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孚医疗(301087)
icon
搜索文档
可孚医疗(301087) - 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19 10:00
会议相关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9月19日召开,7位董事全出席[2] 利润分配 -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6元(含税)[3] - 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于2025年9月19日实施完毕[3] 激励计划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首次及预留)由13.68元/股调整为13.10元/股[3] - 《关于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议案》4票同意通过[4] - 董事张志明等3人作为关联董事对该议案回避表决[5]
可孚医疗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获法律认可
新浪财经· 2025-09-19 09:48
公司治理与授权程序 - 公司委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就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 [1] - 自2024年3月至2025年9月期间多次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相关议案 [1] - 截至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已取得全部必要批准与授权 [1] 股权激励方案调整 - 因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派息对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进行调整 [1] - 首次及预留授予价格从13.68元/股下调至13.10元/股 [1]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拟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同步调整为13.10元/股 [1] 法律合规性确认 - 律师事务所认定本次调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1] - 调整事项符合公司激励计划草案规定条款 [1]
可孚医疗(301087) - 关于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19 09:47
激励计划 - 2024年3月相关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议案[1][2] - 2024年3月对激励对象名单和职位进行内部公示[2]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13.68元/股调整为13.10元/股[7] 利润分配 -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通过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现金分红6元(含税)[5] - 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后每股现金分红0.5836290元/股(含税)[6]
可孚医疗(301087) - 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关于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2025-09-19 09:47
权益分派 - 2025年半年度每10股派现金分红6元,折算每股0.5836290元/股(含税)[12] 激励计划 - 2024年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13.68元/股调为13.10元/股[13] - 2024 - 2025年多次会议审议激励计划相关议案[8][9][10] - 本次调整已获必要批准授权,符合规定[15]
股票行情快报:可孚医疗(301087)9月18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12.2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18 13:0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9月18日收盘价39.11元,单日下跌2.05%,换手率0.87%,成交量1.68万手,成交额6656.69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2.29万元(占比1.69%),游资资金净流出327.07万元(占比4.91%),散户资金净流入439.36万元(占比6.6%) [1] 近期资金流向趋势 - 近5日主力资金表现波动:9月12日净流入1011.86万元(占比10.99%),9月15-16日持续净流出(分别130.15万元和299.4万元),9月17日转为净流入342.14万元(占比5.19%) [2] - 游资资金连续5日净流出,其中9月15日净流出437.64万元(占比6.24%)为单日最高 [2] - 散户资金在4个交易日内呈现净流入,9月15日净流入567.79万元(占比8.1%)最为显著 [2] 公司财务与估值指标 - 总市值81.7亿元,低于行业均值120.73亿元,行业排名47/123 [3] - 净资产47.74亿元,高于行业均值38.89亿元,行业排名29/123 [3] - 动态市盈率24.4倍,显著低于行业均值67.82倍,市净率1.77倍低于行业均值3.91倍 [3] - 2025年中报显示主营收入14.96亿元(同比降4.03%),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降9.51%),毛利率52.49%略高于行业均值51.85% [3] 季度经营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7.58亿元(同比升0.87%),归母净利润7596.24万元(同比降9.3%) [3] - 负债率24.79%,财务费用-310.16万元,投资收益1439.4万元 [3] 机构评级与行业定位 - 最近90天内6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5家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目标均价45.0元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3]
华创医药 | 2025年我们做了什么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欧美 部分靶点和技术路径成为世界第一 出海授权新药数量及金额持续增加 世界级创新带来世界级定价和非线性投资弹性 国内市场国产新药销售总额高增长 一批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2] - 高值耗材领域骨科续标降价温和 国产替代持续 海外业务加速推进 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集采后增长稳定 新品放量带来增量[2] - 医疗设备领域县域设备更新中标价格内卷缓解 招投标数据保持同比高速增长 企业去库存进入后期 下半年业绩同比增速有望好转[2] - 低值耗材领域产品升级持续推进 海外客户拓展加速 丁腈手套行业价格企稳反弹[2] - 体外诊断领域国内发光短期政策承压但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出海表现良好[2] - 制剂领域集采优化趋势明确 存量业务风险出清 创新业务迎来收获 新品放量与出海授权同步推进 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2] - 血制品行业份额向央国企集中 竞争格局出清 国药和华润系掌握行业话语权 需求向新品升级 景气度提升[2] - 原料药行业资本开支高峰期结束 三大成长逻辑包括高端市场新品放量 一体化整合及出海 成本领先型CDMO 产业向上拐点明确 头部公司业绩持续爆发 中期收入和利润或超前高[2] - CDMO板块小分子等存量业务盈利稳定 多肽 小核酸 ADC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拉动产能利用率爬坡 提升盈利能力 A+H融资活力复苏 重磅BD强化市场信心 供给端格局优化 CRO头部企业份额提升[2] - 中药领域院内板块复苏 新药定价友好 院外板块消化高基数及库存 业绩端有望于3Q25逐步修复[2] - 线下药品零售行业供给侧出清节奏与业态升级进展为核心变量 2H25关店速度边际提升 一心堂推行门店升级 单店数据较好[2] - 科研服务领域国内创新药BD火热推动下游需求回暖 工业端收入弹性大 国产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完善 品牌效应树立 中美关税战加速上游国产替代 海外市场广阔 国产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实现高增长 企业端供需改善 周期上行带来头部企业财务指标改善 利润弹性大于营收[2] 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深度报告 - 凯莱英小分子技术筑基 新兴业务渐入收获期[3] - 荃信生物深耕自免领域 单抗双抗全面布局[3] - 一脉阳光AI赋能第三方医学影像龙头发展加速[3] - 京新药业专注中枢神经与心脑血管 研发加码[3] - 迈普医学关联交易易介医疗 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3] - 昆药集团焕耀新章蓄势而行[3]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提升 价值重估[3] - 普洛药业厚积薄发 处于国内CDMO领军梯队[3] - 可孚医疗深耕家用医疗器械 经营趋势向好[3] - 澳华内镜清库存上新品迎拐点[3] - 爱博医疗眼科器械领域创新先驱 医疗加消费双驱动[3] - 司太立极具稀缺性的造影剂领军企业 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周期[3] - 毕得医药多维度追求高质量发展 业绩拐点已至[3] - 维力医疗从低耗到高耗开启新一轮高增长[3]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 受益集采布局海外[3] - 健友股份高端注射剂领航 生物类似物蓄势待发[3] - 联影医疗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 创新智造引领全球[3] - 信立泰慢性心衰蓝海市场 JK07成为重磅炸弹[3] - 鱼跃医疗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轻装上阵 迈入成长新阶段[3] - 一次性手套行业扰动出清 拐点已现 价格上行[3] - 自免疗法迈向双抗多抗时代[3] - 干细胞疗法政策扶持研发提速 产业迎来发展机遇[3] - 消化内镜行业X1镜体国内上市 迎来新增长周期[3] - 屈光专题新术式新需求[3] - Tempus AI映射下的A股投资机遇[3] - MCE 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3]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及研究专题 - 海外CXO 2025H1财报总结[4] - 从招投标数据看医疗设备更新进展[4] - 恩华药业CNS创新管线梳理[4] - 医药行业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4] -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4] - 华海药业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4] - 2025Q2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对美关税反制国产白蛋白市场展望[4] -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潜力巨大 AI推动数据掘金[4] - 海外CXO 2024财报总结[4] - 脑机接口行业更新及标的梳理[4] - 苑东生物研发管线更新[4] - CXO行业新周期新起点[4] - 2025Q1医药业绩前瞻[4] - 高血压创新药是一笔好生意[4] - 2024年零售渠道中成药表现[4] - 第十一批国采目录产品梳理[4] - 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4] - 中药企业的创新布局[4] - AED行业近况更新[4] - 2025Q2医药业绩前瞻[4] - 抗生素产业链近况更新[4] -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4] - 精麻行业近况更新及2025年经营展望[4] - 骨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4] - AI赋能医药四大领域全面降本增效[4] - 昂利康创新研发渐入收获期[4] - 药明系JPM更新[4] - 痛风用药蓝海大市场关注在研新药进展[4] - 医药行业ETF研究系列[4] - 集采优化看好制剂板块业绩与估值修复机会[4] - 2025Q1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国内TAVR赛道近况更新[4] 创新药周报重点事件 - 诺华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获得IL-6单抗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5] - 每月一针ASO疗法治疗sHTG III期数据亮眼[5] - 全球首个PD-L1 ADC进入III期临床[5] - Kite 3.5亿美元收购体内CAR疗法公司Interius[5] - DPP1抑制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获批上市[5] - MNC 2025年中报梳理[5] - 泛PI3K-mTOR抑制剂gedatolisib二线治疗HR+/HER-/PIK3CAwt BC III期成功[5] - miR-124激活剂obefazimod诱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III期成功[5] -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relacorilant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递交NDA[5] - 全球首个口服HAE急性发作按需治疗药物获批上市[5] - FIC FGFR2b单抗一线治疗胃癌III期成功[5] - Bima联合司美用于肥胖症维持瘦体重并实现额外体重下降[5] - 干细胞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进入III期临床[5] - Schrödinger发布MALT1抑制剂数据[5] -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乳腺癌mPFS超3年[5] - 贝莫苏拜加安罗替尼VS K药1L NSCLC III期成功[5] - Merus EGFR/LGR5双抗加K药一线治疗HNSCC数据积极[5] - 全球首个MET ADC获批上市治疗NSCLC[5] - MNC 2025年一季报梳理[5] - AACR 2025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梳理[5] - Orforglipron首个III期试验成功[5] - Tarlatamab二线治疗SCLC III期中期分析积极[5] - 赛诺菲19亿美元收购MCE疗法[5] - 安进半年一针CD19单抗治疗gMG III期数据积极[5] - 天辰IgE单抗头对头奥马珠单抗治疗CSU优效[5] - AZ口服SERD联合CDK4/6i III期成功[5] - 默沙东HIF-2α抑制剂belzutifan欧盟获批[5] - 辉瑞PARPi联合ARi降低mCRPC全人群死亡风险20%[5] - Biohaven蛋白降解剂4小时Gd-IgA1清除率达60%[5] - Vir公司两款肽遮蔽TCE末线治疗实体瘤读出积极数据[5] - GSK半年一针IL-5单抗德莫奇单抗递交BLA[5] 华创医药专家谈专题 - DRG背景下精麻行业发展新趋势[6] -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的医疗设备市场展望[6] - 头颈癌治疗现状及最新临床进展[6] - 设备更新中的超声行业受益情况[6] - 口腔行业近况交流[6] - 血制品行业近况更新[6] - AI在新药研发CXO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6] - 影像设备专家[6] - 肿瘤临床专家[6] - 血制品专家[6] - 超声专家[6] - 医保专家[6] - 省体原料药专家[6] - 自免销售专家[6] - CGM专家[6] - 肺癌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6] - 电生理行业近况交流[6] - 骨科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稿解读[6] - 几种科研试剂平台公司业务模式对比[6] - 医保加商保一站式结算趋势解读[6] - 血制品行业2024年总结与2025年展望[6] - 异体CAR-T最新进展[6] -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6] - 外周介入行业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解读[6] - 再探实验猴供需情况变化[6] - 医保丙类目录政策解读[6] - AI药物研发监管和商业模式[6] - AI医学影像专家电话会[8] - Tempus AI持续大涨 国内AI加诊断落地[8] - 从Doximity看AI如何重塑医疗服务业态[8] - 医疗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交易[8] - AI加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8] - 医院如何看待AI医疗的落地[8] - 脑机接口专家交流[8] - 屈光设备迭代推动术式升级[8] - AI驱动的医药创新[8]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 国产白蛋白市场机会[8] - mRNA肿瘤疫苗技术及应用[8] - 骨科行业近况更新[8] - 中美医药政策展望[8] - 干细胞行业专家交流[8] - 眼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8] -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8] - 自免双抗研发概况及研发难点解析[8] - 腔镜手术机器人专家访谈[8] - 临床CRO行业专家访谈[8] - 从减重到代谢共病管理创新药研发现状与未来展望[8] - 医疗器械集采新风向[8] - siRNA药物的研发进展分享[8] - 脑机接口行业近况交流[8] - 从减肥药物临床数据看未来研发趋势[8] -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更新[8] - 临床治愈时代慢性乙肝创新药研发展望[8] - 干细胞技术分享及行业近况更新[8]
可孚医疗9月15日获融资买入595.06万元,融资余额1.4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1:35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15日股价下跌0.85% 成交额7013.83万元[1] - 当日融资买入595.06万元 融资偿还1410.60万元 融资净流出815.54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1.50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49亿元(占流通市值1.8%) 融券余额82.81万元[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余量2.09万股 融券余额82.81万元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当日偿还500股 卖出500股 卖出金额1.98万元[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8月29日股东户数1.90万户 较上期持平[2] - 人均流通股10223股 较上期无变化[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3] 机构持仓动向 - 国泰医药健康股票A(009805)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230.12万股[3] - 该机构较上期增持23.66万股[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96亿元 同比下降4.03%[2] - 归母净利润1.67亿元 同比下降9.51%[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35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9.78亿元[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家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1] - 收入构成:康复辅具类43.12% 医疗护理类32.45% 健康监测类20.76% 其他3.68%[1] - 成立于2009年11月19日 2021年10月25日上市[1] - 注册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振华路816号及香港新界葵涌工业街23-31号[1]
“背背佳”要带母公司勇闯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23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可孚医疗从2007年湖南长沙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通过整合国民品牌"背背佳"实现技术迭代和渠道革新 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的跨越 [3] - 2014年率先布局电商渠道 线上销售额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线下同步建立738家自有门店(含689家健耳听力服务中心)形成全渠道闭环 [4] - 2024年按收入计位列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第二 康复辅具和矫姿带品类市场份额均接近30% 背背佳单品牌年收入突破5亿元 [4]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3年因渠道扩张下滑4.14% 2024年回升4.53%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同比微降4.03%) [9]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从2022年5.26亿元增至2024年10.4亿元(两年翻倍) 2025年上半年占比超35%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背背佳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0][11]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4年收入4.89亿元(同比下滑16.70%) 呼吸支持类产品收入2.67亿元(同比下滑41.35%) 主因疫情后需求回归常态及竞争加剧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2.60%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9.51%) [12]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毛利率从2022年37.84%持续攀升至2024年50.58%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49.99% 主因自产比例从45%提升至68%及高毛利康复辅具占比扩大 [14] - 2024年销售费用达9.73亿元(同比激增31.40%) 占营收比例32.6% 其中门店扩张成本占40% 线上推广费用超35% [14] - 2024年研发费用0.96亿元(同比下降15.67%) 研发费率3.2%低于行业平均5%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率提升至3.5% [15] 渠道布局与海外拓展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8.94%)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近10亿元(占总营收65%) 兴趣电商收入占比超线上总营收20% [18] - 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同比下滑3.12%) 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12.5%) 健耳听力营收增幅超20% [18] - 2024年境外收入5915.09万元(占比不足2%) 2025年上半年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 海外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19]
三年半营收破百亿!背背佳母公司冲刺港股,增长业绩存隐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9-13 09:41
公司上市进程 - 可孚医疗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 [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二十年前从湖南长沙一家小公司起步 最初从事血压计、体温计等基础医疗产品 [2] - 通过对背背佳品牌的战略整合 依托其千万级用户基础拓展至康复辅具、听力健康等领域 [2] - 2014年率先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 线上销售额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第一 [3] - 截至2024年线下布局738家自有门店 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 [3] 市场地位 - 2024年按国内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 [4] - 家用康复辅具、矫姿带(含背背佳)两大品类市场份额均接近30% 双双拿下行业第一 [4] - 2024年背背佳单品牌收入突破5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3年下滑4.14% 2024年回升4.53%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 同比微降4.03% [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2.60% [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元 同比下滑9.51% [9] 业务板块表现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从2022年5.26亿元飙升至2024年10.4亿元 两年实现翻倍增长 [7] - 2025年上半年康复辅具收入占比超35% 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7] - 背背佳2024年收入达5亿元 较2023年增长超60% [8]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4年收入4.89亿元 同比下滑16.70% [9] - 呼吸支持类产品2024年收入2.67亿元 同比下滑41.35% [9]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从2022年37.84%持续攀升至2024年50.58%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49.99% [10] - 自产比例从2022年45%提升至2024年68% [10] - 康复辅具毛利率超60% [10] - 净利率2022-2024年分别为10.15%、8.86%、10.47% 2025年上半年为11.14% [11] 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达9.73亿元 同比激增31.40% 占营收比例高达32.6% [11] - 健耳听力门店扩张带来的租金、人力成本增加占销售费用40% [11] - 背背佳等产品推广产生的线上服务费、广告宣传费占比超35% [11]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5.67%至0.96亿元 研发费率仅3.2% [1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率提升至3.5% [11] 渠道布局 - 2024年线上渠道实现收入19.90亿元 同比增长8.94% [12]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近10亿元 占总营收65% [12] - 兴趣电商收入占比已超线上总营收20% [12] - 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 同比下滑3.12% [12] - 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近5亿元 同比增长12.5% [12] - 产品覆盖全国20余万家药店 [12] 海外业务 - 2024年境外收入5915.09万元 占比不足2% [1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突破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13] - 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拓展海外市场 [13] 门店数量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数量为689家 较2024年末759家减少70家 [15]
可孚医疗: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2 12:10
公司治理变更 - 公司总股本因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从209092000股减少至208897000股 减少195000股 [2] - 公司补选独立董事并根据证券法规最新要求修订《公司章程》相关条款 [2] - 公司变更注册地址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及备案手续 取得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