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良品铺子(603719)
icon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 “柑”好遇见你
南方农村报· 2025-08-30 11:01
良品铺子AI宣传图片事件 - 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素材显示"花生在树上结果"被指缺乏常识 [3][4] - 公司已对相关页面进行更新修正并启动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全面科学性核查 [5][6] MCN机构招募未成年主播问题 - 部分MCN机构招募14岁左右未成年女性成为网络主播 口头承诺工作轻松收入高无违约金 [7][8] - 合同中要求每月直播不少于27天 违约需承担不低于50万元赔偿责任 [9] - 实际工作中遭遇榜一大哥调戏骚扰 公司严苛考核刁难 内部人员侵犯隐私肢体骚扰 [10][11] 全国热作产业推进会 - 2025全国热作产业现场推进会8月26-27日在广东茂名召开 [12][13] - 会议系统总结"十四五"以来全国热作产业发展成效与经验 分析新形势新任务 [13][14] - 就"十五五"时期推动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谋划部署 [15][16] 肇庆封开家禽产业升级 - 肇庆封开推出全省首个"媒体+"家禽类方案 [18][21] - 封开杏花鸡与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并称广东三大名鸡 [20] - 产业根基厚积薄发 政策推力精准加持 品牌魅力持续绽放为方案实施奠定基础 [22][23] 陈皮星油藤健康推广 - 陈皮星油藤健康中国行品鉴活动第9站走进江门市人民政府饭堂 [26] - 活动以粤桂协作·陈皮星油藤·降尿酸福星为主题展示健康产业创新成果 [27][28] 广东天气预警 - 今年第14号台风将生成 粤西沿海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30][32] - 珠三角中南部市县有中雷雨 雷雨时局地伴有8~11级短时大风 [33] - 中西部海面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海面风力6~8级阵风9级 30日夜间开始风力逐渐减弱 [34]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翻车,系误用AI生成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3:21
良品铺子舆情事件 - 公司因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的图片素材而引发舆情 图片显示花生果实"上树"及背景中出现收割机收割花生的错误场景[2] - 公司于8月28日作出正式回应 承认工作疏忽并立即更新修正相关页面 同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2] - 舆情暴露AI技术赋能商业领域的典型问题 企业因追求内容生产速度而忽略常识和事实准确性 损害品牌形象并误导公众认知[3] 泡泡玛特舆情事件 - 公司新品THE MONSTERS"心底密码"搪胶毛绒挂件盲盒(迷你Labubu)被消费者吐槽实物体积小且做工差 产品高约10.5厘米(不含挂绳) 单个盲盒售价79元 整套售价1106元[4][5] - 消费者反映产品存在歪头等品控问题 店员回应称展示实物可能因触摸过多导致问题 消费者可自行调整[5] - 公司被指存在"饥饿营销"策略 此前产品多次出现歪头、掉漆、开线等品控问题 反映快速扩张与质量管控间需寻找平衡[6] 行业观察 - 消费品牌与公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绑定程度不断加深 舆情出现及演变考验品牌长期建设和应急策略有效性[1] - 潮玩行业正从"饥饿营销"转向"品质驱动" 品牌需通过供应链升级和质检标准流程透明维持IP热度及溢价能力[6] - AI生成技术作为创意辅助工具可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效率 但需严格审核流程与把关机制避免违背常识[3]
“花生上树”引争议 良品铺子道歉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2:57
事件概述 - 良品铺子因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四粒红花生"产品的宣传海报展示违背科学常识的画面引发网友争议 [2] - 花生作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 果实通常埋藏土壤中发育成熟 而海报将花生果实描绘为悬挂枝头 与花生"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相悖 [4]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于8月28日回应称对相关页面进行了更新修正 并启动对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全面科学性核查 [5] - 承认工作中疏忽 在电商平台错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 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讨论 [5] - 公司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良品铺子的朋友致以诚挚歉意 并进一步升级内容审核机制 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5] - 截至目前多个电商平台显示上述产品的相关广告图片均已更换 [5]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翻车,系误用AI生成图片|消费舆警指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1:43
核心观点 - 消费品牌舆情管理成为衡量企业品牌运营和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指标 南方财经全媒体推出《消费舆警指数》量化评分机制 从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四个维度评估企业表现 [1] - 良品铺子因AI生成图片错误引发"花生上树"舆情事件 公司紧急道歉并启动全面核查 暴露AI技术应用中的审核漏洞 [2] - 泡泡玛特新品迷你Labubu盲盒被指做工差、价格虚高 品控问题持续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反映潮玩行业需平衡扩张速度与质量管控 [6][7] 舆情事件分析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事件 - 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将花生果实绘制在树上 背景出现收割机收花生等违背常识的场景 [2] - 8月28日公司正式道歉 承认工作疏忽导致错误图片素材使用 立即更新相关页面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 [2] - 事件暴露AI技术赋能商业领域的典型问题 企业过度追求内容生产速度而忽略事实准确性 审核流程存在明显缺陷 [5] 泡泡玛特品控争议事件 - 8月28日新品THE MONSTERS"心底密码"搪胶毛绒挂件盲盒(迷你Labubu)即将发售 单个售价79元 整套售价1106元 [6] - 实物产品高约10.5厘米(不含挂绳) 被消费者吐槽体积过小、做工粗糙、普遍存在歪头现象 [6] - 店员回应称展示样品因多人触摸可能变形 建议消费者自行调整 未涉及品控改进措施 [6] - 公司此前多次出现产品歪头、掉漆、开线等质量问题 被指实施"饥饿营销"策略 [6] 行业影响 消费行业舆情管理 - 舆情事件应对需考察企业品牌长期建设与应急策略有效性 反映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特征 [1] - 《消费舆警指数》包含14个二级指标 涵盖预防机制、回应直接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维度 按百分制进行量化评估 [1] 潮玩行业发展 - 行业正从"饥饿营销"向"品质驱动"转型 需通过供应链升级和质检标准透明化维持IP热度 [7] - 若持续缺乏实质品控改进 可能削弱潮玩品牌作为"超级IP"的溢价能力 [7]
良品铺子花生“树上长”,“收割机”突突田里忙
凤凰网财经· 2025-08-29 12:48
良品铺子营销事件分析 - 公司因AI生成的花生生长图片引发广泛关注 图片显示花生果实结在树上 与实际生长方式不符[2] - 该内容在社交媒体引发大量讨论和二次创作 网友模仿生成玉米扎进土里、麦苗像韭菜等违反常识的农业画面[6] - 事件产生病毒式传播效果 网友评价"花一毛钱AI一个图免费上热搜" 认为营销投入产出比极高[17] 公众反应与舆论风向 - 农村背景用户指出内容违背基本农业常识 表示"第一眼没认出是花生"[4] - 网友创作讽刺性评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反式当然是和正常的反着的"[12][14] - 部分评论将此事与既往商业宣传关联 提及"鲁花花生油的洗脑广告"历史案例[16] 社交媒体传播数据 - 内容通过多个抖音账号传播 包括CX1688888888、122321762、wumuweierweb等渠道[7][9][10] - 公众号"三言Pro"为主要传播源 获得"三言财经"来源标注[17]
“花生上树”的良品铺子,如何让人相信“品控”
齐鲁晚报· 2025-08-29 10:09
事件概述 - 良品铺子因使用AI生成的花生悬挂枝头错误宣传海报引发争议 该图片违背花生地下结果的生物学常识[1] - 公司回应称因工作疏忽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相关页面已更新修正 并承诺升级内容审核机制[1] 公司回应分析 - 回应被指避重就轻 将问题归咎于偶然疏忽 但实际从设计到审核全流程失守 无人提出异议[1] - 公司未明确责任划分和流程梳理 仅口头承诺升级审核机制 可能导致类似问题重复发生[2] 财务表现关联 - 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同比大幅下滑27.21%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亏损达9355.31万元[2] - 经营问题可能导致人心浮动 或为回应敷衍的潜在原因[2] 品牌影响评估 - 避重就轻态度比错误本身更令消费者不满 可能进一步损害消费者信任[2] - 若连海报常识错误都不认真反思 消费者可能质疑其在生产品控环节的用心程度[2] - 失去消费者信任将使公司本已艰难的经营局面雪上加霜[2]
县城国资,开始进场买上市公司
虎嗅· 2025-08-29 08:51
并购规模与增长 - 截至8月地方国资共参与28起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交易总金额311.95亿元较2024年同期61.12亿元同比增长410.38% [1][6] - 交易数量同比上涨超4倍2024年同期仅7笔交易 [1][6] - 3笔交易金额超20亿元8笔交易金额超10亿元最大单笔交易为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32.32亿元收购江海股份控制权 [7][8] 区域分布特点 - 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湖北五省最为活跃安徽与江苏各参与6起交易浙江广东湖北各3起 [2][15] - 江苏省以60.44亿元交易规模居首安徽省54.68亿元浙江省53.48亿元 [16] - 安徽省内合肥芜湖马鞍山黄山池州5个城市参与并购数量居全国之首 [18] 行业集中度与战略方向 - 电子信息行业并购金额104.41亿元占比最高半导体行业6笔交易金额88.66亿元占总额28.4% [3][12] - 前三大行业为电子信息传统制造化学工业合计占交易总量65% [11] - 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并购核心方向 [3][20][25] 边缘城市参与趋势 - 三四线城市如黄山衢州曲靖参与并购黄山GDP仅1134亿元衢州2262亿元曲靖3677亿元 [4][29][30] - 县级国资苍南县以543.2亿元GDP收购思创医惠控制权交易金额1.63亿元 [31][32] - 并购参与者从一二线城市扩展至低线城市反映地域范围扩大化 [4][34] 政策与模式创新 - 安徽发布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并形成多市协同的"安徽模式" [17][23] - 上海通过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推动首单交易收购康华生物金额18.51亿元 [25] - 河南天津等地发布专项政策国家层面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限制 [35][36]
良品铺子的花生“长在树上”
经济观察报· 2025-08-29 06:07
核心事件概述 - 公司因在电商平台使用AI生成的错误宣传图片引发公众关注 图片显示花生长在植物顶端而非土中 与常识性生物知识相悖 [2][6] - 公司已撤下所有错误宣传资料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 同时升级内容审核机制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5][6][7] 公司应对措施 - 证券事务代表确认产品外包装无误 但未就是否发布致歉公告明确表态 [5] - 通过媒体公开致歉 承认工作疏忽导致AI图片误用 承诺加强内容输出严谨性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9亿元 同比下滑27.21% [7] - 净利润亏损0.94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491.59% [7]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产品售价下调 门店结构优化淘汰低效店 以及平台流量导致线上营收下降 [7] 市场反应 - 事件曝光后连续3个交易日股价下跌 从14.42元/股跌至12.96元/股 跌幅超10% [7] - 8月29日上午收盘价13.27元/股 总市值约53亿元 [8] 产品背景 - 涉事产品为"甄选吉林扶余四粒红花生" 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5] - 扶余市花生年产量达7亿斤(35万吨) 出口量占全国70%以上 种植面积超110万亩 [5]
快评丨花生上树,AI“背锅”?
南方农村报· 2025-08-29 06:04
事件概述 - 良品铺子因在电商平台使用AI生成的错误宣传图片引发争议 图片显示"花生在树上结果" 被指缺乏常识 [2][3] - 公司于8月28日回应称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已立即更新修正相关页面 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 [3][4][6] 企业管理问题 - 公司将责任归咎于AI工具使用不当 暴露出内部管理机制的严重缺失 [7][8][9] - 作为食品行业企业 公司对产品种植加工过程缺乏基本了解 特别是花生等作物的生长特性 [10][11] - 公司试图以"工作疏忽"轻描淡写处理问题 态度显得敷衍 [12][13] 行业营销现状 - 当前企业和媒体在内容制作中普遍缺乏对三农议题的深入理解 习惯用浪漫化滤镜描绘田园生活 [23][24] - 营销手段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 多采用浮夸广告语和虚假场景设计 而非真实故事 [24][25] - 消费主义下出现傲慢心态 过度依赖包装和文案 忽视产品本身的内容价值 [18][19] 社会认知影响 - 现代生活使人们远离土地 许多人未亲眼见过花生生长过程 导致认知断层 [15][16] - 错误宣传图片可能误导公众认知 凸显农业科普的重要性 [16][17] - 消费者不仅关注视觉刺激 同样重视产品来源 品质及背后的文化价值 [19][20] 农业生产尊重 - 花生实际生长过程凝聚农民辛勤汗水 从播种到收获需经历风霜雨露 [21] - 将花生搬上树梢的创意效果是对农业生产真实性的践踏 [22] - 营销策划应减少哗众取宠 增加对真实世界的敬畏 保持对土地的尊重 [26][27][28]
知名品牌被曝关店430家!深圳多家门店仍正常营业
深圳商报· 2025-08-29 05: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创上市后同期新低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355.3万元,现上市后半年度首亏 [1] - 扣非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暴跌1694.33% [1] 门店运营情况 - 上半年合计关闭门店430家,新开门店171家,净减少门店259家 [1] - 截至6月底门店总数2445家,延续2024年净减少589家的收缩趋势 [1] - 深圳地区近100家门店在官方小程序仍显示正常营业 [1] 业绩下滑原因 - 产品售价下调及结构优化影响毛利率 [1][4] - 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导致销售规模下降 [1][4] - 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挤压利润空间 [1][4] - 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同比减少约1100万元 [4] - 政府补助同比减少约1900万元 [4] 市场表现与公司背景 - 截至8月29日午间收盘价13.27元/股,总市值53.21亿元 [4] - 公司创立于2006年,2020年登陆A股,总部位于武汉 [4] - 产品覆盖肉类零食、坚果炒货、糖果糕点等品类 [4] 消费者投诉情况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531条投诉,涉及异物、产品发霉等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