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icon
搜索文档
一年少了近4万亿 财政部披露最新隐性债务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9-12 12:23
所谓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 方式举借的债务。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去年四季度中国推出总额12万亿元化债"组合 拳",其中就包括在2024年至2028年总计发行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而上述隐性 债务余额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上述隐性债务置换政策。 由于2025年地方政府已经发行了超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因此今年隐性债务余 额将继续明显减少,预计低于8万亿元。 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利率明显低于此前地方举借隐性债务时利率,因此一揽子化债政策最明显效应之一, 就是降低了地方利息支出。 蓝佛安在上述会上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地方政府已经发行了4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 量隐性债务,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随着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策"组合拳"落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明显减少。 9月1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答记者问时称,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 务10.5万亿元。 这是官方披露的最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此 ...
一年少了近4万亿,财政部披露最新隐性债务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9-12 10:56
随着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策"组合拳"落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明显减少。 9月1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答记者问时称,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 性债务10.5万亿元。 这是官方披露的最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此前财政部披露,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 额14.3万亿元。这意味着2024年一年之间,地方政府削减了3.8万亿元隐性债务。 2025.09. 12 本文字数:162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 财经 祝嫣然、陈益刊 未来中国在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上将有何新举动备受关注。 蓝佛安在会上表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 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所谓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 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去年四季度中国推出总额12万亿元化 债"组合拳",其中就包括在2024年至2028年总计发行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 务。而上述隐性债务余额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也 ...
一年少了近4万亿,财政部披露最新隐性债务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0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变化 - 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为10.5万亿元 较2023年末的14.3万亿元减少3.8万亿元 [1] - 2025年地方政府已发行超2万亿元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预计2025年末隐性债务余额将降至8万亿元以下 [1] 债务置换政策效果 - 截至2025年8月底地方政府发行4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使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2] - 通过利率置换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2] 化债政策综合成效 - 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3]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 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增强 [3] - 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3] - 政府负债率为68.7% 显著低于G20国家平均118.2%和G7国家平均123.2%的水平 [3] 未来债务管理方向 - 继续落实一揽子化债举措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债务限额 [5] - 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 建立统一长效监管制度 [5] - 强化专项债全生命周期管理 依法加大债务信息公开力度 [5] - 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 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6] - 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机制 实施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6]
地方政府债与城投行业监测周报2025年第32期:宁夏、江西加快推进“退平台”,特殊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近万亿-20250905
中诚信国际· 2025-09-05 07: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强调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推动城投企业改革转型[6][7][9] - 宁夏、江西等地加快推进融资平台退出,宁夏退出比例达76%,江西上半年205家融资平台完成退出[6][10][11] - 本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下降、净融资额上升,特殊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近万亿元;城投债发行额上升、净融资规模转正[5][15][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要闻点评 - 《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首次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强调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统筹资金渠道,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推动城投企业改革转型[6][7][9] - 多地加快推进融资平台退出,宁夏2024年退出比例达76%,江西205年上半年205家融资平台完成退出,分别推动平台债务规模压降和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6][10][11] - 本周28家城投企业提前兑付债券本息,涉及29只债券,规模合计59.64亿元,以中部地区和AA级主体为主[13] - 本周有2只城投债取消发行,计划发行总规模6.23亿元,截至8月27日,今年共有86只城投债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合计516.99亿元[14]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 地方政府债券:本周发行规模下降4.76%至3515.97亿元,净融资额增长16.61%至2345.08亿元;新增债累计发行38849.09亿元,完成全年限额的74.71%;再融资债累计发行37963.77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进度为96.84%;发行期限以10年期为主,加权平均发行期限为11.86年;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下行7.66BP至2.05%,加权平均发行利差走阔1.80BP至22.03BP[15] - 城投债:本周发行额上升6.60%至1127.81亿元,净融资额由负转正至193.94亿元;发行利率为2.32%,下降1.25BP,发行利差为79.53BP,收窄1.11BP;发行券种以私募债、5年期为主;发行人主体级别以AA+级为主;城投境外债发行5只,规模合计19.36亿元,加权平均发行利率4.15%[18][19]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交易情况 - 资金方面:央行本周净投放4961亿元,短端资金利率多数下行[22] - 地方债:现券交易规模共计4443.24亿元,较前值上升29.06%;到期收益率多数上行,平均上行幅度为5.60BP[24] - 城投债:交易规模为2855.44亿元,较前值下降1.38%;短端到期收益率下行、长端上行;3年期、5年期AA+城投债利差走阔,1年期AA+城投债利差收窄;广义口径下,9家城投主体的10只债券发生13次异常交易[24] 城投企业重要公告一览 - 本周125家城投企业就高管、法人、董事、监事等变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股权/资产划转,累计新增借款、名称变更,对外担保、经营范围变更等发布公告[27]
前8个月地方政府借钱约7.7万亿,六成用于偿还旧债
第一财经· 2025-09-04 15:25
2025.09. 04 本文字数:1619,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地方政府正加快借钱,将资金投向重大项目建设、偿还旧债,以提振经济、防范风险。 今年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此前市场预期。此前财政部明确今年发行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而目前实际发债规模近1万亿 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借钱规模不小。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7个月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 本级收入之和,不包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地方举债收入等)约9.8万亿元,而前7个月地方借钱约6.7万亿元,后者占前者比重近七成。 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借的约7.7万亿元究竟花在哪里了?偿还旧债是第一大支出投向。 根据财政部及机构数据,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发行的约7.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约3.8万亿元,同比增长64%;发行新增债券约3.9万 亿元,同比增长26%。 目前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有两大用途,即偿还此前到期政府债券本金,以及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核心是"借新还旧",拉长地方偿债期限,降低利息负 担,缓解地方当期偿债压力,从而让地方腾出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 钱怎么花 | 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23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 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67037亿元 同比增长约60% [1] - 6月和7月单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 地方政府加快发债进度 [1] - 第三季度预计地方债发行规模达3.5万亿元 净融资规模为2.2万亿元 [12] 债券资金用途结构 - 再融资债券发行约3.4万亿元 同比增长65% 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 [1][2] - 新增债券发行约3.3万亿元 同比增长约55% 其中新增专项债券约2.8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1][3] - 新增专项债券中8000亿元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实际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约7550亿元 [3] 隐性债务化解进展 - 中央安排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计划 其中6万亿元通过再融资债券置换 [2] - 今年置换额度为2万亿元 截至7月底已发行近1.9万亿元 [2] - 隐性债务置换后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 还本付息压力大幅减轻 [3] 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 - 26.37%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 17.63%投向交通基础设施 13.03%投向土地储备 [10] - 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 主要用于回收存量闲置土地 [10] - 国务院大幅放宽专项债资金投向 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范围 [12] 发行使用进度要求 - 10月底前预计基本完成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11] - 要求8月底开工率达80% 9月底全面实质性开工 春节前资金全部使用完毕 [11] - 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稳投资稳经济 [11] 债务风险控制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95万亿元 低于57.99万亿元的债务限额 [12] - 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10.2年 平均利率2.93% [12] - 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12]
热点思考 | “隐债问责” ,有何新变化?(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06 16:04
隐债问责案例概况 - 2022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44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显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 - 问责主体从地方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扩展到金融机构、公办学校,2025年更深入至区县级政府[2][12] - 案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低能级城市,江西、河南、安徽等地被通报次数较多,部分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也被涉及[3][15] 2025年隐债问责新特点 - 采用"穿透式"监管,问责主体深入至市本级及下属区县政府,如成都案例涉及13个区政府责任人[17] - 更聚焦政府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新增隐债行为,涉及高标准农田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20] - 新增隐债投向出现偿还棚改贷款本息、实施农田改造等新用途,显示部分项目偿付压力[23] - 单次通报规模显著扩大,2025年8月通报案例涉及金额达1410亿元,福建、四川规模居前[doc id='13表格下方文字'] 隐债问题反映的深层次矛盾 - 新增隐债投向基层财政账户统筹使用,反映地方"三保"支出压力加大[32] -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国企垫资实施城市更新等项目,显示建设资金缺口问题[32] - 土地财政退坡导致地方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上升,引发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38] -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破解隐债问题的关键,需拓展地方税源并适当扩大税收管理权限[38]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与"高质量建设"并重,规范地方投资行为[31] - 城市更新、高标准农田等"两重"建设项目成为监管重点领域[23][31] -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工作将有序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面临更严格审查[31]
土地溢价率继续回升——每周经济观察第31期
一瑜中的· 2025-08-04 13:27
景气向上 - 华创宏观WEI指数小幅上行至6.35%,较7月20日的5.84%上升0.52个点,同比增速回升的分项主要是基建(沥青开工率)和耐用品消费(乘用车批零)[2][8] - 沥青开工率四周均值为31.85%,相比3月6日-4月2日四周均值26.95%上行4.9个百分点[9] - 7月27日当周乘用车批零增速4.1%,相比3月30日当周的-2.0%上行6.2个百分点[9] - 百城土地溢价率连续三周回升,7月27日当周为9%,近四周平均为6.9%,6月为5.47%[2][13] 景气向下 - 服务消费:7月27城地铁客运日均8153万人,基本持平去年;8月前2日国内航班执行数1.47万架次,同比+0.8%,增速较7月的+2.3%回落[12] - 乘用车零售增速回落,7月27日当周同比+5%,前值+17%;7月前27日累计同比+8.8%,6月全月同比+15%[12]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季节性回落,7月27日当周环比-6.5%,上周为+2.6%;四周累计同比5.6%[3][22] - 光伏上游和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工业硅期货收盘价下跌12.2%,多晶硅期货下跌3.1%,碳酸锂期货下跌13.7%[3][38] 贸易与关税 - 7月31日特朗普公布新版"对等关税",将于8月7日生效;墨西哥现行25%关税率延长90天,加拿大关税率由25%上调至35%[4][24] - 7月韩国出口同比升至5.9%,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升至1.5%,对中国出口同比-3%[21] - 7月主要经济体Markit制造业PMI均值50.39,略低于6月的50.44;美国ISM制造业PMI跌至48[21] - 7月前29天提单口径美国进口金额同比-20.5%,从中国进口金额同比-25.6%[22] 基建与生产 - 基建高频数据好于去年同期: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33%,同比+6.7%;水泥发运率39.8%,去年同期36.6%[16] - 螺纹表观消费偏弱,6月28日-8月1日四周同比-6.2%[19] - 秦皇岛港煤炭调度口吞吐量7月累计同比+11.8%,6月同比+24.4%[19] - 中上游开工率整体好于去年同期:唐山高炉开工率93.3%,同比+5.6个百分点;焦化开工率79.1%,同比+2.2个百分点[20] 物价与商品 - 南华综合指数下跌2.5%,RJ/CRB商品价格指数下跌2.3%[37] - COMEX黄金收于3360.1美元/盎司,上涨0.9%;LME铜价下跌2.5%;美油上涨3.3%[37] - 螺纹钢上海现货价下跌2.9%,铁矿石价格指数下跌3.5%,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下跌1.2%[38] - 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蔬菜批价上涨0.5%,猪肉批价下跌1.3%,鸡蛋批价上涨2.8%[38] 财政与债务 - 新增专项债发行达2.82万亿,进度64%,快于2023年同期[4] - 8月4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476亿,其中专项债403亿[43] - 财政部通报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44] - 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1.3734%、1.5686%、1.7059%,较7月25日分别下行1.01bps、3.62bps、2.65bps[4][51]
财政部通报六起隐性债问责案例,有地方新增隐性债超六百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12:03
比如,在福建厦门新增隐性债案例中,2020年7月以来,按照厦门市政府办公厅相关文件要求,厦门市 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垫资实施7个城市更新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截至2023年6月底垫资578.97亿 元,形成新增隐性债务578.97亿元。2020年11月以来,按照原厦门市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片区指挥部 (现厦门市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相关会议要求,厦门火炬同翔高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垫资实施同 翔高新城产城融合城市更新核心区一期项目,截至2023年6月底垫资4.4亿元,形成新增隐性债务4.4亿 元。2019年10月以来,按照厦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文件要求,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厦门 市同安国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垫资建设32个安置型商品房项目用于安置被拆迁户,截至2023年6月底 垫资100.59亿元,形成新增隐性债务100.59亿元。该案例中的相关人员已被问责。 财政部方面表示,这六起典型案例,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 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 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 ...
涉及1400余亿元!财政部通报,多位地方官员被问责!
金融时报· 2025-08-04 09:1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下简称"隐性债务")风险,明确要求对隐性债务 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近日,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财政部通报了六起隐性债务问责 典型案例。《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六起案例涉及辽宁、福建、山东、湖北、重庆、四川六个省 市,违规形式包括通过国企举债融资、国企垫资、向国企借款等,涉及新增隐性债务超1400亿元,多位 相关负责人被问责。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均是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 设项目,分别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1.45亿元。 福建和湖北、四川三地均涉及通过国有企业垫资新增隐性债务的问题。其中,福建省厦门市通过国有企 业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安置型商品房项目等,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 术开发区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建设应由政府承担的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新增隐性债务 103.85亿元。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垫资建设市政道路等公益性项目 以及代政府缴纳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 重庆市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