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新材(000859)

搜索文档
国风新材:独立董事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公司对外担保情况的专项说明和独立意见
2023-08-29 10:15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关于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有关事项的 专项说明和独立意见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制度》等相 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作为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独立董事,对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的相关事项发表 独立意见如下: 一、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的独立意见 经对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及其它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资料进行审阅, 我们认为: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 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 为的通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严格控制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 占用公司资金风险,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二、关于公司对外担保情况的独立意见 毕功兵 尹宗成 汪 峰 李鹏峰 经对公司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的情况核查,并审阅公 司《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我们认为:公司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和使用符合中国证监会、深圳 ...
国风新材(000859)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5 16:00
财务总体指标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522,095,425.2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1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43,497.5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3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338,393.81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3.27%[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627,248,372.36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44%[5]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22,095,425.20元,较上期556,425,801.53元有所下降[19]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530,495,292.71元,较上期506,395,179.61元有所上升[19]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9,643,497.53元,较上期99,608,537.38元大幅下降[20]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1元,上期均为0.11元[20] - 2023年第一季度末资产总计3,627,248,372.36元,较上期3,680,245,075.48元略有下降[16] - 2023年第一季度末负债合计709,934,180.70元,较上期772,574,381.35元有所下降[1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426,750.66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3,130,412.77元[6] 资产项目变动 - 货币资金同比减少32.55%,主要系归还借款、购买大额存单所致[8] - 应收款项融资同比增加162.75%,主要系持有十五大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8] - 期末货币资金为508,003,983.82元,年初为753,162,271.83元[13] - 期末应收票据为87,621,362.24元,年初为110,543,213.28元[13] - 期末应收账款为293,383,308.49元,年初为280,042,628.20元[13] - 期末应收款项融资为101,136,567.28元,年初为38,491,704.00元[13] - 期末流动资产合计为1,373,789,499.36元,年初为1,543,967,466.54元[13] - 2023年第一季度末在建工程274,532,955.16元,较上期159,875,852.54元有较大增长[16] 负债项目变动 - 短期借款同比减少72.10%,主要系本期归还银行借款所致[8] - 长期借款同比增加117.03%,主要系增加长期借款所致[8] - 2023年第一季度末短期借款14,824,549.98元,较上期53,135,124.14元大幅减少[16] - 2023年第一季度末长期借款40,766,214.97元,较上期18,783,608.20元有所增加[17]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4,283,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1] - 前10名股东中,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11%,持股数量260,841,634股[11] 公司重大事项 - 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拟自筹2.16亿元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生产智能制造项目[12] - 公司补选尹宗成先生为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任期至第七届董事会任期届满[12]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75.48%,主要系本期研发投入增加所致[8] - 2023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21,292,495.47元,较上期12,134,015.07元增长明显[19] 现金流量情况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445,653,790.93元,上期为469,249,249.30元[22] - 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为7,869,681.52元,上期为6,146,506.97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459,905,238.93元,上期为493,858,723.18元[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65,338,393.81元,上期为 - 19,605,421.09元[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33,074,750.00元,上期为2,837,781.68元[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52,041,518.29元,上期为 - 187,256,123.92元[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1,950,000.00元,上期为52,953,595.10元[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27,208,269.69元,上期为51,546,961.41元[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244,984,760.58元,上期为 - 155,862,948.04元[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487,986,513.16元,上期为677,495,123.88元[24]
国风新材:国风新材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信息
2023-04-07 10:12
证券代码:000859 证券简称:国风新材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别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 | 线上参与公司国风新材 2022 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的投 | | 员姓名 | 资者 | | 时间 | 2023 年 04 月 07 日(星期五)下午 15:00-17:00 | | 地点 | "国风新材投资者关系"微信小程序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 | 董事、总经理:朱亦斌先生 | | 姓名 | 总会计师:王冲先生 | | | 独立董事:毕功兵先生 | | | 董事会秘书:杨应林先生 | | | 证券事务代表:胡坚先生 1、问:关于公司投资的 PI 生产线什么时候能完成,科 | | | 研项目进程。 | | |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 | | | 聚酰亚胺薄膜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两条生产线已进入 | | | 安装调试阶段,其余生产线正按计划加速推进,将陆续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国风新材:关于举行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03 08:32
证券代码:000859 证券简称:国风新材 公告编号:2023-020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举行 2022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3 月 30 日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上披露了《2022 年年度 报告》及《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为便于广大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公司 2022 年度经营情况,公司定于 2023 年 4 月 7 日(星期五)下午 15:00-17:00 在"国风新材投资者关系" 小程序举行 2022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本次业绩说明会将采用网络远程 的方式举行,投资者可登陆"国风新材投资者关系"小程序参与互动交流。 为广泛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前向投资者征集问题,提问通道自发 出公告之日起开放。 参与方式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 "国风新材投资者关系"; 参与方式二:微信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1 投资者依据提示,授权登入"国风新材投资者关系"小程序,即可参 与交流。 出席本次网 ...
国风新材(000859)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29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0859,股票简称为国风新材[6] - 公司注册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铭传路1000号[7] -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包装膜材料、预涂膜材料、电容器用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等[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2,460,376,512.99元,同比增长28.81%[9]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717,911.05元,同比下降18.58%[9]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652,380.09元,同比下降63.87%[9] - 公司2022年末总资产达到3,680,245,075.48元,同比增长13.15%[9] - 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07,670,694.13元,同比增长7.86%[9]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同比下降18.75%[9] - 公司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26元,同比下降18.75%[9] 产品及产业布局 - 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聚酰亚胺薄膜、包装膜材料、预涂膜材料、电容器用薄膜等[17]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和新型木塑材料领域有产业布局,持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开发[21][2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功能性聚丙烯薄膜、光学级聚酯基膜等,产能利用率高达99.27%[25] 财务细节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构成中,薄膜材料占比较大,占营业成本的78.24%[39]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增长明显,达到29,636,883.99元,同比增长49.95%[40] - 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79,824,824.23元[13]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力争成为战略性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实施“1+3+N”企业发展战略,加速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方向转型[73] - 公司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培育聚酰亚胺材料产业和光学级聚酯材料产业,关注新能源、信息科技等新兴技术发展[74] 股东及治理情况 - 公司董事黄琼宜现任董事长,持股数量为70,000股[79] - 公司董事钱元美现任董事,持股数量为50,000股[79] - 公司独立董事朱丹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职务[80] - 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丽雅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公司第七届监事会主席、监事职务[80]
国风新材(000859) - 2023年2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02-10 08:1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自“十四五”以来坚定战略新材料发展方向,由“国风塑业”更名为“国风新材”,贴合“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向战略新材料产业转型提速 [2] 聚酰亚胺薄膜业务 产能与建设进度 - 目前建成和在建共12条产线,合肥高新区4条热法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产能350吨;合肥新站高新区在建8条,含7条热法和1条化学法生产线,年产能1165吨,两条热法生产线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其余按计划推进建设 [3] 产品与应用 - 已投放市场的产品有不同厚度规格的FPC用聚酰亚胺黄色基膜、遮蔽用聚酰亚胺黑膜、聚酰亚胺碳基膜等,市场销售良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等新产品处于研发试制阶段 - 产品可应用于通讯、消费电子、芯片、柔性显示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客户主要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FCCL、FPC企业,部分产品已进入主流品牌智能手机、电子设备产业链 [3] 研发项目进展 联合实验室项目 - 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PI材料联合实验室,开展柔性衬底PI浆料、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膜、光敏聚酰亚胺(PSPI)光刻胶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加快后续工作和产业化推进 [3][4] 其他新品研发 - 紧跟行业趋势,开展新型显示领域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新材料等新品研发,多个项目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将综合考虑推进产业化 [4] 其他项目进展 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 - 年产3.2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投产后生产稳定,已进入正常量产阶段并释放产能 [4] 高端功能性聚丙烯薄膜项目 - 年产3.8万吨高端功能性聚丙烯薄膜项目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后续将按计划加快推进 [4] 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 - 年产10亿平米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土建工程进展顺利 [4]
国风新材(000859) - 2016年12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8:31
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情况 - 募集资金投向“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和“高性能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中心项目”,是基于发展战略规划和前期准备 [2] - 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将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增强研发实力,推动公司向新材料产业转型 [3] - 预案发布后将逐级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获批后召开股东大会推进发行工作 [3] 预涂膜项目情况 - 下半年投产,已可批量生产,开机率 50%-60%且逐月上升 [3] - 受实体经济下行影响,产品价差减少,全力开拓国外市场提高效益 [3] - 2016 年四季度开始体现营收,预计对营收效益有积极作用 [4] 项目投资进度 - 使用自有资金先行投入,项目分期进行,总建设期 3 年 [4] - 已成立 PI 膜项目团队,启动项目建设和工作 [4] 技术储备情况 - 自身技术积累:有强大薄膜新产品研发能力,30 多年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经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专利 143 项(发明专利 23 项),近 3 年研发国家重点新产品 1 项、省级新产品 9 项,有齐全检测仪器和试验设施 [4] - 开展实验研究:筹建聚酰亚胺薄膜实验室,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开展合成与成膜实验研究,研发出普通型和透明型 PI 薄膜样品,申请 2 项 PI 膜相关专利并获受理,与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交流合作 [5] - 产学研合作:以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的功能膜研发中心为平台开展研究 [5] - 设备技术支持:与主要 PI 膜设备厂家交流,厂家后期提供技术支持 [5] - 人才引进意向:有成熟技术和国内外人才引进意向 [5] 产品与市场情况 - 产品以中高端 FCCL 基膜为主,下游厂家乐意国内采购 [5] - 2015 年国内 PI 薄膜需求量约 8000 吨,产能仅 3000 余吨,产品主要替代进口,预期效益良好 [5] - 行业毛利率水平约 30%,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5] 投资优劣势情况 - 劣势在前段合成方面,优势是后段拉伸控制有 30 年经验和技术团队积累 [6] - 已解决部分技术难题,研发出样品并申请相关专利 [6] 效益保证措施 - 利用研发、品牌和品质优势,调整产品结构保证营收稳定 [6] - 电容膜、预涂膜等项目投产贡献效益 [6] - 推进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 [6] - 加快募投项目进度尽快产生效益 [6] - 结合搬迁改造设备,规划新区降低成本 [6]
国风新材(000859) - 2016年12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8:31
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情况 - 公司于11月29日发布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投向“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和“高性能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中心项目” [2] - 预案发布后将逐级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获批后召开股东大会推进发行工作 [3] 项目投资进度 - 公司用自有资金先行投入项目,项目分期进行,总建设期3年 [3] 技术储备 - 公司自身技术积累丰富,有三十多年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经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专利143项(发明专利23项),近3年研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新产品9项,有齐全检测仪器和试验设施,建立研发实验室并研发出样品 [4] - 对PI膜工艺、技术详尽调查,筹建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 - 以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的功能膜研发中心为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 [4] - 与主要PI膜设备厂家交流,后期厂家提供技术支持 [4] - 有引进成熟技术和相关人才的意向 [4] 产品与市场 - PI项目产品以中高端FCCL基膜为主,下游厂家乐意国内采购 [4] - 2015年国内PI薄膜需求量约8000吨,产能仅3000余吨,产品主要替代进口,预期效益良好 [4] -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毛利率约30%,未来有望提高 [5] 认购对象与锁定期 - 控股股东产投集团认购不低于4亿元,其他发行对象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与保荐机构竞价确定 [5] - 产投集团认购股份锁定期36个月,其他投资者认购股份锁定期12个月 [5] 大股东情况 - 产投集团2015年3月5日成立,由原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并组建,定位为合肥市产业投融资和创新推进的国有资本营运公司,国风塑业是其唯一控股上市公司 [5] - 产投集团认购凸显对公司发展规划认可和对公司实力、准备的信任 [5] 项目建设期间效益保证措施 - 利用研发、品牌和品质优势调整产品结构,保证营收稳定 [6] - 电容膜、预涂膜等项目投产和进入效益贡献期保证效益 [6] - 推进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 [6] - 加快募投项目投资和完成进度尽快产生效益 [6] - 结合搬迁改造设备、规划新区,减少成本 [6] 公司搬迁情况 - 在高新区规划新厂区,预计土地面积370亩,已取得110亩,剩余260亩正在获取中 [6] - 土地收储工作在评估,补偿待评估报告出具后确定 [6] - 搬迁分批进行,预计明年开始3.5万线搬迁,可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6]
国风新材(000859) - 国风塑业2021年3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23 07:01
行业背景与转型契机 - “十二五”期间我国薄膜行业发展迅速,BOPP和BOPET产品产量占全球四成以上,包装膜材料行业年增速4%-6%,但产能无序扩张致供求失衡,开工率维持在70%左右,传统薄膜市场竞争激烈 [2] - 聚酰亚胺薄膜因优异性能在电子行业带动下迅速发展,国内生产能力滞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3] PI材料研发与技术储备 - 2016年开始PI材料研发,建立聚酰亚胺实验室,掌握配方及生产工艺核心技术 [2][3] - 截至目前,建立技术研发团队,建设试验线1条,配备先进仪器,申请专利33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19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三项产品获省级新产品认定,承担合肥相关项目2项 [3] - FCCL用聚酰亚胺黄色基膜和遮蔽用聚酰亚胺黑膜已批量供货,聚酰亚胺碳基膜进入送样验证阶段 [3] 竞争优势与未来规划 - 掌握核心技术,借助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积累的能力,短期内实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批量生产,产品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获多家客户验证,部分客户切换采购 [3][4] - 未来发展聚酰亚胺多板块业务,规划聚酰亚胺浆料相关项目 [4] 合作与国产替代 - 与深圳瑞华泰前期合作采购生产线,对IPO后合作持开放态度,呼吁国内企业携手推动行业发展 [4] - 2020年12月碳基膜进入送样验证阶段,进展顺利;受国际形势影响,国产替代加速 [4] 项目进展 - 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稳步推进,2020年10月签订2条国产生产线采购及安装合同,预计年底前投料试车,剩余生产线按计划推进 [4][5] - 新站高新区电子级局限亚胺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开展土地购置、项目备案等工作,资金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解决 [5] - 3.2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稳步推进,2020年6月签订主设备供货合同,各项工作按计划展开 [6] 市场规模与应用领域 - 2017年全球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15.2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24.5亿美元 [5] - 未来几年,FCCL、柔性AMOLED、5G技术、动力电池、智能手机等行业带动下,FPC、柔性显示和导热材料应用将成最大、最快增长领域,亚太地区将成主要增长市场,中国等是主力 [5] BOPET与BOPP业务规划 - 公司有2.4万吨产能,计划自筹2.9亿元建设3.2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 [5] - 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利用差异化与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产业发展,适时增加设备投资,巩固提升品牌与市场,加大研发投入做技术储备 [6]
国风新材(000859) - 国风塑业2021年7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21 16:18
公司战略与产业布局 - 公司加速战略转型升级,实施环保型功能膜材料与电子信息用膜材料双轮驱动战略,围绕“芯屏汽合”产业布局向战略性新材料方向转型,重点发展聚酰亚胺材料产业并加强合作 [2] 聚酰亚胺产业相关情况 产能与技术 - 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全球产能集中在美国杜邦、日本钟渊化学等企业,国内多家企业新建生产线,行业快速发展,技术壁垒在配方设计、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方面,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批量化生产 [3] 生产方法 -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化学法通过添加反应介质降低生产温度,生产效率更高但投资成本更大,公司规划有化学法生产线并稳步推进 [3] 产能利用率与项目进展 - 公司现有2条PI膜生产线运行良好,生产稳定,订单充裕,产品良率达预期水平;2020年10月签订的2条生产线设备制作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三季度到货安装,年底前投料试车 [3][4] 原材料采购 - PI膜生产所需原材料PI单体主要国内采购,可满足生产需求 [4] 产品发展趋势 - MPI膜有较大发展潜力,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有下降空间,虽介电性能不如LCP材料,但加工、机械和热学性能优良,操作温度更宽,生产难度和良率更优 [4] 技术研发与激励 - 公司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对研发团队实行独立薪酬考核体系,实施多种激励机制并优化完善,还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其他激励措施的可能性 [3] 其他业务发展规划 BOPET、BOPP及环保型功能膜材料 - 公司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把握行业趋势发展原有BOPET与BOPP产业,在环保型功能膜材料方面与上游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推进包装薄膜向绿色环保转型,已获1项发明专利授权,6项专利申请处于实质审查中 [4] 年产3.2万吨PET生产线 - 项目建设期1.5年,正按计划推进,预计下半年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主导产品为功能性聚酯薄膜,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 [4][5] 产学研合作 - 公司与中科大先研院、哈工大无锡新材料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发挥双方优势,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依托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发,加快战略转型升级 [5] 经营情况 - 公司7月6日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5亿元,同比增长约47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