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发展(CDEVY)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银川:票根经济兴起 城市发展涌现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7:37
赛事经济与演艺经济融合 - 2026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在银川举行,3天比赛吸引4万余名观众[1] - 同期3万余名观众参加银川览山公园音乐会,歌手包括张靓颖、杨宗纬等[1] - 当地政府推出票根优惠政策,串联演出、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场景[1] 票根经济带动二次消费 - 观众凭票根可在银川市餐饮零售商家及景点享受专属折扣[1] - 暑期宁夏"票根游客"超过10万人次,典型案例显示票根可兑换景区门票并获得"折上折"购物优惠[1] - 银川商场推出票根联动活动,如15元团购80元餐饮券,200元团购300元零售券[2] 航空与文旅协同效应 - 银川机场联合文旅部门推出凭乘机信息享受景区酒店折扣政策[2] - 7月1日至8月11日银川机场保障航班1.1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62.1万人次[2] - 机场开展异地营销,将引客入宁与航线网络深度捆绑[2] 消费模式创新 - 票根经济将"过路客"转化为"过夜客",实现交通"流量"到城市"留量"的转变[3] - 通过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撬动暑期大消费[3] - 专家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文旅+"故事讲述[3]
仙桃市城市发展资产运营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02:38
人民财讯8月12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仙桃市城市发展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亿 元,经营范围包含: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土地整治服务;土地使用权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仙桃市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北京五环外购房松绑:政策红利下的城市发展新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8-11 11:39
"五环外的房子终于能随便买了?"这条深夜突袭的楼市新政,让无数北漂家庭和改善型购房者彻夜难眠。8月8日,北京住建委一纸通知打破沉寂:符合条 件的家庭在五环外购房不再限制套数,同步祭出公积金贷款"组合拳"。但细看条款会发现,这绝非简单的限购解除,而是暗藏城市空间重构的精密棋局。 政策核心要点速览 此次调整聚焦三大关键突破: 五环外购房套数全面放开覆盖京籍家庭和社保满2年的非京籍家庭; 公积金贷款力度史无前例,二套额度从60万跃升至100 万,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 单身限购与家庭标准并轨,终结了执行多年的差异化政策。 需要警惕的是,政策明确强调"五环外不限套数≠解除限购",非京籍仍需2年社保,五环内限购纹丝不动。这种精准滴灌式的调整,与2023年五环外新房成交 占比超80%、库存占比78.7%的市场现状深度咬合。 城市空间重构的深层逻辑 北京城市规划的底层密码正在显影。随着通州副中心、亦庄经开区等产业极核外迁,五环外平原新城的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已实现能级跃升。胡锡进点名 的"价值洼地"上地板块,正是中关村产业外溢的典型受益者。 中期将形成"五环内外政策差"的虹吸效应。随着地铁平谷线等基建落地,人口将沿产业轴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直击上海首条穿越长江轨道交通铺轨:地下动脉托举超大城市发展
新华社· 2025-08-11 11:12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崇明线成为上海首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克服超长越江区间隧道掘进、江底高水压和复杂地层等一系列挑战,崇 明线于2025年3月13日迎来重大突破,穿越长江区间隧道全部贯通。 地铁建设需经历"洞通""轨通""电通"三大节点。崇明线全长42.3公里,正线铺轨长度约83.9公里,当前工程已进入铺轨阶段,铺轨施工正如火 如荼地阶梯式推进。 在一段约500米长的作业区内,2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有的卸运新能源轨道车上的物料,有的操作新能源铺轨机进行预制板铺设,有的运用精 调支架进行板件微调…… 新华社上海8月11日电 题:直击上海首条穿越长江轨道交通铺轨:地下动脉托举超大城市发展 新华社记者有之炘 夏秋之交,在位于地下30余米的越江大盾构浦东转换井内,一辆运送铺轨物料的新能源车以15公里的时速稳稳地行驶在隧道中,数名工人正 在进行预制板铺设。这条正在建设的线路就是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在此之前,上海地铁从未进行过如此长距离的江河穿越。 通常而言,上海轨交的线路以数字命名,这条被官方定名为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的线路有一个更出圈的名字——崇明线。崇明岛是中国第三 大岛,由长江泥沙冲积而成。从船渡到桥隧,再到 ...
柴强: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 推动房地产转型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8-07 05:37
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两个转向":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3]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成为核心任务 与房地产未来发展密切相关[3][4] - 行业需适应"内涵式发展"新形势 把握房地产与城市动能、空间结构、人口增长的关联规律[3]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必须摒弃传统"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开发模式 转向品质效益型发展[4] - 重点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满足多层次高品质住房需求[4] -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产 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为"好房子"标准[4] 政策支持与市场表现 - 2023年9月以来政策组合拳使成交量企稳后 成交价出现止跌迹象[5] - 2024年4月中央提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优化存量房收购政策[5] - 6月国务院要求多措并举激活需求优化供给 推动市场止跌回稳[5] 长期发展潜力 - 城镇化进程仍将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 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5] - 行业转型升级将巩固市场稳定态势 关键在构建新发展模式[2][5] - 城市更新将激发多层次住房需求潜力 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求[4][5]
台湾青年在闽研学探寻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6 00:52
新华社福州8月5日电(记者邓倩倩)"从福州规划馆看到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发现这里提供给台胞的 人才公寓设施完善""参观船政历史文化让我很受触动,感受到向海图强的雄心壮志"…… 正在参加第三届"好年华 聚福州"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的台湾青年感触良多。这是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 集中活动之一,来自两岸多所高校的40名青年近日齐聚福州,开展为期7天的研学交流活动。 "研学之旅前,我在社交平台上已经了解不少关于大陆的资讯,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到现场 有很多惊喜和意外收获,尤其是接触到科技行业的前沿动态,让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我很感兴趣。"台湾 青年胡宗智说。 研学活动中,两岸青年一同走进福州规划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山郊野公园、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等,实地探寻福州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变迁;走进福州软件园、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距离感受 福州在科技与产业领域的活力;走进福州数智人才港、福州市人才公寓,了解福州在人才服务及配套保 障方面的具体举措;深入闽江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高校,就两岸教育合作的前沿探索进行座谈交 流。 (责编:郝孟佳、李昉) 此次活动特邀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台湾铭传大学教授苑举民等知名学者担任 ...
上交所:马鞍山市花山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债券8月6日挂牌,代码259559
搜狐财经· 2025-08-05 02:11
来源:金融界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规则》等规定,上交所同意马鞍山市花山区城市发展投 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品种一)于2025年8月6日 起在上交所挂牌,并采取点击成交、询价成交、竞买成交、协商成交交易方式。该债券证券简称为"25 花山01",证券代码为"259559"。 8月5日,上交所发布关于马鞍山市花山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 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品种一)挂牌的公告。 ...
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生态修复为城市增绿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8-04 03:40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生态修复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1] -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将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列为8项核心任务之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四好"建设 其中好城区建设包含生态修复 [1] - 生态修复从传统绿化补植升级为兼顾生态价值社会效益与公共利益的复合型实践 体现绿色发展为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重塑 [1] 生态修复实施内容 - 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建设连续完整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包含山体修复/海绵城市/湿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管控等具体措施 [2] - 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 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 增加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 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2] - 生态修复由点状治理转向网络构建 形成山水格局绿色廊道湿地体系为基础的生态空间骨架 采用蓝绿融合修复/生物多样性提升/存量生态化改造等手段 [2] 典型案例与成效 - 广州海珠湿地项目统筹11平方公里湿地及23平方公里周边更新 完善生态功能 生物多样性大幅增加 激活绿色街区并提升区域价值 [3] - 北海冯家江流域治理工程通过控源截污等8项工程 实施多元素生态修复 水质从劣V类提升 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 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 [3] - 济南市实施467个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包含生态修复绿化提升/废弃矿山修复/山体公园建设等 带动文旅品牌焕新并增加旅游收入 [4] - 杭州沿江景观带项目改造漫步道/步行桥/公园/驿站 完善便民设施 引入文化创意与多元业态 促进文体旅融合与美丽经济增长 [5] 商业模式与运营机制 - 生态修复推动从资源环境底线管控向生态资产营建转变 需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 通过产业培育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促进就业增收 [4] - 北京亮马河项目通过六大工程(岸线整治/桥梁改造/慢行连通等)打造滨河休闲空间 形成生态景观公共生活文化消费一体化活力水岸 [6]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协同路径 广州海珠湿地构建财政投入+生态资产管理+社区共建模式 亮马河项目探索生态修复+空间开放+资源共享模式 [6][7] 发展前景与方向 - 需实现从项目驱动向机制驱动转变 构建涵盖资金保障运营管理社区共建的多元化治理体系 强化制度供给与运营模式优化 [6][7] - 生态修复对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改善人居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具重要意义 需多元主体共同推进全面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7]
紧扣首都深刻转型,“十四五”北京残疾人事业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格外关爱·非凡五年
华夏时报· 2025-08-02 15:12
残疾人社会保障 - 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纳入全市民生保障监测体系,建立"两项补贴"主动发现机制,提升发放精准度 [2] - 为2.6万户残疾人完成居家无障碍改造,覆盖率10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药品扩增11种 [2] - 残疾军人抚恤补助实现城乡并轨,707名残联干部与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解决需求1672项 [2] - 创新"老残双养"和助浴服务试点,惠及超万人次 [2] 残疾人就业促进 -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率达70.4%,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00%就业 [3] - 事业单位首次定向招聘残疾人,2023-2024年录用93人 [3] - 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残疾人就业任务,三地合办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3] 康复与关爱服务 - 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8.5%,精神障碍患者8.1万人获就医保障,6.9万人领取看护补贴 [4] - 免费服药患者占比81.6%,康复补贴年度最高2.25万元,20家专业机构年服务1358人 [4] - 基层建成928个温馨家园,年均服务350万人次,6688名专职委员提供上门服务 [4] 无障碍环境建设 - 整治无障碍设施问题7.31万处,新建改建点位4.85万个,《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21年实施 [6] - 冬奥会期间组织5万人次残疾人参与活动,20项成果写入冬奥遗产报告 [7] - 打造104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改造社区公共场所2207个,地铁站导盲犬标识覆盖率100% [7] 科技与国际化合作 - 辅具服务入选联合国电子政务案例,与京东合作开设"爱立方"旗舰店销售近百种残疾人产品 [8] - 承办"一带一路"残疾人论坛、康复国际百年庆典等国际活动,示范中心纳入"北京服务"参访线路 [9]
从六个“变”看中国城市发展新路
经济网· 2025-07-30 10:21
城市发展新阶段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核心是推进城市更新以实现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等目标[1] - 城镇化增速从2001-2020年年均1.38个百分点降至2021-2024年年均0.78个百分点,进入中后期稳定发展阶段[3] - 城市发展主要矛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快不快"转向"优不优"[3] 发展理念转变 - 从"物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4] - 强调多元共治,政府从"划桨人"转为"掌舵人",激发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5] -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通过有机更新留住历史记忆[5] 发展方式转变 - 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发展",推广"紧凑城市"理念强化空间资源高效利用[8] - 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8] - 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环境[8] 发展动力转变 - 从"要素驱动"转向"特色创新",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9] - 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9] 工作重心转变 - 从"建设为主"转向"治理为重",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10] - 加大治理投入,建设"智慧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11]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城市运行实时监测[11] 工作方法转变 - 从"单兵作战"转向"统筹协调",深化"多规合一"形成统一国土空间规划[12] - 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促进协同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