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CDEVY)

搜索文档
城市发展从增量到存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传递六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9:27
城市发展阶段转型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 1%提升至2024年的67%,进入稳定发展期 [3] -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强调集约高效和特色发展 [1][4] - 2013-2024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1 5亿人,27座城市GDP突破1万亿元 [3] 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 部署7大任务: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宜居/绿色/韧性/文明/智慧城市 [1] - 发展组团式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 [6] - 高质量城市更新成为关键抓手,去年末以来政策持续加码 [7][8] 房地产与城市更新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重点推进35城及近300地级市城中村改造 [9][10] - 城中村改造预计拉动数十万亿投资,带动家居、建材等产业链 [10] - 推进"好房子"建设,标准涵盖安全、舒适、绿色、智慧 [11] 城市治理升级 - 建设韧性城市需升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改造老旧管线 [11] - 智慧城市强调高效治理,创新市民服务热线等参与机制 [11][12] -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强化文化软实力 [11]
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时代”如何规划、建设、管理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央广网· 2025-07-15 08:31
城市发展转型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1] - 城市工作重心转向更注重治理投入 强调全周期管理意识以增强城市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9] - 全国单位GDP"地耗"2021至2024年累计下降15.97% "十四五"期间下降15%目标提前完成[8] 存量空间改造案例 - 深圳深业上城项目将彩色显像管生产园区改造为年销售额60亿元复合业态综合体 实现公园-商业-生活无缝衔接[1][3] - 青岛"闯创驿"科创园改造26栋老旧工业楼宇 面积约24万平方米 改造后空间载体达13万平方米 新增900余停车位[7][8] - 青岛项目注册企业从不足2000家提升至4000余家 亩均税收从15万元/亩提升至57万元/亩 建筑利润率从35%提升至100%[8] 智慧城市数字化建设 - 武汉市构建覆盖8569平方公里地形级实景三维 2000平方公里城市级实景三维 810平方公里部件级实景三维[10] - 集成200余万栋房屋数据 6400多公里道路数据 59300余公里地下管线数据形成时空数据资源体系[10] - 全国33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建设三维模型 67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11] 国土空间规划创新 - 首部"多规合一"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实施 通过数字化工具开展5分钟/15分钟生活圈覆盖评估[13] - 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全面加强数字化要求 涵盖教育养老文体卫生等设施覆盖评估[13] - 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的"多规合一"新阶段 通过存量提质与智慧化更新实现空间资源高效配置[1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快讯· 2025-07-15 04:13
城市发展转型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1] - 城市工作需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1] 城市工作重点 - 城市发展方式需转向集约高效 [1] - 城市发展动力需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1] - 城市工作重心需转向治理投入 [1] 城市工作方法 - 城市工作方法需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1]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新华社· 2025-07-13 10:11
城市发展成就与现状 - 中国拥有690多座城市,城镇人口达9.4亿,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升至2024年的67%,2013-2024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亿人[10] - 2024年全国27座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形成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振兴之城等多类型城市发展格局[10] 城市规划与建设 -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标杆,启动区、容东片区、高新区等区域同步推进建设,实现站城、产城、绿城融合发展[2][4] - 北京通过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8] - 成都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建立66个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避免同质化竞争[8] 城市治理创新 - 数字化治理取得突破,重庆"城市大脑"整合水电气讯等城市体征数据,实现多领域精准管控[25] - 青岛将50多个市级部门、600多个作业单位纳入智慧化指挥调度体系,河南登封通过"网格治理+数字赋能"提升文旅服务[25] - 全国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2019-2024年),惠及1.2亿人,建设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35] 区域协调发展 -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要求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样板[16] -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贯通,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澳门整合优质资源[16][18] - 建立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20个县城开展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15] 产业与就业支撑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基本建立,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14] -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比例提升,超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14] - 上海闵行区建设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保障基层劳动者住房需求[11][12] 生态与文脉保护 - 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1平方米[30] -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认定历史建筑6.8万处,14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系统性保护[33] - 福州三坊七巷等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北京玉河、山西平遥等实施"在保护中发展"模式[31][32]
中经评论:“见缝插绿”,口袋公园激活城市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7-06 08:26
城市更新与口袋公园建设进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口袋公园4.8万多个 绿道超过12.8万公里 [1] - 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放共享公园绿地 轮换开放草坪1.8万余公顷 新增健身设施18万多件 [1] - 沈阳建成3070座口袋公园 河南鹤壁同步推进雨污管网改造等配套工程 [2] 口袋公园的功能与特点 - 利用城市边角地等微空间建设 平均面积较小但功能复合 [1] - 采取"公园+文创""公园+体育"等模式 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1] - 以"微更新"替代传统大拆建 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 [2] - 实现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 [2] 政策导向与建设标准 - 住建部印发《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要求优先覆盖服务半径不足区域 [2] - 两办文件明确要求增加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 推动绿地开放共享 [2] - 建设过程中突出便民亲民 节俭务实和综合效益等原则 [3] 城市更新战略意义 - 解决城镇化带来的"摊大饼"和"城市病"问题 [1] - 通过空间重构和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1] - 以小切口撬动城市环境大提升 激活城市有机体 [2][3] - 最终目标是更好服务居民生活需求 [2]
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07-06 07:42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 - 北京创新指数位列全国首位 [1] - 报告从梯队分布、重点指标、区域差异、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多维度评估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1] - 建议包括产业结构数字化升级、基建强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数字政务平台开发及数据开放共享 [1] 城市金融与数智经济创新 - 城市金融目标应从规模转向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透明度 [2] - 需推动数智基建以保障数据供给和算力支撑,促进大模型稳健发展 [2] - 金融机构四大趋势:实时数据画像替代定期报表、稳定币账本替代法币支付、RWA代币化替代股票上市、数智合约社区替代传统公司模式 [2] 城市全域数智化转型 - 人工智能推动城市进入全域数智化新阶段 [2] - 关键措施包括建设数据流通设施、培育数据生态、完善城市大模型服务生态、开放场景与要素支持、分级制定转型路线 [2] - 强调产城融合促进AI深度应用及区域协调发展 [2]
据伊朗SNN通讯社:伊朗交通和城市发展部发言人表示,伊朗西部和中部空域对国际过境航班关闭,东部空域对航班开放。
快讯· 2025-07-02 12:56
伊朗空域动态 - 伊朗西部和中部空域对国际过境航班关闭 [1] - 伊朗东部空域对航班保持开放 [1]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经济日报· 2025-06-30 22:10
城市更新的内涵与目标 -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形态改造,更需包含产业迭代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闲置资产盘活、生产经营激活和优势产业聚合 [1] - 中央政策明确城市更新是系统工程,需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赓续城市文脉、提升生活品质,核心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1] 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 - 传统依靠人口涌入和资本投入的资源驱动模式难以为继,需转向城市空间、功能、品质的全方位结构重塑 [2] - 新旧动能转换需跳出"旧改/棚改"层面,通过释放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 [2] 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 需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鼓励民企参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 [2] - 金融机构应开发专项债券、信托产品等创新工具,通过债权/股权/物权投资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3] 政府角色与公共属性 - 政府需承担主体责任,协调国土规划与城市战略,加大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 [3] - 需建立城市群横向合作机制,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重点支持短期难盈利但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 [3] 产业升级实施路径 - 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空间(如老旧商业区升级为CBD)吸引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集聚 [4] - 建设特色产业园(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培育本地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4] 民生协同与公众参与 - 居民应全过程参与决策,通过基层协商平台表达意见,激发"微改造"活力 [4] - 鼓励商户自主更新店面,形成文商旅融合载体,统筹民生改善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4]
“夜骑”、夜食、夜购、夜游……“夜经济”激发内需活力 澎湃城市发展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6-30 11:43
夜经济业态创新 - 北京门头沟区山路弯道骑行路线成为热门打卡地,带动小吃摊和饮品摊夜间营业[1] - 骑行活动催生"追焦摄影师"新职业,同时促进附近商圈完善配套服务[4] - 新型骑行驿站提供餐饮、洗漱、装备购买维修等一站式服务,满足长途骑行需求[5] -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打造场景式音乐演出,吸引全球游客体验夜上海[6][8] - 北京推出深夜食堂、夜间市集等文旅场景,平谷梨树沟开通首个夜间漂流项目[10] - 甘肃敦煌夜市融入壁画元素,打造丝路风情主题夜市[12] 夜间消费新趋势 - 体育消费成为夜经济新亮点,赛事活动带动购物、美食等周边消费[14] - 杭州奇妙夜融合文旅、科技、文博等元素,打造数十个沉浸式体验空间[15] - 中国城市60%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消费额是白天的3倍[16] 政策与活动推动 - 上海6-9月推出"2025夜生活节",包含130个特色夏夜活动[6] - 上海实施240小时免签政策后,南京路国际客流明显上升,新增3个离境退税点[8] - 北京大运河畔夏季推出500多个特色市集,涵盖餐饮、文创、娱乐等业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