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601916)

搜索文档
利好刷屏!农行、邮储、浦发、浙商等集体宣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3:13
政策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2]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的贷款合同,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2]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4]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4] 银行响应 - 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7] - 邮储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将扎实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 [8][9] - 浦发银行公告将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后续公布实施细则 [11][13] - 浙商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5][18] 政策影响 - 贴息政策将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5] - 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政策精准定位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和市场响应度 [6] - 政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5]
利好刷屏!农行、邮储、浦发、浙商等集体宣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3:07
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 - 政策对8类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发放的贷款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2][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5][6]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6] 政策影响与意义 - 政策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7][8] - 贴息政策有助于激发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投放 [8] - 政策精准定位行业及目标群体,提高执行效率和市场响应度 [9] 银行响应情况 - 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0][13] -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发布公告表示将依法依规推进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20][22][26][29][30]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积极研究落实贴息政策 [10]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02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释放消费潜力 [1][7] - 政策执行期至2025年 后续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5]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5][8] 支持范围与标准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贷款覆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 [4][5][14]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购置、保险及维修 养老生育领域涵盖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及辅助生育消费 [4][1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8]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5][8]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5][9]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5][9]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5][9]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贴息支持以扩大覆盖面 [9] 组织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预拨申请 [10]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 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0] - 省级机构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财政和金融监管局报送贴息资金申请 [11]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金融监管局汇总数据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贴息资金审核拨付 [11]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机构需提交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省级财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报送清算报告 [12] 资金监管机制 - 财政部将组织抽查监督 发现问题采取约谈、通报或加倍扣减预算等措施 [13] - 对挪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 财政部门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理 [15] - 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资金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5]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48
政策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3] - 5万元以上消费贴息上限为5万元消费额度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4] 金融机构参与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与贴息政策执行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 [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 包括中信 光大 华夏 民生 招商 兴业 广发 平安 浦发 恒丰 浙商和渤海银行 [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参与 包括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 [3] 贴息标准细节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 贷款合同利率需符合利率自律约定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重点消费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和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支持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和家具消费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4]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消费 [4]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09:37
政策支持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通过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可享受贴息[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3] 贴息标准与限制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4]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5] 重点消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服务[5]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5] - 教育培训领域包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6]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7] - 家居家装领域涉及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及家具[7] - 电子产品领域包含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涵盖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服务[9]
财政部、央行等九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2 09:35
政策内容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贷款经办银行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5]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并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并反馈结果至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结算并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 贴息资金清算工作需在2027年2月15日前完成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8]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9] 行业支持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旅馆服务等细分行业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等健康相关产业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全产业链 [12]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等居民服务业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包含新闻出版、旅游景区管理等文体娱乐产业 [13]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竞赛组织、健身休闲活动等体育服务产业 [13]
9月起 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央视新闻· 2025-08-12 08:50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到期后可能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 支持范围与标准 - 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1][5][6][7][9]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实际贴息按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1][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3]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2]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参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2] 个人额度限制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4] - 单家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4] 重点消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 [5]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5] - 教育培训领域支持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6] - 文化旅游领域限定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的国内旅游服务 [7]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及家具消费 [9]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9] - 健康医疗领域涉及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服务 [9]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12日涨0.24%,中信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2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2 08:31
板块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上涨0.24%,领先个股为中信银行(涨1.33%)[1] - 上证指数上涨0.5%至3665.92点,深证成指上涨0.53%至11351.63点[1] - 板块内9只个股中7只上涨,涨幅最高为中信银行(1.33%),跌幅最大为浦发银行(-0.64%)[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信银行成交量43.94万手,成交额3.66亿元,居板块成交活跃度中位[1] - 兴业银行成交额13.83亿元为板块最高,招商银行成交额24.83亿元但股价下跌0.23%[1] - 民生银行成交量201.10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9.94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2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2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99亿元[1] - 浦发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5亿元(占比11.66%),居板块首位[2] - 光大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772.75万元(占比-5.42%),为板块唯一主力大幅流出个股[2] - 招商银行虽股价下跌,但获散户资金净流入8880.44万元(占比3.58%)[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落地!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21家银行参与经办
北京商报· 2025-08-12 08:03
政策发布背景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 [1] 贴息标准 -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1]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1] 贷款适用范围 - 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1]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1] - 已享受地方财政相关贴息政策的 此次贴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实际利率水平 [1] 经办银行范围 - 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2] -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2]
财政部等九部门: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30
政策发布 - 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中央财政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贴息支持[1] 经办银行范围 - 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1] -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