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华化学(301518)

搜索文档
长华化学(301518.SZ)股东拟减持不超3%股份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3:21
股东减持计划 - 特定股东厦门创丰及其一致行动人厦门昕锐、宁波创丰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17.42万股 [1] - 减持股份占剔除回购股份数后公司总股本的3%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 [1]
长华化学: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9-10 13:09
股东减持计划 - 特定股东厦门创丰及其一致行动人厦门昕锐、宁波创丰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174,154股 [1] - 减持股份占剔除回购股份数后公司总股本的3%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实施时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1] 减持比例限制 - 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剔除回购股份数后总股本的1% [1] - 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剔除回购股份数后总股本的2% [1]
长华化学:厦门创丰等拟减持3%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9-10 12:59
股东减持计划 - 特定股东上海创丰昕汇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当前持有长华化学618.0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44% [1] - 因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17.4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 [1] - 减持实施期间为2025年9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其中任意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总股本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 [1]
长华化学(301518) - 关于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
2025-09-10 12:54
股东持股 - 特定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6,180,837股,占比4.44%[2] - 厦门创丰持股3,616,735股,占比2.60%[4] - 厦门昕锐和宁波创丰各持股1,282,051股,占比0.92%[4] 减持计划 - 拟减持不超4,174,154股,比例不超3%[2][5] - 90自然日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1%,大宗交易不超2%[2][5] -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16日至12月15日[5] 减持情况 - 减持因股东自身资金需求,源于首发前股份[5] - 减持计划存在时间、数量、价格不确定性[8] - 减持不导致控制权变更,不影响经营[8]
长华化学(301518) -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9-10 09:02
监管相关 - 未及时审阅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次数为0次[3] - 查询公司募集资金专户次数为3次[3] - 列席公司股东大会次数为1次[3] - 现场检查次数为0次[3] - 发表独立意见次数为6次[3] - 向本所报告次数为0次[4] 其他情况 - 培训次数为1次,日期为2025年1月8日[4] - 公司各项承诺事项履行情况均为是[7] - 报告期内无保荐代表人变更[8] - 报告期内无监管措施事项及整改情况[8]
调研速递|长华化学接受华泰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上半年净利润大增62.71%
新浪财经· 2025-09-04 10:42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2.8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2.71% [1] - 公司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实施差异化竞争及降本增效策略,经营业绩取得较好增长 [1] 二氧化碳聚醚项目 - 项目主要建设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装置,属于特种聚醚业务规模扩大 [1] - 项目顺应行业绿色发展趋势与国家"双碳"政策,对现有业务有提升作用 [1] - 二氧化碳聚醚下游应用市场与传统聚醚多元醇部分重合,还因其优异物理性能可用于胶黏剂等多个领域 [1] 产品应用与竞争优势 - 在汽车复合绵应用上相比传统多元醇体系性能改善且具绿色低碳优势,对进口特种聚酯多元醇有替代效应 [1] - 在普通聚醚海绵中添加可优化物性、提升多种性能,在践行"双碳"政策的家居、服装、汽车行业有添加价值 [1] - 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合成革领域可替代进口聚碳酸酯二醇,具备物理性能接近、增强柔软度、降成本或增强绿色低碳属性优势 [1] 市场前景 - 二氧化碳聚醚兼具高性能、碳中和及可循环特性,应用领域广泛,潜在客户群体包括有绿色低碳、提升性能或降低成本需求的客户 [2] - 全球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随着碳减排政策强化,绿色低碳化学品市场需求有望增长 [2] - 二氧化碳聚醚制备的聚氨酯材料性能优异且易降解再生,预计未来在聚氨酯行业市场容量持续扩大 [2]
长华化学(301518) - 2025年9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4 10: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2.8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2.71% [2] 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 - 建设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装置,属于特种聚醚业务规模扩大 [2] - 项目顺应绿色经济政策导向,响应"双碳"政策,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2] - 有助于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并提高竞争力 [3] 产品应用优势 - 下游应用覆盖火焰复合绵、聚酯绵、内衣绵、慢回弹绵及胶黏剂、弹性体、涂料等十余个领域 [4] - 在汽车复合绵中兼具高性能、碳中和及可循环特性,可替代进口特种聚酯多元醇 [4] - 添加后能优化海绵物性,提升耐水解性、抗氧化性和抗黄变性 [4] - 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合成革领域可替代进口聚碳酸酯二醇,降低成本并增强绿色属性 [4] 市场前景与特性 - 具有低温柔顺性、耐水解性、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物理优势 [6] - 分子链含碳酸亚丙酯键,更易降解再生,支持可持续循环 [6] - 全球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推动需求增长 [5] - 聚氨酯行业市场容量预计持续扩大 [6]
长华化学:累计回购约104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5:38
公司股份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回购股份约1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74% [1] - 股份回购最高成交价18.69元/股,最低成交价16.04元/股,成交总金额约1821万元 [1] 财务结构分析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构成:普通聚合物多元醇占比65.34%,高活性聚合物多元醇占比26.68% [1] - 软泡及CASE类聚醚多元醇收入占比6.8%,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18% [1] 市值数据 - 当前公司市值达36亿元 [1]
长华化学(301518) -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9-01 14:46
证券代码:301518 证券简称:长华化学 公告编号:2025-061 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分别于 2024 年 11 月 12 日、12 月 4 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暨取得金融机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书的公告》(公告 编号:2024-038)、《回购股份报告书》(公告编号:2024-042)。 二、回购进展情况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9 号——回购股份》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 的有关规定:在回购股份期间,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月的前三个交易日内,公告截 至上月末的回购进展情况。现将公司截至上月末的回购股份进展情况公告如下: 截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 回购公司股份 1,039,718 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74%,购买股份的最高成交价 为 18.69 元/股,最低成交价为 16.04 元/股,成交总金额为 18,208,981.10 元(不 含交易费)。 上述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 ...
化学制品板块8月29日涨0.89%,爱普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2.1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9 08:36
板块整体表现 - 化学制品板块当日上涨0.89%,领涨股为爱普股份(涨幅10.02%)[1] - 上证指数上涨0.37%至3857.93点,深证成指上涨0.99%至12696.15点[1] - 板块内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爱普股份(10.87元)、建业股份(29.17元)、阿科力(56.46元)、巨化股份(38.69元)、鼎际得(35.01元)[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超5%的个股包括研宝科技(5.64%)、聚肢股份(5.04%)、金石资源(4.94%)、长华化学(4.93%)及新瀚新材(4.74%)[1] - 跌幅最大个股为*ST全泰(-7.03%)、松井股份(-6.57%)、凯美特气(-4.65%),其中凯美特气成交额达18.73亿元[2] - 巨化股份成交额30.27亿元居板块首位,成交量79.23万手[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2.19亿元,游资净流入5.18亿元,散户净流入7.01亿元[2] - 三美股份主力净流入9069.79万元(占比9.02%),新瀚新材主力净流入9058.76万元(占比6.58%)[3] - 元力股份主力净流入4643.62万元(占比12.9%),为资金净流入占比最高个股[3] 成交活跃度 - 凯美特气成交量114.4万手居板块之首,其次为巨化股份(79.23万手)和集泰股份(33.77万手)[2] - 成交额超10亿元个股包括巨化股份(30.27亿)、凯美特气(18.73亿)、新瀚新材(13.77亿)及金石资源(6.08亿)[1][2] - 天新药业成交额最低(6978.77万元),成交量2.51万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