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九州通(600998)
icon
搜索文档
九州通九信中药品牌重塑战略正式启动
财经网· 2025-08-24 14:26
公司战略举措 - 九州通旗下九信中药启动品牌重塑项目 旨在打造年轻化现代化品牌形象并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 [1] - 公司加速推进中药产业链上中下游全域整合 构建从种植加工到终端销售与健康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 [1] - 品牌重塑聚焦四大维度:品牌战略定位 产品线体系重构 视觉形象升级 以及传播推广资源整合 [2] 产品发展布局 - 九信中药将重点培育明星产品 积极拓展药食同源等大健康消费品类以实现全国市场渗透 [1] - 建立三级产品线体系:明星单品+利润产品+基础产品 其中明星单品为打造重点 [2] - 战略合作伙伴上海桑迪曾服务近300家行业标杆企业 包括云南白药同仁堂广药白云山等知名品牌 [3] 品牌合作与竞争优势 - 上海桑迪品牌咨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拥有15年医药健康领域品牌战略咨询经验 [3] - 合作方将依托大健康品牌打造经验 结合公司全产业链优势助力打造中国道地中药第一品牌 [3] - 品牌重塑将融合道地基因与现代审美理念 通过包装系统重构强化终端识别与消费体验 [2]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人民网· 2025-08-23 12:49
科技创新 - 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申请6297件发明专利 研发热效率45.18%的马赫动力发动机 零下40℃极寒0.6秒启动技术 全国产车规MCU芯片DF30 [5] - 孝感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12台超算设备效率达传统超算百倍 能耗仅1/150 新药研发周期从10年缩短至18个月 成本从10亿美元降至1亿美元 [6] - 楚能新能源研发2000人团队积累近5000项专利 "浸默"电池系统70秒内将电芯温度从81℃降至30℃ [6]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 过去五年湖北研发投入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列全国前列 [8] 绿色低碳 - 梁子湖退渔还湖15.8万亩 水质稳定Ⅲ类(部分Ⅱ类) 12家水草产业链企业成立 生态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8.6% [11] - 江汉盐化工业园资源利用率达85% 企业生产成本降低20% 引入17家光电材料/湿电子化学品企业 2024年固废综合利用率97.3% [13] - 全国碳市场扩容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中碳登注册账户从2200家增至3700家 80余家双碳企业入驻 400多家涉碳企业落户环沙湖经济带 [13] 开放枢纽 - 中欧班列(武汉)开通58条跨境线路 覆盖40国120城 新增香炉山站始发站 开辟"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新路径 [16][17][18] - 鄂州花湖机场累计货运航班超6万架次 货邮吞吐量超200万吨 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 2025年上半年货运量居全国第四 [19] - 湖北上半年进出口4023.1亿元 同比增长28.4% 较全国高25.5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试验区实现7×24小时通关 单架次货机15分钟通关 [19]
医药商业板块8月22日涨0.05%,塞力医疗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6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2 08:39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当日上涨0.05%,跑输上证指数(涨1.45%)和深证成指(涨2.07%)[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1][2] 领涨个股表现 - 塞力医疗(603716)领涨板块,收盘价31.52元,单日涨幅达10.02%[1] - 塞力医疗成交量61.43万手,成交额18.61亿元,均为板块最高[1] - 国发股份(600538)涨幅2.18%,成交21.85万手,成交额1.41亿元[1] - 润达医疗(603108)涨幅1.94%,成交30.39万手,成交额5.52亿元[1] 跟涨个股情况 - 九州通(600998)微涨0.55%,成交36.24万手,成交额1.96亿元[1] - 益丰药房(603939)上涨0.20%,成交6.90万手,成交额1.69亿元[1] - 华人健康(301408)上涨0.13%,成交9.77万手,成交额1.45亿元[1] - 大参林(603233)上涨0.12%,成交5.89万手,成交额1.01亿元[1] - 国药股份(600511)上涨0.10%,成交6.94万手,成交额2.09亿元[1] 下跌个股表现 - 达嘉维康(301126)跌幅1.17%,成交7.93万手,成交额1.00亿元[2] - 漱玉平民(301017)跌幅1.16%,成交4.01万手,成交额5131.10万元[2] - 百洋医药(301015)跌幅1.15%,成交6.16万手,成交额1.54亿元[2] - 海王生物(000078)跌幅1.10%,成交39.50万手,成交额1.06亿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63亿元[2] - 游资资金净流出2.49亿元[2] - 散户资金净流出1.14亿元[2] - 老百姓(603883)成交额3.30亿元,一心堂(002727)成交额1.54亿元,资金活跃度较高[2]
医药商业板块8月21日涨0.27%,国发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7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1 08:30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当日上涨0.27% 领先上证指数涨幅0.13%和深证成指跌幅0.06% [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 涨幅最高为国发股份1.91% 另有10只个股下跌 跌幅最大为华人健康2.23% [1][2]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77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600.47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93亿元 [2] 个股价格表现 - 国发股份领涨板块 收盘价6.41元 涨幅1.91% 成交31.56万手 成交额2.02亿元 [1] - 南京医药涨幅1.70% 收盘价5.39元 成交18.10万手 成交额9697.35万元 [1] - 上海医药上涨0.95% 收盘价19.20元 成交17.36万手 成交额3.33亿元 [1] - 华人健康跌幅最大 下跌2.23% 收盘价14.93元 成交11.90万手 成交额1.79亿元 [2] 资金流向分析 - 南京医药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681.35万元 主力净占比17.34% [3] - 益丰药房主力净流入1549.02万元 占比7.19% 但游资净流出2362.86万元 [3] - 柳药集团主力净流入959.97万元 占比7.68% 游资净流出446.98万元 [3] - 开开实业主力净流入939.49万元 占比9.18% 游资净流出315.50万元 [3]
2025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 医药流通模式随着产业需求不断丰富
前瞻网· 2025-08-20 10:03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国药控股(01099 HK) 上海医药(601607 SH) 华润医药(03320 HK) 九州通(600998 SH) 南京医药(600713 SH) 华东医药(000963 SZ) 英特集团(000411 SZ) 是医药流通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 [1] 行业商业模式分类 - 医药流通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 专门从事医药商品经营活动 主要负责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1] -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可分为批发模式 零售模式 各类新型流通模式三类 [1] 批发模式 - 批发模式即分销模式 批量将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给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最后环节 包括医疗机构 零售药店 基层医疗机构等或下游分销商 [4] - 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可进一步区分 其中第三终端受互联网医院青睐 [4] 零售模式 - 零售模式是指零售药店从医药制造企业或其他医药流通企业购进医药产品后 将其销售给个人消费者以赚取进销差价的模式 [7] - 相较于批发模式 零售模式的规模更小 但毛利率更高 [7] 互联网医药新零售模式 - 互联网医药新零售模式主要是指各类互联网医院及医药电商 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诊疗及药品销售 [9] - 包括B2B B2C O2O等模式 [9] 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 - "十四五"时期 药品流通行业需构建现代智慧医药供应链服务新体系 完善行业标准着重提升网络化 规模化 专业化水平使医药物流网络布局更加合理仓储运输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配送更加安全 [12] - 可为医药企业节约重大初期投入 保温箱 蓄冷剂等不需要自行购买 物流公司可以提供 企业无需考虑运作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12] - 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可以解决运输中温度链断掉的难题 即使有品种多样性 少量性和发货地的零散性等特点 冷链物流公司也可以充分整合资源 采取多式联运以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势 [12] - 减少药品损失和退货过程中的逆向物流成本 通过全程冷链温度自动记录 跟踪和上传 可以实现GPS的精确定位 随时掌握运输车辆信息 同时拥有专业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 与监管部门及委托方同步交换数据 对发生质量缺陷的产品可以通过标签追溯自动查询 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召回或销毁过期药品及不及格药品 大大降低药品的不合格率 保证药品质量 [12] - 实现医药物流供应链的优化 供货商将产品集中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再集中装车配送到各需求方 第三方冷链物流通过先进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根据医药企业的物流订单 按量 按段拆分合并形成作业单 为其提供合理的运输工具 便利的联合运输等 从而优化医药供应链的流通效率 [12]
2025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 医药流通模式随着产业需求不断丰富【组图】
前瞻网· 2025-08-20 09:15
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 -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分为批发模式、零售模式和各类新型流通模式三类 [1] - 批发模式毛利率较低 包括纯销、快批和调拨等子类 [1] - 零售模式毛利率较高 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是药品流通最终环节 [1] 批发模式细分 - 批发模式根据销售对象分为医院直销、商业调拨和第三终端三类 [3] - 第三终端因渠道下沉和分散特点 成为互联网医药企业重点布局市场 [3] - 批发模式批量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给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或下游分销商 [3] 零售模式特征 - 零售药店通过进销差价盈利 规模较小但毛利率高于批发模式 [4] - 零售模式分为单店模式及连锁模式 连锁模式包含直营和加盟两种经营模式 [4] 互联网医药零售 - 互联网医药新零售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诊疗及药品销售 [6] - 具体模式包括B2B、B2C、O2O等多种形式 [6] 第三方冷链物流优势 - 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为医药企业节约大量前期投入 无需自购保温箱蓄冷剂 [11] - 通过全程温度自动记录和GPS定位 减少药品损失和逆向物流成本 [11] - 通过集中配送和信息一体化管理 优化医药供应链流通效率 [11] 行业政策导向 - "十四五"期间要求构建现代智慧医药供应链服务体系 提升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10] - 要求医药物流实现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配送更加安全高效便捷 [10] - 第三方物流是对现有医药流通领域的有效补充 [10]
医药商业板块8月20日涨0.05%,益丰药房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3.7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0 08:41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当日微涨0.05%,领涨个股为益丰药房(涨0.87%)[1] - 上证指数上涨1.04%至3766.21点,深证成指上涨0.89%至11926.74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涨幅区间为0.36%-0.87%;10只个股下跌,跌幅区间为0.20%-7.01%[1][2] 个股交易数据 - 益丰药房成交量5.87万手,成交额1.41亿元,收盘价24.27元[1] - 塞力医疗跌幅最大达7.01%,成交量47.21万手,成交额14.09亿元[2] - 九州通成交量最高达29.50万手,海王生物成交量37.02万手[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77亿元,游资净流入977.21万元,散户净流入3.67亿元[2] - 益丰药房主力净流出978.91万元(占比6.93%),游资净流出1111.06万元(占比7.87%)[3] - 重药控股主力净流入745.30万元(占比5.40%),药易购主力净流入381.63万元(占比4.93%)[3] - 第一医药游资净流入675.26万元(占比7.29%),华人健康游资净流入734.89万元(占比3.33%)[3]
九州通(600998)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84.4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30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19日收盘价5.38元,单日上涨0.56% [1] - 换手率0.72%,成交量36.27万手,成交金额1.9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184.48万元,占成交额6.08% [1] - 大单资金净流入1347.43万元,占成交额6.92% [1] 资金流向结构 - 超大单净流出162.95万元,占比0.84% [1] - 中单净流出139.94万元,占比0.72% [1] - 小单净流出1044.54万元,占比5.37%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20.16亿元,同比增长3.82% [1] - 归属净利润9.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38% [1] - 扣非净利润5.07亿元,同比下降2.76% [1] - 流动比率1.262,速动比率0.943,资产负债率68.06% [1] 企业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武汉市 [1] - 注册资本504247.0234万人民币,实缴资本全额到位 [1] - 法定代表人刘长云,主营业务为批发业 [1] 商业活动与资产 - 对外投资企业81家,参与招投标117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707条,专利信息26条 [2] - 取得行政许可45个 [2]
九州通等在四川成立新公司,含电车销售业务
企查查· 2025-08-18 10:11
公司业务拓展 - 九州通旗下四川九州通博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李娲 注册资本2000万元 [1] - 经营范围新增电车销售和人工智能硬件销售 同时保留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核心医疗业务 [1] - 由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股权结构显示为九州通(600998)体系内企业 [1] 战略布局方向 - 业务范围从医疗领域扩展至电车销售领域 体现多元化发展战略 [1] - 新增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业务 与电子测量仪器销售形成技术协同效应 [1] - 保留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零售等医疗相关业务 维持医疗主业优势 [1]
城市“无形之战”白热化:京深沪杭凭什么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23:52
城市品牌价值格局 - 北京、深圳、上海构成"头部铁三角",2025年合计品牌价值达179245.80亿元,占TOP100城市总量的62.8% [2][3][6] - 杭州以29595.92亿元品牌价值位居第四,其中阿里巴巴-W贡献18335.42亿元,占比超50% [7] - 品牌价值向头部集聚趋势强化,TOP3与其余城市品牌价值比从2022年1.06升至2025年1.27,但上榜企业数量比从0.51降至0.50 [6][7] 明星企业带动效应 - 宁德因宁德时代品牌价值从2022年287.06亿元跃升至2025年1876.91亿元,实现5倍增长,形成"单企托举一城"模式 [11][13] - 佛山(美的)、仁怀(茅台)同样呈现龙头企业显著提升城市品牌的现象 [11] - 白酒行业增速放缓可能传导至城市品牌,如茅台、五粮液营收增幅收窄影响所在地品牌价值 [14] 传统城市面临挑战 - 广州品牌价值仅排名第八,2025年6059.34亿元较2022年增长5.36%,主因房地产(保利发展)、汽车(广汽集团)等支柱行业下滑 [8] - 南京2025年品牌价值2730.20亿元较2022年下降11.60%,零售行业因ST易购拖累下跌超750亿元 [15][16] - 武汉2025年品牌价值1813.32亿元同比下降16.10%,汽车(东风集团)、医药(九州通)等行业下滑明显 [17][19]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互联网行业在南京实现1599.69%增长,贸易行业在武汉增长429.30%,显示新兴行业快速崛起 [16][20] - 房地产行业在南京下降74.21%(减少180.84亿元),在武汉下降56.13%,反映传统行业持续承压 [16][20] - 电子行业在南京下降93.96%(减少159.05亿元),显示部分科技领域竞争激烈 [16] 区域竞争动态 - 武汉首次被长沙超越失去"中部第一"地位,前10企业中有6家品牌价值下滑 [17][18] - 深圳品牌价值增速达23.68%,上海24.82%,显著高于北京4.61%,头部城市内部差距扩大 [21] - 潍坊(22.48%)、保定(33.37%)、汾阳(24.38%)等中小城市呈现高增长态势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