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银行(06818)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银行(601818):利润维持正增,存贷稳增,零售不良率维持下降趋势
中泰证券· 2025-09-03 08:28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2025-2027年预测PB 046X/042X/040X及PE 526X/512X/505X的估值水平 [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1696百万元 同比增长22% 2025E-2027E预测净利润分别为42550/43471/44257百万元 对应增长率20%/22%/18% [4][19] - 2024年营业收入134395百万元 同比下降71% 2025E-2027E预测营收分别为130629/130614/132187百万元 增长率分别为-28%/00%/12% [4][19] - 1H25营收同比下降575% 净利润同比增长055% 较1Q25的031%增速有所提升 [6] - 净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2024年为896% 2025E-2027E预测分别为878%/835%/800% [4][19] - 每股收益2024年为065元 2025E-2027E预测分别为072/074/075元 [4][19] 息差与资产负债结构 - 2Q25单季年化净息差环比下降1bp至137% 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2bp至319% 负债付息率同步下降12bp至187% [6] - 1H25生息资产同比增长64% 贷款同比增长49% 其中对公贷款同比增长101% 零售贷款仅增长03% [6] - 1H25计息负债同比增长69% 存款同比增长85% 显著改善 其中对公存款增长94% 零售存款增长71% [6] - 存款结构定期化趋势明显 1H25对公定期存款增长141% 个人定期存款增长119% 活期存款占比266% 环比微升03个百分点 [6] 信贷投放结构 - 对公贷款投放强劲 1H25泛政信类、制造业、批发零售贷款分别同比增长91%/116%/240% 新增贷款中三者贡献占比分别为60%/327%/197% [6] - 零售贷款呈现回暖迹象 1H25按揭贷款和消费贷分别同比增长92%/77% 但信用卡和经营贷分别下降25%/54% [6] - 对公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升至611% 零售贷款占比降至366% 票据占比23% [14] 资产质量状况 - 1H25不良率125% 环比持平 不良生成率118% 同比下降29bp 关注类贷款占比18% 同比下降19bp [6] - 逾期率较年初下降7bp至195% 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余额保持898% [16] - 细分行业不良率分化 对公不良率较年初下降3bp至121% 其中制造业下降5bp 房地产上升21bp 批发零售下降50bp 零售不良率较年初下降2bp至138% [6][17] - 对公不良贷款中前三大行业为房地产(1456%)、制造业(1367%)、批发零售(855%) [6] 非息业务与盈利能力 - 1H25净非息收入同比下降62% 其中手续费净收入下降09% 净其他非息收入下降114% [6] - 净息差预计收窄 2024年为142% 2025E-2027E预测分别为131%/119%/113% [19] - 成本收入比控制在28%-30%区间 2024年为3003% [19]
股东拟增持青岛银行2.33亿股 年内已有9家银行发布增持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5:39
股东及高管增持动态 - 青岛银行股东国信产融控股计划增持不少于2.33亿股且不超过2.91亿股 完成后合计持股比例达19%至19.99% [1]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总股本0.06%) 持股比例由8.94%升至9% [2] - 上海银行10名董监高合计增持44万股 成交价10.46-10.70元/股 总金额约460.24万至470.8万元 [3] - 江苏银行董监高增持2164.8万股 累计金额2427.82万元 达原计划金额下限的121.39% [3] - 苏州银行大股东国发集团增持1.18亿股(总股本2.63%) 耗资8.56亿元 [4] - 华夏银行部分董监高及业务骨干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 [5] 增持计划调整情况 - 成都银行因股价超过原定增持价格上限17.59元/股 取消价格上限并将增持期限延长6个月 [4][5] - 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调整后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7亿元且不高于14亿元 [5] - 华夏银行受窗口期及市场波动影响 截至8月11日增持计划暂未实施但承诺将择机完成 [6] 行业趋势与市场观点 - 2025年以来已有9家银行披露股东或高管增持计划 [1] - 增持多发生于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体现内部对长期价值的认可 [4] - 银行股具备高股息率、低估值和强防御属性 被视作中长期资金布局窗口 [4] - 银行业中报盈利呈现企稳修复态势 息差预期走稳且资产质量稳定 全年盈利增速有上行空间 [6] - 7月以来板块资金阶段性流出 但相对估值优势及长线配置需求支撑稳定回报投资空间 [6]
信用卡失速消费贷补位,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的“跷跷板”能稳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4:01
信用卡业务收缩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较2024年末减少1200万张 [2] - 15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下降 中国银行降幅13.89% 邮储银行降5.67% [3][4] - 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降9.23% 兴业银行降8.07% 中信银行降6.03% [4] - 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2.02万亿元 同比下降8.54%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交易额守稳1万亿元 [6][7] - 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1.09万亿元 同比下降12.54% 民生银行电子支付交易规模3117.87亿元 同比下降7.08% [7] 信用卡收入承压 - 招商银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 同比下降16.23% 利息收入306.12亿元 同比下降4.96% [9]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136.60亿元 同比下降21.3% 中信银行244.86亿元 同比下降14.61% 华夏银行75.74亿元 同比下降12.91% [9]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普遍下降 招商银行降16.37% 中信银行降12.29% 交通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降1.73% [9] - 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导致分期手续费和商户回佣收入同步减少 [2][8]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 - 国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普遍增长 交通银行增16.82% 建设银行增16.35% 农业银行增13.16% 中国银行增12.66% 工商银行增10.21% [12] - 股份制银行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4162.88亿元 增5.08% 浦发银行2080.68亿元 增4.46% 平安银行4580.41亿元 降3.50% [14][15] - 个人贷款总额国有银行全线增长 农业银行增5.60% 交通银行增2.83% 建设银行增2.61% [12] 资产质量变化 - 国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上升 工商银行达3.75% 升1.2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2.97% 升0.63个百分点 [17][18] -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部分改善 兴业银行降0.36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降0.16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降0.26个百分点 [19][20] -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多数上升 工商银行2.51% 中国银行1.8% 招商银行1.41% 升0.37个百分点 [17][19] - 零售信贷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 信用卡不良率六年内五年上升 [21]
上市银行竞逐移动端 加速迭代提升服务质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2 16:39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 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重要数字化展示窗口及获客入口 比拼的是银行综合服务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末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6亿户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5.86亿户位列第二 建设银行有资产客户4.32亿户 邮储银行3.86亿户 中国银行签约客户超3.02亿户 [1] - 股份制银行中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1.78亿户较2024年末增长2% 浦发银行签约客户突破9000万户 光大银行注册用户6790.61万户同比增长6.21% 兴业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5.77% [1] 企业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 企业手机银行持续提升支付结算、跨境金融、外汇业务等综合服务能力 与个人端形成差异化发展 [2] - 工商银行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达1787万户 月活759万户 客户规模和活跃度同业第一 农业银行企业掌银注册客户970万户较2024年末增加96万户 [2] - 中国银行上线鸿蒙版企业手机银行 充实跨境金融等特色专区 民生银行发布6.0版 优化移动端工作台、消息中心、结算等服务 [2] 双核驱动发展模式 - 个人手机银行以客户规模与体验升级为核心 追求广度与普惠 重用户规模与活跃度 [3] - 企业手机银行聚焦专业化服务 追求深度与专业 形成大众服务+企业赋能的互补生态 [3] - 发展差异在于目标与路径 个人端强调便捷性与场景覆盖 企业端聚焦综合服务能力 [3] 生态化建设与技术创新 - 多家银行完成鸿蒙系统适配 邮储银行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服务 中国银行发布企业手机银行鸿蒙版 建设银行支持11个App鸿蒙适配 [4] - 平安银行升级鸿蒙版本App功能 迭代适老化和多语言版本 强化电诈提醒和信息保护 [4] - 银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探索各类手机银行应用场景 打造服务生态 全面提升客户线上服务质效 [4] 用户活跃度提升 -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月活客户数2.63亿户较2024年末增加1237万户 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9759万户 邮储银行突破8100万户 [5]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4912.28万户同比增幅8.63% 兴业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 [5] - 浦发银行推出极简开户、线上测额等便捷服务 细化客群分层分类 推动用户增长和流量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可持续的用户体验管理体系 布局以AI手机为调度中心的全终端智能化体系 [6] - 提升大模型与中台能力 通过多模态技术与原子化服务支持用户自主编排个性化金融方案 [6] - 基于动态界面渲染实现千人千面服务体验 打造用户自驱、前后端协同的智慧金融新范式 [6]
光大银行(601818):业绩稳健,高股息优势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2 14:1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10] 核心观点 - 业绩稳健增长,1H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6%至246.2亿元,营收同比下降5.6%至659.2亿元 [4][6] - 高股息优势突出,当前股息率达5.09%,中期分红即将落地 [1][6] - 息差环比趋稳,2Q25净息差1.39%较1Q25的1.40%基本持平,负债成本改善及资产定价降幅收窄共同支撑 [6][11] -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2Q25不良率环比持平于1.25%,拨备覆盖率172%,前瞻指标关注率和逾期率分别较年初下降4bps和7bps [4][6][10]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1H25压降票据超600亿元,对公贷款新增1976亿元(制造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基建类分别新增491/509/392亿元),零售贷款仅新增135亿元 [6][8][9] 财务表现 - 营收承压但利润微增:1H25营收659.2亿元(同比-5.6%),归母净利润246.2亿元(同比+0.6%) [4][6] - 息差收窄拖累利息收入:1H25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6%,规模扩张贡献2.7pct,但息差收窄负贡献6.5pct [6][7] - 非息收入转负:1H25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6%,其中投资相关非息同比降10.0%(拖累1.6pct),中收降0.9% [6] - 拨备反哺利润:1H25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支撑利润增长9.9pct [6][7] 业务结构 - 对公贷款主导增量:1H25对公贷款新增1976亿元(占比61.1%),零售贷款新增135亿元(占比36.6%) [6][8][9] - 负债成本显著改善:1H25存款成本率较2H24下降19bps至1.92% [6][11] - 贷款收益率降幅收窄:1H25贷款收益率3.69%,较2H24降幅收敛至22bps(2H24降44bps) [6][11] 盈利预测 - 下调未来盈利预期: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1%/2.3%/2.9%(原预测3.3%/4.6%/5.7%) [10][14] - 估值处于低位: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B 0.43倍,低于A股银行板块平均0.68倍 [5][16]
股份行零售排位“争夺赛”:亮眼增速下,座次有何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1:26
零售AUM竞争格局 - 招商银行AUM突破16万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较上年末增长7.39% [4][6] - 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分别以5.52万亿元和4.99万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4][5] - 浦发银行AUM达4.29万亿元实现10.55%高增长 反超平安银行 [4][5][6] - 浙商银行AUM增速达12.48%位列行业首位 [4][6]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 9家股份行中有7家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速超8% [2] - 浙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15.52%增速最高 [6][7] - 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增量超去年全年总量 [5][7] -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9.57% [6][7]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1.89% 三年来首次增速转正 [2][7] - 中信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创4年新高 达10.3% [2][7] - 兴业银行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27.43亿元 同比增长13.45% [7][8] 零售资产质量分化 - 渤海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4.43%居行业最高 较上年末上升0.28个百分点 [8][11] - 招商银行不良率1.03%为行业最低 但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9][11] - 平安银行不良率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7% 资产质量现改善拐点 [10][11] - 兴业银行不良率下降0.13个百分点至1.22% 风险控制表现突出 [9][11] 零售战略转型方向 - 多家银行加强资产配置能力 中信银行重点布局固收+及3%-5%目标收益解决方案 [13] - AI技术应用成为重点 招商银行将为员工配备AI助手并构建人机协同团队 [14] - 兴业银行整合数据系统升级AI大模型 构建前瞻性风险预警体系 [15] - 消费贷贴息政策推动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科技与服务差异化 [12][13]
光大银行(601818) -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公告
2025-09-02 10:00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90.85551061亿人民币[1] - H股普通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26.787355亿股,法定/注册股本为126.787355亿人民币[1] - A股普通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464.06815561亿股,法定/注册股本为464.06815561亿人民币[1] 已发行股份 - H股普通股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6.787355亿股[2] - A股普通股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64.06815561亿股[2] - A股优先股(证券代号360013)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亿股[2] - A股优先股(证券代号360022)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亿股[4] - A股优先股(证券代号360034)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5亿股[4] 可换股票据 - 一类可换股票据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300亿人民币,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股份数目为11.029411764亿股,认购价/转换价为2.72元人民币[6] - 另一类可换股票据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350亿人民币,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股份数目为8.557457212亿股,认购价/转换价为4.09元人民币[6] 上市相关 - 公司已收取证券发行等应得全部款项[11]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先决条件已全部履行[11] - 批准证券上市买卖函件内所有条件已履行[11] - 每类证券在各方面均相同[11] - 《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规定文件已正式存档,法律规定已遵行[11] - 所有权文件按规定将发送[11] - 上市文件所示物业交易完成,购买代价已缴付[11] - 债券等信托契约/平边契据已制备签署,详情已存档[11] 股份事件日期 - 购回股份作库存时,事件发生日期指购回并以库存方式持有股份的日期[12] - 购回或赎回股份并注销时,事件发生日期指注销日期[13]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08:45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12,678,735,500股,面值1元,股本12,678,735,500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A股法定/注册股份46,406,815,561股,面值1元,股本46,406,815,561元[1] - 2025年8月法定/注册股本总额59,085,551,061元无变动[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8月底,H股、A股、三类优先股已发行股份(无库存)分别为12,678,735,500股、46,406,815,561股、200,000,000股、100,000,000股、350,000,000股[2][4] - 2025年8月两类优先股月底已发行总额不变,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数及认购/转换价分别为11,029,411,764股、2.72元,8,557,457,212股、4.09元[6] - 2025年8月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总额增减为0[8] 上市相关 - 公司已收取证券发行等应得款项,上市先决条件等均已履行[11]
光大银行:营收降幅收窄,发力六大特色业务
搜狐财经· 2025-09-02 05:3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但降幅同比收窄3.2个百分点 [2][4][16] - 归母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增长0.55% [2][4][6][16] - 净息差1.40%同比下降14个基点 [2][5] - 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减少26.79亿元 [2][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85% [6] 资产负债 - 总资产7.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2% [2] - 贷款总额4.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2% [2] - 存款余额4.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9% [2] - 存款付息率1.92%较上年下降26个基点 [5] 资产质量与拨备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9.1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1.60% [2][6] - 信用减值损失159.02亿元同比下降21.49% [6] - 拨备覆盖率173.47%较上年末减少8.12个百分点 [7] - 不良贷款率1.25%保持平稳 [11] 业务发展 - 零售AUM近3.1万亿元 [3] - 个人财富管理中收37.6亿元同比增长6.1% [3]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70.3亿元较年初增长9.88% [9] - 绿色贷款余额4641.3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 [9] - 普惠贷款余额4526.6亿元较年初增长3.95% [9] 金融科技 - 科技投入22.74亿元同比增长7.87% [12][13] - 科技人员3965人占全行员工8.34% [13] - 授信调查报告撰写助手生成1万余份报告 [14] - 2235位客户经理使用AI助手 [14] 战略规划 - 重点发展阳光科创/财富/云缴费/投行/交银/金市六大特色业务 [3][4] - 规划科技贷款增长20%以上/绿色贷款增长15%以上/普惠贷款增长10%以上 [10] - 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及费用管控降低负债成本 [3][5]
港股异动丨内银股逆势上涨 农行涨近3% 浙商银行涨超2% 四大行上半年净利超千亿
格隆汇· 2025-09-02 03:22
港股内银股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股价上涨2.88%至5.350港元,邮储银行上涨2.50%至5.730港元 [1] - 建设银行上涨2.12%至7.710港元,浙商银行上涨2.24%至2.740港元,光大银行上涨2.01%至3.550港元 [1] - 招商银行上涨1.57%至47.780港元,中信银行上涨1.60%至6.980港元,工商银行上涨1.05%至5.790港元 [1] 上市银行业绩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超2.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千亿元 [1] 资产质量状况 - 六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低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