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东医疗(600055)
icon
搜索文档
每周股票复盘:万东医疗(600055)股东户数减少,净利润下滑,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3 21:14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18.05元,较上周17.58元上涨2.67% [1] - 周内最高价18.14元,最低价17.53元 [1] - 总市值126.9亿元,位列医疗器械板块29/126,A股市场1502/5152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68万户,较3月31日减少3552户,降幅11.69% [2][5] - 户均持股数量由2.31万股增至2.62万股,户均持股市值45.28万元 [2] 2025年半年度财务业绩 - 主营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0.46% [3] - 归母净利润5129.86万元,同比下降39.46% [3][5] - 扣非净利润3563.36万元,同比下降56.07% [3]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20.04%;归母净利润1624.65万元,同比下降68.44% [3] - 毛利率35.16%,负债率12.39% [3] - 财务费用-2248.98万元,投资收益140.05万元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5亿元,同比减少30405.04% [3] - 基本每股收益0.073元,同比下降39.67% [3] 董事会决议与激励计划 - 董事会通过半年度报告、募集资金使用报告、股票期权授予及股份回购议案 [4] - 向14名核心骨干授予120万份预留股票期权,行权价格15.05元/份,占激励计划总权益11.11% [4][5][6] - 授予日为2025年8月22日 [4][6] 股份回购计划 - 拟以3000万至6000万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25元/股 [6] - 预计回购120万至240万股,占总股本0.17%至0.34% [6] - 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6]
万东医疗: 万东医疗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9:10
回购方案核心信息 - 回购金额范围为人民币3000万元至6000万元 [1][2] - 回购股份价格上限为25元/股 不超过董事会决议前3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1][4] - 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1][3] 回购实施细节 - 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人民币普通股A股 [1][3] - 回购股份数量预计为120万股至24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17%至0.34% [2][4] - 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1][2] 回购股份用途 - 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2] - 若三年内未实施用途 未使用股份将予以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4][6] - 需在股份变动公告后三年内完成转让 [6] 公司财务状况影响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54.70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7.68亿元 [5] - 回购资金上限占公司总资产1.10% 占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26% [5] - 回购不会对经营、财务、研发、债务履行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5] 股东及管理层持股情况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来6个月无减持计划 [1][6] - 上述人员在董事会决议前6个月内不存在买卖公司股份情况 [6] - 回购后公司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动 [5] 回购方案实施授权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办理回购具体事宜 包括制定回购时机、价格和数量等方案 [7] - 授权范围包括办理相关文件、合同及章程修改等事宜 [7] - 授权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至事项办理完毕 [7]
万东医疗股价小幅上扬 上半年营收增长20.5%
搜狐财经· 2025-08-22 17:4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最新股价18.0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84% [1] - 开盘价17.89元 最高价18.14元 最低价17.86元 [1] - 成交量98145手 成交金额1.77亿元 [1] 主营业务与技术进展 - 主营业务为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涵盖CT、MRI、DR等 [1] - 全球首台无液氦超导磁共振完成临床验证 多项AI技术实现应用 [1] - 持续聚焦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3亿元 同比增长20.46% [1] - 归母净利润5129.86万元 同比下降39.46%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7亿元 同比增长20.0%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625万元 同比下降68.4% [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9.16% 研发投入强度达15% [1] 资金流向 - 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07.11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830.37万元 [2]
万东医疗: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股票期权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49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概况 - 公司向14名核心骨干人员授予120万份预留股票期权 占激励计划全部拟授予权益数量的11.11% 占公司总股本的0.17% [7] - 本次预留授予内容与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激励计划完全一致 未存在任何差异 [7] 审批程序与授权情况 - 激励计划于2025年3月20日通过第十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并于同日经第十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核查通过 [3] - 2025年4月16日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正式批准该激励计划 并授权董事会办理相关事宜 [4] - 预留授予事项于2025年8月22日经第十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且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已前置审议 [6] 授予条件合规性 - 公司及激励对象均未出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的禁止性情形 包括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36个月内违规利润分配、重大违法违规处罚等 [6] - 激励对象未出现最近12个月内被监管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存在《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董监高情形 [6] 财务影响说明 - 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费用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计量和核算 [8] - 具体财务影响需以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报告为准 [8]
万东医疗: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预留授予日)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49
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情况 - 预留授予股票期权数量为120万份 占激励计划拟授出全部权益总量的11.11% [1] - 预留授予权益总量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17% [1] - 激励对象涵盖14名核心骨干人员 未包含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类别 [1] 激励对象构成 - 全部激励对象均为核心骨干人员 未包含高管或其他人员类别 [1] - 激励对象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共14人参与本次预留授予 [1] - 公司董事会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决策机构 [1]
万东医疗: 万东医疗关于向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股票期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49
股票期权授予概况 - 预留授予日确定为2025年8月22日 [1] - 授予数量为120万份股票期权 [1] - 行权价格设定为15.05元/份 [1] 审批程序与信息披露 - 董事会第十届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预留授予议案 [1] - 股东大会已授权董事会办理激励计划相关事宜 [3] - 监事会第六次会议核查激励对象名单并出具意见 [2] - 公司披露系列公告包括董事会决议、激励计划摘要等 [1][2][3] 授予条件与合规性 - 公司及激励对象均未出现不能授予的情形 [4] - 预留授予内容与股东大会审议内容一致 [5] - 法律意见认为授予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管理办法规定 [10][11] - 独立财务顾问确认授予程序合规且符合激励计划规定 [11] 激励计划结构 - 有效期自首次授予日起最长不超过60个月 [5] - 预留授予等待期分为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 [5] - 行权期安排为:第一行权期40%、第二行权期30%、第三行权期30% [5] 业绩考核要求 - 行权考核年度为2025-2027年三个会计年度 [6] - 营业收入考核以2024年度为基数:2025年增长27.5%、2026年增长62%、2027年增长120% [7] - 研发投入率需达成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 [6][7] - 个人绩效考核分为S/A/B/C/D五等级,仅S/A/B等级可100%行权 [7] 激励对象与分配 - 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共14人,均为核心骨干人员 [7] - 授予数量占激励计划权益总数11.11%,占股本总额0.17% [7][8] 财务影响与会计处理 -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期权公允价值 [8][9] - 激励成本将在经常性损益中列支 [9] - 预计对经营业绩影响程度不大 [9] - 摊销费用涉及2025-2028年,具体数据待实际确认 [9] 公司治理与激励目标 - 旨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团队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 [9] - 激励计划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多层审批 [1][2][3]
万东医疗: 万东医疗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3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股票简称万东医疗,股票代码60005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总资产55.2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9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7.28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84% [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6% [1] - 利润总额5804.3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3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46% [1] - 基本每股收益0.073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39.67%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7%,较上年同期减少0.72个百分点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0,405.04% [1] 股东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26,833户 [1]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46%,持有3.20亿股 [1][2] - 江苏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2.56%,持有1803.18万股 [1] - 前十大股东还包括多家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在0.55%-1.99%之间 [2] 重要事项 - 2025年中期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1]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无重大变化,无重大影响事项发生 [3][4]
万东医疗: 万东医疗第十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36
董事会决议 - 第十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应到董事8人实到8人,会议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 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该议案经审计委员会事前认可并一致同意后提交董事会,表决结果为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表决结果为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 [2] 股权激励计划 - 审议通过向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股票期权的议案,该议案经独立董事专门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审议后提交董事会 [2] - 表决结果为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具体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相关公告 [2] 股份回购方案 - 审议通过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回购目的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 - 回购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价值的认可,旨在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并调动员工积极性 [2] - 表决结果为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具体方案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告 [2][3]
万东医疗: 万东医疗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关于公司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日)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36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内容 - 预留授予内容与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内容完全一致 [1] 激励对象范围与资格 - 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共14名 包含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 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1] - 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 监事 持股5%以上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直系亲属 [1] - 所有激励对象均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任职资格 [2] - 激励对象不存在《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七类禁止情形 包括12个月内被监管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重大违法违规处罚 或存在不得担任公司高管的法定情形等 [2] 授予条件与授予日安排 - 公司和激励对象均未出现不能授予或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任何情形 [2] - 预留授予条件已全部满足 [2] - 授予日确定为2025年8月22日 符合《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规定 [2][3] - 授予总量为120万份股票期权 行权价格定为15.05元/份 [3]
万东医疗(600055)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15:35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8.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6%[1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0.46%[4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6%至8.43亿元,主要因产品结构升级及集采项目中标[54]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8.43亿元,较2024年同期7.00亿元增长20.5%[11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1%至7.29亿元(2024年同期5.83亿元)[1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29.8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46%[19] - 公司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39.46%[40]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5170.46万元,较2024年同期8549.80万元下降39.5%[118] - 净利润同比下降48.3%至4590万元(2024年同期8869.7万元)[122] - 利润总额为5804.3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32%[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63.3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07%[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3元/股,同比下降39.67%[19]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73元/股,同比下降39.67%[19]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051元/股,同比下降55.65%[19]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73元/股,较2024年同期0.121元/股下降39.7%[1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7%,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7.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4%[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3944万元,从47.68亿元降至47.28亿元[131][134] - 综合收益总额为5170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为5130万元[132]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8474.18万元人民币[136] - 母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4590.30万元人民币[141]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88,697,166.68元[142]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7.19%至5.47亿元,因收入增长及集采备货[5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83%至1.07亿元,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54] - 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9.16%,研发投入强度达15%[40] - 公司研发费用为1.07亿元,较2024年同期7899.07万元增长35.8%[11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7.9%至9784万元(2024年同期6615万元)[121] - 公司销售费用为1.17亿元,较2024年同期9333.21万元增长25.2%[118] - 公司财务费用为-2248.98万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2550.13万元[118]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3.8%至2519万元(2024年同期3307.5万元)[121] - 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长43.1%至2.71亿元(2024年同期1.89亿元)[125]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45.4%,从1.63亿元增至2.37亿元[128] - 信用减值损失转负为-341万元(2024年同期+588万元)[12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405.04%[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恶化至-3.35亿元(同比降30,405.04%),因销售回款减少及采购支付增加[54][5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3.35亿元(2024年同期+110万元)[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4140万元净流入变为-3.15亿元净流出[12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下降8.0%至5.87亿元(2024年同期6.38亿元)[12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3.6%,从5.70亿元降至4.93亿元[12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长45.4%,从3.28亿元增至4.77亿元[1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8.02亿元(2024年同期5.86亿元)[12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长34.3%,从4.12亿元增至5.54亿元[12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63.6%至10.91亿元(期初20.04亿元)[1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7.53亿元,期末余额降至10.18亿元[129] - 利润分配支出9140万元,与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中的股利支付金额一致[129][13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减少25.02%至26.8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48.69%[56] - 货币资金减少至26.8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5.86亿元下降25.0%[109] - 母公司货币资金降至26.16亿元人民币[113] - 应收款项激增80.37%至6.88亿元,因信用政策调整及产品结构升级[56] - 应收账款增长至6.8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81亿元大幅上升80.5%[109] - 母公司应收账款增至5.8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01亿元增长93.6%[113] - 存货增长42.82%至3.07亿元,主要为集采项目备货[56] - 存货增至3.0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15亿元增长42.8%[109] - 公司存货为2.92亿元,较期初1.88亿元增长55.6%[114] - 预付款项暴增603.64%至8807万元,因集采备货及产品升级[5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4.47亿元人民币[109] - 流动资产总额基本持平为44.57亿元人民币[109] - 资产总计增长至55.2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54.70亿元增加0.9%[110] - 公司总资产为52.05亿元,较期初51.36亿元增长1.4%[114][115] - 应付账款增至3.7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43亿元上升55.9%[110] - 公司应付账款为3.26亿元,较期初1.92亿元增长70.1%[115] - 公司合同负债为4917.06万元,较期初5537.90万元下降11.2%[115] - 未分配利润减少至10.1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0.58亿元下降3.8%[11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7.89亿元,本期新增购买7.62亿元[59] 业务运营和产品表现 - 公司累计完成介入手术超10万台,覆盖全国120余个县域[38] - 公司远程诊断平台累计服务人次6000万+,人工智能日均调用量20000+[38] - 公司无液氦超导MR系统静音技术降噪86%,图像信噪比提升30%[35] - 公司智能工作流简化近70%摆位流程,三甲医院装机占比约50%[36] - 公司设备运维管理使停机时间缩短40%[37] - 公司海外响应时效提升50%,跨国设备问题80%在线解决[37] - 智慧医共体解决方案累计交付1200套,县域覆盖率提升至85%[42] - 高端普放设备年装机量超300台,小于64排CT市场份额突破20%[42] - AI辅助诊断准确率达92%,基层误诊率降至1.2%[42][43] - 设备云共享平台整合22省120县域设备,利用率提升至78%[44] - 5G远程诊疗月均完成超8万例,诊断效率提升3倍[44] - 万里云平台支撑20类疾病自动报告生成[45] - 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实现0液氦安全标准,辐射剂量降低50%[49] - 全脊柱成像技术提升拍摄效率3倍,降低辐射剂量50%[49] - 远程影像诊断平台覆盖超7000家机构,日均处理6万例[52] - 海外战略市场DR/CT实现同比翻倍增长,新突破20+空白市场[42] 研发投入和项目进展 - MRI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37,452.28万元,进度84.33%[87] - CT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26,671.45万元,进度99.92%[87] - DSA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5,462.90万元,进度66.25%[87] - DR及DRF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32,657.29万元,进度91.61%[8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74,597.36万元,进度100%[87] - 多个研发项目延期至2025-2026年完成[90] 关联交易和公司治理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15,665,025.71元[21] - 政府补助金额为16,001,667.02元[21]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为2,574,555.72元[21] - 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为11,019,970.33元[22] - 与百胜医疗集团及下属公司销售设备关联交易金额为8636.26万元,占同类交易额10.24%[80] - 与百胜医疗集团及下属公司购买材料及接受服务关联交易金额为1337.27万元,占同类交易额2.47%[80] - 报告期内重大关联交易总额为1.1亿元,占同类交易总额14.25%[80] - 与美的集团及下属公司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关联交易金额为537.99万元,占同类交易额0.64%[80] - 与杭州万电子有限公司购买原材料关联交易金额为402.06万元,占同类交易额0.74%[80] - 与美的集团及下属公司购买材料产品及接受服务关联交易金额为87.31万元,占同类交易额0.16%[80] - 关联交易定价均遵循市场化原则,采用协议价格结算[80] - 公司实际控制人美的集团和何享健关于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承诺持续有效并严格履行[72] - 控股股东承诺非公开发行股份锁定36个月,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转让[77] - 公司确认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79] - 公司确认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79] - 子公司万里云医疗实现净利润542万元,是主要盈利子公司之一[61]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206,213.22万元,净额为204,628.62万元[84]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86,841.28万元,投入进度91.31%[84]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2,775.01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比例1.36%[84] - 公司使用不超过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89] 股权和股东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62,244,859股,比例从23.08%降至0%[94] - 无限售流通股份增加162,244,859股,比例从76.92%升至100%[94] - 美的集团通过非公开发行认购162,244,859股新股[95] - 限售股份于2025年3月25日解禁流通,数量为162,244,859股[9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6,833户[99] - 美的集团持股319,579,981股,占比45.46%,无限售条件[101][102] - 江苏鱼跃科技持股18,031,825股,占比2.56%[101] - 华宝中证医疗ETF持股14,018,371股,占比1.99%[102] - 公司授予董事及高管股票期权合计180万股[104] - 董事宋金松获授股票期权100万股[104] -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于3月20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66] -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于4月16日通过年度股东大会审议[67] -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于5月21日调整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数量及行权价格[67] - 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于5月30日完成股票期权登记手续[67]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三批归属条件未成就,所持股票已全部出售完毕[69] - 半年度无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送红股0股,派息0元,转增0股[65] - 公司对所有者分配利润为-9139.79万元人民币[137] - 母公司利润分配金额为-9139.79万元人民币[141]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为-91,397,937.54元[142][143] - 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3,652,188.13元[142]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3,652,188.13元[143]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365.22万元人民币[136][137] - 母公司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141] - 资本公积增加25.55万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131][132] - 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618,518,508.12元[143] - 实收资本(股本)保持703,061,058.00元[142][143]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2,560,402,202.58元[143]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132,892,511.87元[143]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225,224,435.67元[143] - 其他综合收益保持-3,061,700.00元[143] - 公司本年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7.11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8.18亿元人民币[140] - 母公司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6.71亿元人民币[141] - 母公司本期所有者权益减少452.79万元人民币[141]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3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为486亿美元[24] - 预计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6.8%[24] - 中央财政医疗装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3,000亿元[31] - 县域影像中心建设支持资金为120亿元[31] - 国产影像设备首台套保费补贴最高为30%[31]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31] - 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投放规模突破1600亿元,覆盖1.4万家医疗机构[33] 会计政策和财务方法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5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5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55] - 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55] -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156] -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时以购买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纳入合并报表[157]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处置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应享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158]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与应享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60] -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投资时处置价款与应享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60]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162]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167] - 金融资产分类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67] - 金融负债初始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摊余成本计量两类[16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及债权投资等[16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包含应收款项融资和其他债权投资等[16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包含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16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等[17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包含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170]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转移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等[171][172] - 金融工具减值处理涵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174] - 金融工具逾期超过30日通常被视为信用风险显著增加[175]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准备[175] - 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准备[175] - 应收账款采用账龄组合法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计提坏账准备[177] - 长期应收款采用一般信用风险组合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计提准备[177] - 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无法收回时直接减记账面余额[177]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