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医药(601607)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商业板块9月1日跌0.04%,南京医药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1 08:44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9月1日下跌0.04%,跑输上证指数(涨0.46%)和深证成指(涨1.05%)[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显著,领涨股第一医药涨10.03%,领跌股南京医药跌3.10%[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出态势,主力资金净流出1.63亿元,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入1.39亿元和2406.77万元[2] 个股价格表现 - 第一医药(600833)表现最强,收盘价14.59元,涨幅10.03%,成交额3.44亿元[1] - 英特集团(000411)涨幅5.67%居次,成交额3.04亿元[1] - 南京医药(600713)领跌3.10%,成交额2.38亿元,但主力资金净流入3012.24万元[1][2][3] - 塞力医疗(603716)成交额达13.50亿元,为板块最高,股价跌1.24%[2] 资金流向特征 - 第一医药主力净流入4734.83万元,净占比13.75%,但游资大幅净流出3641.83万元[3] - 南京医药虽股价下跌,但主力与游资资金同步净流入,分别达3012.24万元(占比12.68%)和3377.23万元(占比14.21%)[3] - 百洋医药(301015)主力净流入2587.34万元(占比10.94%),但股价仍下跌1.82%[2][3] - 九州通(600998)未出现在涨跌榜,但主力净流入2107.52万元,游资净流入2669.76万元[3]
上海医药(02607.HK):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格隆汇· 2025-09-01 08:43
药品研发进展 - 上海医药下属上药禾丰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国家药监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 - 该药品批准通知书编号为2025B03892 [1] 药品适应症 - 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主要用于快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 应用前应首选抑制迷走神经的手法治疗 [1] - 适用于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暂时控制 但合并房室旁路通道(预激综合症和LGL综合症)时除外 [1]
上海医药(02607):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8:42
药品研发进展 - 公司下属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编号2025B03892) [1] - 该药品用于快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需先尝试迷走神经抑制手法)及心房扑动/颤动心室率的临时控制(预激综合征除外) [1] - 2024年4月提交补充申请并获受理 截至公告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329万元人民币 [1] 产品适应症 - 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主要适应症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治疗 需优先采用Valsalva法等迷走神经抑制手法 [1] - 适用于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暂时控制 但预激综合症和LGL综合症患者除外 [1] 审批时间节点 - 药品补充申请于2024年4月提交至国家药监局并获受理 [1] - 2025年获得批准通知书(编号2025B03892) 显示审批周期约12个月 [1]
上海医药(601607.SH):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格隆汇APP· 2025-09-01 08:41
公司动态 - 下属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 - 该药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 [1] 产品信息 - 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主要用于快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 [1] - 药品适用于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暂时控制 [1] - 应用维拉帕米之前应首选抑制迷走神经的手法治疗(如Valsalva法) [1] - 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合并房室旁路通道(预激综合症和LGL综合症)时除外 [1]
上海医药(02607)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01 08:3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上药禾丰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 - 截至公告日,该药品一致性评价已投入研发费用约329万元[6] 市场相关 - 2024年中国大陆医院采购注射剂型盐酸维拉帕米金额为14851万元[7] - 该药品通过评价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8] - 该药品可能存在销售不达预期等不确定性[8]
上海医药(601607)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告
2025-09-01 08:3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上药禾丰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 - 2024年4月就该药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出补充申请并获受理[3] - 截至公告日针对该药品一致性评价已投入研发费用约329万元[3] 市场相关 - 2024年中国大陆医院采购注射剂型盐酸维拉帕米金额为14851万元[4] - 该药品通过评价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但销售可能不达预期[5]
上海医药: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8:29
公司研发进展 - 上海医药下属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通过国家药监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 药品信息 - 该药品用于快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 应用前应首选抑制迷走神经的手法治疗 [1] - 该药品用于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暂时控制 但合并房室旁路通道时除外 [1] 批准信息 - 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由国家药监局颁发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集采常态化背景下,药企从仿制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31 00:05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医药制造业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发酵、提取纯化、制剂加工等技术生产药品、药用辅料及相关产品,涵盖原料生产到成品制剂全流程,具有高技术壁垒、高监管要求和高投入回报周期特点 [1] - 行业细分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兽用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造八个类别 [2] 发展历程 - 建国初期医药工业基础薄弱,原料药依赖进口,1964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成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78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形成统一管理体制 [3] - 1982年试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行业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3] - 2015年药品监管制度改革加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鼓励创新等政策出台,药物创新活力被激发 [3] - 2020年新冠疫情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研发创新和质量效率,国产药品国际化进程加速 [4]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4] 社会需求驱动 - 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023万人同比增长1.60%,占全国人口15.64%,老年慢性病治疗药物需求增长较快 [5] - 2023年居民入院人次数达2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9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460元同比增长16.04%,2024年进一步增至2547元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化学原料药、中药材、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等原材料及研发制药设备供应商 [6] - 中游为医药制造企业 [6] - 下游包括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药店、疾控中心、养老机构、电商等流通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6] - 2024年底医疗卫生机构达109.2万个同比增长2.0%,其中医院3.9万个同比增长1.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万个同比增长2.3% [7] 行业经济运行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9793个,资产总计51746.1亿元,销售收入25298.5亿元,利润总额3420.7亿元 [7] - 集采常态化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生存,加速构建全产业链精益管理体系,促进行业从仿制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7]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众多格局分散,但集中度有所提升,头部企业包括中国医药集团、华润医药、齐鲁制药、中国远大集团、复星医药、石药集团、诺和诺德、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上海医药等 [8] - 中国医药集团拥有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四大工业板块生产企业100余户,40余个产品通过世卫WHO、美国FDA、欧盟认证 [9] - 复星医药2024年营业总收入410.7亿元,制药业务占比70.43%,聚焦肿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等技术平台 [9] 未来发展趋势 - 集采常态化使仿制药利润空间收窄,企业将加大创新药及高壁垒仿制药研发投入,采取自主研发或全球合作模式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热门领域 [10] - 企业构建覆盖采购—生产—供应链—研发的全产业链精益管理体系,通过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化生产工艺、应用自动化设备降低成本,借助AI提升供应链效率 [10]
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17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15.93亿元,同比增长1.5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4.59亿元,同比增长51.56%,主要因对和黄药业会计核算变更产生一次性特殊收益 [3] - 扣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7.82亿元,同比下降2.06%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89亿元,同比增长91.98% [2][21] 业务分部表现 - 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1.60亿元,同比下降4.50% [3] - 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94.33亿元,同比增长2.17% [3] - 工业板块贡献利润人民币11.50亿元,商业板块贡献利润人民币17.94亿元 [3] 研发创新进展 - 研发投入人民币11.48亿元,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9.44%,其中研发费用人民币9.59亿元 [3] - 新药管线共计56项,包括创新药管线44项 [4] - I001片(SPH3127)高血压适应症NDA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完成注册检验与核查 [5] - 参芪麝蓉丸(中药1.1类)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5] - SRD4610(藿苓生肌颗粒)在美国提交pre-IND申请并获得FDA受理,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5] - B001和B007(抗CD20抗体药物)完成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 [6] - SHPL-49注射液(化药1类)完成II期临床试验 [6] 战略投资与业务拓展 - 完成收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10%股权,合计持有60%股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1] - 医药商业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42亿元,同比增长22.6% [14] - 进口总代品规新增25个,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75亿元,同比增长11.7% [14] - 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25.7亿元,医美业务收入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18.8% [14] - 与博安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度拉糖肽注射液(BA5101)中国大陆独家全渠道推广及总经销权 [14] 运营效率与成本管理 - 实施黑带项目和重点改善项目35项、绿带项目112项,通过集中采购节约中药材采购成本约人民币698万元,降本幅度8.6% [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09%,管理费用同比下降7.21% [21] 零售与新业务发展 - 信谊微生态在"618"期间实现抖音单场直播GMV人民币3,800万元,天猫平台GMV同比增长302% [12] - 发布"上药新零售一体化战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一体化新零售体系 [14] - 拓展女性抗衰赛道,"青春双歧"新产品首发GMV达人民币1,300万元 [12]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再度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第407位和全球最具价值医药品牌榜25强第19位 [3] - 拥有1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市级绿色工厂及8家"无废工厂" [17]
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41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 [5] - 利润总额为68.2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1.4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56%,主要受益于对和黄药业会计核算变更产生的一次性特殊收益 [5] - 扣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7.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 [5] - 总资产达2380.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7.62% [1] 业务分部表现 - 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1.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 [5] - 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294.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 [5] - 工业板块贡献利润11.50亿元人民币,商业板块贡献利润17.94亿元人民币,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3.38亿元人民币 [5] 研发创新进展 - 研发投入11.48亿元人民币,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9.44%,其中研发费用9.59亿元人民币 [5] - 新药管线共计56项,包括创新药管线44项,覆盖六大疾病治疗领域 [5][8] - I001片高血压适应症NDA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完成注册检验与核查 [6] - 参芪麝蓉丸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6] - SRD4610项目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已向美国FDA提交pre-IND申请 [6][7] - B007项目完成重症肌无力和天疱疮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 [7] - SHPL-49项目完成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7] 工业运营与转型 - 持续推进上药销售公司转型升级,强化合规管理和数字化管理 [9] - 实施35项黑带项目和112项绿带项目,通过集中采购节约成本698万元人民币,降本幅度8.6% [9] - 完成对和黄药业的股权收购交割,促进中药资源协同 [10] - 加强中药大品种循证医学研究,胃复春被纳入《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慢病管理指南(2025)》 [10] - 养心氏片被纳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 [12] 商业创新与拓展 - 医药商业坚持科技创新与数智化引领,实现良好增长 [12] - 合约销售(CSO)业务合作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服务规模增长 [13] - 与阿斯利康、益普生、博安生物等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新产品推广权 [13] - 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 [13] - 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 [13] - 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25.7亿元人民币,医美业务收入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 [13] - 发布"上药新零售一体化战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零售体系 [14] 股东结构与公司治理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85,127户 [2] - 前三大股东为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322%、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949%、上实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102% [2] - 控股股东为上实集团,通过子公司持有公司股权 [2][3] 偿债能力指标 - 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62.68%,上年末为62.14% [4]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10.33,上年同期为7.6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