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泰妮(300957)
icon
搜索文档
贝泰妮八年蝉联云南百强民企 创新研发构筑皮肤健康产业壁垒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15:01
公司荣誉与战略定位 - 连续八年跻身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并包揽制造业20强 创新能力20强榜首 吸纳就业20强三项大奖[1] - 坚持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 以研发构筑长期价值壁垒 深度融合地方战略与资源禀赋 致力于打造皮肤健康生态为核心的多品牌矩阵和全产业链布局[1] - 核心品牌薇诺娜连续八年荣获天猫金妆奖 连续五年稳居中国敏感肌护肤市场首位 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2] 财务表现与产业贡献 - 2021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6.66亿元 利润34.21亿元 纳税约27亿元[2] - 积极响应云南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政策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中国绿色美谷产业标杆[2] 研发创新与科技壁垒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19亿元 营收占比5%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3] - 形成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创新机制 累计完成63家医院皮肤学科临床研究合作 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93篇[3] - 持有授权专利281项 立项国家标准样品4项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 团体标准68项[3] - 累计自主备案原料达16项 2025年上半年新增4项新原料备案 居行业前列[3] - 构建中法日跨国研发网络 向IFSCC大会提交6篇学术论文 覆盖计算机辅助原料设计等前沿领域[3] 品牌战略与国际化布局 - 主品牌薇诺娜实现从专注敏感肌向专研敏感肌战略升级 拓展至美白 抗衰等进阶功能市场[4] - 通过内生孵化加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发展为多品牌 多品类 全渠道的皮肤健康产业集团[4] - 国际化以深耕东南亚 辐射一带一路为路径 产品进入泰国主流KA渠道和医美诊所[4] - 借助Instagram TikTok等社媒平台建立品牌认知 港澳市场通过万宁渠道实现稳步销售[4] 行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面对化妆品行业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 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4] - 坚持长期主义 通过科技创新与可持续运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4]
聚焦可持续发展 贝泰妮连获三项ESG认可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2:29
ESG荣誉与认可 - 公司入选202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100强 荣获中国基金报2025中国上市公司英华奖A股ESG示范案例 并作为优秀案例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5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总结[1] - 公司获得华证ESG评级AAA级和AA级认证 同时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及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1] ESG实践与披露 - 公司连续四年发布ESG报告 对标国际标准 将政策引领转化为企业行动 披露质量和ESG管理系统性获得认可[2] - 在云南哈巴雪山建立青刺果种植示范基地 融合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 中央工厂集成太阳能光伏矩阵与新能源运输网络 包装创新使替换装减塑达39%[2] 科研与人文驱动 - 依托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成功备案17款化妆品新原料 将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为科技产品 相关产品在2024年带动产业链新增产值超百亿元[3] - 薇笑阳光计划持续十年守护高紫外线地区皮肤健康 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和乡村教育项目 体现取之于自然回馈于社会的价值观[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是中国功效性护肤品销量排名第一的品牌 市场排名连续多年稳居第一[1] - 企业治理 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践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1]
限期整改叠加业绩“崩盘”,贝泰妮的敏感肌神话碎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9-19 03:12
监管合规事件 - 云南省药监局对贝泰妮及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云南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科凝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器械检查结论均为"限期整改" [2] - 2024年以来公司连续遭遇合规争议,包括"防腐剂"事件与产品抽样检查不合格问题 [2]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滑15.43%,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暴跌49.01% [2] - 净利率同比下降6.49个百分点至10.47%,创历史新低 [2] - 主力品牌薇诺娜营收19.5亿元(占总营收82%)同比下滑18%,姬芮下滑11%至2.12亿元,泊美下滑5%至0.24亿元 [3] - 瑷科缦营收0.51亿元(+94%)与薇诺娜宝贝1.1亿元(+9%)增速亮眼但基数过小难以拉动整体业绩 [5] 产品结构与定价策略 - 护肤品收入20.01亿元同比下滑12%,平均售价从42.78元降至39.01元 [5] - 彩妆收入2.39亿元同比下滑7.1%,平均售价从38.67元降至37.77元 [5] - 医疗器械产品平均售价从106.61元降至95.88元 [5] 渠道表现 - 线上渠道收入17.43亿元(-5.89%),OMO渠道1.91亿元(-10.48%),线下渠道4.24亿元(-41.58%) [5] - OTC渠道覆盖全国药房超12.9万家,线下直营店达179家,OMO平台客单价超1500元 [6] 成本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12.85亿元同比增长0.6%,费用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52.92% [8] - 渠道及广告宣传费占销售费用70%以上 [8] - 管理费用1.92亿元同比增长9.76%,研发投入1.19亿元同比下滑8.69% [9]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从2021年高点289.35元跌至47.46元,总市值201亿元较峰值缩水近千亿元 [10]
化妆品板块9月17日跌0.24%,青松股份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0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7 08:52
板块整体表现 - 化妆品板块当日下跌0.24% 跑输上证指数(涨0.37%)和深证成指(涨1.16%)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05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4981.69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5472.15万元 [2] 个股涨跌情况 - 青松股份领跌板块 跌幅达2.62% 收盘价6.31元 成交20.42万手 成交额1.30亿元 [1][2] - 珀莱雅逆势上涨0.85% 收盘价81.77元 为板块最高价个股 成交4.47万手 成交额3.64亿元 [1] - 福瑞达当日平收 收盘价7.91元 成交7.01万手 成交额5543.08万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水羊股份成交最为活跃 成交额达4.22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568万元 但游资资金净流入1835.02万元 [2][3] - 丸美生物主力资金净流出595.85万元 净占比达13.10% 但散户资金净流入700.89万元 净占比15.41% [3] - 上海家化主力资金净流出585.30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855.84万元 但散户资金净流入1441.14万元 净占比11.87% [3]
化妆品板块9月16日涨0.03%,水羊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320.22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08:52
板块整体表现 - 化妆品板块当日上涨0.03% 上证指数上涨0.04%至3861.87点 深证成指上涨0.45%至13063.97点 [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 最高涨幅为水羊股份1.63% 最低涨幅为丸美生物0.10% [1] - 板块内6只个股下跌 最大跌幅为锦盛新材-3.94% 最小跌幅为珀莱雅-0.01% [2]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水羊股份领涨板块 收盘价22.48元 成交量20.85万手 成交额4.69亿元 [1] - 青岛金王涨幅1.44% 成交量32.66万手居首 成交额2.77亿元 [1] - 珀莱雅成交额3.63亿元居板块首位 股价微跌0.01%至81.08元 [1][2] - 锦盛新材跌幅最大达-3.94% 成交额1.16亿元 [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320.22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6621.77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2301.55万元 [2] - 水羊股份主力净流入4107.16万元 占比8.75% 游资净流入3068.60万元 占比6.54% [3] - 青岛金王主力净流入1530.70万元 占比5.53% 游资净流出805.81万元 [3] - 福瑞达主力净流出1015.71万元 占比-18.75% 散户净流入897.03万元 占比16.56% [3] - 华业香料主力净流出596.59万元 占比-12.31% 游资净流出378.95万元 占比-7.82% [3]
化妆品板块9月15日跌0.18%,华业香料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8338.08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08:49
板块整体表现 - 化妆品板块整体下跌0.18% 跑输上证指数(下跌0.26%)但跑赢深证成指(上涨0.63%)[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 10只个股上涨 10只个股下跌[1][2] - 华业香料领跌板块 跌幅达1.79%[1][2] 个股价格表现 - 锦盛新材涨幅居首 上涨3.72%至14.48元 成交额1.79亿元[1] - 拉芳家化上涨2.11%至28.58元 成交额2.00亿元[1] - 嘉亨家化上涨1.73%至30.01元 成交额266万元[1] - 珀莱雅跌幅显著 下跌0.78%至81.09元 但成交额达4.91亿元居板块首位[1][2] - 水羊股份下跌0.23%至22.12元 成交额3.18亿元[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8338.08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695.62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7642.46万元[2] - 锦盛新材主力净流入1850.04万元 占比10.31% 居板块首位[3] - 嘉亨家化主力净流入860.46万元 占比6.20%[3] - 贝泰妮主力净流入712.42万元 占比3.31%[3] - 敷尔佳主力净流出670.95万元 占比-15.20% 为板块最高流出比例[3] - 丸美生物主力净流出386.68万元 占比-6.97%[3] - 福瑞达主力净流出422.97万元 占比-6.58%[3]
贝泰妮(300957):利润降幅大幅收窄,毛利显著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9-14 11: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23.7亿元同比下滑15.4% 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滑49% [2][4] - 单Q2营收14.2亿元同比下滑16.7% 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滑29% 较Q1环比降幅收窄(Q1净利润同比下滑84%) [2][4] - 毛利率显著改善 H1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至76% Q1/Q2分别提升5.4/2.1个百分点 [10] - 费用率因收入下滑被动提升 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同比+8.6/+1.9/+0.8/+0.4个百分点 [10] - 瑷科缦品牌表现亮眼 H1营收0.5亿元同比增长93.9% 主品牌薇诺娜营收19.5亿元同比下滑18.4% [10] - 线上渠道营收17.4亿元同比下滑5.9% 线下渠道营收4.2亿元同比下滑41.6% [10] 财务表现 - 2025H1归母净利率10.4% 同比下滑6.9个百分点 Q1/Q2净利率分别为3.0%/15.3% [10]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18/1.55/1.67元 [10] - 当前股价48.90元 总股本4.236亿股 每股净资产14.28元 [7] 经营策略 - 坚持渠道稳价维价 减少促销权益占比 精简产品系列和SKU数量 [10] - 瑷科缦推新"白月光"系列及"小金刚"院线级防晒乳 薇诺娜推新银核霜及银核精华拓展抗衰场景 [10] - 存货持续优化 特护霜、防晒乳等核心大单品价盘稳定 [10] 品牌表现 - 薇诺娜宝贝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8.6% 姬芮营收2.1亿元同比下滑11.5% 泊美营收0.2亿元同比下滑4.7% [10] - OMO渠道营收1.9亿元同比下滑10.5% [10]
贝泰妮攻坚 “最难市场”
虎嗅APP· 2025-09-13 13:19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多品牌战略和出海计划应对主品牌增长放缓及业绩压力 核心是提升薇诺娜品牌效率并培育新品牌如瑷科缦和薇诺娜宝贝 同时加速东南亚市场扩张以寻求新增长点[7][10][19] 产能与研发 - 中央工厂总投资5亿元 2023年投产 满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 目前产值约26亿元 薇诺娜品牌占比超90%[6][7] - 工厂配备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 聚焦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等本土植物原料研发 强化供应链特色[6] - 生产线资源向瑷科缦、贝芙汀等新品牌倾斜 通过订单预测数字化和柔性制造试点管理多品牌产能与成本风险[14] 品牌与产品策略 - 薇诺娜品牌长期贡献公司超80%营收 主导地位显著[7] - 2025年启动"瘦身计划" 产品线聚焦五大核心系列:特护霜(修护)、清透防晒乳(防晒)、修白瓶(美白)、银核霜(抗老)及屏障特护霜(医美术后) 通过"敏感肌 PLUS"解决方案提升客单价[15] - 多品牌矩阵包括瑷科缦(高端抗衰)、薇诺娜宝贝(婴童护肤)、贝芙汀(专业祛痘)、姬芮(大众美妆)、泊美(大众植物护肤)及初普(家用美容仪)[7] - 2025年上半年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 同比增长93.90% 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 同比增长8.62%[11] - 2024年薇诺娜宝贝营收破2亿元 瑷科缦营收涨幅66%[11] - 2023年收购悦江投资51%股权(代价5.36亿元) 获得姬芮和泊美品牌 2024年两品牌贡献营收5.51亿元 增速达226.48%[12] - 2025年上半年姬芮营收2.1亿元 泊美销售额2383万元[12] 渠道布局 - 薇诺娜以线上、线下、OMO三大渠道为主 覆盖全国12.9万家药房[7] - 线下策略聚焦OTC渠道 专柜门店定位"小而美"体验店 重心从数量增长转向提升单店坪效[7][8] - 医美领域以封闭院线为主 合作美丽田园等机构 瑷科缦为主要产品[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2亿元 同比减少15.43% 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49.01%[8] - 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 毛利率、现金流及库存结构优化[8] - 护肤品和彩妆营收同比下滑 但毛利率分别提升4.22和1.75个百分点[12] 出海战略 - 出海以东南亚为起点 重点布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计划辐射欧美市场[21]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550% 占营业收入1.37%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3901万元[21] - 泰国市场采用"自建团队+经销商"模式 实行自负盈亏机制 线下进驻BEAUTRIUM和EVEANDBOY等连锁店及30家高端医美诊所 线上通过Shopee、Lazada和TikTok运营[21] - 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设立研究院支持全球化战略[21] - 美国及加拿大市场目前仅进驻华人超市[21]
贝泰妮攻坚 “最难市场”
虎嗅· 2025-09-13 06:10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多品牌战略和出海扩张应对主品牌增长放缓及业绩压力 核心品牌薇诺娜仍占据主导地位 但子品牌瑷科缦和薇诺娜宝贝等正快速成长 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成为新增长突破口[1][2][3][9][10][11] 产能与供应链 - 中央工厂总投资5亿元 2023年投产 满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当前产值约26亿元 薇诺娜品牌占总生产线90%以上[1] - 工厂配备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 以青刺果 马齿苋 滇山茶 滇重楼等本土植物为核心原料 从源头强化供应链特色[1] - 为支持多品牌战略 瑷科缦抗衰系列和贝芙汀婴童护理线的新生产线已在推进中[1] 品牌与产品矩阵 - 公司以薇诺娜品牌为核心 旗下拥有瑷科缦(高端抗衰) 薇诺娜宝贝(婴童护肤) 贝芙汀(专业祛痘) 姬芮(大众美妆) 泊美(大众植物护肤)以及初普(家用美容仪)等多品牌[1] - 薇诺娜品牌长期贡献公司80%以上营收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 - 2025年上半年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 同比增长93.90% 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 同比增长8.62%[4] - 2024年薇诺娜宝贝营收突破2亿元 瑷科缦营收涨幅为66%[4] - 2023年公司斥资5.36亿元收购悦江投资51%股权 将资生堂旗下姬芮和泊美纳入麾下 2024年这两个品牌贡献营收5.51亿元 增速达226.48%[5] - 2025年上半年姬芮营收2.1亿元 泊美销售额2383万元 快速填补了公司在大众彩妆的空白[5] - 公司启动薇诺娜"瘦身计划" 将产品线聚焦于五大核心系列:特护霜(修护) 清透防晒乳(防晒) 修白瓶(美白) 银核霜(抗老)以及屏障特护霜(医美术后) 通过打造"敏感肌 PLUS"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客单价[7] 渠道布局 - 薇诺娜以线上 线下 OMO三大渠道为主 作为首批进驻药房的化妆品品牌 目前已覆盖全国12.9万家药房[2] - 线下渠道以OTC为重 专柜门店定位为小而美的体验店 未来将注重提升单店坪效而非盲目拓店[2] - 医美领域以封闭院线为主要场景 与美丽田园等医美机构合作 主推瑷科缦产品[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3.72亿元 同比减少15.43% 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49.01%[2] - 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 毛利率 现金流 库存结构等指标优化[2] - 分品类看 护肤品和彩妆营收同比均下滑 但毛利率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4.22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6] 海外扩张 - 出海以东南亚为起点 首站泰国 并计划向马来西亚 新加坡市场扩张 逐步辐射欧美市场[10]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50% 占营业收入比重1.37%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3901万元[10] - 在泰国市场覆盖30家高端医美诊所 线下进驻BEAUTRIUM和EVEANDBOY等知名美妆连锁店 线上通过Shopee Lazada和TikTok三大电商平台销售[10] - 采用"自建团队+经销商"模式运营 给予当地合作公司较大权限并实行"自负盈亏"机制[11] - 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仅进驻华人超市 未来希望进军海外药房[11]
日化护肤半年报|贝泰妮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归母净利润降49%却拿过半收入做营销
新浪财经· 2025-09-12 10:41
行业财务特征 - 护肤日化行业2025年上半年呈现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现象 超8成公司销售毛利率高于50% 过半数公司销售净利率低于10% [1] - 销售毛利率前三企业为锦波生物(90.68%)、敷尔佳(81.47%)、贝泰妮(76.01%) 仅4家公司销售毛利率低于50% [2] - 销售净利率前三企业为锦波生物(45.5%)、敷尔佳(26.61%)、珀莱雅(15.41%) [2] 营销费用分析 - 行业销售费用普遍较高 巨额营销侵吞利润导致高毛利低净利现象 [1][2] - 丸美生物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高达56.5% 成行业营销投入最高企业 [1][3] - 多家企业销售费用率超40% 即公司拿超40%营收用于营销支出 [3] 研发投入状况 - 行业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 研发端投入不足营销端零头 丸美生物研发费用率仅2.3% [3] - 产品同质化严重 创新力度不足 难以满足消费者护肤需求 [3] - 资源过度集中于出圈品牌 导致公司营收依赖单一品牌 抗风险能力减弱 [3]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环境下新锐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快速触达消费者 实现品牌规模快速提升 [2] - 行业营销内卷加剧 表现为聘请流量明星代言、超头主播合作、社交媒体种草及综艺广告植入等多种形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