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司控制权争夺
icon
搜索文档
刚刚,盟科药业大跌!“开战了”,第一大股东强势反击!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02:20
公司治理变动 - 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提请罢免董事长袁征宇等3名董事职务 并提名百奥维达3名高管接任董事席位 [1][3][12][13] - 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反对定增等议案 并指控现任管理层存在战略投资方选择错误及合规风险问题 [1][8][9] - 董事会现分歧 董事赵雅超(百奥维达董事总经理)已对定增议案投反对票 [13] 股权与控制权变更 - 公司拟向海鲸药业定增募资10.33亿元 发行后其将持股20%成为控股股东 自然人张现涛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当前无控股股东 前两大股东Genie Pharma与盟科香港持股比例分别为10.92%和10.79% [1][15] - Genie Pharma由百奥维达基金控股92.38% 杨志间接持有百奥财富管理平台10%股份 [13][14] 财务状况与经营风险 - 公司连续四年亏损累计超13亿元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亿、-2.2亿、-4.21亿、-4.41亿元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2-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额分别为-2.4亿、-3.29亿、-4.47亿和-1.21亿元 [3] - 净资产较上市初期下降74.19% 2025年6月末归母净资产仅3.13亿元 资产负债率升至60% [3][6] 业务运营与商业化 - 公司唯一商业化产品康替唑胺2024年销售收入1.3亿元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766万、4820万、9078万、1.3亿元 [3] - 股东指控IPO募投项目严重延期 且经营团队能力不足导致长期亏损及退市风险 [3][6][7] 市场反应与股价波动 - 公告后股价剧烈波动 9月23日涨停20% 9月24日微跌0.41%至9.67元/股 9月25日开盘跌幅超6% [2] 投资方背景与合规争议 - 拟定增方海鲸药业曾因违规受罚 2025年2月被广东省药监局罚没42.58万元 2022年因价格申报问题被湖北医保局暂停挂网 [9][10][11] - 百奥维达为Genie Pharma实际控制方 其提名董事均拥有生物医药投资及研发背景 [13]
地产大佬黄红云失去金科股份控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1:03
公司重整进展 - 管理人已完成重整转增股票过户至全体重整投资人指定证券账户 涉及3家产业投资人和25家财务投资人 [1] - 上海品器联合体通过京渝星筑和京渝星璨接收9.93亿股转增股票 占总股本9.34% 成为第一大股东 [3] - 公司总股本由53.39亿股增加至106.34亿股 系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所致 [18] 控制权变更 - 黄红云及金科控股退出实控人及控股股东地位 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3][20] - 黄红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14.51%被动稀释至7.28% [19][20] - 上海品器联合体有权提名7名董事人选 董事会改选后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京渝星筑和京渝星璨 [17][18] 历史发展脉络 - 黄红云1984年以建筑学徒起步 1998年创立金科集团并开发金科花园项目 [6][8][9] - 公司2011年借壳ST东源上市 黄红云家族持股48.27% 销售额从百亿升至2020年2000亿峰值 [9] - 2014年推行"新地产+新能源"双主业战略 黄氏家族累计减持套现超40亿元 [10] 控制权争夺事件 - 2016年融创中国通过定增持股16.96% 后续增持至29.35% 与黄红云家族30.02%持股仅差0.67% [10][11] - 黄红云通过修改公司章程、与亲属缔结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维持控制权 [11] - 2020年融创减持后 黄红云相继与广东弘敏、红星家具、东方银原等达成一致行动协议 [12][15] 重整计划执行 - 管理人已选定中信信托及工商银行重庆分行作为破产服务信托受托人和保管银行 [22] - 30亿股转增股票已完成过户 待信托计划设立及现金偿债资源兑付后重整计划将正式执行完毕 [22][23]
从8000块钱发家,身家曾达215亿元,地产大佬黄红云痛失控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2:49
公司控制权变更 - 重整投资人上海品器联合体通过其控制的京渝星筑和京渝星璨合计获得9.93亿股转增股票,占公司总股本9.34%,成为第一大股东 [1] - 黄红云及金科控股退出实控人及控股股东地位,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1][15] - 黄红云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持股比例由14.51%下降至7.28% [14][15] 股权结构变动 -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总股本由53.39亿股增加至106.34亿股 [13] - 黄红云个人持股比例由8.78%降至4.41%,金科控股持股由4.55%降至2.28% [14] - 京渝星筑和京渝星璨分别持股5.64%和3.70%,合计持股9.34% [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98年黄红云创立金科集团并开发金科花园项目,受益于重庆城市化扩张实现初步发展 [6][8] - 2011年借壳ST东源上市,黄红云家族持股48.27%,销售额从百亿元增长至2020年2000亿元 [8] - 2014年推行"新地产+新能源"双主业战略,黄氏家族累计减持套现超40亿元 [9] 控制权争夺历史 - 2016年融创中国通过定增持股16.96%,后续增持至29.35%,与黄红云家族30.02%持股仅差0.67% [9][10] - 黄红云通过修改公司章程、与亲属缔结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维持控制权 [10] - 2020年融创减持后由广东弘敏接盘,2023年广东弘敏司法拍卖股份导致同盟解体 [10][11] 重整计划进展 - 管理人已完成30亿股转增股票过户至重整投资人指定账户 [15] - 中信信托及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被选定为企业破产服务信托受托人和保管银行 [15] - 待完成信托计划设立及现金偿债资源兑付后,重整计划将正式执行完毕 [15]
市值260亿公司陷退市危机 99%资产在境外 油气资产均在美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06:48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延迟数月召开 现场会议仅持续约18分钟 管理层提前离场且未充分回应股东提问 [2][3][9] - 17名现场股东主要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地 重点关注海外资产控制权及退市风险问题 [3][9][10] - 公司办公地址已迁至山东牟平 股东大会规格未明显下降 [5][6] 监管处罚与财务风险 - 因年报延迟披露两个月 山东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 并对两名时任高管处以合计200万元罚款 [2]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16] - 若2025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未改善 公司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2] 控制权争夺与资产纠纷 - 伊泰B股(900948 SH)已成为持股50.10%的控股股东并完成董事会改组 但新旧管理层权力交接陷入僵局 [2][11] - 公司99.99%资产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 实际控制权争夺焦点在于美国子公司运营权 [11]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布"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重大交易支出需经股东浙江犇宝审核 且单笔超过10万美元费用需经批准 [13] 诉讼与审计进展 - 公司已于7月18日起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 案件于9月2日开庭但尚未判决 [15][16] - 公司连续两年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与审计机构的诉讼可能影响2025年年报审计工作 [16]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观点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超70% 7月复牌后10个交易日内斩获9个涨停 [16] - 部分投资者认为伊泰系以超100亿元现金获取控制权表明资产价值 但担忧现任董事会管理难度及风险 [16]
362亿元资产控制权酣战正烈,*ST新潮及时任高管又因年报延迟被罚
华夏时报· 2025-09-19 02:36
公司治理与监管处罚 - 公司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山东证监局处以300万元罚款 前董事长刘斌和前财务总监Bing Zhou分别被罚款120万元和80万元 [3][5]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2025年4月30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直至2025年7月4日才完成披露 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4][5] - 前高管刘斌和Bing Zhou年薪分别为214万元和223.5万元 [6] 审计冲突与财务问题 - 年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均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导致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新潮) [7] - 立信所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因公司未提供油气资产完整资料、职工薪酬明细及特许权使用费相关文件 [7] - 公司已起诉立信所及两名注册会计师 要求重新出具审计报告并返还审计费用 [8] 控制权变更与资产争夺 -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以115亿元要约收购公司50.10%股权 成为控股股东 [3] - 新管理层(6名伊泰系背景成员)于2025年7月24日完成换届 但原管理层未配合工作交接 [9][10] - 公司总资产中99%为美国油气资产(规模362亿元) 新旧管理层正通过3起美国法院案件争夺控制权 [3][11] - 股价从2025年1月7日低点1.99元/股涨至7月22日高点5.11元/股 截至9月18日收盘报3.76元/股 [11] 历史治理问题 - 公司自2019年起因股权分散多次出现"双头董事会"局面 [3] - 2024年前董事长刘珂被举报将海外油气资产控制权转移至个人关联公司 [11]
国民果汁汇源投资人夺权白热化:用“假公章”申请法院撤诉?
凤凰网· 2025-09-13 09:42
"国民果汁"汇源正深陷资本博弈漩涡。 随着其原投资人与重整方之间的控制权之争不断升级,矛盾从幕后走向台前,愈演愈烈的"夺权戏码"已直接冲击市场端。 北京汇源:文盛资产违法私刻公章撤诉 9月12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 声明称,基于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盛资产")、诸暨市文盛汇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诸暨文盛汇")提供虚 假资料违法私刻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公章,并以此申请撤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8月1日立案的我司与文盛资产及诸暨文盛汇 的合同纠纷一案,及严重干扰公司经营秩序,导致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出现大面积断货等事实。 智通财经获取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原告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被告文盛资产、诸暨文盛汇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 2025年8月1日立案。原告于2025年9月1日向本院提出撤诉申请。本院认为,原告在本案审理期间提出撤回起诉的请求,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 以准许。" 汇源在声明中表示,汇源从未就此案撤诉。 文盛资产及诸暨文盛汇所用公司公章证照为其提供虚假资料违法私刻,是在罔顾公司一再声明"公章及营业执照正、副本均由专人负 ...
优迅股份IPO:15年股权暗战落幕,创业元老退场,厦门父子终掌权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26
公司财务表现 - 核心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贡献超八成营收 2024年实现营收4.11亿元[3] - 毛利率从2022年的55.26%持续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43.48%[3] - 研发费用率由21.14%降至15.81%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07年后陷入持续九年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董事会多次出现议案被否决的僵局[3] - 创始人柯炳粦及其子柯腾隆通过股权运作逐步巩固控制权 目前合计控制27.13%表决权[5] - 上市后柯氏父子持股比例预计将稀释至20%左右 控制权稳定性成为监管关注重点[5] 经营与供应链风险 - 对前五大供应商存在83%以上的采购依赖[3] - 采用代理式加买断式双轨经销体系 部分经销商同时开展两种业务模式可能存在套利空间[5] 控制权演变历史 - 2003年由技术专家徐平与资本方柯炳粦共同创立 徐平最初持有60%股权[3] - 2009年董事会改为董事长负责制后徐平薪酬被大幅下调并逐步退出经营管理[3] - 2016年商业秘密诉讼案将技术归属争议推向高潮 最终以徐平败诉告终[3] 管理层变动 - 现任总经理柯腾隆1987年出生 2014年加入公司从董事长助理做起[5] - 柯腾隆通过担任三个员工持股平台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掌握11.63%表决权[5]
*ST金泰第一大股东“紧急退赛”取消股东会提案 “异见董事”刘锐明辞职
新浪财经· 2025-09-11 04:47
公司控制权变动 - 第一大股东海南大禾撤回全部11项股东大会提案并撤出其代表董事刘锐明 导致原定罢免董事长及多名董事、补选新董事的提案取消 [1] - 刘锐明辞职后董事会构成向吴国政方面集中 5名非独立董事均为吴国政提名 在8名董事中占6席 若其推举的候选人马安乐当选将进一步增加控制力 [3] - 公司自2022年4月起披露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但当前董事会席位分布显示吴国政提名董事已占绝对多数 [3] 公司治理争议 - 董事刘锐明在任职期间多次投出反对票 累计提出数十条反对意见 包括指控管理层与实际控制人裴剑及内外人士勾结侵占公司资金 [2] - 刘锐明指出公司存在收入真实性及资产质量风险 并在董事会审议半年报时提出异议 [2] - 海南大禾通过公众号发布多篇文章向股东征集表决权 最新内容指控董秘兼总裁吴纯超涉嫌违法违规 但相关文章已于次日删除 [2] 公安机关调查进展 - 公司确认收到公安机关《调取证据通知书》 要求配合调查裴剑等人的情况 但通知仅明确提及裴剑一人 [4] - 海南大禾8月16日公众号文章指出实际控制人裴剑及高管罗甸、隋静媛等涉嫌严重违法违规 且上海公安机关已正式受理案件 [5] - 目前存在疑点关于"裴剑等人"的具体范围 是否涉及现任董监高人员 以及后续调查可能带来的履职不确定性 [5]
*ST新潮百亿油气资产大战,从北京办公室打到了美国法院
第一财经· 2025-09-03 12:34
控制权争夺背景 - 公司新旧管理层围绕境外油气资产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 新管理层在接收北京办公场所时遭遇原管理层拒绝交接和资料移交[2] - 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大股东变更 伊泰B通过要约收购获得50.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随后在7月通过临时股东大会取得董事会和监事会多数席位[4][10]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总资产达362.04亿元 其中境外油气资产占比超过99% 主要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4] 境外资产控制结构变更 - 原董事长刘珂通过系列股权操作将资产控制权转移至个人关联公司 2023年5月将宁波鼎亮执行事务合伙人变更为其控制的Surge Energy Capital[5] - 控制权转移交易对价仅为100万元人民币 通过合伙协议修订将全部决策权、管理权、分红权及资产处置权授予Surge Energy Capital[6] - Seewave公司最终获得宁波鼎亮控制权 而该公司由自然人刘珂实际控制[7] 美国法律诉讼进展 - 双方在美国三家法院展开三起关键诉讼 分别位于德克萨斯州、特拉华州和内华达州[8] - 特拉华州衡平法院于8月12日颁布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但限制重大交易和资产处置[15][16] - 维持现状令的法律实质是冻结董事职务变动状态 暂时维持新任管理层履职但限制其重大决策权[20] 油气资产审计问题 - 公司油气资产存在审计差异 美国铁路委员会披露油井数量为911口 但公司提供的弃置义务明细表涵盖1662口油井[26] - 2024年4月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指出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调整执行事务合伙人[27] - 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仅34天即辞任 原因为发现境外子公司存在"循环授权"问题 上市公司对关键环节缺乏制度约束[27] 资产收购历史 - 美国油气资产在2015年至2019年间陆续购入 包括Moss Creek、Grenadier等五项主要资产[23] - 收购金额总计约15.815亿美元 其中Moss Creek交易金额达10.6亿美元 为最大单笔收购[23] - Moss Creek经营Howard、Borden和Hoople油田 共有产井40口 Grenadier持有页岩油气资产净租约面积约1.8万英亩[23]
ST新潮新旧人马开抢百亿油气资产,ST新潮控制权之争打到海外
第一财经· 2025-09-03 12:2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新旧管理层围绕北京办公场所交接发生冲突 原管理层拒绝交接且拒绝配合移交资料[1] - 公司于5月和7月完成大股东及管理层变更 伊泰B取得控制权[1] - 新旧管理层在多个平行战场展开攻防[1] 境外油气资产争夺 - 美国油气资产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超过99%[1] - 原董事长通过股权变更将资产控制权转移至个人关联公司 并设计境外股权迷宫以掌控资产[1] - 子公司浙江犇宝罢免美国子企业Seewave原任董事刘珂 刘斌 李鸣等人 更换为伊泰B系高管张钧昱 Ting Qiao Sharon Kwan作为新董事[2] - 原管理层刘斌等人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董事席位[2] - 特拉华州衡平法院颁布维持现状令 新管理层合法性暂未获法院确认 原管理层已被罢免但新管理层未正式获得经营管理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