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酒店(00045)
icon
搜索文档
大酒店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2.89亿港元 同比收窄35% 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
智通财经· 2025-08-06 04:31
财务表现 - 集团营业收入32.81亿港元 同比增长13% [1] - 股东应占亏损2.89亿港元 同比收窄35% [1] - 每股亏损0.17港元 [1] 资产负债状况 - 股东应占净资产达355亿港元 [1] - 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 [1] 项目销售进展 - 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共24套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完成17套销售 [1] - 2025年7月新增完成1套销售 [1] - 最后6套住宅公寓已正式推出发售 [1]
大酒店(00045)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2.89亿港元 同比收窄35% 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04:27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32.81亿港元,同比增长13% [1] - 股东应占亏损2.89亿港元,同比收窄35% [1] - 每股亏损0.17港元 [1] - 股东应占净资产达355亿港元 [1] - 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 [1] 伦敦半岛住宅项目 - 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共24套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完成销售17套 [1] - 2025年7月完成销售1套 [1] - 最后6套住宅公寓已正式推出发售 [1]
大酒店(00045.HK)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2.89亿港元 同比收窄35%
格隆汇· 2025-08-06 04: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运收入同比增长13%至32.81亿港元(撇除2024年同期出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带来的非经常性收入17.07亿港元)[1] - 股东应占亏损同比收窄35%至2.89亿港元,基本亏损同比收窄16%至2.16亿港元,每股亏损0.17港元[1] - 综合EBITDA营业盈利同比大幅上升63%至6.4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95亿港元),若计入2024年出售公寓收益则同比增长19%[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应占净资产达355亿港元,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1] - 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共24套,截至期末已完成17套销售,另有1套于2025年7月完成,剩余6套正式推出发售[1] 非经常性收入影响 - 2024年同期因出售4套伦敦半岛住宅公寓产生非经常性收入17.07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业绩已撇除该因素[1]
大酒店(00045) - 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
2025-08-06 04:07
酒店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大中华地区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448港元,2024年同期2447港元[3] - 2025年第二季欧洲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7838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2.16%[3] - 2025年第二季美国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5415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2.79%[3] - 2025年第二季其他亚洲地区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821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7.28%[3] - 2025年第二季大中华地区半岛酒店平均房租3883港元,2024年同期4366港元[3] - 2025年第二季欧洲半岛酒店平均房租12549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82%[3] - 2025年第二季美国半岛酒店平均房租7534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8.01%[3] - 2025年第二季其他亚洲地区半岛酒店平均房租4608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1.09%[3] 住宅出租业绩 - 2025年第二季住宅出租物业每平方呎每月平均租金47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4.44%[4] - 2025年第二季住宅出租物业出租率97%,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7.78%[4]
大酒店(0004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06 04: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中期營運收入為3,281百萬港元,同比增長13%[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運收入為3,281百萬港元,同比增長13%[3] - 综合营运收入同比增长13%(剔除2024年同期出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带来的非经常性收入1,707百万港元)[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运收入同比增长13%至33亿港元(2024年同期:29亿港元)[71] - 综合营运收入增长13%至3,281百万港元[8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2.8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15亿港元下降28.9%[118]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下跌29%至3,28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615百万港元)[10] 营业盈利和EBITDA - 營運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營業盈利為643百萬港元,同比增長63%[2] - 综合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上升63%至643百万港元(剔除销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带来的收益)[11] - 综合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增长63%至643百万港元[8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运EBITDA同比大幅增长63%至6.43亿港元(2024年同期:3.95亿港元)[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营运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除住宅销售及非经常性费用)增加73%至643百万港元[108] - 公司总计EBITDA增长12%至697百万港元,若撇除出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的185百万港元非经常性盈利,则同比增长60%[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利润为6.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42亿港元增长18.6%[122] 股东应占亏损 - 股東應佔虧損為289百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448百萬港元減少35%[2] - 公司股東應佔虧損為289百萬港元,同比改善35%[3] - 股东应占亏损为289百万港元(包括物业重估亏损6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48百万港元(包括物业重估亏损139百万港元)[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8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48亿港元收窄35%[72][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8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4.48亿港元亏损收窄35.5%[118]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从2024年的4.48亿港元收窄至2025年的2.89亿港元,减亏35.5%[135] 基本亏损 - 股東應佔基本虧損為216百萬港元,同比減少16%[2] - 基本亏损21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57百万港元[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股东应占基本亏损为2.16亿港元(2024年同期:2.57亿港元)[76][77] 投资物业重估 - 投資物業未變現重估虧損為61百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139百萬港元減少[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未变现净亏损61百万港元,主要因香港浅水湾项目及半岛商场估值下跌[9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1.39亿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6100万港元[118] - 投资物业重估净亏损61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39百万港元)[139] 净对外债务 - 淨對外債務與資產總值比率為25%,較2024年底上升2個百分點[2] - 公司淨對外借貸為13,734百萬港元,同比增加10%[3] - 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12] - 净借贷增加12亿港元至137亿港元,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110] 各地区酒店表现 - 東京半島酒店創下歷史新高房租價格[8] - 紐約半島酒店翻新後業績顯著提升[8] - 倫敦半島酒店及伊斯坦堡半島酒店收入同比增長[8] - 香港淺水灣影灣園及山頂綜合業務表現穩健[8] - 香港半岛酒店收入518百万港元,出租率上升15个百分点,平均房租下降27%[16] - 上海半岛酒店收入19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出租率上升1个百分点[20] - 伦敦半岛酒店收入37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按港元计)[15] - 伦敦半岛酒店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600万英镑,同比增长8%,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4%[25] - 巴黎半岛酒店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900万欧元,同比增长20%,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25%[28] - 巴黎半岛酒店出租率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但平均房租下降5%[28] - 伊斯坦堡半島酒店收入23百万欧元,同比增长31%[31] - 伊斯坦堡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5%[31] - 紐約半島酒店收入4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4%[33] - 紐約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9%[33] - 芝加哥半島酒店收入3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36] - 芝加哥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5%[36] - 比華利山半島酒店收入4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9%[39] - 比華利山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4%[39] - 東京半島酒店收入93.9亿日元,同比增长19%[41] - 東京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8%[41] - 曼谷半岛酒店上半年收入达5.2亿泰铢,同比增长10%,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11%[43] - 马尼拉半岛酒店上半年收入达8.63亿披索,同比增长5%,出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45] - 马尼拉半岛酒店平均房租下降15%,但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仍增长9%[45] 商用物业表现 - 半岛商场上半年的出租率为82%,上海零售市场挑战较大[22] - 上海半岛综合项目由公司持有50%权益,截至2025年6月30日售出32个住宅单位(共39个)[22] - 北京半岛商场的出租率达到93%,并迎来新的体育及健康品牌租户[24] - 商用物业中浅水湾综合项目收入3.03亿港元,同比增长6%,山頂凌霄阁收入8800万港元,同比增长11%[47] - 圣约翰大厦收入1900万港元,同比下降16%,出租率降至78%[47] - The Landmark收入1500万港元,同比下降20%[47] - 上海半岛住宅公寓收入300万港元,同比下降35%[47] - 21 avenue Kléber收入1700万港元,同比增长6%[47] - 21 avenue Kléber的办公室及零售商铺已全部租出,租金收入略优于去年[50] 其他业务表现 - 山顶缆车收入为1.71亿港元,按年增长17%[51] - 鹑园高尔夫球会收入为7400万港元,按年增长27%[51] - 半岛会所管理及顾问服务收入为200万港元,按年增长12%[51] - 半岛商品收入为6400万港元,按年增长7%[51] - 大班洗衣收入为3000万港元,按年下降7%[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巴黎、东京和比华利山的半岛酒店业务将保持强劲[63] - 地缘政治忧虑可能对公司大中华区酒店业务产生不利影响[64] - 香港长途休闲旅客市场正在好转但餐饮业务可能受北上消费影响[64] - 中东冲突可能影响伊斯坦堡酒店业务[65] - 太平山顶继续受到中国内地及亚洲其他地区旅客欢迎[67] - 影湾园住宅单位续租情况令人满意[66] 财务结构和融资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股东应占净资产达355亿港元,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73] - 公司2025年6月底可用资金为35亿港元(包括8.32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和27亿港元未提取信贷额度)[73] - 若按公允价值列账酒店及高尔夫球场资产,公司股东应占净资产将增加14%至4040.2亿港元[74][75] - 股东应占净资产35,507百万港元,每股净资产微增至21.30港元[100] - 带利息贷款增长9%至14,566百万港元,租赁负债增长15%至3,005百万港元[101] - 公司于2025年6月发行私募武士债券,发行金额为160亿日元(869百万港元)[109][111]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未动用承诺信贷为27亿港元[110] - 公司成功为其4.25亿英镑的绿色银团贷款进行再融资,承诺信贷平均年期由1.4年增至2年[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62%的承诺信贷总额被分类为绿色贷款或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112] - 公司固定利率贷款与浮动利率贷款的比重为56%,加权平均总利率下降至4.27%[113] - 公司尚未提取承诺信贷及银行存款及现金分别为27亿港元及832百万港元[114] - 公司预计2025年6月30日的资本承担为480百万港元[114] - 可动用信贷总额为17,370百万港元,其中定期贷款及循环信贷为16,258百万港元,有担保债券为869百万港元[151] - 已动用金额为14,591百万港元,其中定期贷款及循环信贷为13,547百万港元,有担保债券为869百万港元[151] - 须于一年内偿还的长期银行贷款及债券为9,150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388百万港元增长23.8%[151] - 长期银行贷款及债券的还款期分布:一至二年为1,809百万港元,二至五年为3,361百万港元,五年以上为271百万港元[151] 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東應佔淨資產為35,507百萬港元,與2024年底基本持平[2] - 公司資產總值為55,946百萬港元,同比增長3%[3] - 股东应占净资产为355亿港元(每股净资产为21.3港元),资产总值为559亿港元,净对外借贷为137亿港元[12]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1.76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59.46亿港元,增长3.3%[13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价值为327.66亿港元,较2024年底326.29亿港元微增0.4%[120] - 带息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33.89亿港元(流动+非流动)降至2025年中的146.66亿港元[12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77.76亿港元,较2024年底61.22亿港元增加27%[120] 现金流 - 经常性营业项目的净现金流入达36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高逾9倍[108] - 营业项目的净现金收入为6.1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53亿港元下降67.1%,主要因2024年包含已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的营运资金变动14.99亿港元[122] - 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支出为5.7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31亿港元减少21.9%,主要因伦敦半岛酒店综合项目发展成本减少16.4%至2.25亿港元[122] - 融资项目的净现金支出为2.2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59亿港元大幅改善82.5%,主要得益于发行债券获得8.69亿港元[1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81亿港元,期末余额为5.60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122] - 中国大陆境内银行现金及存款为3.50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3.28亿港元增长6.7%[122] 其他重要事项 - 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已售出17套,另有1套於2025年7月完成銷售[2] - 上海半岛酒店与芝加哥半岛酒店同时跻身La Liste 2025年全球十大最佳酒店之列[21] - 曼谷半岛酒店因地震影响需动用大笔资金修复非结构性损毁[43] - 曼谷半岛酒店2月起因泰国与缅甸边境事件导致大中华市场预订下降[43] - 公司推出全新招募网站后职位申请数量增加25%[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拥有7698名全职员工[58] - 伦敦半岛酒店和伊斯坦堡半岛酒店获得BREEAM优异认证[60] - 马尼拉半岛酒店成为公司第四间采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物业[60] - 公司通过全球半岛酒店客房收入筹集480万美元善款用于土耳其地震救灾[62] - 公司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并在各物业层面实施气候风险登记册[61]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163]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未宣派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亦为零[165] - 公司确认在2025年上半年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维持有效及充足[161] - 公司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8月19日上载至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66] - 公司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完全遵守证券交易守则[164] - 公司企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报告遵循ESG守则、GRI标准、TCFD建议等国际标准编制[162]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基本遵守管治守则,仅未刊发季度财务业绩及披露个别高管薪酬[160]
大酒店(00045)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8:4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1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045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1,666,939,850 | | 0 | | 1,666,939,85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6 ...
国内及全球最大酒店集团,又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7-04 02:28
港股市场与锦江酒店IPO - 港股市场表现良好,A股行业龙头企业加速赴港IPO [2] - 锦江酒店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若成功将成为国内首家"A+H"双上市酒店集团 [2] 酒店行业现状 - 行业规模持续扩张但盈利能力下滑,2024年底住宿业设施总数约57万家,客房总数约1927万间 [3] - 酒店业设施增长9%至34.87万家,连锁酒店约9.33万家,客房总数增长7%至1764万间 [3] - 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49% [3] - 2024年酒店入住率58.8%,同比下降2.5%,平均房价200元,同比下降5.8%,RevPAR同比下降约5% [3] 头部企业表现 - 华住集团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9%至238.9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5.4%至30.48亿元 [4] - 锦江酒店2024年收入140.63亿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9.11亿元,同比下滑9.06% [4] - 亚朵集团旗下酒店RevPAR为351.3元,同比减少6.77%,锦江酒店境内全服务型酒店RevPAR同比减少10.8% [4] 行业分化与转型 - 三亚、北京等城市高端酒店陷入价格战,县域等下沉市场酒店入住率显著增长 [4] - 中高端酒店市场成为增长主引擎,但面临激烈竞争和同质化问题 [4] - 2024年关店占比最高为中端型酒店,其次为高端型,市场向"精耕细作"转型 [5] 锦江酒店赴港IPO战略意图 - 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杠杆,通过股权融资置换高息债务 [5] - 国际化战略深化,港股上市提升国际投资者认知度,便利海外并购或业务拓展 [5] - 优化股权结构,H股发行可引入更多元化国际投资者,改善股权流动性 [5] 锦江酒店优势 - 中国及全球最大酒店集团,已开业酒店家数13,416家,客房间数1,290,988间 [8][9] - 品牌矩阵丰富,拥有超过40个酒店品牌,涵盖经济型至高端不同档次 [8] 锦江酒店劣势 - 2024年营收下滑4%,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9.42亿元,同比下跌8.25%,净利润3601万元,同比下跌81.03% [10] - 海外业务亏损,2020年到2024年卢浮集团连续五年亏损 [12] - 会员运营不佳,会员数2.049亿,2024年中央预订率56.9%,低于华住的66.4% [12] 市场反应与挑战 - A股股价22.21元,市盈率(TTM)31.35,市场反应谨慎 [13] - 行业供需失衡、价格战等困境影响投资者信心 [14] - 赴港上市面临严格监管和更高成本,香港资本市场对酒店行业认可度存疑 [15]
李春光旗下东湖国际更名东湖丽华!山西丽华大酒店轻资产连下4城...
搜狐财经· 2025-06-29 03:51
战略合作签约 - 丽华大酒店与山西新晋商酒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托管经营汾杏酒店,目标打造山西商务度假酒店品牌[1] - 丽华大酒店总经理姚建平表示将整合专业管理团队、运营经验及资源,结合汾杏酒店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以"文化+品牌+运营"驱动提升酒店品质[3] - 新晋商酒庄集团董事长侯清泉强调将全力支持合作,期待优势互补,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并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5] 汾杏酒店背景 - 汾杏酒店2023年开业,位于新晋商酒庄集团内部,拥有106间客房、中餐包间、西餐自助、300人宴会厅及多功能会议设施[6] - 酒店依托集团品牌与文化资源吸引商旅人士,周边有太符观等景点及酒厂、博物馆展示汾酒酿造文化[6] - 新晋商酒庄集团前身为1979年汾杏酒厂,2009年改组为综合性集团,旗下汾杏酒厂2020年提出"杏花村第二瓶美酒"目标并启动全国化运营[5] 丽华大酒店发展 - 公司2008年开业,隶属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2010年获评"中国五星级饭店",2024年入选"山西精品"区域公用品牌,预计2024年营收2.89亿元[6] - 2023年起布局轻资产战略,新增酒店管理输出业务,首个试点为代县雁门王酒堡项目,2024年完成管理输出体系手册编制[7][8] - 2024年承接清徐东湖、吕梁新城两家酒店筹备运营,并与新疆哈密宾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首个挂牌项目为清徐东湖丽华大酒店(原东湖国际酒店)[9] 行业动态 - 2024年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58.81%(2023年为61.31%),平均房价199.92元(2023年超210元),行业整体下滑[7] - 丽华大酒店通过轻资产战略规避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聚焦品牌建设与服务输出,2023-2024年连续拓展管理输出项目[11] 项目细节 - 雁门王酒堡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9万平米,位于5A级雁门关景区,丽华大酒店2023年6月承接其管理咨询[7] - 清徐东湖丽华大酒店建筑面积98000平米,定位现代豪华型五星级酒店,由地产商李春光旗下项目更名而来[9]
广晟置业凯旋华美达大酒店以“增绿添彩”为笔 绘就绿美开放新画卷
经济网· 2025-06-03 08:38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广晟控股集团企业文化和FAITH经营理念 [1] - 公司坚持开放办酒店,积极参与广州城市建设,将所属凯旋华美达大酒店融入珠江两岸风景线 [1] 酒店改造与景观提升 - 酒店以"绿美提升"项目为抓手,创新"透绿融景"设计理念,改造封闭围栏为生态绿篱,升级草坪为多功能"绿色"广场 [2] - 酒店实现珠江绿水、江畔绿道与酒店绿植交融,与CBD城央、广州塔、海心沙等景观相映成趣,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滨江景观 [2] - 酒店在南面临江位置新设通道入口,增设南广场为公共开放区域,优化动线设计和服务配套,吸引市民游客体验美食集市等消费新场景 [3] 设施升级与服务优化 - 酒店停车场重新铺设沥青,提升地面耐磨性、平整性与排水效率,重新规划停车标线和车流动线 [3] - 酒店在临江东南角布设"凯旋红飘带"艺术装置,展示双品牌标识,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品牌联结 [7] 品牌与文化传播 - 酒店通过"凯旋红飘带"艺术装置承载广晟人的匠心,连接宾客感受,强化品牌文化传播 [7]
大酒店(0004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1 08:59
集团旗下物业资产信息 - 香港半島酒店成立于1928年,房间数目300,拥有权100%[20] - 上海半島酒店成立于2009年,房间数目235,拥有权50%[22] - 王府半島酒店收购于1989年,房间数目230,拥有权76.6%[26] - 半岛办公大楼(香港)成立于1994年,总楼面面79,651,拥有权100%[34] - 21 AVENUE KLÉBER(法国巴黎)收购于2013年,总楼面面44,218,拥有权100%[36] - 山顶缆车(香港)成立于1888年,拥有权100%[47] 集团旗下酒店动态 - 2月28日,伦敦半半岛酒店豪华车队引入13辆订制名车[63] - 2月5日,伦敦半半岛酒店Brooklands餐厅获米其林两星评级[66] - 3月,集团旗下10间半岛酒店获EarthCheck认证[72] - 伦敦半岛酒店和伊斯坦堡半岛酒店2023年试业开幕,2024年全面营运,伦敦半岛酒店仍在结算最终账目[157] - 纽约半岛酒店2024年9月完成内部设计翻新工程,219间客房及套房等以全新面貌示人[158] - 2024年伦敦半岛酒店和伊斯坦堡半岛酒店获BREEAM优异认证,有望与其他半岛酒店一同取得EarthCheck认证[182] 公司人事变动 - 郭敬文于2024年10月卸任行政总裁,为公司作出23年杰出贡献[191] - 廖宜菁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2日任暂代行政总裁,胡伟成于2025年3月3日正式出任行政总裁[138] - Keith Robertson与罗瑞思分别于2024年1月及8月获委任为财务总裁及营运总裁[138] - 利约翰于2024年5月退任董事局,包立贤于2024年12月31日辞任副主席,斐历嘉道理于2025年1月1日起任集团副主席[139] - 包华为半岛集团奉献43年服务,建立并维持卓越款待标准[194] - 廖宜菁过去数月出任暂代行政总裁,成功为业务掌舵[194] - 罗瑞思效力公司超22年,晋升为营运总裁[194] 公司业务发展与计划 - 1月1日,公司推出全新通讯网站MyHSH Hub供环球员工使用[61] - 2024年公司开设数间新临时概念店并投资拓展网上零售业务,计划在内地和日本开店[152] - 公司收购仰光半岛酒店项目70%多数权益,项目自2021年6月起暂停工程,减值拨备金额达1.58亿港元[159]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推出就业机会网页和继任规划框架[177][178] - 公司探索提供尊尚生活体验新机遇,4月在日本呈现驾驶体验[19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总计收入109.91亿港元,较2023年的87.03亿港元增加26%[111]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9.43亿港元,而2023年为盈利1.46亿港元[111] - 2024年加权平均利率为4.7%,较2023年的4.4%增加0.3个百分点[111] - 2024年资产总值为541.76亿港元,较2023年的578.69亿港元减少6%[111] - 2024年净对外借贷为12.494亿港元,较2023年的15.033亿港元减少17%[111] - 2024年集团综合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15.25亿港元,总计16.43亿港元;若不包括出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盈利,总计按年升9%至13.25亿港元,2023年为12.13亿港元[114] - 2024年末固定资产488.32亿港元,供出售的持有/发展中物业43.82亿港元等,净资产总计363.79亿港元[116] - 2024年度综合现金流量表显示,净现金流入1100万港元,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1亿港元[117]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9.43亿港元,基本亏损1.76亿港元[119] - 集团应占合资公司亏损净额9200万港元(2023年1.66亿港元)[121]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净额1600万港元(2023年1800万港元)[122] - 2024年末投资物业重估净亏损5.69亿港元,主因浅水湾项目及圣约翰大厦评估市值下跌[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仰光半岛酒店发展项目减值拨备1.58亿港元[124] - 2024年总计收入109.91亿港元,较2023年的87.03亿港元增长26.29%[131]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9.43亿港元,而2023年为盈利1.46亿港元[131] - 2024年加权平均利率为4.7%,高于2023年的4.4%[131] - 2024年资产总值541.76亿港元,较2023年的578.69亿港元下降6.38%[131] - 2024年负债总值187.3亿港元,较2023年的214.9亿港元下降12.84%[131] - 2024年税前营业项目净现金收入45.64亿港元,较2023年的34.35亿港元增长32.87%[131] - 2024年现有资产的资本开支3.33亿港元,较2023年的3.14亿港元增长6.05%[131] - 2024年新项目及投资的资本开支9.49亿港元,较2023年的22.99亿港元下降58.72%[131] - 2024年最高股价6.60港元,最低股价5.10港元,年结日收市股价6.22港元[131] - 2024年集团整体录得基本亏损1.76亿港元,当前要务是维持财务状况稳定[135] - 2024年公司基本亏损,主要因伦敦半岛酒店项目折旧、净融资费用增加及投资物业重估亏损[146] - 公司重估每股净资产值20年内翻倍以上增长,2024年达每股24.01港元[163] - 公司净债务与总资产比率为23%,有意降低负债率,预计来年减少负债率[163] - 2024年集团股东应占基本亏损为1.76亿港元,2023年录得基本盈利2.77亿港元[16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总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分部,纽约半岛酒店翻新致收入下跌,但被东京和伦敦酒店增长抵消,酒店分部收入增19%至56.81亿港元[114] - 商用物业分部收入增40%至43.4亿港元,含出售七套伦敦半岛住宅公寓收入34.52亿港元(2023年十套22.98亿港元);不含此收入则增9%[115] - 山顶缆车、零售及其他业务分部收入增17%至9.7亿港元[115] - 2024年大中华地区半岛酒店出租率为58%,平均房租为4257港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448港元[129] - 2024年其他亚洲地区半岛酒店出租率为59%,平均房租为3757港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206港元[129] - 2024年美国半岛酒店出租率为65%,平均房租为7353港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4777港元[129] - 2024年欧洲半岛酒店出租率为52%,平均房租为12122港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6282港元[129] - 2024年住宅出租率为92%,每平方呎每月平均收益为45港元[129] - 2024年商场出租率为87%,每平方呎每月平均收益为135港元[129] - 2024年办公室出租率为86%,每平方呎每月平均收益为66港元[129] - 2024年山顶缆车每年载客量为669.8万人,平均车费为46港元[129] 公司社会责任与员工相关指标 - 能源密度较2010年基准下降17.9%[112] - 集团实际碳排放较2010年基准减少33.6%[112] - 酒店分部用水密度较2010年基准改善5.5%[112] - 工伤比率较去年下降12.7%,每100名员工工伤个案现为3.3宗[112] - 自愿员工流失率现为16.2%,较去年减少11%[112] - 2024年9月全球员工体验调查自愿参与率达91%,员工投入参与度得分77%,近90%员工打算工作超一年,53%员工打算留任超五年[173] - 公司全球超6100名同事可使用内部通讯平台,促成超84000次互动,MyHSH Hub刊登超1670篇文章和专页,首年浏览量超98100次[173] - 2024年公司收到80000份求职申请,成功聘用超430名员工[1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有7836名全职员工[178] 公司文化与活动 - 集团“半岛视界”活动加入纽约、曼谷和东京相关内容,制作全新电影级影片[166][167] - 集团“艺术回响”计划3月在香港重临,公司将担任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赞助商[168] 公司面临风险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公司面临地缘政治、网络安全、环境社会及管治等风险[172] - 香港长途休闲旅客市场好转,山顶缆车业务兴旺,浅水湾影湾园住宅单位需求回升,香港半岛酒店预计来年业绩更佳[186] - 日本市场对住宿服务需求殷切,北京和上海市场前景积极,美国业务前景稳定,纽约半岛酒店翻新后预计良好增长[190] - 伦敦半岛酒店和伊斯坦堡半岛酒店提升集团在欧洲的品牌知名度,获多个业界奖项和宾客赞誉[190] 其他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195] - 年报为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196] - 公司拥有159年提供优良服务历史,2024年业绩较2023年同期保持平稳[144] - 公司秉持经营诚信、投资员工、提升资产、优化服务、贡献城市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154][155] - 山顶缆车始建于1888年,2022年完成升级,2024年访客数超越疫前水平[152][156] - 郭敬文与包华共为集团服务65年,监督多地半岛酒店开发、翻新及升级工程[138] - 公司目前在12个城市拥有及经营12间半岛酒店,伦敦和伊斯坦布尔的两间于2024年全面运营[148] - 集团多元化资产组合平衡酒店业周期波动,主要收入来自酒店客房等[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