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TME)

搜索文档
喜马拉雅回应腾讯音乐收购
第一财经· 2025-06-10 10:45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公告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喜马拉雅签订并购协议及计划,交易需满足前置条件后正式交割[1] - 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独立、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不变、战略方向不变[1] - 交易尚需相关管理部门审查批准[1]
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控股
新华网财经· 2025-06-10 10:41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细节 - 腾讯音乐拟以12 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总股数5 1986%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收购喜马拉雅 [1] - 喜马拉雅创始股东将分批获得不超过总股数0 37%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 [1] - 交易包含喜马拉雅现有业务重组条款 [1] 战略布局与业务影响 - 此次并购是腾讯音乐在在线音频赛道的关键布局 [1] - 行业认为腾讯音乐将通过收购从核心音乐业务扩展至更广阔的在线音频领域 [1] - 喜马拉雅承诺保持品牌独立、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及战略方向不变 [1] 人员与组织架构安排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喜马拉雅在职人员超2300人 [2] - 2025年员工岗位、薪酬、福利和期权安排均不会发生变化 [2]
喜马拉雅创始人回应腾讯音乐收购:将保持品牌、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及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快讯· 2025-06-10 10:32
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宣布以12 6亿美元现金及腾讯音乐相关股权组合全面收购喜马拉雅 [1] - 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表示并购旨在回应行业和技术变革 共享资源 共同研发 提升用户体验和创作者收益 [1] 公司运营策略 - 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 产品独立运营 核心管理团队及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1] - 公司现有2300名在职员工的岗位 薪酬等不会发生变化 [1] 行业整合趋势 - 并购交易反映了音频内容行业加速整合的趋势 头部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 [1] - 双方计划通过协同效应优化内容生态 提升平台用户体验 [1]
独家!腾讯音乐12.6亿美元现金“闪购”喜马拉雅 创始人:合并胜过单打独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0:26
交易概况 - 腾讯音乐以现金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及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收购喜马拉雅,后续可能追加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作为激励 [1] - 交易需通过反垄断审查等监管审批 [1] - 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独立、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不变、战略方向不变 [2] 交易双方背景 - 腾讯音乐旗下拥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品牌,具备庞大用户基础和版权资源 [1] - 喜马拉雅为在线音频行业头部企业,2023年实现盈利,2024年净利润超5亿元 [1] 交易动因 - 行业技术变革驱动合作,双方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用户体验和创作者收益 [3] - 喜马拉雅认为合作能更专注创新、强化长期价值,而非单打独斗 [3] 员工安排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喜马拉雅在职员工超2300人 [3] - 2025年员工岗位、薪酬、福利及期权安排将维持不变 [3]
腾讯音乐上涨2.17%,报18.35美元/股,总市值284.22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09 13:50
股价表现 - 腾讯音乐6月9日开盘上涨2 17%至18 35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609 34万美元 [1] - 总市值284 22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收入73 56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8 69% [1] - 归母净利润42 91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01 76% [1] 公司概况 - 腾讯音乐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乐与音频娱乐平台 [2] - 运营QQ音乐 酷狗音乐 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等产品 [2] - 提供在线音乐 音频 K歌 直播及线上演出等服务 [2] 业务模式 - 平台融合社交互动形式如分享 点赞 评论等 [2] - 拥有海量曲库内容包括授权 自制及共创内容 [2] - 提供专业制作视频内容如音乐视频 演唱会等 [2] 用户生态 - 数亿用户分享K歌作品 短视频 直播演出等内容 [2] - 一站式平台让用户在社交场景下与音乐互动 [2] - 社交功能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留存率 [2] 行业合作 - 与音乐厂牌和内容所有者紧密合作 [2] - 在版权保护 内容创作和商业化方面赋能艺人 [2] - 是音乐行业优选合作伙伴 [2]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2%,腾讯音乐、美团、中芯国际、京东、快手涨超4%。





快讯· 2025-06-09 01:49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2% [1] 个股表现 - 腾讯音乐涨超4% [1] - 美团涨超4% [1] - 中芯国际涨超4% [1] - 京东涨超4% [1] - 快手涨超4% [1]
腾讯音乐12.9亿入股SM娱乐:中韩资本改写K-POP产业版图
新浪证券· 2025-06-06 03:20
交易概况 - 韩国娱乐巨头HYBE通过场外大宗交易将持有的全部SM娱乐股份出售给腾讯音乐旗下香港法人,交易总额达24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1] - 交易完成后腾讯音乐获得SM娱乐9.38%股权,成为仅次于Kakao的第二大股东[1] - 这是腾讯音乐继投资YG娱乐、与JYP成立合资公司后在K-POP领域的又一关键布局[1] 股权争夺历史 - 2023年初HYBE以4228亿韩元收购SM创始人李秀满14.8%股权,试图获取控制权[2] - Kakao及其子公司当时已持有SM娱乐39.87%股份,并通过每股15万韩元高价收购阻击HYBE[2] - HYBE最终撤退,先以每股15万韩元向Kakao出售8.62%股份获利约500亿韩元,剩余9.38%全数售予腾讯音乐[2] HYBE战略调整 - 出售资金将用于发掘未来增长动力、加强艺人内容创新开发及拓展全球音乐市场[3] - 退出SM投资后资源可集中在新女团ILLIT发展、厂牌ADOR重组等核心业务[3] SM娱乐转型挑战 - 自2023年创始人李秀满被踢出后公司试图进入"3.0时代",但转型不顺利[3] - 李秀满通过关联公司长期抽取SM营收的6%,导致利润被侵蚀甚至出现赤字[3] 腾讯音乐战略布局 - 与SM娱乐合作始于2019年,腾讯音乐平台独家上线SM艺人作品并获30天首发权[4] - 2019-2024年SM艺人歌曲在腾讯音乐平台的播放量、下载量、数字专辑销售额年均增长分别达35%、42%、38%[4] - 通过入股可直接锁定音乐、演唱会、IP衍生等内容资源,构建"非独家但优先"竞争壁垒[4] 资本协同效应 - 腾讯持有Kakao约5.95%股份及Kakao娱乐2.96%股份,与SM最大股东Kakao形成"内容+平台"协同[5] - 交易将整合SM造星体系和IP资源,推动腾讯音乐向内容生产与运营一体化平台转型[5] SM娱乐核心价值 - 拥有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EXO、aespa等全球影响力偶像团体[6] - 成熟的艺人培养体系和丰富的IP矩阵构成庞大生态系统[6] 腾讯音乐业务机遇 - SM经典IP及海量版权可强化付费订阅吸引力,TME版权覆盖率将从80%进一步扩大[7] - SM虚拟世界观与腾讯元宇宙布局契合,可合作开发虚拟演唱会等新业态[7] - 收购价每股11万韩元低于HYBE此前14万韩元均价,SM2025Q1净利润同比大增1852.4%至2429亿韩元[7] 市场增长数据 - 2024年K-POP专辑对中国市场出口同比增长76.4%[9] - 腾讯音乐2025Q1总收入73.6亿元(同比+8.7%),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22.8%)[8] - 付费用户达1.229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10.6元增长至11.4元[9] 未来合作规划 - 双方计划2-3年内推出中国本土化偶像团体,拓展亚洲市场联合制作、IP衍生和演出业务[9]
弘则研究 问答国内互联网的一季报怎么看?
2025-06-06 02: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互联网行业、电商行业、即时零售行业、OTA 行业 - **公司**: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携程、B站、腾讯音乐、Boss直聘、美团、拼多多、京东、快手、Spotify、网易云音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整体情况 - **AI 驱动发展**:AI 技术正驱动中国互联网公司产品迭代和效率提升,头部公司利润释放速度超收入增速,凸显投资价值;国内云业务加速增长,预计二季度将保持加速态势;AI 技术也深刻改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如电商客户转化率提升 10% - 15%,游戏领域精准营销和新玩法驱动增长[1][21]。 - **估值优势明显**:当前中国互联网公司估值集中在 15 - 18 倍,低于海外 Meta、Google 等公司,考虑到 AI 带来的边际效应和国内企业脉冲式资本开支特点,是投资良机;一季报后互联网公司估值水平较为合理,多数公司收入和利润超预期[1][4]。 - **电商竞争分化**:电商领域竞争激烈,各平台策略差异化,拼多多返利给品牌商提高生态粘性,即时零售大战因政策干预和亏损调整趋缓,行业负面信息逐渐出清[13][17]。 - **即时零售进入新阶段**:即时零售市场进入第二阶段,美团外卖单量增速放缓但盈利稳定,闪购业务高速增长;阿里通过饿了么与淘天集团融合,京东补贴收敛,行业竞争趋于理性[1]。 各公司情况 - **腾讯**:在游戏和搜索类广告业务受 AI 影响有实质性边际变化,小程序生态提供分发潜力支持;广告业务处于进攻姿态,变现模式和收入贡献相对较少,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弱;利用小程序打造 AI agent 具有很高可行性,正在进行安全性测试[2][42][51]。 - **阿里巴巴**:阿里云增速从 13%提升至接近 20%,在电商业务之外对全系列 AI 产品进行大量嵌入并商业化推进;市值相对较低,预计将逐步恢复稳定;通过饿了么与淘天集团融合,升级淘宝闪购产品[1][12][47]。 - **携程**:疫情后复苏红利趋稳,出境业务增速放缓,海外酒店业务加速;短期利润受海外投放影响,全球化战略长期利好,需关注酒店扩张对 ADR 的影响;京东进军 OTA 市场难以威胁其盈利能力[3][28][40]。 - **B站**:受益于社区生态和 AI 技术,广告和游戏业务增长显著,用户数据持续提升;面临增值服务降速风险,需关注新游戏表现和 AI 技术应用效果[3][32]。 - **腾讯音乐**:付费人数增加且 ARPU 值提升,利润增长率达 20%以上,毛利率持续提升;通过增加 ARPU 值和专注内容创作维持市场地位,付费上限预计在 1.5 - 1.7 亿[15][37]。 - **美团**: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外卖单量增速放缓,闪购业务高速增长,新业务亏损幅度环比增加;核心业务增量进入存量增长状态,闪购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抓手;二季度盈利可能处于低点,是长期投资者介入的良好时间窗口[18][20][47]。 - **拼多多**:因返利给品牌商导致业绩下滑,但提高了生态粘性和稳定度;提出千亿补贴,盈利能力可能下滑 30 - 40%[13][46]。 - **京东**:在即时零售市场补贴收敛,从全面补贴转变为与商家五五成分担,并加大部分商家补贴力度;进军 OTA 市场面临巨大挑战[23][40]。 - **快手**:算法优化表现不错,但流量竞争激烈,远期发展空间存在不确定性[5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互联网公司资本开支脉冲式特征原因**:美国企业通常拥有自有物业及资产,而国内更多采用租赁方式,无需提前做大量储备;贸易战影响导致 GPU 卡供应不稳定,企业在需要时才进行投入[6]。 - **市场对 AI 热度变化原因**:最初企业盲目尝试使用 AI,经过一段时间消化和培养,企业需求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注重内部效率提升,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9]。 - **国内与海外智能体开发工具和开源市场发展差异**:国内在智能体开发工具和开源市场发展速度比海外快,生态繁荣度超过海外,但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效率提升[10]。 - **OTA 业务壁垒高的原因**:酒店库存无法保存,当晚未售出即失效,订单保障度及流量稳定性对经营至关重要,使得 OTA 业务具有高度复杂性与特殊要求[41]。
100亿明星收藏卡市场,腾讯阿里芒果都在布局,“明星小卡”到底有什么魔力?
新浪财经· 2025-06-06 01:27
明星小卡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收藏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276.6亿元,其中球星卡/明星卡市场规模接近100亿,消费者规模约358.7万人 [1] - 明星小卡在二手平台闲鱼日均浏览量近千万,2024年明星周边成交量同比增长22倍 [6] - 韩国人气组合BLACKPINK成员朴彩英的小卡被炒至1.4万元,时代少年团宋亚轩小卡拍卖价达3.3万元 [8]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明星小卡通过"配套营销"(如搭配专辑、活动获取)制造稀缺性,盲抽和限量机制进一步推高溢价空间 [8] - 娱乐公司通过小卡营销显著提升业绩,2023年韩国销量最高专辑达1600万张,Kpop全球化与小卡策略共同推动增长 [9] - 腾讯音乐以12.9亿元收购HYBE持有的SM娱乐股份,计划合作开发实体/数字小卡等IP业务 [1] 细分市场与衍生业务 - 卡套、卡膜等配套周边年销10万+,商家在尺寸、设计上激烈竞争 [10] - 自印小卡业务成本极低,10张小卡售价不足4元,依靠销量实现高利润 [12] - 视频平台如优酷推出16个影视IP小卡项目,总GMV超5000万,其中《永夜星河》卡牌GMV达1600万 [17] 品牌营销案例 - 瑞幸咖啡与易烊千玺联名小卡带动微博话题阅读量上亿,粉丝为集卡购买40杯饮品 [14][15] - 妮维雅与孙颖莎联名礼盒(含小卡)售价189元售罄,总销量超6万 [15] - 2024-2025年超20个品牌(如安慕希、茶百道、PUMA)通过礼盒、抽奖等方式开展小卡营销 [13]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小卡满足"陪伴感"需求,年轻人携带小卡旅行、合影并装饰生活空间 [20] - 收集属性驱动复购,粉丝倾向集齐全套,形成"被三寸小卡困住的人生"现象 [23] - 作为社交货币,小卡帮助粉丝建立圈层认同,通过同好交流提升幸福感 [23] 行业挑战与趋势 - 部分小卡价格崩盘,盲抽和二手机制消耗粉丝信心,稀缺性维护成难题 [29] - 二次元卡牌市场增速显著,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7.8% [19] - 2019-2024年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从28亿增至263亿,CAGR达56.6%,2025年预计299亿 [19]
腾讯音乐-SW(01698):音乐恒久远,腾讯音乐始终相伴
招商证券· 2025-06-03 15: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1][7][7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背靠腾讯,占据在线音乐市场约 70%市场份额,内容版权优势稳固,在 AIGC 等创新技术的赋能下持续推进会员权益分层化、多元化,未来随着国内用户心智逐渐成熟,有望实现付费率及 ARPU 值的进一步提升,预期 2025—2027 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310/344/376 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89/100/11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8/20.2/18.4x [7][76][7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介绍 - 2016 年腾讯通过现金加资产注入的方式和中国音乐集团(CMC)合并数字音乐业务后成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此前 CMC 拥有近 2000 万首正版曲库,腾讯整合二者版权资源奠定内容优势 [13] - 发展历程分为合并整合、业务拓展、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2025 年 5 月腾讯音乐将成为仅次于 Kakao 的 SM 娱乐第二大股东 [15][16][17] - 腾讯控股持有 53.56%的股权,大股东资源禀赋为公司在内容采购、版权合作及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18] 核心业务:产品矩阵多元化,在线音乐成核心增长驱动力 - 核心业务分在线音乐服务和社交娱乐服务两大板块,构建一站式生态,通过多元化产品全年龄、全场景覆盖,强化用户粘性 [23] - 2024 年公司营收重回正增长,同比上升 2%至 284 亿元,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占比 54%成核心驱动板块,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0%达 76.7 亿元,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35.3%升至 42.3% [24] - 在线音乐服务以三大平台为核心,提供多种内容,截至 2024 年末覆盖 5.56 亿月活跃用户,核心优势是庞大曲库和优质资源,AI 赋能提供个性化体验,付费指标持续增长 [30] - 社交娱乐服务涵盖多个平台,有多种变现模式,全民 K 歌是核心产品,合规调整虽短期影响收入,但长期有助于提升合规性和用户体验 [34] 行业分析:复刻龙头之路脱颖而出,付费率上升空间充足 - 全球流媒体收入占录制音乐总收入的 69.0%,Spotify、Apple Music、Amazon Music 三大巨头差异化竞争,腾讯音乐对标海外龙头市场份额稳固 [38] - Spotify 以免费模式和算法创新吸引年轻探索者,Apple Music 通过硬件绑定和音质体验锁定高端用户,Amazon Music 依靠会员捆绑与低价策略获取家庭用户及下沉市场 [38] - 腾讯音乐把握政策窗口构筑内容壁垒,后版权时代结合生态建设转型,超级会员体系提供差异化权益,社交生态与硬件联动稳固市场份额 [49][52][55] - 腾讯音乐通过付费与 SVIP 双轮驱动提升 ARPU,对标海内外同行付费率增长空间充足,会员分层模式下有望实现付费率及 ARPU 值双重提升 [62][65][66] 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推动变革,产业生态加速重构 - 未来在线音乐产业发展趋向智能化、全球化、场景化,腾讯音乐在多业务领域实现 AI 赋能 [72] - 算法推荐精准度提升,内容制作成本压缩,用户体验围绕生活场景构建闭环,还打造了虚拟社区“企鹅星光岛” [73]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2027 年在线音乐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16%、13%、11%,社交娱乐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12%、0.5%、2% [76] - 预期 2025—2027 年营业收入达 310/344/376 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89/100/110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8/20.2/18.4x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