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峰科技(688007)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21:04
股东大会基本情况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深圳市南山区光峰科技总部大厦32楼公司会议室召开 [2] - 会议采用现场表决与网络表决相结合的方式 由独立董事陈菡女士主持现场会议 [2] - 全体7名董事均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出席 3名监事均以现场方式出席 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也出席会议 [3] 议案审议结果 - 《关于公司取消监事会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获得通过 为特别决议议案 经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审议通过 [4][5] - 《关于制定、修订及废止公司部分治理制度的议案》获得通过 为特别决议议案 经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审议通过 [4][5] - 《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获得通过 [5] 法律合规情况 - 股东大会由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郭晓丹律师和黄超颖律师见证 [5] - 律师认为会议召集、召开程序、出席人员资格、表决程序及结果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 [5]
光峰科技(688007) - 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9-15 11:00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8月30日公告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4] - 2025年9月15日现场会议在深圳光峰科技总部召开,网络投票同日进行[6] 参会情况 - 109人出席会议,代表股份162,170,528股,占股本总额35.5850%[9] 议案审议 - 审议取消监事会等三项议案[12] - 三项议案同意股数占比均超98%[15][16][18]
光峰科技(688007)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9-15 11:00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9月15日在深圳光峰科技总部大厦32楼召开[3] - 出席股东和代理人109人,所持表决权占比35.5850%[3] - 董事7人、监事3人全部出席[6]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公司取消监事会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比例99.9611%[7] - 《关于制定、修订及废止公司部分治理制度的议案》同意比例98.9571%[7] - 《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比例99.9810%[7] 会议合规情况 - 采用现场与网络表决结合,程序合规[3] - 两项议案经出席股东及代表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8] - 律师见证程序合法合规,律所是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9][12]
消费电子板块9月15日跌1.09%,苏州天脉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7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08:42
消费电子板块整体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9% [1] - 上证指数报收3860.5点下跌0.26% 深证成指报收13005.77点上涨0.63% [1] 个股涨跌表现 - 得润电子收盘价8.69元涨幅10%成交量102.02万手成交额8.62亿元 [1] - 光峰科技收盘价23.73元涨幅8.7%成交量32.74万手成交额7.6亿元 [1] - 智动力收盘价13.34元涨幅5.54%成交量26.98万手成交额3.55亿元 [1] - 歌尔股份收盘价34.11元涨幅5.47%成交量229.24万手成交额76.91亿元 [1] - 苏州天脉领跌消费电子板块 [1] - 示外大脉收盘价124元跌幅5.83%成交量3.95万手成交额4.95亿元 [2] - 华勤技术收盘价89.85元跌幅5%成交量25.23万手成交额22.82亿元 [2] - 工业富联收盘价59.9元跌幅3.23%成交量193.17万手成交额115.63亿元 [2] 资金流向情况 - 消费电子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73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1.23亿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15.5亿元 [2] - 歌尔股份主力净流入6.74亿元占比8.77%游资净流出2.74亿元占比3.57%散户净流出4亿元占比5.2% [3] - 蓝思科技主力净流入2.68亿元占比6.98%游资净流出1.72亿元占比4.48%散户净流出9630.68万元占比2.51% [3] - 得润电子主力净流入2.64亿元占比30.6%游资净流出1.46亿元占比16.94%散户净流出1.18亿元占比13.66% [3] - 传音控股主力净流入1.77亿元占比10.59%游资净流出1.09亿元占比6.53%散户净流出6768.57万元占比4.05% [3]
突破行业应用瓶颈 光峰科技发布新一代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新浪证券· 2025-09-15 02:20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领域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82亿元增长至2030年2162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50.6% [7] - 2025年全球泛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达40万颗 2026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后潜在需求可能突破亿台 [7] - 消费级水下机器人激光雷达渗透率不足5% 存在四大技术挑战:红外激光衰减、测距范围不足、环境光干扰和水下浊度干扰 [7][8][9]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公司采用450nm波长蓝光激光技术 抗衰减能力比905nm和1550nm红外激光强100倍 符合Class 1激光安全标准 [8][10] - 消费级产品远眸D10实现0.2-10米测距范围 精度0.04米 尺寸74x74x49mm 防水等级IP68 适用于浊度小于0.5NTU环境 [10] - 专业级产品远眸T1采用三角测距法 实验测距达10米 支持精密线扫测量 面向海洋测绘/考古/资源勘探等高价值场景 [13] 战略合作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与欢创科技达成双向意向合作 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 [6] - 消费级激光雷达预计2024年底前实现量产 未来将拓展海洋经济应用和高精度三维建图需求 [16] - 产品通过dToF与三角测距双技术路线突破 完善多模态探测与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6] 行业活动与品牌曝光 - 公司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首发水下激光雷达产品 覆盖全球超30个国家3800多家参展企业 [1] - 参与人形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峰会 分享《水下感知新维度:光峰激光雷达的穿透力与精度突破》主题演讲 [2]
光博会引领新“视”界定义,光峰科技新方案亮展
民生证券· 2025-09-12 14:4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6] 核心观点 - 光博会汇聚全球顶尖光电技术 展示Micro LED 光波导 AR光学等前沿成果 多项产品与技术实现显著突破 [1] - JBD展出全新"蜂鸟Ⅱ"彩色光引擎 采用0.1英寸Micro LED微显示屏 在0.2立方厘米体积内实现量产级全彩显示 重量仅0.5克 突破AR近眼显示在轻量化与全彩化上的行业难题 [1] - 歌尔光学推出碳化硅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 超高光效Micro LED全彩压印光波导显示模组等方案 针对VR领域推出"星河" "星际"系列Pancake模组 [2]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联合发布业内首创"LCoS+PVG光波导"的"一拖二"AR眼镜光学方案 签署10000台采购订单 [2] - 谷东智能第四代PVG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在光效上提升300% 透过率>90% 最大支持70度超大视场角均匀显示 [2] - 光峰科技推出两款LCoS AR光机:蜻蜓G1单绿色设计 单目分辨率640×200 彩虹C1具备全彩适配 支持640x480或960*720分辨率可选 [3] - AR眼镜相关技术持续演进 显示+光学+组装及零部件等环节不断迭代 [3] 产业链投资建议 - 光波导环节建议关注:歌尔股份 立讯精密 舜宇光学科技 水晶光电 蓝特光学 [3] - Micro LED环节建议关注:华灿光电 兆驰股份 三安光电 乾照光电 聚灿光电 [3] - LCoS环节建议关注:豪威集团 光峰科技 [3] - SiC环节建议关注:天岳先进 [3] - MIM件环节建议关注:东睦股份 精研科技 统联精密 [3]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歌尔股份2025E EPS 0.98元 2026E EPS 1.23元 2027E EPS 1.47元 对应PE 33倍 26倍 22倍 [4] - 东睦股份2025E EPS 0.81元 2026E EPS 1.05元 2027E EPS 1.36元 对应PE 37倍 29倍 22倍 [4] - 精研科技2025E EPS 0.87元 2026E EPS 1.22元 2027E EPS 1.79元 对应PE 57倍 41倍 28倍 [4] - 统联精密2025E EPS 0.75元 2026E EPS 1.25元 2027E EPS 1.81元 对应PE 64倍 38倍 26倍 [4] - 光峰科技2025E EPS 0.12元 2026E EPS 0.19元 2027E EPS 0.24元 对应PE 182倍 116倍 91倍 [4]
谷东智能联合光峰科技破解AR行业量产难题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8:45
行业技术突破 - 广州谷东智能与深圳光峰科技联合开发全球领先的"微型光机+光波导"一体化解决方案 解决AR硬件量产难题 被业内誉为AR硬件的核心引擎 [1] - 该方案有望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终端品牌的量产难题 成为推动消费级AR普及的关键基础设施 [1] 技术合作细节 - 合作涉及光学设计 结构工程 散热管理等领域的联合创新 共同构建涵盖设计 生产 测试的完整专利池 形成极高技术壁垒 [2] - 此次合作是技术链的深度耦合 双方共同投入研发 [2] 产业影响 - AR产业从技术概念阶段迈向产品化与商业化阶段 市场关注点集中于头部终端客户及大规模量产交付时间表 [2] - 光学解决方案受到国内外许多大厂调研和关注 具体客户名单未透露 [2] 行业痛点 - AR眼镜制造核心难点在于光学模组 传统模式需多方采购元件并自主完成光路调试与组装 过程耗时且良率难控 [1] - 传统技术方案导致最终产品在体积 亮度 功耗和成本上存在妥协 [1]
广州谷东智能突破PVG光波导,AR眼镜即将进入千元级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05
光学显示系统成本突破 - 业内首创"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方案将AR眼镜终端价格降至1500-2000元区间 较当前3000元以上市场均价降幅超33% 高端产品价格从超万元大幅下探[1] - 方案通过单光机设计使核心显示单元数量减半 光学显示系统占AR眼镜总成本约40%[1] - 自研GDPA3光取向染料成本仅为进口产品(如SD1)的十分之一 曝光剂量降至主流产品五分之一[1] - 单片波导成本降至10-30美元 较进口方案下降60%-90%[1] 公司技术路线与优势 - 采用第四代偏振体全息光波导(PVG)技术 区别于行业主流的表面浮雕光栅路线[8] - 自研PVG光波导光效提升300% 透过率超90% 解决表面浮雕光栅存在的纳米压印损伤、光学效率上限低、漏光及彩虹纹等问题[9] - PVG技术使玻璃基板成本降至表面浮雕光栅的十分之一 加工难度和设备成本显著降低[11] - 2023年实现全息光致聚合物波导制备 2025年建成全球首条20万片级PVG全息光波导12寸晶圆自动化生产线[8] 市场定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为国内工业AR B端市场龙头 市场份额超35% 产品覆盖海关、物流、航空等场景 客户包括中国南航、空中客车等[4][5] - 2024年全球工业AR市场规模达83.6亿美元 中国占比28.6%[5] - 2023年B端营收达1.5亿元 全球合作伙伴超500家 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4][7] - 转型C端赛道定位核心技术供应商 目标2026年实现千万台量产 与华为、小米、OPPO、vivo及Meta展开合作[7][12] 产业链合作与成本优化 - 与光峰科技合作推出联合方案 光机采用LCoS技术 与PVG波导偏振特性高度契合[1][13] - 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零部件供应价格优化 单片镜片成本有望下探至100元 整机价格或降至千元级别[11][13] - 采用"B to B to C"模式 提供从镜片、模组、整机到软件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12] 产能与市场预期 - 光博会现场落地1万台采购订单 C端产品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1][11] - 预计2024年底实现1万台AR+AI产品出货量 2025年与合作方推出商业化产品[11][15]
光峰科技推出全新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 终端产品有望更平价
格隆汇APP· 2025-09-12 05:11
产品发布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联合推出全球首创的"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 [1] - 该方案打破多项行业技术瓶颈并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1] - 方案有望将AR眼镜终端产品价格降至1500-2000元区间 [1] 商业合作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1万台采购订单 [1] - 该合作有望推动行业实现千万级量产目标 [1]
光博会观察:竞逐万亿AI眼镜市场,下半场如何重构价格体系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10:29
行业增长态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82.3% 中国市场增幅达116.1%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26.2万台 同比增长73% 其中无屏AI眼镜以463%增速成为核心增长点 [4] - 2025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预计达90万台 同比增幅133% 三年内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4]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451.8万台 中国市场预计290.7万台 同比增幅分别为42.5%和121.1% [4][1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联合推出"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光学方案 采用单颗光机驱动双目显示 核心显示单元数量减半 [7] - 光峰科技发布蜻蜓G1和彩虹C1自研LCoS光机 特征为轻量化、小型化与能效优化 [7] - 谷东智能第四代PVG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光效提升300% 透过率超90% 支持70°超大视场角 [7] - 行业转向LCoS光机+新型光波导组合方案 以成熟元器件取代高成本路线 追求全彩化显示与大视场角体验 [5] 成本与价格重构 - 光学模组占整机成本比重达四成 主流技术方案造价昂贵导致消费级产品售价长期维持3000元以上 [4] - 新光学解决方案有望将终端产品价格拉低至1500-2000元区间 [7][9] - 光峰科技建成50万台级LCoS光机产线 谷东智能构建全球首条20万片级PVG光波导量产线 [12] - 头部品牌通过零部件共模化、功能模块化、供应链本地化降低BOM成本 [12] 生态体系发展 - 行业竞争从硬件性能比拼升级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竞争 出现AI Wear 5S智能穿戴营销平台整合零售、供应链和服务网络 [12] - 上半场竞争以拍摄和单绿色显示AR眼镜为主 基于手机生态 下半场将转向全彩显示和芯片交互 形成独立生态 [10] - 生态闭环成为决胜点 需在办公协作、教育培训、文旅导览、车载交互等垂直场景构建内容壁垒 [13] - 强化与手机、PC、车载设备的互联互通 用生态黏性替代单品溢价 [12] 产业战略意义 - AI眼镜被视为继智能手机后最有潜力成为个人信息入口的新终端形态 [8] - 中国光电企业依托完善产业链与技术创新力 力图在下一代人机交互领域占据战略高地 [8] - 产业需完成技术路线根本性转型 从高价探索走向低价普及 才能承接指数级增长曲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