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泰新光(688677)

搜索文档
海泰新光总经理郑耀:解码“光”力量 “微创新”塑造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3:25
公司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实现三个全球首发创新:LED光源、荧光内窥镜和光学除雾系统,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2] - 通过底层技术垂直整合能力,仅用两个月完成LED光源模组开发,亮度比竞争对手提高20%以上 [3] - 坚持从光学磨玻璃和软件写代码的底层研发模式,保障产品迭代稳定性与可靠性 [4] - 2012-2016年攻克齐焦荧光技术难题,推出全球首支齐焦荧光内窥镜 [5] - 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光学除雾内窥镜系统,采用光热效应技术替代传统电流除雾方案 [5] - 目前是国内唯一拥有光源、镜体、摄像系统全链条设计制造能力的硬镜整机厂商 [7] 发展战略与市场布局 - 实施"一纵两横"战略:纵向深耕内窥镜多科室应用,横向拓展AI+机器人整体方案及光学技术跨领域应用 [11] - 2018年启动自主品牌建设,聘请顶级销售团队,在山东建立7个营销中心 [8] - 2024年建立覆盖15个重点省份的营销网络,并与国药集团合作借助其渠道快速建立销售体系 [8] - 2024年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量产,预计未来两三年将实现显著增长 [9] - 国际巨头在国内硬镜市场份额从70-80%降至50%,国内企业响应速度和迭代能力显现优势 [8]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2021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248亿元,预计2030年达600亿元 [11] - 2025年中国医用硬镜市场规模预计102亿元,2030年达151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8.1% [11] - 微创外科领域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强劲的细分领域,内窥镜应用已覆盖10余个医疗科室 [11] - 公司计划在图像领域引入AI算法提升识别率,并整合机器人技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6]
海泰新光总经理郑耀: 解码“光”力量 “微创新”塑造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37
公司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拥有三个"首发"技术:全球首个LED光源、首款荧光内窥镜以及首款光学除雾系统,引领行业三次重要创新变革 [1] - 公司在光学技术垂直整合方面能力较强,将微投影显示技术成功转移到医疗内窥镜领域,LED光源亮度比竞争对手提高20%以上 [2] - 公司坚持"光学从磨玻璃开始,软件从写代码开始"的底层研发理念,确保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中的稳定性和高品质 [3] - 公司攻克10毫米和5毫米孔径腹腔镜实现齐焦荧光功能的难题,推出全球首支齐焦荧光内窥镜,在北美市场大受欢迎 [4] - 公司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光学除雾内窥镜系统,采用特定光的热效应实现除雾功能,技术打磨近10年 [5]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制定"一纵两横"战略:"一纵"为深耕内窥镜领域并扩展更多科室,"两横"为围绕微创外科需求加入AI、机器人等技术形成整体方案,以及将光学技术拓展到其他领域 [8] - 公司从ODM业务转向自主品牌建设,2018年启动自主品牌布局,2024年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量产,建立覆盖15个重点省份的营销队伍 [6] - 公司与国药集团合作,利用其销售渠道快速建立销售体系,并聘请资深销售团队推动产品在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临床试用 [6]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国内内窥镜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窗口期,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从70%-80%下降到50%左右,国内企业需求响应速度和产品创新迭代能力走在前面 [7] - 2021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约248亿元,预计2030年达600亿元,其中2025年和2030年医用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02亿元和151亿元,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8.1% [7] - 微创外科领域是医疗器械市场中增长强劲的细分领域,内窥镜应用已覆盖消化内科、呼吸科、普外科等多个科室 [7] 公司研发理念与行业认知 - 医疗领域创新多为精进式"微创新",公司注重与临床需求结合,在不改变医生习惯基础上提供更好产品 [5] - 公司坚持"转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策略,确保研发走在产品前面以保持竞争力 [5]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深度融合,通过与全球顶级医疗器械公司合作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 [3]
海泰新光收盘下跌1.24%,滚动市盈率35.15倍,总市值50.4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9 11:23
股价与估值表现 - 7月29日收盘价42.11元 单日下跌1.24% 滚动市盈率35.15倍 总市值50.48亿元 [1] - 公司滚动市盈率35.15倍低于行业平均值55.46倍 但高于行业中值37.74倍 在行业内排名第69位 [1][2] - 市净率3.76倍低于行业平均4.76倍 静态市盈率37.30倍低于行业平均50.34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9家基金持有公司股份 合计持股1042.14万股 [1] - 机构持股市值达4.07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研发制造 主要产品包括4K荧光/白光腹腔镜 内窥镜光源模组 摄像适配器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7亿元 同比增长24.86% [1] - 净利润4668.87万元 同比增长21.45% 销售毛利率达64.98% [1] 行业估值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市盈率平均55.46倍 中值37.74倍 [1][2] - 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九安医疗PE(TTM)10.94倍 英科医疗13.34倍 新华医疗15.39倍 均低于公司35.15倍估值水平 [2]
海泰新光(688677) - 海泰新光关于归还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
2025-07-28 09:30
资金使用 - 2024年7月30日通过使用不超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议案[2] - 规定期限内使用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 - 截至公告日将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专用账户[3] - 本次补充流动资金期限未超12个月[3]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7、11-2025、7、24)-20250725
东莞证券· 2025-07-25 08: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多数细分板块录得正收益,行业内约91%个股录得正收益,行业估值有所上升但处于相对低位区域 [4][14][15][16][22] -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如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等板块 [5][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2025年7月11日 - 2025年7月24日上涨7.84%,跑赢约4.13个百分点 [4][14] - 多数细分板块均录得正收益,医疗研发外包和原料药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4.23%和9.30%,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下跌2.97% [4][15] - 行业内约91%个股录得正收益,涨幅榜博瑞医药涨幅最大为78.98%,跌幅榜江苏吴中跌幅最大为36.63% [16][19] - 截至2025年7月24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52.93倍,相对沪深300整体PE倍数为4.13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区域 [22] 行业重要新闻 -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继续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每2年评估一次,2030年完成创建工作 [24][27] - 7月22日上海药事所介绍第十一批集采,开标前10天关闭线上填报系统,7月31日后新获批批文可报名但不在医疗机构报量范围,7月15日发布集采药品信息填报通知及拟纳入目录 [4][28]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悦康药业子公司YKYY029注射液获FDA临床试验批准,该注射液是自主开发的靶向AGT基因的小干扰核糖核酸药物 [29] 行业周观点 -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如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等板块 [5][30] - 给出部分建议关注标的理由,如通策医疗是国内领先口腔医疗服务平台,业绩有望疫后修复等 [33]
第二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召开,医疗器械板块活跃上行,康泰医学涨停,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盘中涨超2%,冲击8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7-25 03:29
市场表现 -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H30217)上涨1 07% 成分股康泰医学(300869)上涨20 03% 天智航(688277)上涨13 81% 南微医学(688029)上涨12 51% 安杰思(688581)和海泰新光(688677)等个股跟涨 [1] - 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盘中最高涨幅超2% 现涨1 13% 最新价报0 8元 近1周累计上涨4 61% [1] - 医疗器械ETF基金盘中换手率达10 77% 成交1133 69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771 87万元 [1] 资金流动 - 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连续7日获资金净流入 最新净申购份额达700万份 [1][2] - 医疗器械ETF基金最新规模达1 03亿元 创近1年新高 [2] - 医疗器械ETF基金最新份额达1 30亿份 创近1年新高 [2]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 提出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进入临床应用 研究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鼓励药品研发创新 [4] -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 "反内卷"和"集采优化不再唯低价论"背景下 集采未落地赛道降幅可能缓和 已落地赛道可能温和续约 板块估值和业绩确定性有望修复 [4] 行业前景 - 医疗器械行业拐点机会显现 下半年板块机会将逐步增多 预计Q3多家公司将迎来高增长 产品创新有望持续催化 国际化和并购将打开长期空间 [4] - 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覆盖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等核心领域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近46% 包括迈瑞医疗(14 04%)、联影医疗(9 42%)、爱美客(4 12%)等 [5]
上市四年就要易主,扬电科技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07-15 06:22
控制权变更准备 - 公司实际控制人程俊明夫妇筹划控制权变更 股东关系和权益调整频繁 包括程俊明与员工持股平台泰州扬源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程俊明退出董事会并卸任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 赵恒龙终止股份转让 [2] - 泰州扬源完成减持361.86万股 占总股本2.54% 套现9067.59万元 邰立群不再持有泰州扬源出资份额 程俊明与泰州扬源不再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程俊明单独控制 [3] - 程俊明退出董事会后所持股份有6个月限售期 控制权变更暂不涉及股份转让 第二大股东赵恒龙持股从13.93%减至8.93% 曾计划转让5%股权但最终终止 [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13.33亿元 同比增长131.88% 归母净利润7034.46万元 同比增长939.68% 扣非净利润6700.67万元 同比增长1228.12%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6亿元 同比下降169.72% 呈现利润与现金流背离态势 [5] - 完成两次募资 IPO首发募资1.69亿元 2023年定向增发募资5.10亿元 反映现金流紧张状况 [5] 募投项目进展 - IPO募投项目"硅钢S13型、S14型节能变压器、非晶变压器技改与扩能建设项目"从2022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 因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建设进度放缓 [5] - 定增募投项目"新型高效节能输配电设备数字化建设项目"从2024年11月30日延期至2026年11月30日 "储能及新能源箱式输变电系列产品智能制造项目"从2025年5月31日延期至2027年5月31日 因宏观形势和市场环境调整及公司业务侧重点变化 [6]
海泰新光连跌6天,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3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7-08 12:06
海泰新光股价表现 - 海泰新光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2.20%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持仓 - 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3只基金进入海泰新光前十大股东 [1] - 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A一季度增持 [1] - 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一季度持仓不变 [1] - 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混合A一季度增持 [1] - 三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表现: - 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A收益率6.48%,同类排名708/2301 [1] - 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收益率5.68%,同类排名794/2301 [1] - 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混合A收益率3.66%,同类排名2850/4529 [1] 基金经理信息 - 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A和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基金经理为周云 [5] - 累计任职时间9年又300天 [6] -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52.66亿元 [6] - 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204.87% [6] - 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混合A基金经理为刘中群 [5] - 累计任职时间143天 [7] -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3.26亿元 [7] - 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0.40% [7] 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司背景 - 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 [7] - 董事长为杨斌,总经理为成飞 [7]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 [7]
医药生物行业25Q2业绩前瞻:创新药持续高增,上游现复苏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4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医药生物行业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措施支持创新药全链条发展,创新药板块产品收入、对外授权增长快且大额 BD 交易频出,行情向整体板块扩散,建议关注创新药公司及产业链上游公司;看好医疗设备板块需求复苏,耗材板块集采影响消化和逐步温和化,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发布情况 - 截止至 7 月 4 日,4 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披露 25H1 业绩预告,均为化学制药板块且预计利润端较快增长,如诺泰生物 25H1 净利润 3 - 3.3 亿元,同比增 32% - 45%;美诺华 25H1 净利润 4600 - 5200 万元,同比增 143% - 175%等 [5][6][7] 业绩前瞻 利润预测 - 对 27 家公司 25Q2 归母净利润预测,增速 100%及以上有海翔药业、华康洁净;50%(含) - 100%有瑞迈特、华兰生物;30% - 50%有特宝生物、海泰新光;20%(含) - 30%有百普赛斯、艾力斯等;10%(含) - 20%有我武生物、药明康德等;0% - 10%有丽珠集团、汉邦科技等;微芯生物扭亏 [5][8] 收入前瞻 - 对 13 家公司 25Q2 收入预测,增速 100%及以上有艾迪药业、健麾信息;50% - 100%有迪哲医药 - U、微芯生物;30%(含) - 50%有艾力斯、诺诚健华 - U 等;20%(含) - 30%有艾德生物、东阿阿胶;10%(含) - 20%有我武生物、伟思医疗;0% - 10%有华兰生物 [5][12][13] 投资分析意见 - 关注创新药公司及产业链上游公司,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长春高新、药明康德等;看好医疗设备板块需求复苏和耗材板块集采影响变化,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等 [5]
海泰新光(688677)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业绩显著修复 国内外市场稳步开拓
新浪财经· 2025-07-04 08:2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下降5.90%,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7.11%,扣非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下降5.26%,经营性现金流1.12亿元同比下降28.96% [1] - 2024Q4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31.59%,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37.92%,扣非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57.44% [1] - 2025Q1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4.86%,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21.45%,经营性现金流0.64亿元同比增长61.66% [1] - 2024年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3.45亿元同比下降7.04%,毛利率70.60%下降0.66pct,占比78.34%下降0.92pct;光学产品收入0.95亿元同比下降1.80%,毛利率44.16%上升7.69pct,占比21.66%上升0.92pct [1] - 2024年国内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70%,毛利率54.52%上升4.27pct,占比30.88%上升0.44pct;海外收入3.06亿元同比下降6.50%,毛利率69.43%下降0.56pct,占比69.12%下降0.44pct [1] 业绩驱动因素 - 海外客户库存降至低位带动2024Q4起发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025Q1发货规模同比及环比增幅均超40% [1] - 国内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医用光学产品国内销售规模持续增加 [1] - 2025Q1销售费用率6.19%上升2.49pct,主要因国内业务宣传费、差旅费等支出增加;管理费用率8.46%下降1.19pct,研发费用率10.61%下降2.09pct [1] 战略布局 - 海外ODM与国内自主整机双轮驱动,美国客户新系统2023年9月上市后销售持续上扬,美国子公司通过三方体系认证 [2] - 泰国子公司建立内窥镜和光源模组生产能力,覆盖绝大多数对美销售产品 [2] - 与美国客户开展下一代系统协助研发,产品合作范围有望扩大 [2] - 国内4K摄像系统2024年量产并快速增长,围绕重点科室加强品牌建设 [2] - 推进内镜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和青岛内窥镜系统生产基地建设,提升自动化水平和设备性能 [2] 研发创新 - 新型4mm宫镜实现量产上市,2.9mm膀胱镜和3mm小儿腹腔镜及开放手术外视镜已产品定型 [3] - 国内上市全系列腹腔镜产品包括白光、荧光、除雾、3D等几十种规格 [3] - 针对妇科、头颈外科开发的宫腔镜、膀胱镜、鼻实镜等产品完成国内注册上市 [3] - 第二代内窥镜摄像系统实现量产并在国内市场上市 [3] 行业前景 - 公司具备从系统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备产业链,有望受益于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趋势 [4]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9/2.23/2.76亿元,同比增长32.02%/24.84%/23.7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