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01833)

搜索文档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重磅发布年度医健服务名片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09:29
公司战略与品牌升级 - 平安集团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科技驱动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平安好医生和北大医疗集团,构建"四到"服务网络[1] -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定位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聚焦"医险协同,双向赋能"模式,覆盖29个科室5万名医生团队,链接10.5万家健康服务商和23.5万家药店[2][4] - 公司提出"让每一家企业拥有幸福职场,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专属医生,让每一位用户拥有健康长寿"的愿景[2] 业务数据与市场覆盖 - 平台累计注册用户4亿,家庭医生会员2000万,合作企业2100家覆盖超500万员工,线上问诊数据达14.4亿次,平均每2秒完成1次在线咨询[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服务网络覆盖10.5万家健康服务商、23.5万家药店及4000家医院[2] 医健服务创新 - 推出年度医健服务名片:"家医主动护"(7*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名医零距离"(3小时连接3000+专家)、"就医全程管"(含6大陪护及康复指导)[3][4][5] - "家医主动护"基于北大国际医院资源,遵循国内首个家庭医生远程服务团体标准[3] - "名医零距离"联合院士团队升级MDT线上诊疗标准,优化重症医疗服务[3] 科技赋能与AI产品 - 发布"7+N+1"AI医疗产品矩阵,包括"平安芯医"(大模型赋能复杂疾病管理)、"安主任"(解决五大常见医疗难题)等7项原生AI产品[6][7] - "平安芯医"可实现3小时名医直连,支持建档、病历撰写、会诊参考等医生辅助功能[7] - 与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共建AI-MDT诊疗标准,计划拓展至多病种智能系统[8] 行业合作与专家资源 - 联合李晔雄教授等专家推动AI循证医学应用,探索医保决策优化路径[8] - 启动"平安芯医千医计划",汇聚多学科专家团队,融合AI与权威经验[8] - 400位企业伙伴及医疗专家出席活动,包括陶勇等知名医生代表[1][9]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发布年度医健服务名片
国际金融报· 2025-06-10 08:30
品牌焕新与战略布局 - 公司品牌正式焕新为"平安好医生",并发布中国平安医健服务名片 [1] - 中国平安集团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整合资源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自营医疗机构 [1] - 公司提供"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服务,初步完成大健康网络构筑 [1] 用户规模与服务网络 - 公司拥有4亿注册用户,2000万家庭医生会员,合作2100家企业覆盖超500万员工 [1] - 累计14.4亿线上问诊数据,平均每2秒有1位用户接通在线咨询 [1] - 覆盖29个科室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链接10.5万家健康服务商、23.5万家药店、4000家医院 [2] 年度医健服务名片 - "家医主动护"为亚健康、疾病、慢病用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病案分析和主动服务 [2] - "名医零距离"实现3小时3000+专家音视频直连,并与名医院士共创互联网MDT线上诊疗标准 [2] - "就医全程管"体系化创新就医全旅程服务,包括六大陪护和院后指导康复 [2] AI医疗产品矩阵 - 公司推出"7+N+1"AI医疗产品矩阵,包括7款首发的"机+人"全原生进化AI医疗产品 [3] - 产品涵盖"平安芯医""安主任"、AI养老管家、AI医务室、AI健管师、AI慢病管理师、AI健康福利官等 [3] - "有医"平台作为行业赋能核心,将AI医疗底层能力惠及社会 [3]
泉果基金经理刚登峰管理的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018330)近一年回报达11.02%
新浪财经· 2025-06-10 06:03
基金概况 - 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基金代码:018330)成立于2023年6月2日,为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为刚登峰,总管理规模达21.38亿元 [1] - 基金投资策略为通过公司基本面研究精选优质上市公司,目标为长期稳健增值 [1] - 截至2025年6月9日,该基金近一年回报达11.02%,跑赢中证混合型基金指数(8.77%)及同类均值 [1] 基金经理背景 - 刚登峰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16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东方证券资管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 [1] - 2015-2022年管理多只东方红系列混合型基金,包括东方红睿丰、东方红策略精选等产品 [1] - 2023年6月起担任泉果思源系列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同系列A类份额(代码018329,近一年收益11.48%) [2] 投资方向与行业观点 - 技术创新领域:重点布局AI产业链,包括港股互联网龙头、软件公司及消费电子企业,看好2025年终端智能化产品突破 [2] - 新能源行业:锂电龙头已走出周期底部,2025年增长有望加速,基金保持较高仓位配置 [2] - 自动驾驶:进入产业化关键期,投资组合涵盖技术型零部件厂商及整车企业 [2] - 传统行业:电解铝、钢铁、光伏等领域供给侧政策或推动产能优化,头部企业存在阶段性机会 [2] - 房地产:一二线二手房市场回暖,行业集中度提升后幸存企业利润率或修复 [2]
AI驱动医疗数字化加速 平安健康(01833)医险协同+AI赋能获大行看多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05:53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趋势 - 行业现已至风险/回报平衡点,主要受AI等市场β因素推动 [1] - 行业进入盈利与估值匹配阶段,受益于AI技术政策支持及消费升级 [1] - 医疗数字化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关注重点,摩根大通全球峰会将其列为核心讨论领域 [1] 平安健康业务表现 - 公司利用与平安集团并表优势,通过医险协同为金融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1] - F端(金融客户)及B端(企业客户)业务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AI技术持续优化,应用于智能问诊、健康管理等场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 大摩维持公司"平配"评级,目标价7.5港元 [1] 中国经济与港股市场展望 - 摩根大通上调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测至4.8%,消费和投资因政策支持增强 [2] - 医疗健康行业受益于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提升 [2] - 2023年三季度起香港市场跑赢亚洲其他市场,MSCI中国指数盈利预期从14%上调至16% [2] - 摩根大通看好港股表现,尤其互联网与医疗两大高成长行业 [2] 行业竞争与商业模式 - 主要平台企业采取不同商业模式和竞争策略,推动医疗数字化趋势下的盈收加速 [1] - 平安健康作为互联网医疗代表企业,其AI应用与行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2]
提供更高效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平安健康与高和药业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5-22 15:29
战略合作 - 平安健康与高和医药就可复美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公司在医疗健康器械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1] - 双方将共同推动重组胶原蛋白及相关产品的创新应用,目标是提供更丰富、便利、智能且高效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1] 公司优势与布局 - 平安健康凭借支付方资源、供应商网络、服务标准体系及生态资源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商[3] - 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医疗健康器械领域的布局,重点推动消费医疗类器械产品在商保场景下的运用[3] 可复美品牌背景 - 可复美为巨子生物旗下核心品牌,创立于2011年,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技术成分,专注于解决皮肤问题[3] - 品牌从医疗器械延伸至功效护肤品领域,产品覆盖从敷料到日常护理,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3] 高和医药角色 - 高和医药是可复美零售药店渠道全国总经销商,经过四年深耕运作,已赢得市场高度认可[3] - 此次合作中,双方将探索重组胶原蛋白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及医疗康复中的创新应用[3] 合作目标与展望 - 平安健康计划整合高和医药的终端能力、可复美技术优势及自身资源平台,推动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临床应用与市场推广[4] - 合作旨在为用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健康解决方案及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体验[4]
平安健康牵手诺和诺德,共拓百亿减重市场新蓝海
格隆汇· 2025-05-15 09:19
全球肥胖症管理政策与市场趋势 - WHO计划首次将GLP-1受体激动剂等减肥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EML),预计最早8月出台,标志着肥胖症正式纳入慢性病管理体系[1][3] - 中国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2024年12月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强化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4] - 中国成年肥胖人口(BMI≥25)超2.4亿,预计2030年达3.5亿,方正证券预计2030年国内GLP-1减重药物市场规模超378.52亿元[4] - 巴克莱银行预计2030年全球减重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1500亿美元,需求覆盖药物治疗、健康管理、健身服务等多领域[4] 诺和诺德的市场地位与战略 - 诺和诺德2025Q1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超过K药成为"药王",全球约10亿肥胖症患者中仅数百万人接受治疗[6] - 公司技术壁垒高,正在加速市场扩张,与平安健康合作可整合资源提升数据支持与创新思路[6][7] 平安健康的医疗资源与业务布局 - 公司拥有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2900位签约专家医生,合作医院近4000家,链接药店23.5万家[7] - 家庭医生服务超200万客户,会员权益用户数超1400万,2025Q1企业客户数超2100家且B端付费用户同比增长45%[7] - 花旗指出其医疗数据库涵盖疾病/处方/个人健康等多维度数据,中信证券看好其AI大模型提升服务效能的潜力[7] 战略合作的价值创造 - 双方构建"认知提升—诊疗干预—长期管理"全周期服务闭环,推动科学减重理念普及[1][7] - 合作打破传统医疗与健康管理界限,未来可能结合AI/大数据开发智能减肥产品与服务[7] - 创新模式可能实现"药丸联动智能设备监测代谢+保险理赔+定制食谱"的精准健康工程[9]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发现6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
央视网· 2025-05-12 03:53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通报 核心观点 -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检测发现6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涉及隐私政策缺失、未明示收集目的、未获用户单独同意等12类问题 [1] - 上期通报的67款应用中仍有31款未完成整改,已被应用分发平台下架 [8] 问题分类及涉事应用 隐私政策透明度不足 - 9款应用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提示隐私政策,或以默认勾选方式获取用户同意,包括《雷石KTV》《Faceu激萌》《股票通》等 [1] - 43款应用未完整列明第三方插件收集个人信息范围,涉及《回森》《波点音乐》《幸福里》等主流应用 [2] - 5款应用完全无隐私政策,均为奇瑞/长安预装应用如《AI智教》《天气》 [8] 用户授权机制缺陷 - 16款应用向第三方提供信息时未告知接收方详情或取得单独同意,包括《淘小说》《爱奇艺》《平安健康》等 [3] - 4款应用未经同意即开始收集信息或开启权限,如《云掌财经》《乡助》 [4] - 32款应用未提供撤回同意的便捷途径,含《波点音乐》《爱奇艺》《天天跳绳》等 [5] 数据安全管理疏漏 - 15款应用未采取加密或去标识化措施,包括《云掌财经》《雷石KTV》《普益基金》等 [7] - 7款应用处理敏感信息时未取得单独同意或告知影响,如《生活服务》《宜优选》 [6] - 2款应用违规收集未成年人信息且未获监护人同意,为《红板报》和倍业聚合SDK [6][7] 用户权利保障缺失 - 9款应用设置不合理账号注销条件或未及时处理请求,如《淘小说》《爱奇艺》《应用商店》 [4] - 3款应用未按时处理投诉举报,包括《雷石KTV》《爱奇艺》 [5] - 6款应用自动化营销时未提供拒绝选项,涉及《纵横小说》《最美天气》等 [6]
中信建投:医险协同模式推进营收稳步增长 维持平安健康“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5-08 01:2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10.6亿元,同比增长26%,经调整净利润0.58亿元,收入利润维持快速增长 [1]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收53.3、59.2以及66.6亿元,同比增速为11%、11%以及12% [1] 业务模式与战略发展 - 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等创新业务模式快速增长,推动F端业务快速发展 [1][2] - B端业务持续推进"商保+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产品,25Q1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2100家,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5%,F端+B端企康业务营收增长超43% [2] - 推出名医AI助理服务"平安芯医",覆盖20余个真实医疗场景,提供在线咨询、线下就医协助等服务 [2] 集团协同与并表影响 - 平安集团对平安健康的持股比例上升至52.7%,并表后强化公司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的定位 [3] - 使用公司服务的平安集团个人综合金融客户,客均AUM为其他客户的1.6倍,客均合同数为3.9倍 [3] - 24年F端付费用户3135万人,在平安集团2.4亿个人金融用户中渗透率约13%,中长期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3] - 24年B端累计服务企业2049家,同比增长36%,其中86%客户来自平安集团渠道,平安集团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5.6万 [3] 未来展望 - 战略转型在23年调整完成,24年重回增长轨道,25年并表后业务协同进一步加强 [4] - F端业务通过新模式落地和客户渗透率提高有望加速增长,B端业务通过集团渠道和自主拓展持续成长 [4] - 信息化技术提升效率和优化费用,收入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率持续改善 [4]
港股互联网医疗股盘中回暖,京东健康(06618.HK)涨超3%,阿里健康(00241.HK)涨超2.5%,平安好医生(01833.HK)、叮当健康(09886.HK)均涨1.5%。
快讯· 2025-05-07 02:01
港股互联网医疗股表现 - 京东健康(06618 HK)股价上涨超过3% [1] - 阿里健康(00241 HK)股价上涨超过2 5% [1] - 平安好医生(01833 HK)和叮当健康(09886 HK)股价均上涨1 5% [1] 行业整体趋势 - 互联网医疗行业股票在盘中交易时段呈现回暖态势 [1]
居家养老营收暴增4倍、对寿险件均首年保费贡献提升3倍,平安做对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11: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公司总营收1.03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1266亿元[1] - 平安健康2024年营收48.08亿元 净利润8143万元实现首次盈利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6亿元 单季利润5790万元[1] - 居家养老服务2024年营收2.8亿元 同比增长413.5%[1] 医疗养老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金融是现在时 医疗是未来时"战略定位[1] - 构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协同生态体系[1][10] - 形成管理式医疗模式 以家庭医生为核心枢纽[5] 医疗资源整合 - 建立覆盖29个科室的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5] - 合作医院近3万家 实现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覆盖[5] - 连接10.5万家健康管理机构和23.9万家药店[5] 养老服务创新 - 创建"联体"服务体系 包括护联体、住联体、乐联体和医联体[6][7] - 护联体面向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平安无忧护"康复护理服务[6] - 住联体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6] - 乐联体在16省开通6条旅居线路 21个城市开设老年课程[7] 客户覆盖规模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7] - 累计超19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7] - 服务覆盖2.45亿个人客户中的63%[11] 业务协同效应 - 居家养老客户对寿险件均首年保费贡献提升3倍[1] - 寿险及健康险2025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 同比增长34.9%[9] - 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客均合同数3.77个 客均AUM达6.12万元[11] 技术能力建设 - 基于"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打造医生工作台[19] - 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超2000种疾病 导诊准确度超99%[19] - 创新AI健康管理师助力慢病管理改善率达90%[19] 市场发展空间 - 平安健康付费用户3140万人 在集团个人客户中渗透率仅13%[20] - B端企业客户2049家 在集团企业客户中渗透率仅3%[20]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 占总人口22%[3] 行业竞争壁垒 - 居家养老体系建设需要整合超300城市医疗资源[18] - 需要覆盖超3000家三级医院和全部三甲医院[18] - 服务内容涉及"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十大需求[18]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家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鼓励产业生态融合[2] -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全方位健康服务[2] - 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为国家战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