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C)

搜索文档
花旗中国回应银联成员资格终止:系个人银行业务关停的后续措施
中证网· 2025-09-05 10:52
公司战略调整 - 花旗银行(中国)终止中国银联成员资格系退出中国大陆个人银行业务的战略调整所致 [1] - 公司对公业务不受影响 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保持正常运作 [1] - 花旗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专注于为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跨境银行服务 [1] 全球业务重组进程 - 花旗集团2021年宣布对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 涉及十多个市场(除香港地区外) [1] - 2022年花旗银行(中国)发布通知将逐步关闭个人银行业务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已出售个人抵押贷款业务 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和分期信用卡业务 非分期信用卡业务已停止交易 [1]
银联公告终止花旗中国成员资格,最新回应!
金融时报· 2025-09-05 09:47
花旗中国业务调整 - 花旗中国主动申请终止中国银联成员资格 不再通过银联网络开展支付业务[1] - 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已全面退出 包括2022年12月宣布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 2023年10月将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中国 2024年5月停止信用卡交易功能[1][2] - 对公业务不受影响 公司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专注于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1][2] 业务转让具体进展 - 汇丰中国于2024年6月完成对花旗中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承接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客户及资产 接收300多名员工[2] - 富邦华一银行于2024年7月完成对花旗中国个人信用卡及无担保贷款业务的收购[1][2] - 花旗全球已完成9个市场个人银行业务出售 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韩国和俄罗斯市场退出仍在进行中[2] 银联成员资格变动背景 - 终止银联资格主要原因是个人业务规模萎缩 零售支付业务趋于归零[2] - 海外金融机构积极寻求成为中国银联成员 以拓展在华支付网络 提升外籍用户支付便利性[3] - 银联成员资格有助于海外银行丰富支付产品服务 增强市场竞争力[3]
中国银联宣布终止花旗中国成员资格,花旗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9-05 09:28
公司业务调整 - 花旗中国关闭个人银行业务 不再作为中国银联成员[2] - 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任何影响[2] - 企业机构客户业务未受个人业务关闭影响[2] 中国市场战略 - 花旗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专注服务企业和机构客户[2] - 围绕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积极布局新业务[2] - 愿进一步加强对华投资合作[2] 时间节点 - 2022年12月宣布逐步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2] - 2024年5月集团董事长重申中国市场深耕计划[2]
花旗中国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06:26
2021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花旗集团在中国大陆等全球14个市场,计划寻求退出个人银行市场。彼时花 旗中国CEO林钰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长远决定",旨在将资源集中于更高效的对公业务和全球网络优势领域。 2023年10月,花旗宣布将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024年1月,花旗中国发布通知称,自 当年5月6日起,花旗中国个人信用卡将停止交易功能,届时将无法继续用于消费支付等交易用途。 【导读】花旗中国回应银联终止会员资格:对公业务不受影响 中国基金报 晨曦 综合整理 近期,中国银联终止花旗中国会员资格一事引发市场关注。 8月27日,中国银联官网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 花旗中国方面对此事作出回应。该行表示,随着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关闭,该行不再作为中国银联的成员。花旗中国对公业务的境内 外支付和收款不受任何影响。花旗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跨境银行需求。 此前,有知情人士称,这是花旗中国主动向银联申请终止成员资格。在终止这项成员资格后,花旗中国将不再通 ...
花旗集团将委托贝莱德帮助管理800亿美元客户投资-美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5:29
花旗集团将委托贝莱德公司帮助管理数百亿美元的客户投资,此举将使得花旗关闭内部仅存的资产管理 部门,并将财富部门的更多服务进行外包。 两家公司周四宣布,在新的合作协议中,贝莱德将管理该行数千名最富有客户的资产,这些客户目前在 花旗投资管理开户。贝莱德目前已管理着花旗集团6350亿美元客户投资中的一部分,此次将接管花旗仍 自行管理的剩余800亿美元。 "我们无法独自将这个平台扩大一倍,这远不如我们与贝莱德合作那么强大。"花旗集团财富管理业务主 管Andy Sieg采访时说道,"我们让世界上最全球化的银行与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来实现这一 目标。" 花旗投资管理是其财富管理业务的一部分,虽然该部门将继续存在,但花旗最后的自营资产管理业务和 一些投资组合经理将转投贝莱德。据花旗集团发言人Mark Costiglio,将有不到100名员工转投贝莱德。 根据协议,贝莱德将获得管理费,而花旗集团将保留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费用。客户将在未来几个月 内收到变更通知。新安排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 这是花旗集团精简财富管理业务的关键一步。该业务已将重点转向大众富裕阶层,并力争从富裕人士手 中抢占更多份额。这是首席执行官Jane ...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中国成员资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3:54
银联成员资格终止 -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员资格 花旗中国不再通过银联网络开展支付业务 [1] 管理层变动 - 花旗中国董事长更替 卢伟明卸任董事长 SAN AVELINE PAU LEN接任 [3] - 杨长浩卸任法定代表人 Nadir Sarela卸任董事 ZHANG WENJIE接任法定代表人及经理 [3] 全球战略调整 - 花旗2021年4月宣布退出全球14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 包括亚洲、欧洲、中东和墨西哥 [3] - 2022年12月宣布逐步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 不涉及对公业务 [3] - 2024年1月宣布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 [3] 业务出售与转移 - 2023年6月完成向汇丰出售中国内地个人零售财富管理业务 300多名员工转入汇丰中国 [3] - 已完成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9个市场个人银行业务出售 [3] - 与富邦华一银行就个人信用卡及无担保贷款资产转让达成协议 2023年7月完成交割 [3] 战略重点 - 花旗强调中国是重要市场 将专注于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 [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末花旗中国资产1761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营业收入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 [5] - 2024年净利润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4% [5] 人员变动 -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花旗员工总数22.9万人 同比减少1万人 [5] - 2025年计划预留6亿美元作为遣散费 用于继续裁员和削减开支 [5]
花旗及瑞银等银行与美国CFTC达成和解 支付共830万美元罚款
格隆汇APP· 2025-09-05 02:47
监管处罚 -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多宗合规性违规案件提出指控并达成和解 共处以830万美元罚款 [1] - 花旗因2015年至2022年期间未能提交准确的大户报告及2023年10周未能维持监管记录 被处以150万美元罚款 [1] - 瑞银因2015年至2024年未能妥善监督交易监控计划 被处以500万美元罚款 [1] 机构违规细节 -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旗下SMBC Capital Markets因记录保存及监督违规 支付50万美元罚款 [1] - 桑坦德银行因记录保存及监督违规 支付50万美元罚款 [1] - 纽约梅隆银行因记录保存及监督违规 支付50万美元罚款 [1] 整改措施 - 各相关公司已完成或接近完成补救措施 [1] - 各公司同意避免进一步违反《商品交易法》及CFTC规定 [1]
Citi Picks BlackRock to Develop Custom Asset Management Offering
PYMNTS.com· 2025-09-04 18:17
核心合作 - 花旗财富选择贝莱德为其客户开发新的投资组合产品 管理约800亿美元资产[1][2] - 合作内容包括核心 机会型和主题性投资策略 涵盖股票 固定收益 多资产类别策略及未来拓展至私募市场[3] - 同时采用贝莱德Aladdin Wealth技术平台 提升风险管理和数据洞察能力[4] 行业动态 - 美林银行与美国银行同日推出针对超高净值客户的私募市场计划 要求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美元[5] - 高收入人群财务管理方式发生转变 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群体中反应型管理者占比从27%升至52%[6][7] - 经济不确定性(通胀 地缘政治紧张 利率波动)促使 affluent人群转向被动应对式财务管理[8]
中国材料:与 SMM 铜专家电话会议要点;受政策干扰,2025 年 9 月中国铜阴极产量环比下降-China Materials_ Takeaways from Copper Expert Call with SMM; China Copper Cathode Output to Decrease MoM in Sep 2025 on Policy Disruption
2025-09-04 15:08
**中国铜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铜产业链 包括阴极铜生产 再生铜 铜精矿供应和铜需求[1] * 涉及公司上海有色网(SMM) 其首席铜分析师叶建华先生出席会议[1] **政策影响与铜产量** * 投资促进活动监管政策于2025年9月1日生效 预计将增加再生铜生产商的税收负担 导致废铜生产的粗铜产量下降[2] * 若政策全面实施 再生铜生产商成本将增加约3200元/吨 需要2-3个月时间将成本转嫁至下游或从上游削减成本[2] * SMM实地调查显示 预计2025年9月中国阴极铜产量环比减少52.5千吨 其中14-15千吨减少为计划内维护工作 其余与政策相关[3] * 若考虑对再生铜杆产量的影响 政策对铜产业链的总影响在2025年9月预计为50-55千吨[3] * 考虑到政策不确定性 中国阴极铜生产商已削减生产计划 SMM预计2025年10月中国阴极铜产量将保持低位[3] **铜需求展望** * SMM预计2025年中国铜需求同比增长4%以上 低于2025年上半年的13-14%同比增幅[4] * 2025年下半年增速下降主要由于2024年下半年高基数和2025年下半年家电行业铜需求疲软[4] * 2025年9月至10月电网投资带来的铜需求可能是亮点 出口需求也保持韧性[4] * 2026年预计中国铜需求同比增长2-3% 全球铜需求同比增长3%以上[4] **铜精矿供应与冶炼** * SMM预计2025年全球铜精矿(来自硫化矿)产量同比增加约70千吨或0.3-0.5% 2026年同比增加近450千吨或约2%[5] * 尽管2026年铜精矿产量增加 但考虑到铜冶炼产能增加 冶炼产能可能仍将过剩[8] * 反内卷措施(如产能上限政策)不太可能应用于铜冶炼业务 因中国同时进口铜精矿和阴极铜 对海外铜依赖度高 限制冶炼产能可能导致与海外冶炼商相比市场份额减少[8] **铜关税与库存** * 当前Comex铜库存约为280千吨 月进口量保持在100-120千吨 高于受铜关税影响前的水平(30-50千吨)[9] * 考虑到2027-2028年可能对阴极铜征收的潜在关税以及美国中期铜阴极消费预期增加 Comex铜处于正向市场结构 并对LME铜存在溢价 导致南美铜持续运往美国[9] **铜价展望** * 在232铜关税澄清后 铜价强于预期 SMM预计未来三年铜价将达到约9950美元/吨[10] * SMM对即将到来的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的铜价持积极态度 因美国经济具有韧性[10] * 2026年SMM预计平均铜价将达到10500美元/吨[10]
花旗将仅存的800亿美元自营资管业务转移给
格隆汇APP· 2025-09-04 13:25
业务调整 - 花旗集团将旗下数百亿美元客户投资委托给贝莱德管理[1] - 此举将关闭公司最后一个仍在运营的内部资产管理平台[1] - 财富管理部门产品外包程度进一步深化[1] 合作细节 - 贝莱德将接管目前由花旗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的数千名高净值客户资产[1] - 贝莱德此前已管理花旗6350亿美元客户资产中的一部分[1] - 此次将接手花旗此前仍自行管理的最后800亿美元资产[1] 战略考量 - 花旗自身不具备将平台规模扩大一倍的实力[1] - 与贝莱德合作可达到更高运营水平[1] - 全球最国际化银行与全球领先资管公司联手推动变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