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芯微(688052)
icon
搜索文档
纳芯微: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
2024-10-28 10:38
业绩总结 - 2022年3月获准发行2526.60万股,每股230元,募资总额581118.00万元,净额558124.66万元[3]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75000.00万元[6] 资金节余 - 截至2024年8月31日,信号链芯片等三项目预计节余4533.75、293.10、0万元[6] - 本次结项募投项目预计节余4826.85万元[6] 资金安排 - 拟将结项募投项目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 - 监事会、保荐机构同意项目结项及资金安排[9][10]
纳芯微(688052) - 2024 Q3 - 季度财报
2024-10-28 10:38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59%,主要系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2] - 营业收入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增长36.49%,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持续改善,泛能源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下降,主要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3]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66亿元,同比增长36.5%[1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为9.12亿元,同比增加54.8%[17]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14.0%[20]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4.08亿元,同比亏损增加62.5%[19]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27]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为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0.8%[29] 费用情况 - 公司在市场开拓、供应链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资源投入增加,使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 - 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年初至报告期末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2.179亿元[3]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3%[17] - 2024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为2.16亿元,同比增加24.2%[17]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1.35亿元,同比增加49.6%[17]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9%[27]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回正,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以及采购支出减少[4]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90万元,同比增加[20]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亿元,同比改善[22]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90万元,同比下降[23]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为4,272万元,同比下降43.5%[22]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7.59亿元,同比下降24.5%[22]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70亿元,同比增加28.8%[22]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支付的各项税费为1,937万元,同比下降17.8%[22]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3,000万元,同比增加50.3%[22]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3.10亿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7.48亿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3.40亿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0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为4,458.33万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94亿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支付的现金为2.31亿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7,196.57万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43亿元[31]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388.07万元[31] 资产负债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5.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91亿元[13]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3.11亿元,应收票据为0.52亿元[13] - 报告期末,公司预付款项为0.97亿元[13]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款项融资为0.24亿元[13] - 报告期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为43.85亿元[13] - 报告期末,公司合并负债总额为5.98亿元[13] - 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所有者权益为37.87亿元[13] - 2024年9月30日存货余额为7.19亿元,较年初下降13.1%[14] - 2024年9月30日其他非流动资产为1.04亿元,较年初增加45.9%[14] - 2024年9月30日在建工程为5.58亿元,较年初下降20.0%[14] - 2024年9月30日固定资产为7.95亿元,较年初增加38.6%[14] - 2024年9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为1.20亿元,较年初增加410.9%[1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47.7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8.5%[2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0.0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0.4%[2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计为67.7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5%[2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为4.3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2.8%[2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为0.3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6.0%[2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负债合计为4.7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1.0%[2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3.0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0.7%[24] 并购情况 - 公司已完成对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及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部分财产份额的收购[12] - 公司已向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方骏等28名自然人支付了本次收购事项第二笔转让价款[12] -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股东名册的变更,公司已取得交易对手方矽睿科技直接持有麦歌恩的62.68%的股份[12]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29%,较上年同期下降13.58个百分点[2]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3%[17]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9%[27]
纳芯微:麦歌恩并购取得新进展,协同有望进一步加强
财通证券· 2024-10-18 0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拟并购麦歌恩成为全资子公司 [2] - 全资控股有望提升整合及运营效率 [2] - 多措并举巩固麦歌恩核心团队稳定性 [2] - 公司与麦歌恩在技术、产品、客户、产业链等维度具备较强协同,并购有望带动收入规模增长及盈利能力提升 [3] 财务数据总结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19.06/27.76/34.47亿元,归母净利润-1.48/1.14/2.81亿元 [3] - 2025/2026年PE为151.43/61.62倍 [3] - 公司2022-2026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预测数据 [4] - 公司2022-2026年主要财务比率指标的预测数据,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ROE、ROA等 [4][6]
纳芯微: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结果的公告
2024-10-15 07:50
激励计划股份情况 - 本次归属股票数量为1,468,688股[4] - 叶健获授限制性股票21,970股,可归属8,788股,比例40.00%[7] - 275名核心骨干员工获授限制性股票3,649,750股,可归属1,459,900股,比例40.00%[7] - 本次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可归属总数3,671,720股,可归属1,468,688股,比例40.00%[7] 激励对象及资金情况 - 本次归属的激励对象人数为276人[9] - 截至2024年9月19日,公司收到276名激励对象认购款71,965,712.00元[11] 其他相关情况 - 本次发行减少库存股1,468,688股[11] - 2024年10月14日,公司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股份登记手续[11] - 2023年8月31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激励计划相关议案[2] - 2023年9月18日,公司召开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5]
纳芯微:关于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展暨签订《财产份额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的公告
2024-10-14 12:22
证券代码:688052 证券简称:纳芯微 公告编号:2024-045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 份进展暨签订《财产份额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纳芯微") 于 2024 年 6 月 21 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及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 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部分财产份额的议案》,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 2024 年 6 月 24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 《关于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及上海莱睿企业管 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部分财产份额的 公告》(公告编号:2024-029)(以下简称"原交易")。 上述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及间 ...
纳芯微(688052) - 2024年9月26日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会议纪要
2024-09-27 08:56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泛能源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研发和销售 [1][2][3] - 公司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配备了本地化的销售团队 [4] 行业情况 - 汽车电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不管是整车产销量还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在持续提升 [1][2] - 泛能源市场中,工控变频伺服市场恢复正常稳健增长,数字电源、通信电源、充电桩等市场需求也基本恢复正常 [2] - 光储市场需求从第二季度开始有所复苏,但整体还未完全恢复到历史最佳状态 [2] - 消费电子市场整体回到正常需求状态,行业需求恢复较为充分 [2] 业务布局 - 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主要新能源车型 [3] - 2024年上半年,汽车电子收入占比约34%,消费电子收入占比约14%,泛能源收入占比约52% [3] - 公司在传感器、电源管理、信号链等产品方向具有较为全面的布局,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 [3]
纳芯微: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现场检查报告
2024-09-27 08:28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现场检查报告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 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等 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证券"或"保荐 机构")作为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上市公司"、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于 2024 年 9 月对纳芯微 2024 年度规范运作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现就现场检查的有关情况 报告如下: 一、本次现场检查的基本情况 光大证券针对纳芯微实际情况制订了 2024 年度现场检查工作计划。为顺利 实施本次现场工作,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切实履行持续督导工作,光大证券要求 公司提前准备现场检查工作所需的相关文件和资料。2024 年 9 月,光大证券根 据事先制订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采取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有关 人员进行沟通和询问、查阅 2024 年 1 月 1 日至今召开的历次三会会议资料、查 看公司生产经营场所、查阅和复印公司原始凭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形式,对 ...
纳芯微:关于作废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4-09-19 11:11
业绩总结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3.1092亿元,未达不低于18亿元目标[7] 激励计划 - 首次与预留授予第二个归属期归属比例为0[7] - 合计作废限制性股票1,038,833股[7] 相关意见 - 监事会同意作废,律师认为获批授权,顾问认为首归属期条件成就[9][10][11]
纳芯微: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9-19 10:25
激励计划归属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可归属1,468,688股,涉及276名对象[2] 激励计划作废 - 16名激励对象致2023年计划作废124,920股[4] - 2022年计划因业绩未达标作废1,038,833股[5] 议案表决 - 2023年计划归属议案9票同意[3] - 2023年计划部分作废议案9票同意[4] - 2022年计划部分作废议案8票同意,姜超尚回避[5]
纳芯微:关于作废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4-09-19 10:25
业绩总结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2亿元,未达业绩考核目标(不低于18亿元)[7] 限制性股票处理 - 因业绩未达标,合计作废限制性股票1,038,833股[8] - 本次作废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无实质性影响[9] 相关意见 - 监事会同意作废限制性股票[10] - 律师认为作废事项已获必要批准与授权[11] - 独立财务顾问认为2023年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成就[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