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

搜索文档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8:31
主要产品产量变化 - 矿山铜产量约9700吨,同比增长17.44%[7] - 阴极铜产量约343200吨,同比减少18.57%[7] - 稀贵金属产品产量约311.23吨,同比减少0.87%[7] - 化工产品产量约1355600吨,同比增长13.36%[7] - 铁精矿产量约109300吨,同比增长27%[7] - 钼精矿产量约19.9吨,同比减少10.12%[7] - 阳新弘盛粗铜产量同比增长9%[9] 生产成本与效率 - 铜绿山矿单位生产成本同比降低16%[10] - 销售成本中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31,994,754千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8,778,386千元,减少10.1%[102] 勘探与资源开发 - 丰山铜矿预测新增铜矿石284万吨,铜金属量2.53万吨[11] - 新疆萨热克铜矿外围勘查估算新增铜矿石331万吨,铜金属量1.25万吨[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集团勘探开发及采矿生产活动开支为7.2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76亿元人民币[39] - 铜绿山矿采矿生产活动开支最高达人民币2.408亿元[41] - 铜山口矿开发活动开支达人民币2.355亿元[41] 安全环保管理 - 伤害事故同比下降50%[12] - 排查隐患2,268项,整改率99.3%[12] - 开展安全培训1.4万余人次[12]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年度指标的30%左右[13] - 二氧化硫减排44.2%[13] - 公司累计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236余项[31] - 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29项已完成整改销号闭环28项[31] - 外部专家诊断发现矿山单位隐患87项已完成整改79项[31] -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发现5项问题隐患已完成整改4项[31] - 安全环保例会召开4次并指出督办问题49项[30] - 公司召开安全环保委员会2次[30] - 稀贵金属分公司需在9月份前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4] - 安全环保问题整改90项中已完成80项,序时推进10项[32] - 本埠三家矿山配备三级安全员27人,机台安全员79人,排查事故隐患957项,查处“三违”213人次,考核23.93万元人民币[33] - 修订应急预案103个,开展防汛、火灾等演练94场[33] - 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训4208人次,复工复产专题线上培训4533人次,宣传教育人数5283人次[34] 合规与检查 - 开展合规检查79次[13] - 整改采购销售等环节违规问题19项[13] 智能化与设备更新 - 阳新弘盛推进"黑灯工厂"建设年内完成渣选和备配料工序场景应用[21] - 冶炼厂智能化二期改造年内完成智慧运营中心升级迭代项目[21] - 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111项,已完成67项,序时推进30项,累计投入1.46亿元人民币[32] - 铜绿山矿智能化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6800余万元,2025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32] - 设备更新计划替换81台套落后设备,已淘汰65台套,更新完成30台套,累计投入611万元人民币[32] 生产目标与采购策略 - 铜山口矿力争实现全年供矿量2万吨[18] - 将冶炼厂国内矿采购占比提升至22%以上[19] 新产品与产值 - 3N硒生产线年内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人民币1000万元[21]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美丽中国建设任务清单60项,已完成13项,47项有序落实[32] 收入与利润 - 公司收入同比减少10.72%至人民币293.061亿元[42] - 收入同比下降10.7%至人民币293.061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28.252亿元[78]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人民币293.06亿元同比减少10.7%[91][93] - 阴极铜收入人民币230.48亿元同比减少16.9%[93] - 黄金产品收入人民币30.25亿元同比增长97.1%[93] - 白银产品收入人民币21.28亿元同比减少25.4%[93] - 毛利同比下降37.41%至人民币5.142亿元[42] - 毛利同比下降37.4%至人民币5.142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8.216亿元[78] - 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990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7744万元[78]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人民币0.06分,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0.43分[7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990万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7744万人民币[8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9,900千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77,442千元,同比转亏[104] 成本与费用 - 财务成本减少8.73%至人民币2.352亿元[42] - 财务成本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57,744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35,240千元,降幅为8.7%[100] - 员工成本总额约人民币4.851亿元(同期:4.569亿元)[50] - 租賃土地租金開支同比增長53.1%至896万元[134] - 租賃資產租金開支激增554.4%至317万元[134] - 建築承包費支付予大冶集團1515万元[134] - 支付同系附屬公司其他服務費2859万元[134] - 利息開支中直接控股公司承兌票據支出2100万元[136] - 大冶集團無抵押貸款利息支出1402万元[134] - 財務公司無抵押貸款利息支出392万元[134] - 同系附屬公司建築承包費支付1523万元[134]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4年上半年的净流出2.229亿人民币改善为2025年同期的净流入1.155亿人民币[8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8.349亿人民币减少至4.791亿人民币,改善42.6%[85]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09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757亿人民币减少8.5%[85]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从期初的15.320亿人民币增加至期末的18.780亿人民币,增长22.6%[85] - 公司新增银行及其他借款91.615亿人民币,并偿还85.198亿人民币[85] 资产与债务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至人民币18.818亿元(2024年末:15.353亿元)[48] - 现金、存款及银行结余增加22.6%至人民币18.78亿元,去年底为人民币15.32亿元[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8.78亿元[88] - 存货增加22.2%至人民币149.336亿元,去年底为人民币122.159亿元[79] - 存货总额从2024年底的12,215,866千元增加至2025年中的14,933,637千元,增长22.2%[110] - 原材料存货从2024年底的2,937,187千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1,560,412千元,大幅下降46.9%[110] - 在产品存货从2024年底的3,647,199千元增加至2025年中的5,326,937千元,增长46.1%[110] - 制成品存货从2024年底的185,445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498,889千元,增长169.0%[110] - 银行及其他借款减少7.1%至人民币75.518亿元,去年底为人民币81.31亿元[79] - 债务总额增至人民币172.025亿元(2024年:162.534亿元)[49]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503.25%(2024年末:481.31%)[48]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末的88.571亿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04.058亿人民币,增长17.5%[80] - 银行及其他借款从68.994亿人民币增至84.067亿人民币,增长21.8%[80] - 公司权益总额从46.865亿人民币微降至46.808亿人民币,减少0.1%[8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30.836亿人民币降至30.737亿人民币,减少0.3%[81] - 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9.781亿元,较去年底的人民币31.175亿元增长59.7%[79] - 银行借款流动部分为人民币75.52亿元[88] - 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为人民币212.21亿元[8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159.5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50.30亿元增长6.2%[123][125] - 短期银行借款(一年内到期)为54.19亿元,较2024年末的62.81亿元下降13.7%[125] - 黄金贷款余额为16.36亿元,较2024年末的15.42亿元增长6.1%[123] - 大冶集团贷款余额为7.85亿元,利率区间3.65%-4.85%[123][125] - 财务公司贷款余额为3.98亿元,利率区间2.25%-2.6%[123][125] 金融工具与衍生品 - 商品衍生品抵押存款增至人民币6.327亿元[54] - 其他存款中作为商品衍生工具抵押品的保证金从531,260千元增加至632,674千元,增长19.1%[112] - 商品期货合约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757.7万元,较2024年末的6355.1万元下降56.6%[127] - 结构性银行存款公允价值为5.00亿元,全部列为第二级金融资产[127][128] - 白银期货合约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194.9万元,较2024年末的373.0万元增长488.5%[128] - 铜期货合约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为1911.4万元,较2024年末的178.2万元增长972.7%[128] - 铜期货合約在流动负债项下的公允价值从1,782千元大幅增加至19,114千元,增长972.3%[115] 应收应付款项 - 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85,587千元下降至61,280千元,降幅达28.4%[111] - 应收贸易款项信贷损失拨备为41,214千元,占其总额的41.0%[111] - 一年以内账龄的应收款项从66,286千元大幅减少至35,733千元,下降46.1%[111]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1,058,980千元下降至649,923千元,降幅达38.6%[113] - 可收回增值税从820,547千元减少至500,236千元,下降39.1%[113] - 应付贸易款项从2,456,859千元大幅增加至4,658,976千元,增长89.6%[121] - 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从389,576千元增加至408,434千元,增长4.8%[121] - 應付大冶集團租賃付款增長50.1%至877.6万元[136] 物业、厂房及设备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27,945千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56,985千元,降幅55.5%[107] - 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底的855,593千元增加至2025年中的864,786千元,增长1.1%[109] - 租賃負債較期初增長19.3%至1.48亿元[134] 税务 - 所得税开支大幅减少,从2024年上半年的88,576千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786千元,降幅高达90.1%[101] 地区市场收入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人民币259.35亿元同比减少19.7%[95] - 香港市场收入人民币7.28亿元同比增长269.9%[95] - 其他地区收入人民币26.43亿元同比增长649.3%[95] 关联方交易 - 对大冶集团有色金属销售额为62.3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1.60亿元下降12.9%[133] - 修订中国有色矿业服务框架协议2025年度上限至人民币3450万元[66] - 中国有色矿业服务框架协议原2025年度上限为人民币3639万元[66] - 修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销售框架协议年度上限至人民币1100万元,原因为一次性人民币800万元阴极铜订单[69] - 修订母集团服务框架协议年度上限至人民币1000万元,原因为新增人民币240万元业务[71] -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销售框架协议原年度上限均不超过300万港元[68] 公司股权与治理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7,895,579,706股,对应股本总额约为人民币7.279亿元[62] - 主要股东中时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1,962,999,080股,占比66.85%[60]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31,756,000股,占比4.09%[6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岐虹通过本人及配偶合计持有1,594,000股,占比0.01%[58][59] - 母公司通过中时发展有限公司持有66.85%股份,其中中国有色矿业实益拥有母公司57.99%股权[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刘芳、王岐虹和孔华组成[63]
300661暴涨“20cm”,反倾销调查引爆模拟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15 11:22
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 - 反倾销调查增强投资者对国产模拟芯片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提升信心 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携手涨停 思瑞浦收涨9.68% 纳芯微收涨10.79%[2] - 市场普遍解读此举可能对德州仪器和亚德诺等美国巨头在中国市场销售施加壁垒 为本土模拟芯片厂商腾出替代空间[2] 公司回应与经营状况 - 圣邦股份表示反倾销调查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技术研发没有直接影响 各产品线下游领域需求总体温和复苏[3] - 圣邦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 同比增加15.37% 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 同比增加12.42%[3] - 上海贝岭预计反倾销调查可能提升国产模拟芯片国内市场份额 产品主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并面向国内销售[3] - 思瑞浦表示相关产品都有全面覆盖 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市场环境[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模拟芯片产业整体与海外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规模 技术积累和高端产品上[4] - 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 产品超过10万种 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领域拥有绝对领先地位[4] - 圣邦股份有5900多款产品 上海贝岭累计拥有4559款可供销售产品 上半年推出539款新产品 思瑞浦已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5]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集设计 制造 封测于一体 而圣邦股份 纳芯微 上海贝岭等国产厂商均采用Fabless模式[5] 技术特点与挑战 - 模拟芯片单颗价值低但种类繁多 更注重性能提升 带宽升级 成本降低和工艺进步 高端产品需要深厚工艺技术积累和顶尖人才[5] - 汽车和工业领域客户对产品可靠性 一致性和寿命要求严苛 认证周期漫长 国产芯片必须在性能 功耗 稳定性上完全达到甚至超越进口产品[5] - 国内高端产品仍然欠缺 关键技术和工艺仍待突破 汽车和工业领域产品认证周期漫长且复杂限制了国产模拟芯片发展壮大[7] 市场规模与供需状况 - 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84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人民币[6]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需求量35.4亿颗 自主产量11.8亿颗 进口量23.6亿颗 自美国进口量达15.9亿颗 占总进口比例67.5%[6] - 以单颗模拟芯片1.6元计算 潜在反倾销产品金额约25.1亿元 中国原自主生产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为19.4亿元[6] - 国产模拟芯片仅占国内需求1/3 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6] 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5.02亿元 同比增长13.16% 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 同比增长280.46%[7] - 模拟芯片板块毛利率35.34% 净利率1.91% 呈现温和恢复趋势[7]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模拟芯片板块存货166.33亿元 呈上升趋势 反映需求复苏之际企业备货增长[7]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截至2025年8月31日)
2025-09-01 08:45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普通股法定/注册股份30亿股,面值0.05港元,法定/注册股本15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优先股法定/注册股份1亿股,面值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1亿港元[1] - 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6亿港元[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普通股(不含库存股)17.895579706十亿股,库存股0,已发行总数同[2] - 2025年8月普通股、优先股法定/注册及已发行股份数目无增减[1][2]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HK):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990万元
格隆汇· 2025-08-29 14:35
财务表现 - 收入人民币293.06亿元 同比减少10.72% [1] - 毛利人民币5.14亿元 同比减少37.4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990万元 上年同期溢利人民币7744.2万元 [1] - 基本每股亏损人民币0.06分 [1]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990万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9 14:24
业绩表现 - 收益293.06亿元 同比减少10.7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90万元 去年同期溢利7744.2万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0.06分 [1] 经营状况 - 收入减少主因冶炼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及产品产量减少 [1] - 行业面临国内外冶炼产能集中加速释放与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双向压力 [1]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990万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9 14:22
业绩表现 - 公司收益293.06亿元 同比减少10.7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90万元 去年同期溢利7744.2万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0.06分 [1] 行业环境 - 国内外冶炼产能集中加速释放导致冶炼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 [1] - 铜精矿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行业压力 [1] 经营状况 - 企业产品产量减少直接影响收入表现 [1]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3:00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为293.06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10.72%[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93.06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8.252亿元人民币下降10.7%[13] - 毛利为5.14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37.41%[4][5] - 毛利为人民币5.14215亿元,同比下降37.41%[57] - 期内亏损为58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1.478亿元人民币[4][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99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7740万元人民币[4][5]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6分,去年同期为盈利0.43分[4][5]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93.061亿元,同比下降10.72%[57]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财务成本下降8.7%,从2024年同期的2.577亿元人民币降至2.352亿元人民币[20] - 财务成本为人民币2.3524亿元,同比下降8.73%[57] - 公司期内产生亏损,员工福利开支增长4.8%,从2024年同期的4.569亿元人民币增至4.851亿元人民币[22] - 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4.8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4.57亿元增长6.2%[64] - 所得税开支大幅下降90.1%,从2024年同期的8857.6万元人民币降至878.6万元人民币[21] 各业务线表现 - 阴极铜销售收入为230.477亿元人民币,占商品销售收入的78.7%,但较2024年同期277.364亿元人民币下降16.9%[14] - 黄金及其他黄金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97.1%,从2024年同期的15.342亿元人民币增至30.248亿元人民币[14] - 白银及其他白银产品销售收入下降25.4%,从2024年同期的28.534亿元人民币降至21.285亿元人民币[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生产矿山铜约9,700吨,同比增长17.44%[31] - 阴极铜产量约343,200吨,同比减少18.57%[31] - 稀贵金属产品产量约311.23吨,同比减少0.87%[31] - 化工产品产量约1,355,600吨,同比增长13.36%[31] - 铁精矿产量约109,300吨,同比增长27.00%[31] - 钼精矿产量约19.90吨,同比减少10.12%[31] - 公司完成5N级金、银公斤级验证试验并开发出合格产品[37] - 稀贵金属分公司3N硒生产线年内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人民币1000万元[45] - 阳新弘盛尾渣含铜平均为0.216%,较上年度下降28%[3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259.34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8.5%,但较2024年同期322.756亿元人民币下降19.6%[16] - 香港市场收入大幅增长269.9%,从2024年同期的1.969亿元人民币增至7.285亿元人民币[16] 财务和债务状况 - 现金、存款及银行结余为18.78亿元人民币[6] - 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部分为75.518亿元人民币[6] - 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12.206亿元人民币[10]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8.81791亿元,流动比率为1.36[62] - 资产负债比率达503.25%,净债务为人民币154.68388亿元[62] - 公司债务总额为人民币172.03亿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62.53亿元增长6.0%[63] - 银行及其他借款分别为人民币75.52亿元(一年内到期)和人民币84.07亿元(一年后到期)[63] - 其他存款人民币6.33亿元作为商品衍生工具合约抵押品,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5.31亿元增长19.1%[68] - 已发行普通股17,895,579,706股,全部已发行股本约人民币7.28亿元[71] 生产和资源管理 - 公司新增铜矿石量47万吨,完成年度计划117%[36] - 丰山铜矿北缘边深部勘查预测新增铜矿石284万吨,铜金属量2.53万吨[36] - 新疆萨热克铜矿南矿带新增铜矿石331万吨,铜金属量1.25万吨[36] - 公司计划将冶炼厂国内矿采购占比提升至22%以上[44] - 铜山口矿投运全国首台滚刀式岩石掘进机,目标实现全年供矿量2万吨[37][43] 安全环保与合规 - 公司上半年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和职业病零发生,伤害事故同比下降50%[38] - 公司排查安全隐患2,268项,整改率达99.3%[38] - 稀贵金属分公司焙烧脱硫系统升级后二氧化硫减排44.2%[38]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年度指标的30%左右[38] - 公司开展合规检查79次,整改采购销售环节违规问题19项[39] - 公司开展安全培训1.4万余人次[38] - 阳新弘盛通过湖北省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评级[38] - 公司累计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236余项并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29项[53] - 公司安全环保例会召开4次并指出督办问题49项[52] - 公司召开安全环保委员会2次并每周召开碰头会[52] - 聘请外部专家诊断发现隐患87项已完成整改79项[53] -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发现5项问题隐患已完成整改4项[53] - 公司修订印发8项安全制度包括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办法[53] - 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措施已于2024年底全部验收销号[50] - 公司实现生产安全工亡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为零的目标[51] - 安全环保问题整改90项中已完成80项,序时推进10项[54] - 公司排查事故隐患957项,查处"三违"213人次,考核人民币23.93万元[55] 技术与智能化建设 - 智能化建设111项重点项目中完成67项,累计投入人民币1.46亿元[54] - 铜绿山矿智能化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人民币6800余万元,2025年计划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54] - 设备更新计划替换81台套落后设备,已淘汰65台套并更新30台套,投入人民币611万元[54] 其他政府补助和收入 - 其他政府补助收入增长114.1%,从2024年同期的799.8万元人民币增至1712.8万元人民币[17] 关联交易和协议 - 中国有色矿业服务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修订为人民币3,450万元[75] -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销售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修订为人民币1,100万元[78] - 一次性阴极铜订单金额约人民币800万元导致销售框架协议超出原年度上限[78] - 公司承接新增业务乃东区努日铜多金属矿工程建设优化方案经济分析报告设计及地形图测绘业务等人民币240万元[80] - 公司修订母集团服务框架协议项下2025年度交易上限至人民币1000万元[80] - 修订后年度上限的适用百分比率超过0.1%但低于5%[80] - 年度上限修订须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的申报公告及年度审阅规定[80] - 年度上限修订获豁免遵守独立股东批准规定[80] 风险管理和对冲 - 阳新弘盛推进加工贸易资质获取以完备风险对冲手段[48] 员工和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5,177名,较2024年同期的5,551名减少6.7%[64] 存货和资产 - 存货为149.336亿元人民币[6]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50.866亿元人民币[6]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0] - 公司将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业绩公告[8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登载网站[83]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5]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发盈警 预计中期净亏损约600万元
智通财经· 2025-08-20 14:45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人民币293.06亿元 同比减少10.72% [1] - 期内毛利约人民币5.14亿元 同比减少37.47% [1] - 期内净亏损约人民币600万元 对比2024年同期溢利约人民币1.48亿元 [1] 经营状况 - 收入及毛利减少主要受冶炼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影响 [1] - 企业产品产量减少导致效益空间缩窄 [1] 行业环境 - 国内外冶炼产能集中加速释放与铜精矿供应紧张形成双向作用 [1] - 铜精矿供应紧张制约冶炼环节盈利能力 [1]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发盈警 预计中期净亏损约600万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4:45
公司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93.06亿元,同比减少约10.72%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毛利约为人民币5.14亿元,同比减少约37.47%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约为人民币600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溢利约人民币1.48亿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入及毛利减少主要受国内外冶炼产能集中加速释放和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双向作用影响 [1] - 冶炼加工费持续低位运行导致企业产品产量减少,进而影响收入和效益空间 [1]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 - 盈利警告
2025-08-20 14:3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约6百万元,2024年溢利约148百万元,同比增亏约154百万元[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收入约29,306百万元,2024年约32,825百万元,同比降约10.72%[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毛利约514百万元,2024年约822百万元,同比降约37.47%[3] 未来展望 - 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预计8月29日刊发[4] 亏损原因 - 净亏损主因毛利减少,收入及毛利减少因冶炼加工费低位运行和产品产量减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