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驱动力(838275)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刚需、健康、悦己成三大核心驱动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17 11:29
银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 - 上半年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相关行业收入增长较快 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1] - 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 适老类家庭服务业 适老类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_9% 14_1% 8_8% 较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37_7个 10_9个和5_6个百分点 [1] - 全国从事银发产品生产制造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4_1% 适老类健身器材制造 康复辅具制造 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_7% 12_1% 6_9% 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9_5个 6_9个和1_7个百分点 [1] 银发消费核心驱动力 - 刚需 健康 悦己成为银发消费三大核心驱动力 [2] - 社区养老照护服务 机构养老照护服务 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_4% 22_6% 18% [2] - 健康消费中助行助听产品 老年营养和保健品 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_2% 30_1% 7_5% 反映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 [2] 银发文娱消费升级 - 老年旅游服务 体育健康服务 文化娱乐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_2% 23_9% 20_7% 显示银发群体从"养老"转向"享老" [2] 数字技术赋能银发产业 - 5G AI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银发产业中 [2] - 上半年全国银发经济企业购进信息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6_9% [2] - 智慧养老技术服务 老年智能与可穿戴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_7% 32_6% [2]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答题" 也是激活内需的"新引擎" [3] - 税务部门将持续落实税费支持政策 助力银发经济新蓝海效能发挥 [3]
研判2025!中国HIV药物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市场规模及企业格局分析:HIV药物发展空间广阔,自费药物为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0:59
HIV药物行业概述 - HIV药物即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用于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目前无治愈药物但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延长患者寿命[2] - 中国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向农村和经济困难患者提供抗艾滋病药品[1]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分为国家免费药物(替诺福韦等7种)、医保报销药物(必妥维等6种)和自费药物(特威凯等4种)[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990万,中国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患者135.5万例(HIV感染者74.98万例,AIDS患者60.52万例)[1][4] - 中国HIV感染呈现"两头翘"趋势,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高,青年人群比例持续增加[4] - 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2024年异性传播占73.4%,同性传播占25.2%[6] - 政府出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目标到2030年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8][1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HIV药物市场规模从2018年35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4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14] - 中国HIV药物市场2021-2024年增速超20%,2024年同比增长30.2%达58.36亿元[1][16] - 自费药物市场2024年达37.87亿元(同比+47.5%),超越免费药物市场(20.49亿元,同比+7%)成为主要驱动力[1][18] - 国内以仿制药为主,仅4款国产创新药上市:前沿生物艾博卫泰、艾迪药业艾诺韦林片/艾诺米替片、真实生物阿兹夫定[1][20][21] 市场竞争格局 - 吉利德与GSK占据中国HIV药物市场90%份额[1][22] - 本土企业如前沿生物、艾迪药业市场份额不足10%,但未来有望提升[1][22] 行业发展趋势 - 研发方向包括优化现有靶点药物、探索新靶点(如衣壳蛋白)、开发基因/免疫疗法、研制艾滋病疫苗[24]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AI 成为智能汽车核心驱动力 重构产业竞争格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7-15 08:59
AI驱动智能汽车产业变革 - AI成为智能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重塑产品定义与产业生态,推动全球汽车竞争进入"AI驱动"新阶段[1] - 传统燃油车机械硬件成本占比从70%降至50%以下,预计未来几年跌破30%,电子化硬件成本占比2030年将达70%[4] - 消费者购车决策中"智能化"权重达54%,仅次于成本因素(60%),企业需将AI能力转化为产品竞争力[4] AI技术渗透的三级进阶 - 第一阶段:AI作为工具优化研发与管理流程,如提升设计效率、优化供应链[5] - 第二阶段:AI升级为产品核心,催生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AI汽车"智能终端[5] - 第三阶段:企业进化为"AI原生企业",基于算法与数据开发多元化产品(如特斯拉布局具身机器人)[5] 中国智能汽车应用优势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泊车等AI辅助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20%[5] - 智驾企业与整车厂深度绑定,形成"技术-产品"快速落地闭环[5] - 中国L2级-L3级智能车型装载率较全球平均水平领先近20%[7] AI生态构建与跨界融合 - 汽车产业需融合"三横"(软件、芯片、数据等)与"三纵"(汽车产业链)构建生态竞争力[6] - "结对子"模式普及:华为、Momenta等科技企业与整车厂从研发阶段深度绑定[6] - 行业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特斯拉年算力增速领先,吉利加速布局万卡级算力集群[7] 全球化挑战与技术通用性 - 海外市场对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合规要求更高,美国封闭部分国家操作系统开源权限[7] - AI技术通用性赋能跨产业:智能汽车与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在电池、电机、感知技术上同源[7] - 汽车产业规模化能力可帮助新质产业快速降低成本,实现AI技术跨领域价值释放[7]
欧盟人口创历史新高 移民仍是增长主要驱动力
快讯· 2025-07-12 03:15
欧盟人口增长 - 欧盟2024年人口达4.504亿 创历史新高 [1] - 较上一年增加107万 [1] 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 移民是欧盟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力 [1] - 连续多年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 [1]
正海磁材: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有望成钕铁硼需求增长新驱动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04:14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密切跟进人形机器人下游重点应用新场景,技术可高度匹配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需求 [1] - 与国际知名客户合作近20年,并与国内产业链新兴龙头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具备成熟研发、制造、供货能力 [1] - 2024年荣获"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价值材料类企业",并完成小批量供货 [1] -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人形机器人电机的理想材料,可实现体小量轻、快速反应 [1] 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 - 产品实现对国际汽车品牌TOP10、自主品牌TOP5及造车新势力TOP5全覆盖 [2] - 2024年完成58个汽车选定项目,出货量同比增长25%,共搭载561万台套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电机 [2] - 核心技术晶粒优化技术(TOPS)产品覆盖率达97%,扩散技术(THRED)产品覆盖率超80% [2] - 无重稀土磁体产量同比增长50%,超轻稀土磁体出货量持续增长 [2] 产能与基地运营 - 烟台基地产能18000吨,南通基地产能12000吨,原规划2026年前在南通新增6000吨产能但将视经济环境调整进度 [2] - 南通基地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超150%,与烟台基地形成战略互补 [3] - 2025年两基地协同发力,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3] 稀土政策应对 - 公司较早取得中重稀土出口许可证,生产经营正常,出口申报稳步推进且新许可证陆续获批 [3] - 动态跟进政策变化,确保出口业务合规推进以保障经营稳健 [3] 行业需求展望 - 智能驾驶驱动新能源汽车磁材需求高速增长,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或成远期需求新驱动力 [1][2]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将拉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智能消费电子等重点领域需求 [2]
AI资本开支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ETF(515980)交投活跃,半日成交超63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09 03:58
市场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截至2025年7月9日午间收盘下跌0 17% 成分股中昆仑万维领涨2 72% 三七互娱上涨1 68% 德赛西威上涨1 43% 润泽科技领跌 [1] - 人工智能ETF(515980)最新报价1 04元 近2周累计上涨4 33% [1] - 人工智能ETF近1年净值上涨40 73%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0 38%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连涨涨幅43 97%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 80% [2] 流动性与规模 - 人工智能ETF半日成交6307 83万元 换手率1 84% 近1月日均成交1 39亿元 [2] - 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34 26亿元 融资买入额1248 01万元 融资余额1 14亿元 [2]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选取50只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 07% 包括中际旭创(5 80%) 新易盛(3 89%) 科大讯飞(5 36%)等 [3] - 权重股表现分化 中际旭创上涨1 23% 新易盛上涨1 04% 豪威集团下跌0 85% 澜起科技下跌0 95% [5] 行业趋势 - 2024年四季度后国内巨头AI资本开支成为核心驱动力 DeepSeek R1大模型加速国产化进程 [5] - 人工智能技术仍处早期 关键技术突破将催化应用场景落地 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势能成为新特征 [5] - 无风险利率下降与政策支持为行业创造有利环境 [5] 产品特性 - 人工智能ETF管理费率0 50% 托管费率0 10% 近1月跟踪误差0 013% [2] - 近1年夏普比率1 18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26% [2]
【头条评论】 县域游爆火的三重驱动力与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7-07 18:00
县域旅游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4年中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达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旅游总收入增长9.96% [1] - 小县城凭借特色文化(如百草汤、侗族大歌)和自然资源(如野生菌子山)成为文旅市场重要增长极 [1] - 贵州省从江县2024年接待游客549.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6%和23.35% [3] 县域旅游崛起驱动因素 - 消费主体代际变迁:18-34岁年轻人追求"松弛感"和"小众体验",县域游契合其需求 [1] - 社交媒体关键作用:短视频平台和旅行笔记推动小众县域进入大众视野 [2] - 基建下沉:2024年底高铁里程突破4.7万公里,95%县城实现2小时高铁圈覆盖 [2]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与挑战 - 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深度体验游","小而美,精而特"成为主流趋势 [3] - 同质化竞争风险显现(如非遗市集、竹竿舞等标准化活动) [4] - 浙江差异化发展案例:安吉县(竹林民宿、白茶采摘)、德清县(莫干山、良渚文化)、淳安县(千岛湖)形成特色互补格局 [4] 县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 保留"生活原真性":依托烟火气、民俗味和生态底色打动游客 [5] - 需挖掘自然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产品,推动从"标准化打卡"到"个性化体验"的跃迁 [5]
绿色能源、新材料企业加速落户,解码北京房山引聚高精尖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7-07 11:26
房山区产业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持 - 房山区围绕"绿色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智慧医工"两大特色产业,依托良乡大学城研发优势和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生产优势,形成"前研后产"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1] - "前店后厂"模式被写入《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企业可拎包入住前沿技术研究院研发办公,在配套标准化厂房生产,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 [3][4] - 房山区发布《房山区四大产业集群示范应用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三年内打造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建立区域企业生态 [3] 企业案例与产业集聚 -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通过政府对接,将石墨烯智慧供暖系统应用于灾后应急建筑(节能率提升20%以上),并与中车集团合作在北京地铁15号线植入智能加热座椅(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 [2] - 卫蓝新能源作为固态锂离子电池企业,获得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多样化测试场景(如储能示范项目),加速产品技术迭代和商业化 [2][3] - 新源清材科技利用房山园提供的6300平米研发空间和2400平米中试空间,打造超分子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及科技示范线 [4] - 新源智储的研发办公楼与生产基地仅相距300米,研发人员步行10分钟可达车间,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4] 政策支持体系 - 《房山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扶持措施(试行)》提出七条支持措施,覆盖企业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智能化升级的全周期 [6] - "聚源计划"为人才提供资金奖励、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11类服务措施 [6] - 房山区通过优化政务服务、落地企业服务等举措强化营商环境,提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 [6]
新型智库与AI技术: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
新华网· 2025-07-03 12:41
AI技术重构新型智库知识生产范式 - 新型智库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模拟-效果评估"闭环系统实现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的跨越 [2] - AI技术在政策模拟领域取得突破 能够更准确模拟政策实施效果 国声智库通过"新型智库AI应用实验室"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产业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 [2] - AI技术催生智能咨询、个性化智库报告等新型服务形态 国声智库推出智库界AI智能体、"经济窗""财经桥"平台等智能咨询服务 [2] - 智库组织形态向跨学科协作重构 国声智库构建智库共同体和创新联合体 推动"人工智能+"课题开发和技术场景化落地 [2] 全球化合作与产业生态构建 - AI技术重塑国际智库合作模式 国声智库联合举办"丝绸之路智库峰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等活动促进中外智库合作 [3] - 推出"智库AI共生计划" 通过"开放协作+场景驱动+生态共建"模式形成"数据—模型—场景—生态"联动的智慧决策体系 [3] - 以"数字技术+战略传播"为双引擎 搭建"智库界数智平台"实现研究成果智能化生产与精准传播 例如在西安"丝路科学城"建设中优化产业布局 [5]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 知识产权构成智库核心能力 国声智库获得"智库界""智库观""智库共同体"等系列知识产权成果及多项项目版权 [8] - 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确权申报、运营、评估、大数据研发等合作 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 [8] -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9] 多领域服务与探索 - 创新"新型智库+大数据"融合 以数字能源、数字工匠、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为抓手推动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发展 [10] - 助力陕西丝路科学城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样板" [11] - 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重点研究城市文化、非遗文化等 支持"大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 [13] 未来发展战略 - 强化智库品牌建设 通过"智库界"平台、重点课题研究等提升综合实力 构建从创意孵化到专利保护的完整链条 [14] - 深度链接"智政产学研媒金"资源 创新推出"智力资源+投资驱动+成果转化+产业赋能"服务 [15] - 推进智库创新发展专项基金、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等建设 聚焦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16]
本轮创新药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08:18
医药行业回暖与创新药板块行情 - 医药行业经历熊市后逐步回暖,2月下旬至3月初因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丙类目录商保落地预期增强,板块修复明显 [1] - ASCO等学术会议临床数据催化、部分公司提前扭亏预期、海外授权金额和数量创新高共同推动创新药板块行情爆发 [1] - 5月下旬国内药企与海外巨头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的重磅授权合作,刷新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纪录,进一步抬升板块估值和情绪 [1] 创新药海外授权(BD)交易激增 - 中国药企license out数量从2018年17项增长至2024年94项,首付款从2亿美元增至40多亿美元,同比增速16% [2] - 2024年中国企业license out总交易金额达500多亿美元,同比增速超20% [2]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企业license out交易金额达369亿美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2] BD交易模式创新 - BD交易从传统license out转向NewCo模式,实现买卖双方深度绑定和生态共建,国内药企保留部分话语权 [3] - 近期PD-1、VEGF双抗合作中首付款比例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首付款占比从传统2%-5%显著提高 [3] 研发实力提升与成果产出 - 中国在研创新药覆盖全球3000多个靶点中的1300个,覆盖度达40%,其中22%赛道研发进度全球第一 [4] - 2025年CSCO年会中国研究数量显著提升,口头汇报研究达73项,临床数据质量亮眼 [5] 基本面改善与盈利拐点 - 2025年部分创新药公司展示报表端提前扭亏信号,Q1释放盈利和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信号 [5] - BD首付款为创新药公司提供现金流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增强 [6] 估值修复与市场认知转变 - 国内创新药公司管线突破和出海频繁驱动估值修复,商业化能力逐步增强 [6] - 美股Biotech市销率高于A股和港股,差距因国内公司研发能力和商业化兑现能力增强而缩小 [6] 投资机会与板块持仓 - 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持仓在一季度后逐渐回暖,建议采用逢低分批方式关注创新药板块 [7]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覆盖A股和港股创新药企,成分股生命周期分布全面,适合中长期配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