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00352)

搜索文档
富阳开发区发布“创力MAX”品牌
杭州日报· 2025-04-01 02:20
文章核心观点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创新“王炸”——“创力MAX”品牌和“同廊同待遇”政策,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未来将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开展多方面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1][3] 创新举措 - 推出“创力MAX”品牌,以创新为内核、聚合为动能,构筑引力场吸附资源,打造创新生态 [1] - 发布“创力16条政策”,涉及人才住房、青年创业等多方面,部分对标城西科创大走廊并加码 [1] - 实施“同廊同待遇”支持政策,如特色科创金融产品覆盖、推荐项目参加遴选、推动基金覆盖等 [1][2] 签约成果 - 首批承接大走廊科创产品的银行向富阳开发区科创企业授信30亿元 [2] - 3只科创基金签约,总规模达6亿元 [2] - 富阳开发区科创基金向3家优质科技企业注入资金 [2] - 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一站式CXO平台、院士创新团队研发协议落地 [2] - 约600套人才公寓、150套产业工人专项公租房、100套青年公寓启用 [2] 未来规划 - 会同大走廊实施5项行动12项举措,打造“5个最”联动模式 [3] - 三年内实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衔接产业政策体系、共建合作园、构建交通圈、联合组建产业基金等5方面重大突破 [3]
云知声受邀参加杭州市富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作交流发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3-31 05:25
文章核心观点 云知声联合创始人参会分享AI领域探索实践,公司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发展,其杭州公司落户富阳后积极赋能当地产业升级,未来将加大研发并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1][2][4] 智启未来,共建AI创新生态圈 - 云知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全栈AGI技术的领先人工智能企业,聚焦产业需求创新,推动核心技术演进,以核心技术赋能多领域 [2] - 云知声推进“U+X”产业落地战略,深度赋能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领域,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2] - 云知声自主研发的千亿级参数多模态大模型“山海”性能出色,在多项国际权威评测中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在医学领域赛事中表现亮眼 [2] - 公司展示基于山海大模型开发的智慧工牌应用,可抽取关键信息、生成客户画像,提升销售转化率 [3] 携手同行,持续助力富阳数字经济指数级增长 - 富阳区区位优势明显,出台人工智能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区域创新指数攀升至123.9,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3] - 2023年6月云知声(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富阳,作为长三角区域总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推进AI芯片研发推广及多场景应用,助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域 [4] - 杭州云知声已成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富阳人工智能“链主”企业 [4] - 未来杭州云知声将加大研发力度,推动AI芯片应用向多维度终端发展,承担链主引领作用,整合资源探索多领域合作,提升富阳企业在AI产业链位势和能级 [4]
富阳(0035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2-21 09: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35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96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4.94%[2]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82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21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0.16%[2] - 2024年毛损为47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90.84%[2] - 2024年投资及其他收益净额为67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3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63.06%[2] - 2024年经营及行政开支为771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60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7.27%[2] - 2024年财务成本为8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0.95%[2] - 2024年税前亏损为759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1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6.76%[2]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3.09分人民币,2023年为3.71分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6.71%[2]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7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23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67.03%[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75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15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7.72%[3]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1.5万元,2023年为5.6万元[17] - 2024年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收益52.9万元,2023年为186.4万元[17]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为43.8万元,2023年为146.2万元[17] - 2024年政府补助1.8万元,2023年为9.3万元[17][19]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8.3万元,2023年为10.5万元[18] - 2024年客户甲收益72.7万元,2023年为627.9万元[20] - 2024年税前亏损7596千元,按25%税率计算税项为1899千元;2023年税前亏损9125千元,按25%税率计算税项为2281千元[23] - 2024年核数师酬金320千元,2023年为380千元[25] - 2024年投资性房地产折旧246千元,2023年为272千元;2024年出售账面价值365千元的投资性房地产,收益529千元,2023年出售账面价值725千元的投资性房地产,收益1864千元[25][2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按约7596000元亏损及246183390股计算,2023年按9125000元亏损及246183390股计算[27]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6460千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5048千元,净额1412千元;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6653千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593千元,净额2060千元[30] - 2024年12月31日,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款项约1133000元,2023年为1499000元[33] - 来自关联公司的贷款2024年以年利率2.5厘计息,2027年12月31日到期;2023年不计息,2026年12月31日到期[34] - 本年度集团收益约140万元,较上年度大幅下降约84.4%[49] - 本年度集团毛亏损约50万元,去年约30万元;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较去年减少约27.2%[50]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60万元,2023年约910万元[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116.4万元(2023年:803.3万元),总资产约为2760.2万元(2023年:2598.2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370.5万元(2023年:1123.7万元)[6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定期银行存款以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348.9万元(2023年:638.4万元),其中约32.3万元以人民币计值、29.8万元以美元计值及286.8万元以港元计值[6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银行借款或透支(2023年:无)[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短期借款(2023年:无),有长期借款为1800万元(2023年:810万元),借款将于2027年12月31日到期[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无抵押借款额为1800万元[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485.8%(2023年:72.1%)[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5名员工,2023年为50名;2024年度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约为人民币3,697,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5,184,000元[7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和纯房地产策划咨询服务在中国收益为135万元,2023年为896.6万元[15] - 本年度集团收益主要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项目,分别占全年总收益约59.9%及40.1%[51] - 本年度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约46.2%,2023年约85.6%[51] - 本年度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约53.8%,2023年约14.4%[51] - 本年度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业务收益约62.3万元,较去年大幅减少约91.9%[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售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54] - 本年度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减少约43.9%或约56.8万元至72.7万元[55] 房地产市场数据变化 - 2024年全国40个主要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同比大幅下降26.35%,2023年同比下降24.17%[36] - 2024年全国3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减少18.46%,2023年仅下降1.42%[36]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7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销售额为96750亿元,同比下降17.1%[38] - 2024年全国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住宅销售额下降17.6%[38] - 全国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9%[41] - 2024年南通市区商品住宅新增供应103.67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63.98%,成交74.78万平方米,同比微降0.6%,成交均价约每平方米19052元,同比下降12.34%[42] - 截至2024年12月底,南通市区在售新房库存约2.3万套,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2000套,去化周期已延长至49个月[44] - 2024年盐城新房成交8103套,成交面积98.84万平方米,普通住宅成交5524套,成交面积71.14万平方米[45] - 截至2024年底,盐城狭义库存高达26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达47个月,广义库存高达1678万平方米,去化周期长达301个月[45] - 2024年湖州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仅29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5%,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5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7%[46] - 2024年湖州市中心城市商品房成交16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2%[46] - 2024年第四季各线城市销售面积同比增幅超10%[41] - 2024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一线城市政策刺激效果明显,三线城市市场低迷依旧[58] - 2024年第四季上海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环比升至19.6%,租金环比下降1.2%至每天每平方米6.54元[63] - 2025年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但距全面复苏仍较遥远,行业将进入长期调整期[60][61] 财务准则及税务情况 - 2024年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1] - 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柬埔寨适用税率为20%,两个年度集团在各地均无应课税溢利,无需缴纳所得税[22] 集团运营策略 - 集团将探索轻资产运营,收缩核心业务,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63][65][68] 公司治理及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外,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守则条文[82] - 全体董事确认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行为守则[8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度共召开三次会议[88][89] 公司证券及业绩公告相关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6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5年6月1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办理登记[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81]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数字经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可,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90] - 2024年业绩公告刊登于公司网站(www.fortune - sun.com)及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 [91] - 2024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登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供查阅[91] 股东周年大会相关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拟于2025年6月20日举行[93] - 召开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的通告将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登并寄发股东[93] 公告日期相关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2月21日[95]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江陈锋先生、张秀华女士及韩林先生[95] - 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林倩如女士[95]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崔士威先生、林俊才先生及邹耀明先生[95] 其他事项 - 自2024年12月31日年度结束至公告日期,董事不知悉对集团有影响的重要事项[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款,2023年也无,利率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结余及其他借款固定利率波动[7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资产抵押[72]
富阳(0035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1:07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114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7853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成本为138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550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毛损为23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毛利为1303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及亏损为96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598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及行政开支为466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5640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397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790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61,2023年同期为1.54[1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39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3201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851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2781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7529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1237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7,529千元,较2023年1月1日的20,391千元减少63.07%[17] - 2024年上半年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65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787)千元有所改善[1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63千元,2023年同期为212千元[18]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融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1,284)千元,2023年同期为(142)千元[18]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为4,784千元,2023年同期为5,071千元[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约397.9万元,2023年同期为379万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均为246,183,390股[29]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77万元,2023年同期为22万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73万元,2023年同期为22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折旧为361万元,2023年同期为132万元[27]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63万元,2023年同期为109万元;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回拨为400万元,2023年同期为537万元[27] - 2024年上半年未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同期亦为零;出售账面价值约零元,2023年同期为20.2万元[30] - 2024年上半年未添置投资性房地产,出售账面价值约36.5万元,2023年同期未添置及出售[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672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60万元[32] - 2024年上半年支付给主要管理人员的总薪酬为809万元,2023年同期为660万元;支付给关联公司租金241万元,2023年同期为242万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对关联公司贷款为71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00万元,该贷款无抵押、不计息,2026年12月31日到期[3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2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亦无[37] - 集团2024年回顾期收益约110万元,较去年同期790万元大幅下降约86.1%,净亏损约40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380万元[4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9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800万元)、资产总值约为209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2600万元)、股东基金约为75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1120万元)[47] - 集团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2.69减至2024年6月30日的1.85[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银行存款以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48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640万元)[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长期借款710万元(2023年12月31日:810万元),借款将于2026年12月31日届满[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94.3%(2023年12月31日:72.1%)[48] 房地产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 - 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与2022年和2023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别扩大4.7和2.2个百分点[38] - 2024年上半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5.2%,住宅待售面积飙升23.5% [38] - 2024年1 - 6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0%,仅为4791.6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降幅达21.9% [38] - 2024年1 - 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暴跌25.0%,仅为47133亿元,住宅销售额下挫26.9% [38] - 2024年上半年南通新房销售面积87.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59%,6月底库存量达260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71个月[39] - 2024年上半年盐城新房成交量25.67万平方米,6月底狭义库存280万平方米,去化周期72个月,广义库存1381万平方米,去化周期354个月[39] - 2024年1 - 6月湖州房地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7.9%,住宅投资下降20.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6% [39] 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收益为1,146千元,2023年同期为7,853千元[2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为1,67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60千元减少18.83%[23] - 集团2024年回顾期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执行3个(去年6个),出售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去年11000平方米),收益约110万元(去年760万元),减少约86.1% [42][43] 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2024年回顾期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无正在进行项目,无收入(去年2个项目,收益约22.3万元,占总收益约2.8%)[44]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消费和投资对中国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0.5%和25.6%,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7.5和8.8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为13.9%,较去年增加26.3个百分点[45] - 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8.5%[45] 公司员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6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50名员工)[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140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70万元)[56] 公司股权结构数据 - 江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拥有89,659,979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36.42%[57] - 江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及配偶权益拥有1,637,39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0.67%[57] - 江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及配偶权益拥有4,200,00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1.71%[57] - 林女士通过受控制法团拥有43,722,46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17.76%[58] - 林女士作为实益拥有人拥有100,00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0.04%[58] - 韩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拥有7,051,801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2.86%[58] - 韩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拥有1,500,00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0.61%[58] - 张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拥有89,659,979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36.42%[58] - 崔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拥有200,00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0.08%[58] - Active Star为实益拥有人,持有89,659,979股普通股,占比36.42%[62] - Upwell Assets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3,722,460股普通股,占比17.76%[62] - 林书绮女士拥有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43,722,460股普通股,占比17.76%[62] - 恒威代理人有限公司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9,528,103股普通股,占比7.93%[62] - 何厚鏘先生拥有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19,528,103股普通股,占比7.93%[62] - 马美域女士拥有配偶权益,持有19,528,103股普通股,占比7.93%[62] - 何厚浠先生拥有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19,528,103股普通股,占比7.93%[63] - 朱凯先生为实益拥有人,持有9,998,000股普通股,占比4.06%[63] 公司购股计划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江陈锋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为1,200,000股[68] - 2024年1月1日,参与者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750,000股,林倩如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100,000股[69] - 因行使集团购股计划已授出及尚未行使的所有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30%(即73,855,017股)[71] - 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根据购股计划可授出购股数为16,223,339股[71] - 中期报告日期,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可认购6,8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76% [71] - 购股计划所有购股获行使后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6,223,339股,占已发行股本约6.6% [71] 公司其他事项 - 公司于回顾期及去年同期无应课税溢利,未就香港利得税、中国企业所得税及柬埔寨附属公司所得税作出拨备[25] - 报告回顾期内,公司并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资公司[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246,183,390股[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72] - 报告付印前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除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74]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行为守则[75] - 2024年8月30日,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获董事会批准[77]
富阳(0035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3:01
每股亏损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1.61元,摊薄亏损1.61元;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1.54元,摊薄亏损1.54元[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397.9万元,2023年同期为379万元[13] 期内亏损与其他全面收益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3979千元,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3790千元[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271千元,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57千元[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123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201千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851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781千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461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48千元[3]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752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237千元[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167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60千元[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39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800万元[2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资产总值约为人民币209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600万元[2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股东基金约为人民币75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120万元[2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银行存款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人民币48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640万元[2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为人民币71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10万元[2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94.3%,2023年12月31日为72.1%[2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资产抵押[28] 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收益1146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7853千元[8] - 集团回顾期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分部收益占总收益100%,2023年同期约97.2%;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分部无收益,2023年同期占约2.8%[20] - 集团回顾期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经审核总收益约110万元,2023年同期约760万元,减少约86.1%[21]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集团已采纳2024年1月1日开始会计年度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应用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5][7] 所得税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同期公司在香港、中国内地、柬埔寨均无应课税溢利,未缴纳所得税[10] 其他收支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核数师酬金160千元,利息收入 -63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77千元等[11]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12] 应收贸易款项详情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5865千元,信贷亏损拨备 -4193千元,净额1672千元[14] - 2024年6月30日0 - 90日应收贸易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310千元,91 - 180日为0千元等[15] 房地产市场宏观数据 - 2024年1 - 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与2022年和2023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别扩大4.7和2.2个百分点[17] - 2024年上半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5.2%,住宅待售面积飙升23.5%[17] - 2024年1 - 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0%,为4791.6万平方米,销售额暴跌25.0%,为47133亿元[17] - 2024年上半年南通新房销售面积87.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59%,6月底库存量260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71个月[17] 集团整体收益、亏损及开支情况 - 集团回顾期收益约110万元,较去年同期790万元大幅下降约86.1%[18] - 集团回顾期毛亏损约24万元,去年同期毛利约130万元;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减少约17.3%[19] - 集团回顾期净亏损约40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380万元[19] 集团收益地区分布情况 - 集团回顾期中国收益主要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项目,分别占总收益约56.2%及43.8%;2023年同期来自江苏省、浙江省及上海市项目,分别占约84.1%、13.6%及2.1%[20] 集团业务项目数量及面积情况 - 集团回顾期在中国执行3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2023年同期为6个;出售相关房地产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2023年同期为11000平方米[2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3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出售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约40000平方米[21] 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分部无进行中项目及收入,2023年同期有2个项目,收益约22.3万元,占未经审核总收益约2.8%[22] - 集团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不足,因回顾期中国经济环境使开发商对相关服务需求减少[23] 重大收购与出售情况 - 回顾期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公司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资公司[29] 重大事项情况 - 回顾期末后直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29]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员工36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名减少[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人民币14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70万元减少[3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36] 公众持股量情况 - 公告付印前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37]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外,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38] 董事守则遵守情况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行为守则[39] 财务报表审核与批准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及公告[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于2024年8月30日获董事会批准[40] 业绩公告与报告情况 - 业绩公告刊登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2024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登于相关网站[41] 董事任职情况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江陈锋、张秀华及韩林,非执行董事为林倩如,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崔士威、林俊才及邹耀明[41]
富阳(0035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08:37
公司基本信息 - 富阳(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15] - 公司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代号为00352[3] - 江陈锋59岁,自2003年2月起担任主席兼执行董事及集团创办人之一[16] - 张秀华58岁,自2004年3月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 - 韩林56岁,自2006年6月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自2003年1月起负责集团业务开发[19] - 林倩如51岁,自2004年3月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集团共同创办人之一[21] - 崔士威72岁,自2006年6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2] - 林俊才55岁,自2017年9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相关法律经验[24] - 邹耀明50岁,自2019年6月起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23年会计等方面经验[25] - 王佳54岁,负责监督集团所有发展专案及管理日常业务运作,有超25年房地产销售及推广经验[26] - 吕焯华39岁,为本公司公司秘书,有逾10年会计及金融行业经验[27] - 公司为中国房地产咨询及代理策划业前十强企业[106]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17.6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2%[4] -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亿平方米,下降8.5%;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6] -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6] - 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6] -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面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1%和18%[8] - 2023年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5] -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较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5] - 2024年公司预计国内GDP增长4.8%左右[9] - 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长4.8%左右[5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 - 公司本年度收益约900万元,较上年度下降约24.8%[40] - 公司本年度毛亏损约30万元,去年毛利约30万元,本年度毛利率为零[41] - 公司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较去年减少约29.8%[41] - 公司本年度应收贸易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150万元,2022年为110万元[4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约910万元,2022年亏损约1430万元[4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803.3万元,2022年为1589.8万元;总资产约2598.2万元,2022年为3670.8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1123.7万元,2022年为2039.1万元[5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定期银行存款以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638.4万元,2022年为673.1万元[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款或透支,2022年也无[5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短期借款,2022年也无;长期借款为810万元,2022年为800万元,借款将于2026年12月31日到期[5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无抵押借款额为81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2.1%,2022年为39.2%;无资产抵押[5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1] 公司业务线财务数据 - 公司本年度收益主要来自江苏省项目,占全年总收益约79.7%[42] - 公司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约85.6%,2022年约88.2%[42] - 公司2023年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相关楼面总销售面积约12771平方米,2022年约21573平方米[43] - 公司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业务本年度收益较去年减少约26.7%[4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售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2022年约84000平方米[45] - 本年度柬埔寨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收益为零元,2022年无相关收益[46] - 本年度纯房地产策划咨询服务项目4个,2022年为3个;该业务收益减少约7.1%或约11.7万元至129.5万元,占全年总收益的14.4%,2022年约141.2万元,占总收益的11.8%[47]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50名员工,2022年为80名;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518.4万元,2022年为652万元[62] - 报告期末员工总数为50人,男性30人,女性20人,男女员工比例为1.5:1[114] - 报告期末30岁以下员工5人,30岁至50岁员工37人,50岁或以上员工8人[114] - 报告期末全职员工50人,兼职员工0人[114] - 报告期末高级管理层5人,中阶管理层9人,一般员工36人[114] - 报告期末中国地区员工49人,香港地区员工1人[114] - 报告期员工总流失率为44%,流失人数40人[114] - 男性员工流失率为40%,流失人数20人;女性员工流失率为50%,流失人数20人[114] - 30岁以下员工流失率为38%,流失人数3人;30岁至50岁员工流失率为49%,流失人数36人;50岁或以上员工流失率为11%,流失人数1人[114] - 2023年受训员工总数30人,员工受训率60%,其中男性18人(60%)、女性12人(60%),高级管理层5人(100%)、中阶管理层9人(100%)、一般员工16人(44%)[131] - 2023年员工平均培训时数总数为1.8小时/员工,其中男性1.8小时/员工、女性1.8小时/员工,高级管理层3小时/员工、中阶管理层3小时/员工、一般员工1.33小时/员工[131] - 2021 - 2023年因工死亡人数均为0,因工死亡比率均为0%,工伤人数均为0,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均为0[135]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相关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由董事会于2024年3月28日批准[79] - 报告范围涵盖公司2023年收益的100%[76]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75] - 公司聘请独立顾问协助厘定28项可影响业务运营的可持续发展议题[85]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81]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推动可持续发展[83] - 公司以四项报告原则(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为基准编制报告[77] - 公司界定28个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并归为4个类别[89] - 重要性评估对议题评分标准为1至5分[88] - 识别出5项重要议题,包括雇佣措施、项目及服务质量等[92] 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 - 员工入职须签订《企业员工保密协议》[97]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违反客户隐私相关法律法规的重大情况[98] - 公司对贪腐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99] - 《员工手册》列有反贪腐等条款和工作纪律[100] - 员工及董事需接受反贪腐培训并签订《企业员工廉洁保证书》[102] - 员工违反反贪腐规定将受纪律处分[103] - 供应商违反保密或反贪腐规定将终止合作关系[97][103] - 报告期内,公司在薪酬、解雇、培训、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无重大合规事件[126][135] - 报告期未发生违反有关童工和强制劳工法律的不合规案件[119] - 公司识别和管理职业场所潜在健康安全危害和风险,遵守当地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132] - 报告期内公司确定并无违反任何环保相关法律法规[146] 公司员工福利与培训 - 公司实施标准工作时数,不鼓励员工超时工作,加班员工享有补假,员工享有有薪年假及法定假日[120] - 公司按当地劳工法律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提供抚恤金、结婚礼金及其他津贴[123] - 公司成立员工福利委员会,举办员工活动和社交聚会,设立全勤奖、季度奖金和年终奖[124] - 所有新入职员工试用期内需参加入职培训,公司还按部门和职位提供内部培训及外部培训机会和学费补助[127][129] - 员工参加培训后需接受测验考核,公司设立培训积分管理制,年度累计积分作为晋升参考[130] 公司供应商管理 -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16名主要供应商,均位于中国[137] - 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供应商道德规范和商业行为准则》,涵盖工作条件、环保责任等五大范畴[139] - 公司实施采购招标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表现评估[138] 公司环境相关数据及目标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减少3%的排放量[69] - 公司旨在2030年或之前使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地方政府规定[69] - 公司目标在2050年前在香港地区实现碳中和,2060年前在中国实现碳中和[69] - 报告期内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合共25.13吨二氧化碳当量,按每名员工计算密度为0.50吨二氧化碳当量[148] - 2022年公司氮氧化物排放0.76千克、硫氧化物排放0.15千克、颗粒物排放0.07千克,2023年数据不适用[150]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5.13吨,2022年为24.89吨,排放密度为每名员工0.5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0.31吨增加61%[151] - 2023年主要温室气体排放为范围二,来自外购电力,范围一排放因内地车队无汽油消耗无重大排放[151] - 2023年有害废弃物为0吨,无害废弃物数据不适用[155] - 2023年直接能源消耗为0千个千瓦小时,2022年为18.271千个千瓦小时;车辆燃料(汽油)为0公升,2022年为1982公升[160] - 2023年间接能源消耗(电力)为31.270千个千瓦小时,2022年为30.350千个千瓦小时,较2022年增长3%[160][162] - 2023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1.270千个千瓦小时,2022年为48.621千个千瓦小时;能源消耗密度为0.625千个千瓦小时/员工,较2022年的0.608增加2.8%[160][162] - 2023年纸张消耗为78.84公斤,与2022年保持一致[163] - 公司业务无需大量用水,业务单位耗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水费包含在物业管理控管的办公室租金内,无实际用水量记录[165] - 公司业务过程中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无需额外包装材料,报告期内无大量消耗包装材料情况[166] - 公司业务活动对环境及自然资源无直接影响,但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会加剧全球暖化,通过《办公室绿色环保制度》减少排放及影响[167] - 极端天气如强风暴雨、潮汐洪水会对公司资产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财务损失,公司认为气候变化是未来五年全世界最重要的风险之一[168] - 公司未改变气候行动承诺,未来将加强资料披露,业务单位加强对市场特有的气候变化风险及机遇分析[169]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减少所有排放物、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使相应排放及消耗较报告期减少3%[146]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减少3%的排放量,确保2030年或之前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地方政府规定,目标是2050年前在香港地区、2060年前在中国实现碳中和[170] - 公司把握机遇扩张业务并加速转型,使设施更可持续运作,履行资源管理及环保承诺[172] - 公司识别出与资产及服务有关的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包括短期、中期、中长风险和机遇[173] - 实体气候风险会破坏公司资产完整性、中断服务,公司制定措施加强业务运营可靠性[174] - 转型风险可能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及法律风险,公司识别相关风险,继续监测市场及政策更新,计划根据市场需要展开投资[175] 公司资源管理措施 - 公司制定《办公室绿色环保制度》《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等多项资源节约措施[155][159] - 公司实施管理纸张用途政策,包括3R政策、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64] 公司关键绩效指标 - 资源使用层面关注有效使用资源政策,涉及能源、水及其他原材料[184] - 关键绩效指标A2.1关注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总耗量及密度(以千个千瓦小时计算)[185] - 关键绩效指标A2.2关注总耗水量及密度[186] - 关键绩效指标A2.5关注制成品所用包装材料的总量(以吨计算)及每生产单位占有量[188] - 关键绩效指标B1.1关注按性别、雇佣类型、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总数[194] - 关键绩效指标B1.2关注按性别、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流失比率[195] - 关键绩效指标B2.1关注过去三年每年因工亡故的人数及比率[196] - 关键绩效指标B2.2关注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196] - 关键绩效指标B3.1关注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的受训雇员百分比[198] - 关键绩效指标B3.2关注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每名雇员完成受训的平均时数[199]
富阳(0035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3: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896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19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4.81%[2] - 2023年销售成本为921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16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0.69%[2] - 2023年毛亏损为251千元人民币,2022年毛盈利为304千元人民币[2] - 2023年投资及其他收益净额为183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27.91%[2] - 2023年经营及行政开支为1060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505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9.56%[2] - 2023年财务成本为10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7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0%[2] - 2023年税前亏损为912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425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36.00%[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912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425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36.00%[2]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79分人民币,2022年为5.79分人民币[2]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123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039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5.86%[5] - 2023年集团年内总收益为8,96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1,925千元人民币[17] - 2023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56千元,2022年为12千元[19] - 2023年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收益1864千元,2022年为447千元[19] - 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1462千元,2022年为1108千元[19] - 2023年客户甲收益6279千元,2022年无;客户乙收益950千元,2022年为4681千元[2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9125千元,2022年为14259千元[27] - 2023年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725千元出售,收益1864千元,2022年账面价值1003千元出售,收益447千元[29] - 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6653千元,减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593千元后为2060千元,2022年分别为11671千元、3113千元、8558千元[30] - 2023年1月1日预期信贷亏损拨备3113千元,年内拨备1462千元,汇兑18千元,12月31日为4593千元[32] - 2022年1月1日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983千元,年内拨备1108千元,汇兑22千元,12月31日为3113千元[3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款项约为人民币149.9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516.3万元有所下降[33] - 2023年贸易保证金为人民币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30万元减少[34] - 本年度集团收益约900万元,较上年度下降约24.8%[46] - 本年度集团毛亏损约30万元,去年毛利约30万元,毛利率从去年的2.5%降至零[47] - 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较去年减少约29.8%[47] - 本年度应收贸易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150万元,去年为110万元[4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约910万元,去年亏损约1430万元[4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8,033,000元(2022年:人民币15,898,000元),总资产约为人民币25,982,000元(2022年:人民币36,708,000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人民币11,237,000元(2022年:人民币20,391,000元)[5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人民币6,384,000元(2022年:人民币6,731,000元)[6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款或透支(2022年:无)[6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短期借款(2022年:无),长期借款为人民币8,100,000元(2022年:人民币8,000,000元),借款将于2026年12月31日到期[6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无抵押借款额为人民币8,100,000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2.1%(2022年:39.2%)[6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6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50名员工(2022年:80名),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人民币5,184,000元(2022年:人民币6,520,000元)[6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无)[6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2年:无)[69] 会计政策及准则影响 - 2023年1月1日起,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生效,除会计政策披露修订外,对集团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1] - 香港会计师公会2023年7月发布取消强积金 - 长服金抵销机制会计影响指引,应用该指引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3] - 集团未提前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拟于准则生效当日应用变动,董事预期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5][16] 强积金 - 长服金抵销安排 - 取消强积金 - 长服金抵销安排将于2025年5月1日生效,转制后雇主强积金供款累算权益不得用于抵销受雇期长服金/遣散费,转制前长服金/遣散费按转制日前最后一月薪金计算[13][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集团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中国)收益为7,67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0,513千元人民币[17] - 2023年集团纯房地产策划咨询服务项目(中国)收益为1,29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412千元人民币[17] - 本年度江苏、浙江、上海项目收益分别占全年总收益约79.7%、15.5%及3.9%[48] - 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约85.6%,较去年的约88.2%有所下降[48] - 本年度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业务收益约767.1万元,较去年减少约26.7%[50] - 本年度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减少约7.1%至129.5万元,占总收益的14.4%[53] - 柬埔寨业务本年度收益为零,主要因当地住宅物业需求大幅减少[52] 行业数据情况 -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人民币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房屋施工面积为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36] -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1735亿平方米,下降8.5%;销售额为人民币116622亿元,下降6.5%[36] -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12月同比增长4.0%,较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37] - 2023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人民币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37] -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面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1%和18%[39] - 2023年南通全市商品房销售总面积同比下降5.2%,销售额同比下降10.9%[42] - 2023年盐城新房成交6646套,成交面积约95万平方米[43] - 2023年湖州房地产投资总额为人民币605.5亿元,下降14%;商品房销售总面积为376.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33.7%[44] 税务情况 - 适用的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柬埔寨税率为20%,两个年度内公司均无应课税溢利[24] 股东登记及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17日至2024年6月21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所有股份过户文件连同有关股票须于2024年6月1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分处办理登记[70]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拟于2024年6月21日举行[82] 公司治理情况 - 回顾年度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由江陈锋先生兼任两职[74]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行为守则[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结束至公告日期,无对集团造成影响的重要事项[7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召开三次会议[78][79] - 2023年全年业绩及2023年中期业绩等经审核委员会审阅[79]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数字经天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可[80] - 2023年业绩公告已刊登,2023年年报将适时寄发及刊登[81] 公司人员构成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江陈锋先生、张秀华女士及韩林先生[82]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崔士威先生、林俊才先生及邹耀明先生[82]
富阳(0035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11: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785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502千元人民币[6]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30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050千元人民币[6] - 2023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379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926千元人民币[6]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54人民币分,2022年同期为1.59人民币分[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4273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4849千元人民币[1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27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1859千元人民币[1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626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961千元人民币[1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6658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0391千元人民币[11]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5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90千元人民币[8]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373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636千元人民币[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 -178.7万元,2022年同期为147.1万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21.2万元,2022年同期为 -1.4万元;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 -14.2万元,2022年同期为 -300万元[15]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166万元,2022年同期为 -125.3万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3.1万元,2022年同期为766.7万元;期末为507.1万元,2022年同期为641.4万元[15] - 2023年上半年核数师酬金为16万元,2022年同期为16万元;利息收入为 -10.9万元,2022年同期为 -1.8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2万元,2022年同期为11.7万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2万元,2022年同期为6.2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从投资性房地产的总租金收入减直接支出为 -22.3万元,2022年同期为 -12.5万元;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回拨为 -53.7万元,2022年同期为 -9.4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379万元,2022年同期为392.6万元;期内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246183390股,与2022年同期相同[3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为0元,2022年同期为3.2万元;出售账面价值约为20.2万元,2022年同期为0.3万元[3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2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为9,806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671千元有所下降;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7,23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558千元下降[3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保证金为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0千元下降[37] - 法定股本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数目为2,000,000千股,面值为206,000千元人民币[40]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数目为246,183千股,面值为24,394千元人民币[40] - 2023年上半年支付给主要管理人员的总薪酬为66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62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44] - 2023年上半年支付给关联公司的租金为24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56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对关联公司的贷款为8,10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00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4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7] - 公司2023年中期收益约790万元,较去年同期650万元上升约20.8%[57] - 公司2023年中期毛利约130万元,去年同期约105万元[59] - 公司2023年中期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略增约6.8%[59] - 公司2023年中期净亏损约38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390万元[5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260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1590万元),未经审核资产总值约为3250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3670万元),未经审核股东基金约为1670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2040万元)[70] - 流动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3.66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3.25[7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银行存款以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510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670万元)[7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长期借款810万元(2022年12月31日:80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48.6%(2022年12月31日:39.2%)[7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53名员工(2022年12月31日:80名员工),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270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90万元)[8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中国)收益为763万元,2022年同期为629.3万元;纯房地产策划咨询服务(中国)收益为22.3万元,2022年同期为20.9万元[2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为723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855.8万元[23] - 2023年中期公司在中国收益主要来自江苏省项目,占总收益约84.1%,2022年同期主要来自江苏省、湖北省及浙江省项目,分别占63.0%、29.6%及7.4%[59] - 2023年中期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97.2%,2022年同期约96.8%[59] - 2023年中期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2.8%,2022年同期约3.2%[59] - 2023年中期公司执行6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2022年同期为9个[62] - 2023年中期公司作为代理出售的相关房地产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2022年同期为1.22万平方米[6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3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售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2022年6月30日为6个项目未售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62] 股权结构相关 - 董事江陈锋先生于2023年6月30日在本公司拥有受控制法团的权益89,659,979股,占比36.42%[84] - 董事江陈锋先生于2023年6月30日在本公司拥有实益拥有人及配偶的权益1,637,390股,占比0.67%[84] - 董事江陈锋先生于2023年6月30日在本公司拥有实益拥有人及配偶的权益4,200,000股,占比1.71%[84] - 林倩如女士受控制法团权益持股43,722,460股,占比17.76%;实益拥有100,000股,占比0.04%[87] - 韩林先生实益拥有7,051,801股,占比2.86%;另因购股计划拥有1,500,000股,占比0.61%[87] - 张秀华女士配偶权益持股89,659,979股,占比36.42%;实益及配偶权益持股1,637,390股,占比0.67%;实益及配偶权益因购股计划持股4,200,000股,占比1.71%[87] - 崔士威先生因购股计划实益拥有200,000股,占比0.08%[87] - Active Star实益拥有89,659,979股,占比36.42%[93] - Upwell Assets实益拥有43,722,460股,占比17.76%[93] - 林书绮女士受控制法团权益持股43,722,460股,占比17.76%[93] - 恒威代理人有限公司实益拥有19,528,103股,占比7.93%[93] - 恒威投资有限公司、何厚鏘先生受控制法团权益持股19,528,103股,占比7.93%;马美域女士配偶权益持股19,528,103股,占比7.93%[93] - 何厚浠先生持有19,528,103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7.93%[95] - 杨欣女士持有19,528,103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7.93%[95] - 朱凯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9,998,00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4.06%;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3,096,000股普通股,持股百分比为1.26%[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246,183,390股[9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246,183,390股[97] 购股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16年6月17日采纳首次公开售股后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江陈锋未行使购股数为2,400,000股,每股行使价1.130港元,授出日期前交易日收市价1.08港元[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张秀华未行使购股数为1,800,000股,每股行使价1.130港元,授出日期前交易日收市价1.08港元[99] - 2023年1月1日和6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16,223,339股[1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认购6,8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76%[102] - 购股计划所有购股权获行使后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6,223,339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6.6%[102] - 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即73,855,017股[102] 公司运营及合规相关 - 回顾期内,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公司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资公司[73] - 回顾期末后直至中期报告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3] - 中期报告付印前,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1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主席与行政总裁由江陈锋先生一人兼任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06]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行为守则[10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110] - 集团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务报表于2023年8月31日获董事会批准[110]
富阳(0035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785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6502千元人民币增长20.78%[1] - 期内毛利为130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050千元人民币[1] - 期内税前亏损为379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926千元人民币[1] - 基本每股亏损为1.54分人民币,2022年为1.59分人民币[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约379万元,2022年为392.6万元;期内已发行普通股数目均为246,183,390股[16] - 集团回顾期收益约790万元,较去年同期650万元上升20.8%[27] - 回顾期毛利约130万元,去年同期约105万元,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略增6.8%[28] - 回顾期净亏损约380万元,去年同期约390万元[29]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为14273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4849千元人民币[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为1827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1859千元人民币[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626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961千元人民币[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6658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0391千元人民币[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9,806千元,信贷亏损拨备 -2,576千元,净额7,23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款项11,671千元,信贷亏损拨备 -3,113千元,净额8,558千元[18] - 2023年贸易保证金为0,2022年12月31日为300千元[2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流动资产净值约1260万元、资产总值约3250万元、股东基金约1670万元,流动比率降至3.25[3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短期借款,长期借款81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48.6%,无资产抵押[41][43]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中国)2023年收益为763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6293千元人民币[10] - 纯房地产策划咨询服务项目(中国)2023年收益为22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09千元人民币[10] - 回顾期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约760万元,较去年同期630万元增加20.8%,执行项目6个,出售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31][32] - 回顾期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约22.3万元,占总收益2.8%,去年同期约20.9万元,占3.2%[34] 公司区域收益占比变化 - 回顾期中国收益江苏、浙江、上海分别占84.1%、13.6%、2.1%,去年同期江苏、湖北、浙江分别占63.0%、29.6%、7.4%[30] 公司上半年费用及收支项目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核数师酬金160千元,利息收入 -109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2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20千元,投资性房地产折旧132千元,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 -223千元,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回拨 -537千元[15] 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23]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23] - 2023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23] - 2023年上半年涉宅地块成功出让4,854宗,合计规划建面26,237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滑30%和37%[26] - 集中供地的22城中民企拿地比重达40%[26] 公司客户信贷期情况 - 公司给予客户的信贷期平均为90日[19] 公司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售情况 - 2023年6月30日有3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售,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2022年6月30日分别为6个和约25万平方米[33] 公司重大交易及投资情况 - 回顾期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资公司[4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公告日期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49]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数量为53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名减少[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人民币27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290万元有所降低[52] 公司或然负债及资本承担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也无[5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同样无[51]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4] 公司公众持股量情况 - 公告付印前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55]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外,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6][57] 公司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及公告,无异议[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于2023年8月31日获董事会批准[61]
富阳(0035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0:16
2022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数据 -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6亿㎡,同比下滑24.3%;销售金额13.3万亿元,同比下滑26.7%[8] - 2022年商品房库存面积超5亿㎡健康值,其中住宅库存超2.7亿㎡,同比上扬18%[8] - 2022年百强房企门槛降至百亿,同比271亿元下滑超50%[10] - 2022年百强房企整体业绩下滑超40%,超8成房企业绩下滑,3成以上业绩同比不足50%[10] 2022年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收益约1190万元,较上年度下降约70.3%,主要因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业务收益减少约2880万元,降幅约73.2%[32] - 公司2022年毛利约30万元,去年约990万元,毛利率降至2.5%,去年为24.6%,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较去年增加约13.7%,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约1430万元,2021年亏损约290万元[3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589.8万元(2021年:2563.4万元),总资产约为3670.8万元(2021年:4411.8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2039.1万元(2021年:3425.9万元)[4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定期银行存款以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673.1万元(2021年:766.7万元),其中约323.7万元以人民币计值、152.7万元以美元计值及196.7万元以港元计值[4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款或透支(2021年:无)[4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短期借款(2021年:无),长期借款为800万元(2021年:500万元),该借款将于2026年12月31日到期[4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无抵押借款额为80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39.2%(2021年:14.6%)[4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任何资产抵押[4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80名员工(2021年:101名),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652万元(2021年:811.2万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无)[5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1年:无)[57] - 2022年12月31日,来自供股的所得款项净额总额均已动用[59] 2022年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主要来自江苏省项目,占全年总收益约79.4%,其次是湖北省及上海市,分别占17.7%及2.8%;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约88.2%,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占11.8%[34] - 2022年公司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收益约1051.3万元,占全年总收益约88.2%,较去年减少约73.2%,相关项目楼面总销售面积约21573平方米,2021年约108826平方米[37] - 2022年底公司有4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未出售总建筑面积约84000平方米,2021年约936000平方米[37] - 2022年公司在柬埔寨提供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收益为0元,2021年为4.4万元[38] - 2022年公司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向3个项目提供服务,收益增加约48.2%至约141.2万元,占2022年总收益的11.8%[39] 2023年房地产市场预测 - 预计2023年房地产市场完成筑底,下半年逐步复苏[11] - 预计2023年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多地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已降至近年新低[11] - 预计2023年核心城市三、四季度达成交高峰,带动二、三线城市复苏[11] 2023年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仍在评估柬埔寨未来商业计划并寻找机会[11] - 2023年公司将紧贴国内经济及市场发展调整市场定位,利用行业资源[15] - 公司将扩大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咨询、销售代理及资产管理业务,增加项目数量[15] - 公司将加强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削减营运开支,控制现金流[15] 公司人员信息 - 执行董事江陈锋58岁,1989年毕业于台湾逢甲大学企管系[17] - 执行董事张秀华57岁,1988年毕业于台湾逢甲大学财税系[18] - 执行董事韩林55岁,1989年毕业于四川联合大学成都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21] - 非执行董事林倩如50岁,1996年取得美国酒店及汽车旅馆业协会教育学院服务业管理文凭[2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崔士威71岁,1986年获中国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俊才54岁,1990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23] - 高级管理王佳53岁,199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26]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12] - 2023年3月31日,董事不建议就2022年度向股东宣派末期股息[198] - 公司采纳股息政策,目标派息比率为集团财政年度综合净利润的10% - 30%[199]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报告披露资料涵盖公司在中国经营业务,范围涵盖报告期内收益的100%,2022年报告范围无重大变更[69] - 报告根据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之《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以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为基准[70] - 报告由董事会于2023年3月31日批准,电子版可于披露易网站查阅[73]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与外部顾问沟通并收集相关资料[75] - 董事会负责评估及厘定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确保设立合适有效的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75]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包括研讨会、员工培训、与客户直接沟通等[76] - 公司与政府及监管机构通过年报、中期报告等公开资讯沟通[78] - 公司与股东及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公司网站、新闻稿等沟通[78] - 公司与员工通过培训、会议、绩效评估等方式沟通[78] - 公司界定28个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并归为4类[79][83] - 在线调查对议题重要性评分标准为1至5分[84] - 公司确定最受关注和重要的议题包括项目及服务质量、商业道德等[86] 公司合规与道德 - 员工入职须签订《企业员工保密协议》[92]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违反客户隐私法律法规的情况[92] - 公司对贪腐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93] - 《员工手册》列有反贪腐等条款[93] - 员工和董事需接受反贪腐培训并签订《企业员工廉洁保证书》[95] - 若员工违反反贪腐规定将受纪律处分[95]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反贿赂等法律法规的事宜[96] 公司客户服务 - 公司要求在收到客户服务意见或投诉电邮三至五日内专人联络跟进[100] - 报告期内公司未接获产品或服务投诉,未发现产品和服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况,未回收产品[101] 公司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为80人,男性45人,女性35人,男女员工比例为1:1.29[107] - 报告期末公司30岁以下员工14人,30岁至50岁员工58人,50岁或以上员工8人[107] - 报告期末公司全职员工80人,兼职员工0人[107] - 报告期末公司中国地区员工79人,香港地区员工1人[107] - 报告期内公司员工总流失率为45%(65人),男性流失率36%(25人),女性流失率53%(40人)[107] - 报告期内公司30岁以下员工流失率60%(21人),30岁至50岁员工流失率43%(43人),50岁或以上员工流失率11%(1人)[107] - 报告期内公司中国地区员工流失率45%(65人),香港地区员工流失率0%(0人)[107] - 2022年受训员工总数49人,占比61%,其中男性19人(占比42%),女性30人(占比86%);高级管理层8人(占比100%),中阶管理层3人(占比50%),一般员工38人(占比58%)[120] - 2022年员工平均培训时数总数为2.46小时/员工,男性2.56小时/员工,女性2.34小时/员工;高级管理层5.5小时/员工,中阶管理层8.17小时/员工,一般员工1.58小时/员工[120] - 2020 - 2022年因工死亡人数均为0,因工死亡比率均为0%,工伤人数均为0,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均为0[124] - 公司按当地劳工法律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提供抚恤金、结婚礼金及其他津贴[115] - 公司为外籍员工提供返乡假期和交通津贴,成立员工福利委员会,举办员工活动和社交聚会[115] - 公司设立全勤奖、季度奖金和年终奖,每年举行员工聚会[115] - 新入职员工试用期需参加入职培训,公司按部门和职位提供内部培训,为合格员工提供外部培训机会和学费补助[116][119] - 公司员工参加培训后需接受测验和考核,设立培训积分管理制,积分作为晋升参考标准[119] 公司供应商管理 - 公司主要供应商有3名,均位于中国,包括办公用品销售商、装修建设工程承包商及广告设计公司等[127] - 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供应商道德规范和商业行为准则》,涵盖工作条件、环保责任等五大范畴[129] - 公司制定供应商甄选和评估流程及准则,实施完整采购招标流程,并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表现评估[128] - 集团制订采购招标流程、供应商甄选流程和行为准则管理供应商,并定期评估其表现[195] 公司环保相关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减少3%的排放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或之前符合地方政府规定,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62] - 报告期内,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合共24.89吨二氧化碳当量,按每名员工计算密度为0.31吨二氧化碳当量[137] - 报告期内,氮氧化物排放0.76千克,较2021年的0.95千克下降;硫氧化物排放0.15千克,较2021年的0.20千克下降;颗粒物排放0.07千克,较2021年的0.09千克下降[139] - 报告期内,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4.4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5.91吨);范围二排放20.04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26.27吨);范围三排放0.36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1.38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4.89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33.56吨);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每名员工0.31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每名员工0.33吨二氧化碳当量)[141] - 2022年有害废弃物为0吨,与2021年持平[146] - 2022年直接能源消耗为18.271千个千瓦小时,较2021年的26.216千个千瓦小时减少30%[153][155] - 2022年车辆燃料(汽油)消耗为1982公升,较2021年的2705公升减少[153] - 2022年间接能源消耗为30.350千个千瓦小时,较2021年的33.169千个千瓦小时减少约9%[153][155] - 2022年能源消耗总量为48.621千个千瓦小时,较2021年的59.384千个千瓦小时减少18%[153][155] - 2022年能源消耗密度为0.608千个千瓦小时/员工,较2021年的0.588千个千瓦小时/员工增加3%[153][155] - 2022年纸张消耗为78.84公斤,较2021年的112.26公斤有所下降[157] - 公司业务活动无直接环境及自然资源影响,但通过制度减少间接温室气体排放[161] - 公司为房地产服务提供者,报告期无大量包装材料消耗[160]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减少3%的排放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或之前符合地方政府规定[163] - 公司目标是于2050年前在香港地区以及2060年前在中国实现碳中和[163] - 集团设立环保政策,采取节能、节水和减少办公用纸等措施减少碳足迹[189] 公司面临的气候风险与机遇 - 短期(零至一年)面临来自极端天气事件的实体风险,有确保实施气候战略所需技术及能力等机遇[167] - 中期(五年)面临实施低碳营运政策等转型风险,有转型为低碳经济市场实现政府脱碳目标等机遇[167] - 中长期(五年以上)面临潜在新法規及政策等转型风险,有转型为低碳经济市场实现政府脱碳目标等机遇[167] - 实体气候风险会破坏公司资产完整性、中断服务,增加维修维护成本甚至暂停营运[169] - 转型风险可能增加公司营运成本及法律风险,公司会继续监察市场及政策更新并展开投资[169] 公司气候相关措施 - 公司加强资料披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可信的气候相关资料[162] - 公司业务单位加强对市场特有的气候变化的风险及机遇分析[162] - 公司采取措施扩张业务并加速转型,使设施更可持续运作[166] 公司需统计指标 - 资源使用层面关注直接及/或间接能源总耗量(以千个千瓦 时计)及密度等指标[175] - 需统计按性别、雇佣类型、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总数[177] - 需统计按性别、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流失比率[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