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发食品(603536)

搜索文档
食品加工板块8月1日涨1.17%,*ST春天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820.73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1 08:27
板块整体表现 - 食品加工板块当日上涨1.17%,领涨个股为*ST春天(涨跌幅3.31%)[1] - 上证指数下跌0.37%至3559.95点,深证成指下跌0.17%至10991.32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涨幅最高为*ST春天(3.31%)、巴比食品(3.00%)和金字火腿(2.28%)[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三:*ST春天收盘价4.37元(成交量8.94万手)、巴比食品收盘价19.25元(成交量5.24万手)、金字火腿收盘价6.72元(成交量40.40万手)[1] - 跌幅前三:盖世食品跌1.36%(收盘价12.37元)、龙大美食跌1.11%(收盘价5.35元)、光明肉业跌1.05%(收盘价7.53元)[2] - 成交额前三:金字火腿2.72亿元、双汇发展2.19亿元、龙大美食1.48亿元[1][2] 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820.7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348.7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169.44万元[2] - 主力净流入前三:金字火腿4045.65万元(净占比14.88%)、巴比食品831.39万元(净占比8.28%)、西王食品741.84万元(净占比11.21%)[3] - 游资净流出最大:双汇发展净流出3299.19万元(净占比15.05%),自合股份净流出444.80万元(净占比14.29%)[3]
从“山东味道”到“世界餐桌” 惠发食品着力推动传统食品现代化转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1 05:00
公司战略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整合构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服务的完整生态链,突破传统食品加工厂局限[1] - 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将实验室创新直接对接市场需求[1] - 开发调理食品、轻食系列等上千款产品,满足团餐、快餐等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速冻食品行业摆脱低价竞争困局[1] 品牌与市场拓展 - 公司从B端供应延伸至C端品牌孵化,培育多个细分市场餐饮品牌,形成"产业平台+品牌矩阵"模式[1]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1] - 通过标准化改造传统烹饪工艺,使地方美食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践行"扬大国味道,做现代生活美食行家"愿景[2]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 累计申请专利260多项,参与起草《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等1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 - 形成"创新—标准—产业"良性循环,成为山东食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2] 行业转型与未来方向 - 公司成长轨迹反映山东食品工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单一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趋势[2] - 将持续聚焦产品研发、健康食材供应链建设,推动传统食品企业现代化转型[2] - 探索产业链协同的文化创新,将地方特色升华为世界美食,展现中国制造软实力[3]
食品加工板块7月29日跌0.53%,C技源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29 08:34
板块整体表现 - 食品加工板块当日下跌0.53% 跑输上证指数(涨0.33%)和深证成指(涨0.64%)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 涨幅最高为*ST春天涨1.93% 跌幅最大为C技源跌9.15% [1][2] 个股涨跌情况 - 上涨个股包括*ST春天(4.22元, +1.93%)、金达威(20.15元, +1.72%)、康比特(22.76元, +0.75%)等6只股票 [1] - 下跌个股以C技源(31.98元, -9.15%)领跌 交大昂立(6.69元, -3.77%)、百合股份(43.03元, -2.27%)等10只股票跌幅超1% [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亿元 游资净流出2488.55万元 但散户资金净流入1.52亿元 [2] - 安井食品主力净流入3588.42万元(净占比9.81%) 但游资净流出3645.99万元(净占比-9.97%) [3] - 金字火腿获得主力净流入2249.10万元(净占比14.02%) 海欣食品主力净流入1308.54万元(净占比13.69%) [3] 成交活跃度 - 龙大美食成交量达44.58万手居首 成交额2.49亿元 安井食品成交额3.66亿元为板块最高 [1][2] - 金达威成交11.90万手成交额2.38亿元 汤臣倍健成交14.97万手成交额1.78亿元 [1]
惠发食品一季度产品线全线下滑,上半年加大投入难遏亏损势头
证券之星· 2025-07-22 03:0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300万元至2500万元,同比减少52.15%-100.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3600万元至2800万元,同比减少53.60%-97.48% [1] - 2023年营收19.97亿元同比增长26.36%,归母净利润751.59万元扭亏为盈,但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61%至1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1658.59万元 [2]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约2.67亿元 [2] 业绩修正与监管问题 - 2024年业绩预告从预盈260-370万元大幅下修至预亏1800-1300万元,扣非净利润从预亏180-90万元下修至2100-1600万元 [4] - 业绩修正原因为合作方未支付2400万元装修升级改造资金导致协议解除 [5] - 因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并触发投资者索赔 [4] 产品结构与收入分析 - 传统产品收入全面下滑:2024年丸制品、油炸品、肠制品、串制品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6.46%、15.96%、6.24%、8.7% [6] - 预制菜收入表现挣扎:2024年及2025Q1中式菜肴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7.94%和26.62% [7][12] - 供应链模式成为第一大收入支柱(5.84亿元),但毛利率仅9.91% [10] 销售模式对比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近六成但同比下滑14.09%,毛利率21.98%同比增加1.87个百分点 [8][10] - 安井食品经销模式收入同比增长8.91%,整体营收增长7.7% [6][7] 行业竞争与消费趋势 - 速冻食品行业需求从应急转向品质化、便捷化,公司产品结构未能及时调整 [1] - 安井食品通过多元化产品(速冻菜肴制品收入增长10.62%)实现业绩增长 [6] - 公司尝试布局预制菜但受市场热度冷却影响 [7]
惠发食品上半年亏损扩大 高管减持下业绩持续承压
新浪证券· 2025-07-15 10:39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500万元至3300万元 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1] - 公司扣非净利润2021年至2024年已累计亏损近3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亏态势意味着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2]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主要由于消费市场疲软与行业竞争加剧形成共振 [2] 亏损原因 - 消费端谨慎态度使得市场需求增长乏力 行业内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纷纷加大促销力度 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2] - 公司持续投入资源开拓市场和销售渠道 导致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高企 以费用换市场的策略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背景下效果有限 [2] - 公司核心产品聚焦速冻肉丸 鱼糜制品等传统品类 面临健康化 高端化产品的冲击 同时冷链物流成本高企 区域扩张难度大 [4] 股东行为 - 公司董事 监事及高管共5人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合计减持不超过13.19万股股份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要 [3] - 自2017年6月上市以来 股东累计套现金额已超3亿元 其中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套现约1.4亿元 其他股东套现约1.92亿元 [3] 行业状况 - 预制菜行业经历从资本热捧到理性回归过程 行业竞争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 [4] - 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抢占市场 中小品牌面临成本高 渠道弱 同质化严重等多重挑战 [4] 公司战略 - 公司需要平衡保营收与控成本的关系 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可能是破局方向 [5] - 公司需要通过稳定的经营改善信号 透明的信息披露来重建投资者信心 包括明确资金用途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展示战略调整具体成效 [5]
惠发食品: 惠发食品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09:13
业绩预告概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0万元至-2500万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856.85万元至1656.85万元 同比降幅52.15%至100.83% [1]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600万元至-2800万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977.04万元至1777.04万元 同比降幅53.60%至97.48% [1]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3.15万元 扣非净利润为-1822.96万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导致毛利额下降 [2] -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发生较多 [2] 财务数据说明 - 本次业绩预告数据为初步核算结果 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2] - 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2]
惠发食品(603536)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08:3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3300万元到-2500万元,同比减少约52.15%-100.83%[2][3]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预计为-3600万元到-2800万元,同比减少约53.60%-97.48%[2][3]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去年同期预计减少856.85万元到1656.85万元[3]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较去年同期预计减少977.04万元到1777.04万元[3] 历史财务数据 - 2024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43.15万元[4] - 2024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为-1822.96万元[4] - 2024年半年度每股收益为-0.07元[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消费疲软、行业竞争致公司营收同比减少,利润相应减少[6] - 为应对竞争,公司开拓市场和渠道,期间费用较多[6] 其他重要内容 - 预告数据未经审计,准确财务数据以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3][8]
惠发食品: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300万元-2500万元
快讯· 2025-07-14 08:15
业绩预告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3300万元至2500万元 同比减少856.85万元至1656.85万元 降幅达52.15%至100.8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亏损3600万元至2800万元 同比减少977.04万元至1777.04万元 降幅达53.60%至97.48% [1] - 业绩预告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
惠发食品上市8周年:累计利润下滑127%,市值较峰值蒸发52%
金融界· 2025-06-13 01:06
公司概况 - 惠发食品自2017年6月13日上市至今已满8周年,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0 99元,市值为13 19亿元,当前市值为23 71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速冻调理肉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速冻丸类制品、肠类制品、油炸类制品、串类制品等 [3] - 核心产品收入结构中供应链占比最高达30 33%,丸制品占比22 35% [3] 财务表现 - 2017年归母净利润为0 60亿元,2024年为-0 17亿元,累计利润增长-127 47% [3] - 上市8年间有3年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增长的年份占比50 0% [3] - 2020年营收14 09亿元,2024年增至19 25亿元,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增速波动明显 [3] - 2020年归母净利润0 23亿元,2024年为-0 17亿元,利润表现极不稳定 [3] 市值变动 - 2023年12月6日市值达到峰值49 47亿元,股价20 22元 [5] - 截至2024年6月12日收盘价为9 69元,市值23 71亿元,较峰值减少25 76亿元,降幅52 08% [5]
惠发食品首季亏1804万年度考核承压 5高管拟集体减持可套现121万
长江商报· 2025-05-13 23:12
高管减持 - 惠发食品5位高管魏学军、闫晓、臧方运、张庆玉和董雪计划减持合计13.19万股,按公告日股价9.17元/股计算可套现约121万元 [1][2] - 魏学军拟减持不超过3.75万股占总股本0.0153% 闫晓拟减持3100股占总股本0.0013% 臧方运拟减持3.48万股占总股本0.0142% 张庆玉拟减持3.75万股占总股本0.0153% 董雪拟减持1.9万股占总股本0.0078% [2] - 减持人员包括董事魏学军、监事闫晓、副总经理臧方运和张庆玉、财务总监董雪 [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10亿元同比下降26.58% 净利润亏损1803.63万元 [1][6] - 2024年营业收入19.25亿元同比下降3.61% 净利润亏损1658.59万元同比下降320.68% [4] - 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2.94亿元 其中2021年亏损1.42亿元 2022年亏损1.29亿元 2023年亏损272.79万元 2024年亏损2031.67万元 [4] 行业对比 - 2024年安井食品营业收入151.27亿元同比增长7.70% 净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0.46% 显著优于惠发食品 [5] - 2024年海欣食品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下降0.54% 净利润亏损3694.33万元 与惠发食品业绩相近 [5] -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受消费疲软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但2024年销售费用1.37亿元同比下降2.30% 管理费用1.53亿元同比增长0.7% 变化幅度不大 [5] 产品与市场 - 2024年公司中式菜肴、丸制品、油炸品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7.94%、16.46%和15.96% [5] - 境外营业收入724.49万元同比大增118.98% 成为业绩亮点 [5] - 公司属于速冻调理食品行业 北方市场以畜禽类制品为主 如肉丸制品、狮子头等 [4] 监管与考核 - 公司因2024年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 董事长惠增玉、财务总监董雪、董秘刘海伟被认定承担主要责任 [3] - 2024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20.03亿元 实际完成19.25亿元未达标 2025年目标21.47亿元 一季度仅完成3.10亿元同比下降26.58% 完成压力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