇等[122][124][126][127] - 行业需加强公众科普,解决航路天气等认知盲区[115][11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