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厦门银行(601187)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银行(601187):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分红比例新高,利息压力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5-05 02: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银行2024年分红比例提升股息率居前,长期有成长空间,短期一季度业绩受投资收益影响下滑,后续关注负债成本、利息净收入及零售风险改善节奏,当前估值低维持“买入”评级 [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4全年营收增速2.8%,归母净利润增速 -2.6%,年末不良率0.74%,拨备覆盖率392%;2025Q1营收增速 -18.4%,归母净利润增速 -14.2% [6] 事件评论 - Q1业绩受短期投资收益冲击,利息增速压力改善,2024全年、2025Q1利息净收入增速分别为 -7.4%、 -4.6%,预计未来增速回升;2025Q1非利息净收入因债市调整下滑45.5%,二季度以来债市企稳预计全年增速改善 [11] - 信贷结构调整,2024全年贷款增速 -2.0%,票据贴现和零售贷款规模压降,2025Q1零售贷款继续收缩;企业贷款成扩表抓手,2024年增长9.3%,2025Q1增长6.1%;2024年存款增长3.2%,2025Q1增长3.4% [11] - 息差下半年接近企稳,2024全年净息差1.13%,同比降15BP,较上半年仅降1BP,预计一季度存款成本率改善,净息差降幅收窄 [11] - 资产质量方面,2024全年不良净生成率0.80%,同比升29BP;2025Q1不良率升至0.86%,拨备覆盖率降至314%,预计零售风险以经营贷为主,关注2025年存量风险改善节奏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合计(千元)|407,794,724|428,901,746|466,289,786|506,937,002| |营业收入(千元)|5,759,162|5,488,688|5,761,131|6,272,008| |利息净收入(千元)|4,004,981|3,928,606|4,242,495|4,878,72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千元)|381,367|390,647|416,295|450,128| |投资收益等其他非利息收入(千元)|1,372,814|1,169,434|1,102,341|943,153| |营业支出(千元)|(3,009,831)|(2,840,300)|(3,002,053)|(3,317,097)| |PPOP(千元)|3,450,724|3,314,690|3,450,440|3,850,535| |信用减值损失(千元)|(697,838)|(666,302)|(691,362)|(895,624)| |营业利润(千元)|2,749,330|2,648,388|2,759,077|2,954,911|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千元)|2,594,646|2,479,827|2,583,432|2,766,733| |资产总额增速|4.39%|5.18%|8.72%|8.72%| |贷款总额增速|-2.02%|5.61%|10.41%|11.66%| |负债总额增速|4.24%|5.36%|9.06%|9.03%| |存款总额增速|3.17%|7.82%|11.96%|12.05%| |营业收入增速|2.79%|-4.70%|4.96%|8.87%| |利息净收入增速|-7.43%|-1.91%|7.99%|15.00%| |非利息净收入增速|37.45%|-11.06%|-2.66%|-8.25%| |成本收入比|38.87%|38.50%|39.00%|37.50%|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2.60%|-4.43%|4.18%|7.10%| |EPS(元)|0.89|0.84|0.88|0.95| |BVPS(元)|9.72|10.08|10.65|11.29| |ROE|9.44%|8.51%|8.50%|8.66%| |ROA|0.65%|0.59%|0.58%|0.57%| |净息差|1.13%|1.07%|1.06%|1.12%| |不良贷款率|0.74%|0.84%|0.80%|0.75%| |拨备覆盖率|392%|306%|273%|277%| |P/E|6.51|6.84|6.54|6.06| |P/B|0.59|0.57|0.54|0.51| [21]
A股上市城商行一季报出炉: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利润均下降
观察者网· 2025-05-03 07:24
营收表现 - 2025年一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4家营收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2.96%,较上年同期5.61%下降2.65个百分点[1][3] - 青岛银行营收增速领跑达9.69%,西安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增速分别为8.14%、6.53%、6.21%[3]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负增长,同比分别为-3.18%、-16.91%、-18.42%[4] - 江苏银行营收规模最大达223.04亿元,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营收超100亿元,厦门银行营收最低仅12.14亿元[4][5] 净利润表现 - 14家城商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5.49%,较上年同期7.05%下降1.56个百分点[1][6]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7.3%居首,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增速超15%[7]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净利润负增长,同比分别为-2.44%、-6.82%、-14.21%[7] - 江苏银行净利润规模最大达97.8亿元,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超70亿元,西安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低于10亿元[7][8] 资产规模 - 2025年3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3%,较上年同期增速上升1.88个百分点[2][8] - 8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北京银行(44694.22亿元)、江苏银行(44596.21亿元)超4万亿元,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超3万亿元[9][10] - 江苏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快达12.84%,上海银行增速最低仅1.37%[10] 资产质量 - 7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成都银行最低为0.66%,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均为0.76%[11][12] - 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81%,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为1.79%、1.66%[12]
42家A股上市银行日赚58.58亿元,5家中小银行投资收益翻倍
华夏时报· 2025-04-30 14:03
金融投资业务成为银行营收新引擎 - 金融投资业务从传统配置工具升级为上市银行营收增长新引擎,债券投资在2024年市场利率下行周期中展现出强劲收益弹性,有效缓冲利息净收入下滑对财务报表的冲击 [2]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40家金融投资金额增长,37家投资收益正增长,5家中小银行收益翻倍,部分区域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突破15% [2] - 行业整体加码金融投资背景下仍有5家机构投资收益同比缩水,反映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投资能力分化 [2] 2024年上市银行投资收益数据 - 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万亿元(日均58.58亿元),营业收入5.65万亿元(日均154.83亿元),金融投资总额91.41万亿元,投资收益5128.03亿元 [3] - 37家银行投资收益正增长,5家中小银行增速超100%:张家港行(176.81%)、厦门银行(121.14%)、紫金银行、贵阳银行、瑞丰银行 [3][4] - 5家银行投资收益缩水,长沙银行降幅最大达24.18% [4] 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提升 - 2024年42家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平均值达15.61%(2023年为12.33%),9家中小银行占比超20%,张家港行最高达27.39% [4] - 25家银行占比10%-20%(含13家城商行、4家农商行、7家股份行、1家国有大行),中小银行中仅沪农商行占比低于10%(9.18%) [4] -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投资收益超100亿元,农商行中渝农商行(41.99亿元)、沪农商行(24.45亿元)领先 [5]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策略 - 中小银行因净息差收窄和国有大行普惠金融挤压市场份额,调整资产配置增厚投资收益,2024年农商行成为债券市场多头且成交活跃 [6] - 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资产荒",市场信用风险上升促使中小银行扩大债券投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格局形成 [6] - 开源证券指出中小银行因贷款收益率低、存款增长快、资金成本高,倾向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 [6] 债券投资品种与市场环境 - 债券投资为中小银行最青睐品种,多家银行提及"处置债券产生收益增加"和"债券交易账户规模大增",渝农商行通过优化交易策略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38.48亿元(同比增16.35亿元) [7] - 2024年债券收益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点降至1.68%)推动收益增长,但未来利率走势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收益稳定性 [7] 2025年债券投资展望 - 招商银行预计2025年债券利率震荡下行概率较大,中国银行计划加大对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并适度增加信用债配置 [8] - 厦门银行认为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下,债券市场仍存在配置和交易机会 [8]
直击厦门银行业绩会:预计今年经营业绩先下降后回升,将加快对公一般贷款上量
新浪财经· 2025-04-30 13:09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构建"2+3"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短期聚焦细分市场、息差管控和客户经营,中长期推动人才、科技、机制和文化赋能 [1] - 短期目标包括资产端稳步上量、负债端做稳做实,提高传统商行业务占比,持续提升金融市场条线盈利能力 [1] - 中长期目标是通过四大赋能(人才、科技、机制、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2.79%),归母净利润25.95亿元(同比-2.6%) [1] - 2024年净息差1.13%,同比下降15BP,但降幅收窄 [3] - 2024年对公贷款(不含票据)余额1220.9亿元,同比增长103亿元 [4] 一季度业绩分析 - 一季度营业收入12.14亿元,归母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均下降 [2] - 营收下降主因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导致公允价值账面损失,净利息收入减少0.46亿元(同比-4.63%) [2] - 存款成本率较2023年全年下降20BP以上,首次实现传统存贷款业务增长 [2] 业务结构调整 - 对公贷款、零售贷款、金融投资余额占比分别为30%、17%、36%,票据贴现余额同比下降42.7% [3] - 计划提高对公一般贷款占比,优化行业/期限/客群结构,重点投放中长期项目贷款 [4] - 2024年对公一般贷款增幅9.2%,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放量超2024年全年 [4] 息差管理措施 - 息差收入占营收70%以上,将通过资产端结构调整和负债端成本压降实现止跌企稳 [5] - 对公贷款利差最高,将加大对公贷款投放以改善全行净息差 [3] - 高成本定期存款陆续到期,负债成本有望进一步压降 [2] 信贷投放重点 - 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聚焦"两新""两重"及重点优质产业链业务机会 [4] - 继续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未具体说明内容) [4] - 传统国企政信类业务仍是基础,同时拓展新领域 [4] 中长期发展路径 - 战略主题为"稳""进""立":巩固效益和风控,积蓄区位优势/经营特色/产能提升势能,通过科技赋能和机制优化增强内生动能 [5][6] - 公司处于创业关键阶段,底子稳、包袱轻,具备发展空间 [5]
这些板块涨停潮!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09:4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走势分化,沪指跌0.23%报3279.03点,深证成指涨0.51%报9899.82点,创业板指涨0.83%报1948.03点,北证50指数涨2.96%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1933亿元,较昨日增加逾1500亿元,超3400股上涨 [1] - 港股恒生指数涨0.51%,恒生科技指数涨1.35%,科技股金蝶国际、金山软件涨约7%,小米集团涨超5% [1] 银行板块表现 - A股银行板块大幅回调,华夏银行跌8.5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跌逾3% [2][3] - 港股中资银行股同步走弱,招商银行跌近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跌近3% [1][4] - 42家上市银行一季度合计营收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2%,归母净利润5639.79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华夏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14.04%,厦门银行营收同比下降18.42% [5] AI应用概念表现 - AI应用概念强势拉升,创意信息涨19.93%,浙文互联、超讯通信涨停,鸿博股份4连板 [7] - 阿里巴巴发布Qwen3系列模型,旗舰模型Qwen3-235B-A22B在编码、通用能力评测中达业界SOTA水平 [8] - 小米开源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规模超越OpenAI o1-mini和阿里Qwen-32B-Preview [8] 汽车产业链表现 - 汽车产业链股大幅走高,菱电电控、精进电动20%涨停,斯菱股份涨13.24% [10][11]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明确L2/L3级别技术规范 [11] - 产业链公司加速收敛软硬件架构,激光雷达渗透率有望提升,L3级别自动驾驶资源投入增加 [12]
厦门银行2024年分红率升至31.53% 拟开展2025年中期分红持续回报投资者
新财富· 2025-04-30 08:35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长2.79%,非利息净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37.45%,利润总额27.35亿元,同比增长3.54% [1] - 资产总额达4077.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9%,总负债3754.26亿元,增长4.24%,贷款及垫款总额2054.55亿元,吸收存款2141.56亿元,增长3.17% [1] - 不良贷款率优化至0.74%,下降0.02个百分点,对公贷款不良率0.51%,下降0.5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1.95% [1] 股东回报 - 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31.53%,较2023年提升0.83个百分点,分红总额8.18亿元 [3] - 2021-2024年现金分红率连续四年超30%,上市以来累计派现35.36亿元,为IPO募集资金近2倍 [3] - 2024年12月完成中期分红3.96亿元,拟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 [2][3] 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9.67亿元,增长33.69%,绿色信贷余额130.70亿元,增长61.96%,累计发行绿债35亿元 [5][6]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32.93亿元,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长19.85% [6] - 台企客户数增长19%,台企授信户数增长21%,台企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46% [6] 零售业务 - 个人金融资产余额1090.11亿元,增长12.07%,个人存款824.55亿元,增长22.79% [6] - 零售客户269.93万户,增长5.37% [6]
利息收入缩水,净利10年首次负增长,厦门银行业绩“稳健”背后是投资收益
华夏时报· 2025-04-30 03:27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长2.79%,较2023年增加1.56亿元,但净利润27.06亿元,同比减少1.69%,较2023年减少0.46亿元,为近十年来首次增收不增利 [2][3] - 利息净收入40.05亿元,同比减少3.22亿元,降幅7.43%,主要受LPR利率下调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导致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减少3.19亿元 [4] - 非利息净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37.45%,其中投资收益10.26亿元,同比大增121.14%,增加5.62亿元,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关键因素 [4][5] 业务结构 - 利息净收入占比下降至69.5%,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至30.5%,投资收益自2019年以来持续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一度接近20% [4][5] - 公司通过配置地方债、信用债等高收益资产优化投资组合,2024年债券市场操作策略为"靠前配置+灵活交易",预计2025年债券市场仍有配置和交易机会 [5] - 企业贷款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占比未披露)、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类贷款余额合计758.72亿元 [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74%,较2023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稳中有降,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有效化解 [7] - 关注类贷款金额62.36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2.32亿元,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移率大幅提升,系公司基于审慎原则主动调整风险分类所致 [7] - 信用减值损失7.01亿元,同比增加0.52亿元,其中贷款减值损失8.47亿元,同比增加7514万元,占减值损失总额的120.74%,部分与东方集团4.19亿元贷款纠纷相关 [6] 市场反应与公司举措 - 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下跌4.05%至5.92元/股,董监高拟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96.4万元以提振信心 [8] - 新任董事长洪枇杷提出将公司打造为"厦门金融排头兵"和"福建金融主力军"的战略定位 [3] - 2024年公司完成多项高管调整,涉及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副行长等关键岗位 [3]
首次亮相资本市场!4000亿城商行新掌门人回答“未来之问”
券商中国· 2025-04-30 03:24
银行业现状与战略转型 - 银行业面临"低利率、低息差"的持续挑战,厦门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周期 [1] - 公司提出"2+3"短中期五年战略规划,以"稳、进、立"为核心主题,平衡稳与进、立与破的关系 [3][4] - 战略目标为打造具备"客户合作深、盈利能力强、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社会广泛认可"六大特征的价值银行 [3] 战略规划具体内容 "稳"的举措 - 巩固"稳"的基础,包括站位、效益、风控三方面,目标是让各方对公司更放心、更有信心 [4] - 资负两端发力做好息差管控,推动净息差指标止跌企稳,变动趋势优于大市 [4] "进"的举措 - 重点发展区位优势、经营特色和产能提升,把握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与转型发展的结构性机遇 [4] - 扎根厦门、深耕福建、服务对台,做透厦门本地市场,做大厦门以外市场 [4] "立"的举措 - 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和体制机制优化增强内生动能 [5] - 推动组织架构、资源配置、考核激励、人才发展等配套改革,保障战略执行落地 [5] 短期重点工作 - 抓细分市场加快业务发展,抓息差管控提升盈利水平,抓客户经营实现提质上量 [9] - 强调"客户-业务-效益"的经营逻辑,目标既做大客户基数也深化客户经营 [9] - 加大两岸金融资源投入,去年台企客户数增长近20%,台企人民币日均存贷款分别增长45%、23% [9] 财务与业务表现 - 一季度资产规模达4142.4亿元,营业收入12.1亿元,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呈两位数下降 [12] - 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70%以上,一季度存款成本率2.15%,同比下降30个BP [12] - 一季度存款总额增长3.4%,一般贷款规模增长2.8%,客户存款同比多增212亿元 [12] - 对公贷款利差在三大板块中最高,将重点配置到收益高、质量好、抗周期强的领域 [12] 分红政策 - 2024年度每股分红0.31元(含中期分红),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31.5%,连续四年超过30% [3]
营收面临全方位压力,厦门银行能否靠服务台胞走出困局?
钛媒体APP· 2025-04-30 01:07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4,077.95亿元,同比增长4.39%,2025年一季度末增至4,142.37亿元,环比增长1.58% [2] - 2024年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长2.79%,利润总额27.35亿元,同比增长3.54% [2][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下降18.42%,净利润6.45亿元,同比下降14.21% [3] - 2024年净利差1.07%,净息差1.13%,同比分别下降0.13和0.15个百分点 [7]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8.51亿元,同比下降12.92%,净收入38.14亿元,同比下降7.84% [8][10] 资产负债结构 - 2024年末贷款总额2,054.55亿元,同比下降2.02%,其中企业贷款增长9.25%,个人贷款下降6.60% [11][12] - 票据贴现余额129.07亿元,同比压降42.68%,优化贷款结构 [11] - 2024年末存款总额2,213.76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个人存款增长22.8%,公司存款下降6.4% [4][5] - 2024年流动性比例77.83%,较2023年下降3.55个百分点 [16][18] 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增长33.69%,发行15亿元"两岸科创债",设立22家科技特色支行 [14] - 台企客户数增长19%,台企授信户数增长21%,台胞客户数增长17% [15] - 财富管理客户达19.78万户,增长12.61%,其中高净值客户增长16.34% [18] - 理财业务收入下降45.63%,担保及承诺业务收入增长2.39% [8][10]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74%,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2] - 拨备覆盖率391.95%,保持较高水平 [2] -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升至2.21%,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升至73.8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升至96.62% [17] -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降至2.20%,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降至16.26% [16][18] 成本控制 - 2024年成本收入比38.88%,较2023年下降0.77个百分点 [16][18] - 一季度存款平均付息率明显压降,缓解贷款收益率下行压力 [3] -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20.37亿元,同比下降21.05% [8][10]
厦门银行发布2024年财报,稳健经营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1:5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长2.79% [1] - 非利息净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37.45%,营收结构持续优化 [1] - 利润总额27.35亿元,同比增长3.54% [1] - 资产总额4077.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9% [1] - 总负债3754.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4% [1] - 贷款及垫款总额2054.55亿元,吸收存款总额2141.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7% [1] 资产质量与分红 - 不良贷款率0.7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2] - 对公贷款不良率0.51%,较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 [2] - 拨备覆盖率391.95%,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2] - 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8.18亿元,分红比例31.53%,较2023年提升0.83个百分点 [2] - 上市以来累计派现35.36亿元,为IPO募集资金总额的近2倍 [2] - 2024年中期分红派发现金股利3.96亿元,拟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 [3] 业务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9.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69% [4] - 绿色信贷余额130.70亿元,较年初增长61.96%,累计发行绿债35亿元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32.93亿元,中长期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9.85% [4] - 台企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9%,台企授信户数增长21%,台企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46% [4] - 个人金融资产余额1090.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 [5] - 个人存款824.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79%,零售客户269.93万户,增长5.37% [5] 战略与定位 - 持续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 [3][4] - 深化两岸金融业务,支持台企在陆发展,提升人民币存款规模 [4] - 推进大零售战略转型,深化客户分层经营 [5] - 2025年将持续筑牢风险防线,深化资源整合与业务创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