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TME)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里昂:确认对中国音乐娱乐市场的正面看法 上调腾讯音乐及网易云音乐的目标价
格隆汇· 2025-08-11 09:12
行业前景 - 中国在线/离线音乐娱乐市场消费需求复苏 超级粉丝经济存在巨大潜力 竞争格局良性 支持可持续利润增长前景 [1] - 年轻和低收入用户支付倾向有显著季度改善 倾向于等待折扣的摇摆用户减少 自称对价格不敏感的快乐消费者增加 [1] 腾讯音乐评级与目标价 - 美股目标价由20美元升至25美元 H股目标价由77.7港元升至97.1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1] 网易云音乐评级与目标价 - 目标价由250港元升至297港元 评级由高度确信跑赢大市降至跑赢大市 [1]
2025 年展望 - 消费互联网股盈利下调,已过峰还是仍有更多-2Q25 preview_ Negative earnings revisions among consumer Internet stocks_ behind us or more to come_
2025-08-11 02:5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互联网行业,重点关注消费互联网和数字娱乐领域[1][3] - **涉及公司**:阿里巴巴(BABA)、美团(3690 HK)、拼多多(PDD)、携程(TCOM)、腾讯(700 HK)、网易(NTES)、腾讯音乐(TME)、快手(1024 HK)、哔哩哔哩(BILI)、百度(BIDU)等[3][7][1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盈利修正与子行业轮动** - **消费互联网股盈利下调**:过去3个月,消费互联网公司(如阿里、美团、拼多多)的2025年Bloomberg调整后EPS共识预期平均下调20%,股价平均下跌5%,而数字娱乐龙头(腾讯、网易、TME、快手)股价平均上涨31%[3][10] - **轮动逻辑**:投资者因担忧消费互联网的竞争和投资强度(如外卖、即时零售补贴),转向盈利更稳定的数字娱乐板块[3][23] - **投资建议**:选择性轮动回消费互联网股(如阿里、携程),因估值和基本面改善潜力[3][24] 2. **外卖与即时零售竞争** - **投资规模**:阿里、美团、京东2025年预计合计亏损800亿人民币(阿里400亿、美团100亿、京东300亿),竞争强度预计在3Q25见顶[13][36][38] - **财务影响**: - **阿里**:2Q25预计因外卖/即时零售投资拖累调整后EPS低于共识5%,全年盈利或下滑22%[38][76] - **美团**:2025年收入预期上调4%至4020亿人民币,但盈利下调11%,因补贴导致利润率承压[40][77] - **京东**:2Q25预计外卖业务单日亏损8元/单,全年盈利或拖累25%[41][78] 3. **叙事转变驱动股价** - **阿里**:转向云与AI叙事,计划未来3年投入3800亿人民币,Qwen3模型全球排名第三,云收入增速预计从2025年11%加速至2026年22%[30][42] - **TME**:从订阅驱动转向ARPU驱动策略,ARPU增速从2024年4%提升至2025年10%,支撑盈利可持续增长[31] - **大麦娱乐**:定位IP衍生品平台,预计FY26-29收入CAGR达28%[32] 4. **生成式AI与云业务** - **云收入展望**: - 阿里云:2Q/3Q25收入增速预计22%/24%,全年22%(2025年11%)[44] - 腾讯云:2025年增速19%,AI应用优先内部需求,短期收入有限[45] - 百度云:2Q25增速26%,但AI搜索转型拖累广告收入(2Q25预计下滑15%)[46] - **资本开支**:2025年阿里/腾讯AI相关资本开支增速放缓至25%/20%(2024年为三位数增长)[48][51] 5. **盈利修正展望** - **消费互联网**:若外卖投资强度在3Q25见顶,盈利下调或结束,阿里/美团或迎来拐点[34][62] - **数字娱乐**:腾讯2Q25调整后EPS预计超共识3%,网易游戏收入增速16%(1Q25为15%)[75][80] --- 其他重要内容 - **监管干预**:外卖行业价格战或受监管干预缓和竞争[34] - **数据差异**:投资者盈利预期调整早于Bloomberg共识,部分公司(如美团、携程)股价跌幅已反映盈利下调[20] - **估值保护**:6只消费互联网股平均FY25E P/E为14倍,限制进一步下跌空间[20] --- 关键数据引用 - **股价表现**:数字娱乐龙头YTD平均上涨66%,盈利预期仅上调3%[23][25] - **投资损失**:阿里/美团2025年外卖业务预计亏损500亿人民币(阿里400亿、美团100亿)[13] - **云增长**:阿里云2026年收入增速预期22%(vs. 2025年11%)[30][44] (注:部分文档因加密内容未解析,如[5][8][11]等)
盈利下调何时休?小摩:可以抄底港股消费互联网了吗
智通财经· 2025-08-08 10:58
财报季焦点:消费互联网盈利下调是否终结 - 消费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携程等)盈利下调是否结束是二季度财报季核心看点,将影响投资者在数字娱乐龙头(腾讯、网易、腾讯音乐、快手)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资金轮换 [1] - 过去三个月消费互联网股平均股价下跌5%(同期KWEB指数上涨4%),数字娱乐龙头平均股价大涨31%,分化源于消费互联网企业密集投资与竞争导致2025年彭博一致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adj EPS)平均下调20% [1] - 需重点关注消费互联网公司管理层对竞争/投资强度的表态及未来1-2季度财务指引,摩根大通当前行业首选标的为:腾讯音乐>快手>阿里巴巴>携程>腾讯 [1] 资金轮换策略:数字娱乐回流消费互联网 - 虽无确凿证据表明消费互联网盈利下调已结束,但结合估值、盈利修正及基本面变化,从数字娱乐龙头选择性转回消费互联网具备较好风险回报比 [2] - 数字娱乐板块中网易和B站已被下调评级,消费互联网板块更看好阿里巴巴和携程 [3] 外卖与即时零售竞争格局 - 外卖与即时零售投资强度将在2025年三季度达峰,之后缓和但未来几年持续 [4] - 阿里巴巴在竞争中更具优势,美团面临压力:美团2024年占据80%行业收入份额和99%利润份额,新竞争可能导致其份额下滑,行业利润池缩小挑战长期盈利前景 [5] 股价新驱动力:叙事逻辑变迁 - 阿里巴巴股价驱动逻辑转向云计算与AI,下半年云业务收入增长为核心驱动力 [6] - 腾讯音乐从订阅驱动转向ARPU驱动,2025-2026年有望实现可持续利润增长 [6] - 大麦娱乐转型IP商业化平台,预计2026-2029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8% [6] AI资本开支趋势 - 2024年下半年芯片囤积及2025年需求增长放缓将导致全行业AI资本开支增速下降 [7] - 腾讯2024年AI资本开支同比增152%,2025-2026年增速降至25%/20%,分别为520亿/620亿元,占总资本开支55% [7] - 阿里巴巴计划2025年3月起三年内至少投入3800亿元,2026财年总资本开支1070亿元中AI占比65%(约700亿元) [10] - 腾讯2025年AI资本开支或导致利润率下降2个百分点,AI运营开支再拖累1个百分点;阿里巴巴2026财年AI资本开支或导致利润率下降2个百分点 [11] 重点公司二季度前瞻 - 腾讯预计总营收1820亿元(同比+2%),调整后EPS6.8元(高于一致预期3%),关注AI应用开发与游戏增长 [13] - 阿里巴巴预计总营收2480亿元(同比+2%),调整后EPS15.2元(低于一致预期5%),外卖与即时零售投资约100亿元 [13] - 美团预计总营收945亿元(同比+15%),调整后EPS1.8元(高于一致预期16%),全年外卖与即时零售投资约100亿元 [16] - 京东预计营收同比+16%,调整后EPS3.7元(低于一致预期6%),外卖业务二季度亏损110亿元,日均订单1500万单,每单亏损8元 [16] - 携程2025年调整后EPS预期高于一致预期7%,京东入局旅游业务短期影响有限 [16] 股价表现与估值修复空间 - 过去三个月消费互联网盈利预期下调20%但股价仅平均下跌4%,原因包括投资者提前调整预期、2026年盈利改善预期及低估值(2025年预期市盈率平均14倍) [17] - 数字娱乐板块年初至今平均股价上涨66%但盈利预期仅上调3%,若消费互联网盈利下调见底或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17]
押注中国AI 国际资金出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16:08
韩国KIM推出中国AI主题ETF - 韩国投资管理公司KIM于7月29日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推出"KIM ACE中国AI大数据科技TOP2+主动型ETF" 跟踪50家中国领先AI企业 [1][2] - 该ETF追踪德国Solactive编制的"中国AI大数据科技TOP2+指数" 聚焦认知科技与数字平台、智能系统与工业技术两大领域各25家企业 [2] - 成分股需满足港交所或沪深港通上市 市值不低于20亿美元 日均成交额超3000万美元 覆盖云平台、智能出行、半导体及工业自动化等AI技术领域 [2] 国际机构看好中国AI发展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AI领导者 核心AI产业规模达1400亿美元 投资资本回报率52% [1][3] - 在政策支持和算力效率提升推动下 中国AI产业链整体规模可能扩张至1.4万亿美元 [3] - 景顺报告显示主权财富基金认为数字科技和软件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 其次为先进制造和自动化 [8] 国际资金加速布局中国科技板块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从2024年底54.14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8月5日76.67亿美元 增幅超40% [4][5] - 该ETF前两大持仓为腾讯控股(10.52%)和阿里巴巴-W(8.87%) 前十大持仓合计占比60.81% [5][6][7] - 2023年下半年以来外资机构累计调研A股351次 埃斯顿获47家外资调研居首 奥普特、汇川技术等获超10家调研 [8] 中国AI企业估值优势明显 - 中国可比的AI企业平均市销率约15倍 显著低于美国AI企业平均42倍的市销率 [8] - OpenAI和Anthropic等美国创业型AI企业市销率分别高达80倍和170倍 中国AI企业存在估值提升潜力 [8] - 国产大模型技术迭代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在技术突破、市场空间和政策赋能方面具备估值提升基础 [8]
快手、腾讯音乐娱乐(TME)、哔哩哔哩(BILI)与百度(BIDU):精彩时刻将至-Kuaishou, TME, BILI and BIDU It's showtime...raising TP for Kuaishou to HK$85 and TME to $25
2025-08-06 03:33
中国新兴互联网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行业概述 * 中国新兴互联网行业在2Q25季度视频和音乐平台保持增长势头,直播电商GMV从低点恢复,而搜索引擎继续失去市场份额[1] * 2H25将重点关注产品开发,预计各公司在进展和变现方面将出现分化[1] * 腾讯音乐(TME)和快手(KS)预计将看到最多的发展和吸引力[1] 公司分析 快手(1024.HK) * 目标价上调至85港元,基于13倍远期市盈率(之前为12倍)[2] * 预计平台增长4-5%,电商GMV恢复增长,CPM持续增长,将推动2H收入加速[2] * Kling AI在2Q获得20%用户增长,全年收入可能超过之前1亿美元的预测[2] * 2Q25 MAU同比增长中个位数,总使用时长增长低个位数[22] * 广告收入预计符合预期,教育、本地服务和迷你剧是增长最快的广告类别(20-35%YoY)[22] * 电商在618促销中表现良好,货架式、短视频和搜索交易增长强劲[22] * Kling AI面临SeeDance、MiniMax和阿里巴巴的竞争,桌面访问量从4月1900万降至6月1500万[23][38] * 2026/27年EPS预测上调,反映用户参与度提高和广告收入增长[7] 腾讯音乐(TME) * 目标价上调至25美元,反映与喜马拉雅(XML)交易的3年协同效应至少每股5美元[3] * 2Q25 ARPU环比增长约10%,SVIP产品获得独家音乐内容[3] * 核心用户(每月打开应用>20次)保持稳定,而Soda Music在轻度用户中增长[43] * 会员价格自去年底以来稳定在较高水平,现有用户促销减少[47] * 推出新功能包括改进音质、AI推荐系统和多设备同步[50] * 预计2Q25 AppStore收入增长约15%[54] * 喜马拉雅交易预计将在2026年产生约1,155百万人民币的净利影响[59] 百度(BIDU) * 目标价下调至90美元,反映搜索收入恶化[8] * 核心搜索业务预计将继续令人失望,广告空间持续减少[63] * MAU增长低个位数,但DAU和使用时长持续同比下降[65][68] * 云业务预计表现强劲,因转向GPU租赁策略[66] * 自动驾驶业务在上海获得商业化许可,但商业化仍需时间[66] * 基于SOTP估值,股价目标为90美元[77] 哔哩哔哩(BILI) * 目标价28美元[9] * 2Q25 MAU同比增长低个位数,月新下载量增长推动用户增长[81] * 最受欢迎的视频类别是喜剧、娱乐和知识类内容[90] * VAS变现扩展到新的付费动漫订阅和视频播客[91] * 游戏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60%,但国内流水在6月因高基数下降[93] * 2026年非游戏收入预测从275.26亿下调至264.47亿人民币(-4.1%)[95] 财务数据比较 * 快手2025E收入预计1425.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3%[40] * 腾讯音乐2025E收入预计318.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1%[62] * 百度2025E核心搜索收入预计634.8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3%[78] * 哔哩哔哩2025E收入预计302.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7%[95] 估值与评级 * 快手评级"跑赢大盘",目标价85港元[7] * 腾讯音乐评级"跑赢大盘",目标价25美元[7] * 百度评级"与大市同步",目标价90美元[8] * 哔哩哔哩评级"跑赢大盘",目标价28美元[9] 关键图表数据 * 中国新兴互联网媒体公司2025年YTD表现:快手+57.3%,哔哩哔哩+26.8%,腾讯音乐+44.4%,百度-14.7%[13] * 市盈率倍数扩张:快手从7.7x升至12.8x,腾讯音乐从8.3x升至22.1x[15] * 互联网垂直公司2026E平均PE为22.5x,高于电商同行的15.0x[17]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500通信服务指数报3105.2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际旭创等
金融界· 2025-08-05 13:55
指数表现 -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500通信服务指数报3105.25点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 指数近一个月上涨8.46% 近三个月上涨20.59% 年初至今上涨23.56%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9.46%) 网易(8.91%) 中国移动(8.69%) 百度(8.42%) 快手-W(8.23%) 中际旭创(7.21%) 新易盛(7.13%) 中兴通讯(4.25%) 中国移动(3.8%) 腾讯音乐(3.69%) [1] - 按市场板块分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6.49%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31.54% 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占比19.17%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7.84% 纽约证券交易所占比3.69% 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占比1.27% [2] - 按行业分布:通信设备占比26.74% 数字媒体占比20.11% 电信运营服务占比14.59% 文化娱乐占比4.95% 数据中心占比4.63% 营销与广告占比3.01% 通信技术服务占比1.83% [2]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临时调整情形包括样本退市 行业归属变更 公司收购合并分拆等 [3]
腾讯音乐上涨2.46%,报21.855美元/股,总市值338.51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05 13:5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8月5日腾讯音乐开盘上涨2.46% 报21.855美元/股 成交364.09万美元 总市值338.51亿美元 [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腾讯音乐收入总额73.56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8.69%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42.91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01.76% [1] 公司业务定位 - 腾讯音乐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乐与音频娱乐平台 运营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等产品 [3] - 平台提供在线音乐、在线音频、在线K歌、音乐直播及线上演出等服务 [3] - 公司不仅是音乐流媒体服务提供商 更构建了围绕音乐"发现、听、唱、看、演出、社交"的庞大社区 [3] 社交互动与用户生态 - 平台深度融合分享、点赞、评论、关注和赠送虚拟礼物等社交互动形式 [3] - 社交功能与核心音乐体验高度互补 有效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留存率 [3] - 数亿用户在平台分享K歌作品、短视频、音乐直播演出、评论及音乐相关文章 [3] 内容生态与合作 - 公司拥有海量曲库内容 包括授权、自制及共创内容 [3] - 提供专业制作的视频内容 包括音乐视频、演唱会和音乐表演 [3] - 作为音乐厂牌和内容所有者的优选合作伙伴 在版权保护、创作、发行和商业化方面赋能艺人 [3] 未来事件 - 8月12日(美东时间)腾讯音乐将于盘前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小幅上涨,哔哩哔哩、知乎涨幅接近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3:49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表现 - 8月5日小幅上涨 [1] 个股涨幅表现 - 哔哩哔哩和知乎涨幅接近3% [1] - 腾讯音乐和爱回收涨幅超过1% [1] 个股跌幅表现 - 奇富科技和小马智行跌幅超过1% [1]
美股异动|腾讯音乐盘前续涨超1% 获机构看好
格隆汇· 2025-08-05 09:36
股价表现 - 腾讯音乐昨日收盘上涨3.85%至21.33美元,今日盘前续涨1.17%至21.58美元 [1] - 盘前成交量438.75万股,成交额9351.02万美元 [1] - 当前总市值330.38亿美元,静态市盈率36.09倍 [1]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流媒体音乐行业2021-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2%,显著超越社会零售增速 [1] - 流媒体音乐行业展现出长期抗宏观逆风的强韧性 [1] - 有声内容持续扩容与粉丝经济业务精细化运营将推动流量从存量竞争转向用户增长 [1] 公司战略布局 - 通过收购韩国SM娱乐及拟收购喜马拉雅,有望引入Kpop粉丝和长音频新用户 [1] - 版权经营杠杆持续优化驱动毛利率提升 [1] - AI技术有望推动内容供给去中心化发展 [1] 业务驱动因素 - 版权拓展实现流量与付费率双增长 [1] - 付费墙比例提升及SVIP权益拓展推动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ARPPU)增长 [1] - 预计从下半年开始收购整合将持续推进 [1]
问答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最近变了什么
2025-08-05 03: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在线音乐平台,主要公司为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1][2] - 腾讯音乐2025年一季度表现亮眼,ARPU值从8.3元增长到11.4元,在线音乐收入占比70%,会员订阅收入占在线收入70%[1][3] - 网易云音乐受益于付费订阅增长,整体收入和利润率提升[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用户与内容特性 - 音乐平台用户迁移成本高于长视频平台,因用户已建立歌单和偏好[1][4] - 音乐版权具长尾效应,经典歌曲能长期吸引用户,而长视频内容周期短,依赖新内容[1][4] - 国内内容付费人群基数约为1.5亿至1.7亿,腾讯音乐通过区分VIP和SVIP产品差异提升ARPU值[1][9] 腾讯音乐战略与布局 - 腾讯音乐加强与韩国头部娱乐公司合作,收购Dear U公司的粉丝互动平台Bubble,深化在韩国潮流文化影响力[1][7] - Bubble产品为粉丝提供1V1交流平台,每月28元独立于VIP会员服务,SVIP会员包含此功能,总费用为每月40元[7][8] - 腾讯音乐计划将SVIP付费用户比例从15%提升至30%,总付费人数从1.2亿增加到1.5亿,三年内ARPU值达到15元[3][14] - 腾讯音乐拥有广泛版权库和不断扩展的新内容形式,优化营销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具备较强提价驱动力[3][15] 财务与市场表现 - 腾讯音乐2025年一季度付费人数达1.23亿,ARPU从8.3元增长到11.4元[1][5] - 网易云月活跃用户数约为2.1亿,腾讯音乐则高达5.5亿,ARPU值腾讯音乐为11.4元,网易云介于7至8元之间[18] - 腾讯音乐预计未来三年利润符合增速达15%~17%[14][22] 竞争与差异 - 腾讯音乐拥有约9,000万首歌曲版权,网易云拥有约6,000万首歌曲版权[19] - 网易云定价策略相对保守,腾讯音乐因丰富版权资源可提价且不影响付费人数[20][21] - 网易云付费渗透率在25%至30%,腾讯音乐为22%[16] 其他重要内容 - 腾讯AI应用与QQ音乐联动,如元宝工具可优化搜索和用户体验,创新玩法如自动匹配背景音乐[6] - 收购喜马拉雅主要为扩展内容资产,非直接增加付费用户数量[13] - 腾讯音乐参考韩国粉丝经济发展路径,在国内市场进行尝试,如与时代峰峻等公司合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