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伟股份(300919)
icon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300919)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17 07:45
会议情况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8月15日召开[2] - 会议应到董事9人,实到9人[2] 审议事项 - 以9票同意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3] - 以9票同意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议案[3] 资金使用 - 公司严格按规定使用募集资金,无违规使用情形[3] 公告披露 - 2025年半年度报告等相关公告同日披露在巨潮资讯网[3] -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等公告同日披露在巨潮资讯网[4] 备查文件 - 备查文件含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决议[5] - 备查文件含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决议[5]
中伟股份(30091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17 07: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为213.23亿元,同比增长6.1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3亿元,同比下降15.20%[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76亿元,同比增长13.12%[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股,同比下降14.13%[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64%,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23]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746.9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29%[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3.4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99%[2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5573.76万元[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32254.72万元,净利润为70323.2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277.46万元[48] 成本和费用 - 公司营业成本为187.42亿元,同比增长6.97%,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所致[63] - 公司研发投入为5.45亿元,同比增长20.91%,主要系持续加大四大核心材料研发投入[63]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镍系、钴系、磷系和钠系新能源材料[31] - 公司与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领先电池产业链客户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31] - 公司上游一体化布局已形成近20万金吨镍冶炼产能[36] - 公司产品销售量超18.8万吨,同比增长33.91%[48] - 新能源金属业务收入为92.73亿元,同比增长44.01%,毛利率为7.44%,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65][68] - 电池材料业务收入为96.32亿元,同比下降5.55%,毛利率为17.34%,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65][68] - 公司境外收入为107.84亿元,占营业收入50.58%,主要产品为三元前驱体和新能源金属[66] 各地区表现 - 欧洲市场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00万辆同比增长26%[38] - 2025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10万辆同比增长28%中国市场550万辆同比增速32%[38] - 摩洛哥生产基地仅用9个月完成产线拉通,成为当地唯一运营的中国新能源材料企业[60] - 印尼镍原矿粗炼总产能达20万金吨,实现OESBF+RKEF双技术路线[5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法律责任[4] - 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在报告第三节"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有详细描述[4] -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和公司简介在报告第二节[7]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在报告第三节[7] - 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相关内容在报告第四节[7] - 重要事项在报告第五节[7] -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在报告第六节[7] - 债券相关情况在报告第七节[7] - 财务报告在报告第八节[7] 分红和回购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逾16.8亿元,2024年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40.15%[52]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回购金额约6.62亿元,回购股份1895万股[53] - 2024年回购计划拟投入资金50,000万至100,000万元,回购价格上限57元/股[122] - 2024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29] 技术研发 - 公司超高镍三元前驱体能量密度达230mAh/g,较镍含量60%-80%的三元电提升12.7%-27.8%[54] - 公司全球首创4.55V高电压钴系前驱体,提升消费电子电池充电速度[54] - 钠离子电池低成本聚阴离子(NFPP)前驱体已于2024年实现量产[54] - 第四代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达2.6g/cm³,正在客户验证阶段[55] - 固态电池用高镍前驱体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55] - 离心萃取技术革新镍钴湿法冶炼工艺,实现高效环保生产[54] - 富氧侧吹(OESBF)工艺实现红土镍矿冶炼技术全球突破[54] 市场趋势 - 2025年1-6月全球磷酸铁锂总产量163.2万吨同比增长66.6%[38] - 2025年1-6月全球锂电池产量超986GWh同比增长48%其中储能电池258GWh同比增长106%[41] - 2025年1-6月国内钴酸锂产量达5.37万吨同比增长27.8%[41] - 2025年1-6月中国钠离子电池产量2.1GWh预计全年达6.49GWh[42] - 2025年1-6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6.11亿台同比增长0.8%[40] - 动力市场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占2025年1-6月总装车量比达81.4%[38] - 英国政府斥资6.5亿英镑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计划[38] - 全球机器人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2.3GWh增长至2024年的10.0GWh,年复合增长率为44.8%,预计2030年达68.9GWh,年复合增长率37.9%[45] - 全球人形机器人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的20兆瓦时增至2030年的4.0GWh,年复合增长率140.7%[45] - 低空飞行器销量预计从2024年的3380万台增至2030年的1022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20.3%[46] - 全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销量预计从2024年的1100台增至2030年的53300台,年复合增长率90.4%[46] - 低空飞行器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的3.6GWh增至2030年的97.8GWh,年复合增长率73.4%[46]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48.4GWh,预计2025年退役量82万吨,2030年超400万吨,市场规模突破2800亿元[47] 现金流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76亿元,同比增长13.12%,主要系采购结算变化所致[63]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36亿元,同比减少15.90%,主要系购建长期资产现金减少[63]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5亿元,同比下降74.60%,主要系取得银行借款净流入减少[6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39亿元,同比下降131.99%[63] 投资和融资 - 报告期投资额107.89亿元,较上年同期40.03亿元增长169.55%[78] - 印尼红土镍矿冶炼项目累计投入44.95亿元,占计划投资额92.75亿元的48.46%[80] - 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9.99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49.53亿元[87] -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3.07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42.729亿元[87] - 两期募资合计总额93.07亿元,累计使用92.25亿元,期末闲置资金0.82万元[86] - 印尼基地红土镍矿项目投资145,000万元,完成进度100.01%[91] - 贵州西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硫酸镍项目投资182,000万元,完成进度100.09%[91] - 广西南部基地年产20万吨高冰镍项目投资21,100万元,完成进度98.5%[91] - 贵州开阳基地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投资78,000万元,完成进度97.5%[91]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总投资922,120万元,实际投资1,160万元,完成进度73.7%[91]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未与主要客户建立价格调整机制[107] - 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业务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108] - 外汇结算比例上升,存在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益风险[109] - 公司制定外汇套期保值制度以降低汇率波动影响[109] - 印尼镍矿资产规模达1,131,810.1万元,占公司净资产比重55.65%,当期亏损14,236.04万元[74] 关联交易 - 宏林建设工程集团与关联方的交易金额为5,356.48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的2.67%[170] - 湖南中先智能科技与关联方的交易金额为30.92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的0.02%[170] - 公司向关联方采购商品金额为17.01万元,占比0.00%[171] - 公司向关联方购买服务及租赁金额为136.09万元,占比0.01%[171] - 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商品及提供行政服务金额为142.31万元,占比0.01%[172] - 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或提供工程服务总金额为18,211.46万元[173] 担保情况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担保额度为54,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10,000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另一笔担保额度为87,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52,496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三笔担保额度为10,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9,000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四笔担保额度为15,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0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五笔担保额度为30,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12,000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六笔担保额度为20,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18,800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七笔担保额度为20,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4,850万元[187] - 公司对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八笔担保额度为20,000万元,实际担保金额为18,970万元[187]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10,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50,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5,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8,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80,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57,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24,525.3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50,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18,000万元[188] - 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10,000万元[188] 社会责任 - 公司在印尼莫罗瓦利产业基地为60户困难家庭提供生活物资[154] - 公司在印尼完成Bunta村道路援建工程并开展145户家庭大规模慰问[154] - 公司宁乡基地组织32名员工集体献血[155] - 公司铜仁基地为麻音塘中心完百余名学生提供文具用品[155] - 公司上半年累计惠及海外205户家庭、国内300余名儿童及多个乡村社区[155]
韩国浦项联手中伟布局,中国LFP产业链全球“溢出”
高工锂电· 2025-08-14 10:45
行业活动预告 - 2025年11月18-20日将在深圳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和高工产研,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1] 浦项未来与中伟新材料合作 - 浦项未来与中伟新材料签署LFP正极材料业务合作协议,计划建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设施以供应ESS市场 [2] - 浦项未来此前主营业务为生产NCM和NCMA正极材料,近期关键布局包括LFP、富锰锂(LMR)和人造石墨 [2] - 浦项未来尤其看好LMR电池,认为其可以在价格上与LFP电池竞争 [2] - 浦项未来在材料环节试图与中国锂电产业脱钩,这与下游电池客户的战略转向相关 [3] 浦项未来的客户与产能 - 浦项未来主要客户为LG新能源、三星SDI等日韩电池厂,通过这些企业紧密关联美国市场 [4] - 浦项未来在全罗南道光阳市建成前体工厂,年产能4.5万吨,主要为三元正极前驱体,将供应给LG新能源与通用汽车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 [4] - 在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推进LMR电池后,浦项未来也跟进LMR材料生产 [5] "大而美"法案影响 - "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车补贴,影响日韩电池厂在美动力电池增量,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松下转向储能,技术路线从三元转向铁锂 [6] - 法案导致美国燃气轮机供应紧张,交付周期翻倍 [6] - 法案限制"受关注外国实体"的供应链,使日韩电池企业在供应链上陷入孤立,难以找到全面替代中国锂电材料的选项 [7] - 全球范围内缺乏"非中系"且可规模化供应的锂电材料产能,尤其在LFP方面 [7] LFP电池产业现状 - 全球正极材料产能高度集中在中国,LFP领域更为集中 [8] - LFP电池技术此前不被日韩企业看好,直至储能需求增长和动力领域强势地位显现才开始追赶 [8] - LFP性能高度依赖磷酸铁前驱体质量,主流工业路线和规模化产能长期沉淀在中国 [8] - 中国在锂盐、磷化工等环节具备完备集群,同等质量和成本的FePO₄与LFP量产能力短期难在海外复制 [8] 中国LFP材料出口 - 中国LFP正极材料从2025年开始全球畅销 [9] - 龙蟠科技旗下锂源与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子公司达成五年期、价值超50亿元的15.2万吨材料供应协议 [9] - 与福特汽车电池合资公司Blue Oval确立长期合作,自2026年起五年内每年供应近8万吨材料,支持其35GWh电池工厂 [9] 海外LFP材料建设 - 浦项未来等企业欲打造独立于中国的LFP正极材料产能,仍需中国材料企业如中伟新材料的支持 [10] - 浦项未来与中伟的合作基于此前在三元材料方面的合作,2023年签署前驱体生产合作协议,2024年合资成立CNP新材料科技公司 [10] - 双方计划在CNP新材料科技基础上将合作范围拓展至LFP正极材料 [10] - 万华化学与欧洲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ElevenEs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供应LFP正极材料等产品,支持其在塞尔维亚的电池生产 [10] - 海外LFP材料建设在地理和合规层面做"表面脱钩",在技术和成本层面仍深度绑定中国成熟产业链 [10]
研判2025!中国氧化钴行业生产流程、产量及价格分析:产量激增与政策赋能共驱需求,地缘博弈与回收体系重构价格[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4 01:26
行业概述 - 氧化钴是钴的氧化物统称 包括氧化亚钴 四氧化三钴和氧化钴三种形态 [2] - 氧化亚钴理论含钴量78.65% 在室温下易氧化生成氧化钴和四氧化三钴 [2] - 四氧化三钴理论含钴量73.43% 氧化钴理论含钴量71.06% 为不稳定化合物 [2] 生产工艺 - 含钴矿物通过火法富集后采用湿法冶炼制成氯化钴或硫酸钴溶液 再经化学沉淀制备氧化钴 [4] - 针对含钴废料或低品位矿石 采用火法工艺通过高温还原实现钴富集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钴矿 回收料 碳铵溶液 硫酸等原材料及采矿 破碎 焙烧 萃取等生产设备 [6] - 中游为氧化钴生产制造环节 [6] - 下游应用于电池材料 颜料与陶瓷 磁性材料 催化剂 消费电子等领域 [6] 资源供应格局 - 2024年全球钴陆地储量1100万吨 刚果(金)储量600万吨占比55% [8] - 2024年全球钴原料产量29.13万金属吨 同比增长22.39% [8] - 刚果(金)产量22万吨占全球75.86% 中国钴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 [8] - 2025年6月刚果(金)宣布延长钴出口禁令三个月 预计引发供应缺口并加速库存消耗 [8] 市场供需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氧化钴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产量0.95万吨 同比增长40.69% [10]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1800万辆 动力电池领域对高纯度氧化钴需求激增 [10] - 储能电池市场因双碳目标加速发展 消费电子领域新兴产品单机钴含量较传统机型提升40% [10] - 政策层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为动力电池应用提供长期利好 [10] 价格走势 - 受钴价下滑影响 氧化钴价格保持低位 [12] - 2025年2月刚果(金)实施钴出口禁令后钴价反弹近60% 氧化钴价格实现翻倍 [12] - 2025年3月中旬中国氧化钴价格升至20.75万元/吨 [12] - 2025年6月底价格保持19万元/吨 同比增长51.39% [12] 重点企业分析 - 华友钴业为行业龙头 掌握刚果(金)6处钴矿资源 实现40%原料自给率 [14] - 金川集团凭借丰富矿产资源和稳定生产能力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14] - 格林美依托镍钴资源回收技术构建动力电池材料闭环 [14] - 华友钴业2024年钴产品营业收入33.81亿元 同比下降19.20% 毛利率15.54%增加6.82个百分点 [15] - 寒锐钴业2024年钴产品营业收入23.48亿元 同比增长30.80% 毛利率10.58%增加5.54个百分点 [17] 发展趋势 - 刚果(金)2025年出口禁令延长导致全球钴供应减少6.7万吨 推动钴价单周飙升59% [19] - 印尼红土镍矿伴生钴资源快速崛起 2025年钴中间品对华出口占比达99% [19] - 中国企业通过海外资源布局强化供应稳定性 华友钴业控股刚果(金)TFM/KFM项目 洛阳钼业推进水电站建设 [19] - 技术突破方面 清远先导取得废水处理专利 中伟股份研发4.48V高电压四氧化三钴 格林美实现99.9%纯度钴回收 [20] - 新能源汽车 储能电池及消费电子要求氧化钴纯度≥99.9%且粒度可控 [20]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 欧盟碳关税通过下游需求间接影响钴价 [21] - 动力电池退役潮推动构建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模式 回收体系将成为核心 [21]
MSCI最新ESG评级出炉,璞泰来、欣旺达等企业的跃升密码
新京报· 2025-08-11 14:52
核心观点 - 多家新能源企业ESG评级显著提升 体现行业从合规向战略融合转型趋势 推动国际竞争力增强和全球化发展 [1][5][6] 企业ESG评级提升情况 - 璞泰来评级从A级跃升至AA级 [1] - 欣旺达评级由BBB级跃升至A级 [1] - 金风科技评级由BBB级升至A级 [1] - 中伟股份评级从BBB级直接跳升至AA级 [1] 企业ESG提升关键举措 - 璞泰来构建闭环ESG数据管理系统 覆盖碳排放/化学品安全/水资源管理 推动关键绩效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2] - 欣旺达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 电池护照数字化平台含6大功能模块/15类数据体系/78项关键指标 承诺2029年运营碳达峰/2050年运营碳中和 [3] - 金风科技2024年生产单位MW风机危险废弃物产生量降低 绿电占总电力消耗61.8% 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核率维持100% 供应商生产绿电比例达78% [3] - 中伟股份单位产品碳排两年下降23% 关键原料实现100%尽责管理 劳工管理/供应链透明度/董事会独立性表现突出 [4] ESG提升带来的商业价值 - 欣旺达与全球前五交流侧储能系统供应商建立业务关系 [4] - 评级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增强全球供应链竞争力 [4] - ESG优势转化为订单优势 形成ESG-技术-市场-资本正向循环 [4] 行业发展趋势 - ESG从风险管控工具升级为核心竞争力 推动国际市场拓展和供应链韧性增强 [5] - 未来呈现三大趋势:标准国际化/技术低碳化/管理数字化 [5] - 零碳工厂/循环经济/区块链溯源/碳数据平台成为创新标配 [5] - 双碳目标和绿色贸易规则驱动ESG优异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6]
今日69只股长线走稳 站上年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4:01
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653.50点,涨幅0.51%,A股总成交额达11496.23亿元 [1] - 69只A股价格突破年线,其中深振业A、德方纳米、安达科技乖离率较高,分别为5.97%、5.54%、5.19% [1] 个股突破年线情况 高乖离率个股 - 深振业A:最新价6.97元,年线6.58元,乖离率5.97%,今日涨幅7.07% [1] - 德方纳米:最新价35.42元,年线33.56元,乖离率5.54%,今日涨幅8.25% [1] - 安达科技:最新价5.86元,年线5.57元,乖离率5.19%,今日涨幅5.78% [1] 中等乖离率个股 - 珠海冠宇:最新价15.64元,年线14.99元,乖离率4.33%,今日涨幅6.76% [1] - 三维股份:最新价12.50元,年线11.99元,乖离率4.27%,今日涨幅7.76% [1] - 深城交:最新价32.59元,年线31.44元,乖离率3.66%,今日涨幅4.35% [1] 低乖离率个股 - 华熙生物、元祖股份、普瑞眼科等个股乖离率较小,刚站上年线 [1] - 正帆科技:最新价35.26元,年线34.67元,乖离率1.69%,今日涨幅3.13% [2] - 金徽酒:最新价18.91元,年线18.62元,乖离率1.56%,今日涨幅1.89% [2] 其他个股表现 - 歌尔股份:最新价23.83元,年线23.49元,乖离率1.43%,今日涨幅4.24% [2] - 隆基绿能:最新价16.00元,年线15.86元,乖离率0.90%,今日涨幅1.14% [2] - 中集车辆:最新价8.76元,年线8.68元,乖离率0.90%,今日涨幅1.86% [2]
电池行业CFO薪酬榜:中伟股份净利下滑25% CFO朱宗元涨薪至205万超同行2倍
新浪证券· 2025-08-08 07:53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CFO群体薪酬总规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81.48万元[1] - 电池行业(申万二级)85家上市公司CFO薪酬总额7645.22万元,平均年薪89.94万元,高于A股整体水平[1] 头部企业CFO薪酬表现 - 宁德时代CFO郑舒以285.10万元年薪位列行业第一,薪酬同比微降2.2%[2] - 贝特瑞CFO刘志文年薪274.83万元居第二,但薪酬同比下降45.7%[2] - 格林美CFO穆猛刚年薪234.95万元排名第三,薪酬同比大幅增长53.8%[2] 薪酬与业绩关联性分析 - 中伟股份CFO朱宗元年薪205.70万元(同比增长18.0%),但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64%[1][2] - 德瑞锂电CFO王中华年薪207.84万元(同比增长61.1%),公司归母净利润1.51亿元且增速达182.5%[2] - 派能科技CFO叶文举年薪144.01万元(同比下降54.2%),公司归母净利润0.41亿元且同比下降92.0%[2] 薪酬变动特征 - 中瑞股份CFO宋超薪酬同比增幅达156.1%,为行业最高涨幅[2] - 天赐材料CFO顾斌薪酬216.50万元零变动,但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4.4%[2] - 豪鹏科技CFO潘胜斌薪酬同比下降24.3%,公司净利润0.91亿元且同比增长81.4%[2]
电池行业CFO薪酬榜:天赐材料连续2年收利双降 CFO顾斌大专学历216万年薪上榜
新浪证券· 2025-08-08 07:47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CFO群体薪酬总规模达42.70亿元 平均年薪81.48万元 [1] - 电池行业(申万二级)85家上市公司CFO薪酬合计7645.22万元 平均年薪约89.94万元 高于A股整体水平 [1] 电池行业高管薪酬与业绩关联性 - 宁德时代CFO郑舒以285.10万元年薪居行业首位 公司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增速15.0%)[2] - 天赐材料CFO顾斌年薪216.50万元(零增长)位列第四 公司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74.4%)且营收连续两年下滑 [1][2] - 德瑞锂电CFO王卫生年薪207.84万元(增长61.1%) 公司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增速182.5%)[2] - 派能科技CFO叶文举年薪144.01万元(下降54.2%) 公司归母净利润0.41亿元(下降92.0%)[2] 薪酬变动特征 - 中瑞股份CFO宋超年薪155.09万元 同比增幅达156.1% 为行业最高涨幅 [2] - 贝特瑞CFO刘志文年薪274.83万元(下降45.7%) 公司归母净利润9.30亿元(下降43.8%)[2] - 格林美CFO穆猛刚年薪234.95万元(增长53.8%) 公司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2%)[2] 学历背景分布 - 行业前十名CFO中大专学历占比40%(天赐材料顾斌、贝特瑞刘志文、德瑞锂电王卫生、尚太科技王喜广)[1][2] - 硕士学历占比30%(格林美穆猛刚、中伟股份朱宗元、豪鹏科技潘胜斌)本科学历占比30%(中瑞股份宋超、派能科技叶文举)双本科学历仅宁德时代郑舒1人 [2]
中伟股份(300919)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48.3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08:52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5日收盘价33.98元人民币 单日上涨0.5% [1] - 换手率0.63% 成交量5.75万手 成交金额1.95亿元人民币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348.39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6.93% 其中大单净流入1605.44万元人民币(占比8.25%) 超大单净流出257.05万元人民币(占比1.32%)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597.36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3.07% [1] - 小单资金净流出751.02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3.86%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7.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09% [1] - 归属净利润3.08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8.88% [1] - 扣非净利润2.63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22.62% [1] 企业财务健康度 - 流动比率1.445 速动比率1.018 [1] - 资产负债率59.82% [1] 公司背景与规模 - 成立于2014年 位于铜仁市 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93802.8458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93708.9814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邓伟明 [1] 企业投资与知识产权 - 对外投资13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4196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1条 专利信息223条 行政许可32个 [2]
2025年中国钴精矿‌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进出口情况及发展趋势研判:进口结构深度调整,多元布局驱动钴业新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5 01:14
钴精矿行业概述 - 钴精矿是钴产业链核心原料,包含独立钴矿物(如方钴矿、硫钴矿)和伴生矿(铜钴矿、镍钴矿等),按化学成分分为硫化、氧化、混合三大类 [1][2] - 中国将钴列为战略性矿产,政策推动其向技术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在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1][4] - 全球钴资源分布高度集中,刚果(金)占全球71%供应,中国储量仅占1.1%,90%以上依赖进口 [8][12] 行业发展背景 - 政策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钴在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战略地位 [4][5] - 中国钴消费结构以锂电为主导(占85%),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比43%,高温合金等传统应用支撑工业升级 [10][12] - 国内资源匮乏倒逼企业构建"海外资源控制+再生钴回收"双循环供应链,再生钴占比已达18% [6][12] 产业链特征 - 上游高度依赖刚果(金)进口,中游冶炼占全球75%产能,湿法冶金技术成熟且成本优势显著 [6][8] - 下游动力电池需求年均增速超20%,带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但国内产量仅满足8%-9%需求 [12][14] - 产业链加速向"矿山-冶炼-材料"一体化发展,头部企业如华友钴业、格林美形成产业集群 [6][20] 供需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钴精矿进口量882.64吨,同比骤降94.75%,转向中间品进口(62.68万吨,+64.47%) [14] - 刚果(金)2025年出口禁令导致中国资源缺口达5.4万吨,LME钴价单日暴涨50%至45美元/磅 [14][16] - 国内企业海外布局成效显著,洛阳钼业2024年钴产量55526吨(+174%),华友钴业印尼项目将新增7000吨供应 [16]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主导资源控制,洛阳钼业(刚果TFM/KFM矿)、华友钴业(印尼项目)占据全球35%供应 [20][21] - 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如钴回收(格林美再生产能2.5万吨)、高端钴粉(腾远钴业纳米材料) [20][21] - 外资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如特斯拉绑定印尼供应链)深化本土化布局,争夺高端应用市场 [20] 未来趋势 - 资源端:2030年海外控制储量达200万吨(占全球65%),再生钴占比提升至30% [22][23] - 技术端:湿法冶金占比将达80%(回收率96%),生物浸出技术节能40%,高端材料如5G钴靶材进入台积电供应链 [23] - 市场端:动力电池需求年均增12%,储能领域增速25%(2030年占比15%),形成"基础价+绿色溢价"定价机制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