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电机(002196)

搜索文档
主力产品线价格收缩,方正电机连续两期财报净利深陷亏损泥潭
深圳商报· 2025-04-16 03:3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4.74亿元,同比减少0.89%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834.53万元,扣非净亏损3866.46万元,同比扩大4453.22%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9.22%,但归母净亏损1503.68万元,同比扩大80.33% [1]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亏损1705.21万元,同比扩大37.68% [1] - 公司2024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 业务发展 - 新能源驱动电机系列产品已与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蔚然动力、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建立合作 [2] - 2024年新获取零跑、大众汽车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量产供货 [2] - 2024年驱动电机出货量70万台,累计出货量330万台,产品应用超40多个车型 [2] - 新能源驱动电机板块收入同比下降逾7%,微特电机业务实现近七成增长 [3] 经营压力 - 全资子公司深圳高科润的智能控制器(PCBA)业务销售量减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59% [2] - 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4.54%,整体盈利下降60.58% [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骤降近88%,资金链承压加剧 [3] - 新能源车企降本压力传导至上游,叠加铜、稀土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电机产品盈利性受挫 [3] 市场表现 - 公司4月15日股价收报8.03元,总市值39.82亿元 [3]
方正电机(002196) - 年度关联方资金占用专项审计报告
2025-04-15 12:56
资金占用情况 - 张敏期初占用资金263.67万元[14] - 牛铭奎期初占用1983.74万元,报告期偿还18.23万元,新增后总额2001.97万元[14] - 三立科技期初占用34.10万元[14] - 2024年无新增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4] 审计相关 - 致同审计2024年度财报并出具报告[6] - 致同核对资金占用清偿表,未发现重大不一致[7] - 资金占用清偿表于2025年4月14日获董事会批准[14]
方正电机(002196) - 方正电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的专项说明
2025-04-15 12:56
资金占用 - 2024年期初长敏非经营性占用263.67万元[13] - 2024年期初三立科技经营性占用34.1万元[13] - 2024年期初铭奎经营性占用297.77万元[13] 关联资金往来 - 2024年包机等多家公司涉经营性往来[13] - 2024年方德智驱等涉非经营性往来[13] 资金收回 - 2024年2月收回部分非经营性占用款[13] - 2024年4月收回部分非经营性占用款[13] 公司信息 - 登记金额5430万元,规模30[19] - 2011年12月22日登记[19] - 地址为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2号[19]
方正电机(002196)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4-15 12:56
财务审计 - 审计方正电机公司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5] - 审计报告日期为2025年4月14日[12] 内部控制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0] 公司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为5430万元[16]
方正电机(002196) - 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
2025-04-15 12:56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47,378.99万元[11] - 2024年末合并资产总计41.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30] - 2024年末合并负债总计2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32] - 2024年末合并股东权益总计14.0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27%[32] - 本期合并净利润为 - 28593515.10元,上期为99535993.93元[34] - 本期公司净利润为34046378.34元,上期为289079275.57元[34]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8.1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12%[30] - 2024年末公司存货3.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78%[30] - 2024年末合并短期借款3.2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07%[32] - 2024年末合并长期借款5.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1%[32] - 2024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 - 9.89亿元,较上年末亏损扩大2.94%[32] - 2024年末合并货币资金4.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92%[30]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1352922018亿元,上期为1.6671459976亿元[3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2.4705351840亿元,上期为 - 2.4852395385亿元[3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0.3419277792亿元,上期为0.7949221281亿元[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0.2781938784亿元,上期为 - 0.0129062694亿元[35] 关键审计事项 - 因可能存在管理层不当收入确认风险,将收入确认定为关键审计事项[11] - 因应收款项金额重大且预期信用损失涉及判断估计,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定为关键审计事项[14] 其他 - 公司主要产品为驱动电机和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和微特电机[42] - 公司于2024年12月6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4 - 2026年减按15%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175] - 子公司上海海能公司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175]
方正电机(002196) - 方正电机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专项核查报告
2025-04-15 12:56
业绩总结 - 2024年营收247,378.99万元,2023年为249,597.48万元[14] - 2024年利润总额 - 625.20万元,2023年为11,243.24万元[1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 - 2,834.53万元,2023年为10,007.69万元[15] 其他 - 2024年度财报经致同所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13] - 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符合规定[7] - 说明经董事会于2025年4月14日批准[16]
方正电机(002196) - 独立董事年度述职报告
2025-04-15 12:54
2024年董事会情况 - 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审议39项议案,听取或审阅23项报告[5] - 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召开9次会议,审议17项议案,听取或审阅17项报告[7] 独立董事履职 - 应参加董事会会议9次,现场出席5次,通讯参加4次[6] - 应参加委员会会议8次,现场出席8次[7] - 实地考察丽水总部及德清分公司,现场工作不少于15日[13][14] 2025年展望 - 继续承担忠实与勤勉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开会研究[17]
方正电机(002196) - 方正电机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鲁统利
2025-04-15 12:54
2024年会议情况 - 董事会召开9次会议,审议39项议案,听取或审阅23项报告[5] - 股东大会召开3次,审议16项议案,听取10项报告[5] - 专门委员会召开9次会议,审议17项议案,听取或审阅17项报告[7] 独立董事履职 - 2024年现场工作不少于15日,4、10月实地考察[13][14] - 2024年诚信履职,2025年将继续按规履职[18] 其他 - 独立董事津贴方案由董事会制订,股东大会审议[17]
方正电机(002196) - 方正电机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戎云林
2025-04-15 12:54
2024年会议情况 - 董事会召开9次会议,审议39项议案,听取或审阅23项报告[5][9] - 股东大会召开3次,审议16项议案,听取10项报告[5] - 专门委员会召开9次会议,审议17项议案,听取或审阅17项报告[7] 独立董事情况 - 2024年应参加董事会会议9次,现场出席5次,通讯参加4次[6] - 2024年应参加委员会会议9次,现场出席9次[7] - 2024年实地考察丽水总部及德清分公司,现场工作不少于15日[12][13] 未来展望 - 2025年继续承担忠实与勤勉义务,召开专门会议[16] - 2025年尤其关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16]
方正电机:2025一季报净利润-0.15亿 同比下降87.5%
同花顺财报· 2025-04-15 12: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303元,同比下滑80.36%,连续两年呈现亏损[1] - 每股净资产2.8元,同比下降0.71%,但较2023年一季度增长10.24%[1] - 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9.26%,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 - 净利润亏损0.15亿元,同比扩大87.5%,亏损幅度显著增加[1] - 净资产收益率-1.08%,同比下降83.0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恶化[1] 股东结构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26.36%,较上期增加1390.89万股[1] - 湖州智驱科技持股4500万股(占比9.21%)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2] - 苏明、UBS AG、高盛国际等5家机构新进前十大股东[2] - 王爱军等5名股东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2] - 外资机构持股显著增加,包括UBS AG(1.24%)、高盛国际(0.74%)等[2] 分红政策 - 本报告期未实施分红送配方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