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方股份(601126)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启航2号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19:46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启航2号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已成就 64名激励对象共计66.25万股限制性股票将于2025年9月24日上市流通 [1][8][10]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时间线 - 2023年9月18日第七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管理办法 [1] - 2023年10月16日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并授权董事会办理相关事宜 [2] - 2023年10月16日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议案 [3] - 2023年11月14日完成首次授予登记1,907.90万股限制性股票 [4] - 2024年9月24日完成预留授予登记132.50万股限制性股票 [5] - 2025年8月28日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议案 [1][6] 本次解除限售具体安排 - 解除限售股份数量66.2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08% [1][10] - 涉及激励对象64人 [1][10] -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9月24日 [1][10] - 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比例为50% [8] 授予价格调整情况 - 原授予价格7.59元/股 因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 预留部分授予价格调整为6.99元/股 [6] 中介机构意见 -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认为解除限售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激励计划规定 [10] -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认为解除限售条件已成就且程序合规 [11][12]
四方股份:662500股限售股将于9月24日上市流通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2:43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发布启航2号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股份上市流通公告 [1] - 本次上市流通股份总数为662,500股 采用网下认购方式 [1] - 股权激励股份将于2025年9月24日正式上市流通 [1]
新华全媒+|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山东青岛亮相
新华网· 2025-09-18 11:49
产品发布 - 中国首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智能市域列车于9月18日在青岛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正式亮相[1] - 列车采用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绿色化及车地一体化设计理念[3] - 列车搭载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3] 技术标准 - 中国标准占比达88%[3] - 在智能化、安全性、舒适度、节能降耗及经济性方面实现全面升级[3] 应用部署 - 列车将率先装备于京雄快线[5] - 正式投入后雄安新区至大兴国际机场30分钟直达、至丽泽商务区60分钟抵达[5]
四方股份(601126) - 四方股份关于启航2号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公告
2025-09-18 09:31
股票上市与流通 - 本次股票上市股数为662,500股,2025年9月24日上市流通[2][3] - 本次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9月24日,数量为66.25万股[19] 限制性股票授予 - 2023年11月14日首次授予登记1,907.90万股[5] - 2024年9月24日预留部分授予登记132.50万股[7] - 首次授予日期2023年10月16日,价格7.59元/股,数量1,917.40万股,人数462人[10] - 预留授予日期2024年8月29日,价格6.99元/股,数量132.50万股,人数64人[10] 权益分派与价格调整 - 2024年4月26日完成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现金红利6元(含税),预留授予价格从7.59元/股调为6.99元/股[9] 股票解锁 - 2024年11月13日首次授予解锁568.17万股,剩余未解锁1,308.93万股[12] - 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可解除限售数量占预留获授权益数量比例50%[14] - 符合解除限售条件激励对象64名,所持限制性股票66.25万股[2] 业绩情况 - 2023年净利润715,587,644.14元,2024年为627,206,305.37元,2023 - 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累计达69.88%[16] 考核与解除限售 - 64名激励对象个人考核评级优/良,个人层面解除限售比例100%[16] - 激励对象绩效考核结果为优、良、中、差时,个人层面解除限售比例分别为30% - 50%、100%、100%、0%[16] 股本结构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上市流通前股数14,414,300股,占比1.73%,变动 - 662,500股,后股数13,751,800股,占比1.65%[19]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上市流通前股数818,853,700股,占比98.27%,变动662,500股,后股数819,516,200股,占比98.35%[19] - 公司股份总数上市流通前后均为833,268,000股,占比100%[19] 合规情况 - 律师事务所和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本次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已成就,符合相关规定[21][22]
四方股份(601126.SH):推出的SST新一代数据中心供电方案创新性采用无工频变压器设计
格隆汇· 2025-09-18 07:39
产品技术优势 - 新一代数据中心供电方案采用无工频变压器设计 实现中压AC直转低压DC [1] - 最高能源转换效率可达98%以上 显著提升能源效率 [1] - 提供交流10kV~35kV 直流20kV~60kV接入 240V~800V直流输出的SST系列产品 [1] - 产品具备高效率 高可靠性 多段直流接入 高集成易安装等优势 [1] 市场定位与竞争力 - 全面适配下一代数据中心800V直流供电架构需求 [1] - 凭借全自研硬件设备 保护系统与能量管理平台提供一二次电气设备全套解决方案 [1] - 国内少数能提供数据中心交直流配电系统全套关键设备及解决方案的厂家 [1] - 参与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 积累了丰富经验 [1]
机器人“天团”协同造挖机!它们如何“默契”作业?
央视新闻· 2025-09-18 01:12
智能工厂分级与卓越级定义 - 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 其中卓越级代表自动化集大成和智能制造最高标准 [1]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实践 - 工厂为全球唯一全流程挖掘机智能制造基地 近1000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60条高度柔性化智能产线 [7] - 覆盖钢板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调试六大核心环节 实现毫米级精度和24小时无人黑灯作业 [7] - 通过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慧大脑 协调机器人协同作业 类比交响乐团指挥 [7] - 智能合车装置实现无人化操作 原需5名员工现仅需1人监督 [4] - 引入人形机器人作为分拣员、装配工和危险工种操作员 目前十余台已上岗 [8][10][11] - 建设具身智能平台和近百工位训练场 通过数据采集和算法训练提升机器人适应性与精度 [13] - 目标实现软硬件协同进化 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迈向单件个性化定制 [13] 高铁制造数据驱动案例 - 中车四方工厂生产重达800斤高铁车轮 日产能为5列高铁加4列地铁车轮 [16] - 质量要求车轮需保证120万公里零故障 通过全流程数据驱动实现精准管控 [16][18] - 实时生产指挥中心监控人机状态 自动警示异常如轴箱工位怠工并限时处理 [16][18] - 数据校验覆盖原材料检测、加工参数设定和成品核验 杜绝违规操作与瑕疵 [18] - 智能算法解决车轮与轮轴压装难题 自动匹配尺寸数据并计算黄金比例确保结合牢固度一致 [18] -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 生产效率提升20% 人员投入减少30% 制造周期压缩5天 [20] - 工厂产出占国内43%高速动车组、90%城际动车组和30%地铁 [20] 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影响 - 全国230余家卓越级工厂覆盖31个省区市 超80%制造业大类 [21] - 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全环节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 [21] - 核心优势为人工智能全业务流程渗透 包括智能研发、排产调度、经营决策和供应链优化 [21] - 行业数据显示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提升22.3% 不良品率下降50.2% 碳排放减少20.4% [23]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标志全要素协同智能化新阶段 [25]
“赛博师傅”默契协同 智能决策推动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迈入全要素协同智能化新阶段
央视网· 2025-09-17 06:43
智能工厂层级与标准 - 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 其中卓越级代表智能制造最高标准 [1]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实践 - 工厂使用近1000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60条高度柔性化智能产线 覆盖钢板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调试六大核心生产环节 [4] - 机器人可实现毫米级精度加工 支持24小时无人化黑灯工厂作业 并配备智能仓储和空中物流系统 [4] -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协调机器人协同作业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体系 [6][7] - 上下车身合体工序通过智能装置实现无人化操作 从原需5名员工减少至仅需1人监督 [2] - 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担任分拣、拧螺丝、取放高温板材、焊接调节等工种 目前已有十多位上岗 [8][9][10] - 建设具身智能平台和近百工位训练场 通过云端超脑和算法模型实现机器人互联互通与自主进化 [12] - 目标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进化至单件个性化定制 打造自感知、自适应的新型智能工厂 [14] 高铁制造智能工厂应用 - 车轮生产线每日可生产5列高铁加4列地铁车轮 单个车轮重达800斤且需满足120万公里质量要求 [15] - 数据驱动系统实时监控每个操作细节 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核验全程数据记录与校验 [19] - 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人机互动状态并直接指挥调度 [20] - 智能算法解决车轮与轮轴压装精密难题 自动匹配零件尺寸并计算黄金比例 确保结合牢固度一致 [22] -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 数据贯穿工艺、制造、执行及反馈环节 [24] - 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0% 人员投入减少30% 制造周期平均压缩5天 [26] - 工厂生产全国43%高速动车组、90%城际动车组和30%地铁车辆 [26] 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影响 - 全国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31个省区市 涵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27][29] - 工厂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各环节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智能管控 [29]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全业务流程 包括智能研发设计、排产调度、经营决策和供应链优化 [29]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3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32]
电网设备板块9月16日涨0.32%,洛凯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8.4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08:53
板块表现 - 电网设备板块当日上涨0.32% 领涨个股包括洛凯股份(涨10.02%)、杭电股份(涨10.00%)和崧盛股份(涨8.01%) [1] - 上证指数上涨0.04%至3861.87点 深证成指上涨0.45%至13063.97点 [1] - 板块内跌幅最大个股为科林电气(跌3.06%)、聚星科技(跌2.40%)和久盛电气(跌2.26%) [2] 个股交易情况 - 洛凯股份成交额1.94亿元 成交量7.94万手 收盘价24.93元 [1] - 远东股份成交量达102.64万手 为板块最高 成交额7.26亿元 [1] - 特锐德成交额7.57亿元 金龙羽成交额7.39亿元 均为板块较高水平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8.41亿元 游资净流入1.25亿元 散户净流入7.16亿元 [2] - 杭电股份主力净流入8975.88万元 占比29.79% 为个股最高 [3] - 万马股份主力净流入1.11亿元 但游资和散户均呈净流出状态 [3] - 洛凯股份主力净流入3027.30万元 占比15.58% [3]
四方股份跌2.01%,成交额1.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30.0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6 02:4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6日盘中下跌2.01%至17.07元/股 成交1.18亿元 换手率0.84% 总市值142.2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30.07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1115.02万元(买入500.15万元占比4.24% 卖出1615.17万元占比13.68%) 大单净流出515.05万元(买入2204.95万元占比18.67% 卖出2720.00万元占比23.03%) [1] - 年内股价涨5.11% 近5日跌1.44% 近20日跌3.50% 近60日涨5.76%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3.96万户 较上期减少5.28% 人均流通股20,686股 较上期增加5.57%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0亿元 同比增长15.62% 归母净利润4.76亿元 同比增长12.41%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0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5.99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790.22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47.55万股 [3] - 广发多因子混合持股619.25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71.91万股 [3] - 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新进持股593.08万股(第七大股东) [3] - 易方达环保主题混合持股472.74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70.97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461.93万股(第十大股东) [3] - 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与景顺长城策略精选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电厂及工业自动化49.82% 电网自动化42.94% 其他7.09% 房屋租赁/技术服务/材料销售等0.15% [1] - 行业分类属电力设备-电网设备-电网自动化设备 概念板块含军民融合/铁路基建/核电/航天军工/特高压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日期1994年4月8日 上市日期2010年12月31日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四街9号 [1]
大能源行业2025年第37周周报:山东机制电价竞价及绿电就近消纳解读关注绿色甲醇和能源RWA机遇-20250915
华源证券· 2025-09-15 07: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山东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具有风向标意义 风电机制电价319元/兆瓦时较2024年现货均价溢价20% 光伏机制电价225元/兆瓦时溢价33% [3] - 电价机制倒逼非技术性成本下降 新能源行业从"受保护"转向"自主竞争" 运营管理能力成为差异化关键 [4][30] - 绿电就近消纳新规采用单一制容量电价 保障电网利益的同时促进用户降本 高负荷率企业最高可节省电费0.043元/kWh [6][35][37] - RWA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加速落地 晶科科技和协鑫能科各投资3000万和1000万美元参投3亿美元基金 推动资产链上化和价值重估 [10][44] - 绿色甲醇需求放量在即 金风科技189.2亿元风电制氢氨醇项目规划年产60万吨绿色甲醇 产业进入业绩释放期 [13][49] 电力领域 - 山东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出炉 风电机制电量59.67亿千瓦时 光伏仅12.48亿千瓦时 政策倾向"有需求"电源 [3][17][19] - 风电机制电价319元/兆瓦时 光伏225元/兆瓦时 分别较2024年现货均价溢价20%和33% [3][24] - 光伏全生命周期上网电价约0.2元/千瓦时 倒逼项目投资降至1950元/千瓦 投资热情下降成趋势 [29] - 推荐水电及港股低估值绿电 包括国投电力、长江电力、龙源电力(H)等 [5][33] 电网领域 - 绿电就近消纳新规明确电价机制 负荷率高于全省平均值可少缴输配电费 [6][35] - 系统运行费用按下网电量缴纳 自用电部分无需缴费 30%自用电比例下最高省0.026元/kWh [7][37] - 政策利好风电和储能发展 风电成为绿电直连主要方式 储能可降低接网容量 [8][42] - 建议关注银星能源、龙净环保等绿电直连运营商 及金风科技(H)等风电设备企业 [8][43] 光伏领域 - RWA加速分布式光伏资产价值重估 晶科科技和协鑫能科参投3亿美元区块链基金 [10][44] - 朗新集团充电桩RWA融资1亿元 林洋能源与蚂蚁数科合作将光伏电站等资产上链 [11][47] - 资产代币化需电力物联网技术支持 林洋能源合作开发无人化智慧场站和虚拟电厂平台 [12][48] - 建议关注晶科科技、协鑫能科等资产运营商 及林洋能源等智能电力设备企业 [11][12] 绿色甲醇领域 - 金风科技189.2亿元风电制氢氨醇项目 规划3GW风电配套60万吨/年绿色甲醇 [13][49] - 绿醇单吨利润约1500-2000元/吨 售价约820美元/吨 [56] - 下游签约活跃 马士基、中远海运等船东锁定燃料供应 [50] - 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比52.4% 其中甲醇动力船340艘占10.4% [52] - 推荐嘉泽新能、金风科技等供应商 关注太原重工等生物质气化设备企业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