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第四期新酶设计及酶技术应用专题培训班
行业动态与会议背景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生物智造领域注入活力,酶技术是关键环节 [2] - 酶具有加速或减慢化学反应的作用,应用场景覆盖化工、食品、医药、材料、医美、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2] - 科学家已能通过AI设计新酶实现新场景应用,新酶设计及技术开发对绿色催化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为提升从业者专业素质、促进酶技术应用与发展,将于2025年5月23-25日在杭州举办第四期新酶设计及酶技术应用专题培训班 [2] 会议安排 - 会议地点:杭州(具体地点直接通知报名单位) [2] - 5月23日:全天报道 [2] - 5月24日-25日:上午9:00-12:00,下午13:30-16:30培训课程 [2] 会议费用 - 2600元/人,同一单位两人以上报名2200元/人,高校科研院所2200元/人(含会务费、资料费、会议期间中餐) [3] - 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 - 会议指定收款账户:中科凯晟(北京)化工技术研究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玉泉路支行,账号0200063009200087710 [3] 会议内容 - 酶库的创建与高通量筛选 [3] - AI与酶技术的交叉融合 [3] - 酶的理性设计与改造 [3] - 酶固定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3] - 新型酶技术与酶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3] 培训课程详情 - **酶分子设计与生物合成**:酶分子降维设计方法、人工酶与新反应设计、工业酶设计与新分子合成 [4] - **基于蛋白和反应预训练模型的新酶挖掘与评估**:蛋白预训练模型、反应预训练模型、反应相似性计算、酶挖掘、多角度酶评估 [4] - **酶蛋白的智能设计**:机器学习用于酶分子设计的原理、基于小样本机器学习模型的酶设计、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酶设计、基于蛋白质语言模型和自动化设施的酶设计 [4]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酶挖掘技术体系**:生物合成反应大数据系统、酶数据库、生物合成反应-酶知识图谱、基于反应-酶的深度学习模型构建、酶挖掘应用案例 [5] - **基于荧光激活微液滴筛选(FADS)的高效酶分子挖掘与改造技术**:FADS技术简介、操作及注意事项、荧光偶联策略、应用实例、FADS-AI发展前景 [5] - **限域与连续流酶催化技术**:新酶发现及在合成与生物降解的应用、基于高通量筛选的酶分子改造、基于蛋白组装的限域酶催化、微纳及固定化酶反应器创制、连续流酶催化合成手性化学品 [5] - **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创新与应用**: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简介、技术动态、案例分享 [5] 培训对象 - 酶产业专家及学者 [5] - 酶制剂企业总经理及研发负责人 [5] - 生物工程领域专家及学者 [5] - 生物制造领域涉及AI及大数据方向研究工作者 [5] - 医药、化工、食品、材料、能源、环境工程等酶催化研究员及企业技术主管 [5] 报名方式 - 发送公司名称+姓名+电话预登记,短信、微信、邮件组团报名享优惠 [6] - 联系人:尚丹,微信电话:15652565785,QQ:2331466365@qq.com [6] - 识别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单或在线咨询 [6]
中国985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学院诞生!
学院成立背景与意义 - 天津大学成立中国985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学院 旨在应对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 - 学院整合多学科资源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 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2] - 合成生物学被列入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属于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未来产业[4] 行业发展前景 - 麦肯锡预测全球60%物质可通过生物合成生产 潜在经济价值达30万亿美元[4] - 合成生物学致力于设计改造生物体系 以应对材料、能源、环境和健康等全球性挑战[4] 科研实力与成就 -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近五年研究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一 拥有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珠峰计划前沿科学中心[5] - 科研团队由院士领衔 牵头承担3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 - 制药工程专业2024年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025年获评A+等级[5] 人才培养体系 - 在国际上率先创建合成生物学专业 建立首个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5] - 设有合成生物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 - 2017年国内率先招收合成生物学本科生 2024年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一[5] 未来发展规划 - 科研目标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突破 为医药健康、能源材料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科技支撑[5] - 将建立交叉学科课程及实践课题 所有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5] - 通过重大任务开展项目式教学 为拔尖学生接触国际科研前沿创造条件[5]
最高支持1.5亿!天津“生物制造十条”发布!12大项目签约!
政策发布与目标 - 天津港保税区发布《行动方案》和"生物制造十条",旨在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到2027年目标建成"空港科技研发区、临港规模生产区",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3] - 到2030年目标建成全球研发引领、创新转化活跃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格局 [3] - 力争未来五年内产值规模超10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超100亿元、区级预算投入超10亿元 [4] 政策支持措施 - 对年度研发费用达500万元且增长10%以上的企业,按上一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额的50%给予支持 [4] - 对新引进的技术技能型、工匠型人才提供每人每年1.2万元生活补贴,最长3年 [4] - 对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企业按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10%给予支持,后续每年最高400万元 [4] - 对注册资本5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按实际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1.5亿元 [4] 重点项目与签约 - 12个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涉及健康糖、骨化二醇、菌丝蛋白产业化等项目 [5] - 怡和生物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6项,国际专利32项 [5] - 瑞合生物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化二醇生物合成工艺突破 [5] - 瑞普生物的菌丝蛋白营养价值优于传统肉类,应用场景广泛 [5] - 国投集团投资60亿元成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支持酶制剂、氨基酸等科研成果转化 [6] - 中合基因已完成两轮近亿元融资,预计6月实现产能5倍提升,今年营收有望超1500万元 [6] 产业布局与成果 - 构建"空港科技研发+临港规模生产"空间布局,实现从"0到1到10"和"10到100到规模化"的全链条支撑 [4] - 已涌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健康糖、菌丝蛋白、骨化二醇、DNA合成仪等标志性产业化项目 [6]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已达成技术合作12项,合同交易额近8000万元 [6] - 7个生物创新项目展现底盘细胞、发酵制备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潜力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在天工所启动!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二氧化碳人工从头合成蛋白质"项目 该项目融合化学与生物技术 开创二氧化碳和铵盐高效合成蛋白质的全新路径 通过解析碳氮固定原理 设计人工杂合系统 有望将蛋白质合成速率提升数十倍以上 [2] - 该项目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球碳资源利用和粮食可持续供应提供"中国方案" [2] 二氧化碳合成技术积累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2021年在国际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设计出11步主反应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 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2] - 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碳化合物方面拥有领先经验 此次蛋白质合成项目有望延续技术优势 为国家"双碳"战略与粮食安全需求做出贡献 [2] 产业交流平台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提供产业链链接服务 涵盖绿色化工/生物基/食品和农业/美丽健康等领域 已有10000+产业同行加入 [4] - 社群提供品牌推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企业专访、项目尽调、投资融资等多元化服务 促进产业上下游合作 [7]
微构工场,签约都佰城,聚焦微生物PHA组份改性与纳米分散技术
生物基材料技术合作 - 都佰城与北京微构工场开启深度协同创新加速模式,聚焦微生物PHA组份改性与纳米分散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2] - 双方围绕五大核心环节达成共识:碳源精准配制、发酵工艺优化、分离与提纯效率提升、组份共聚改性、纳米分散机制 [3] - 合作目标为提升PHA产率与分子量可控性,并通过智能调控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显著提高细胞产能 [3] 都佰城集团业务与市场 - 都佰城集团是一家以新材料应用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高性能环保材料及工业环保技术 [4] - 公司市场与服务覆盖城市更新、电池产品、生活&工业、生物基材料四大解决方案领域 [7] - 生物基材料解决方案包括以生物质资源制备的功能接近化石基材料的定制产品 [7] 生物基大会暨展览 - 2025年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将于5月25-27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向绿而行,向新求质” [12][13] - 活动包括1大赛事、5大论坛、17大专场,涵盖生物基化学品、材料、包装、汽车等多个领域 [14][15] - 特色活动包括终端品牌对接会、新品发布会、科技成果对接专场等,旨在促进精准合作 [16][17] 行业参与与品牌合作 - 超过100家终端品牌参与,包括特步、蔚来汽车、农夫山泉、美的等知名企业 [8][9][10] - 展会设置4场终端品牌对接会,聚焦汽车、鞋服、食品等领域的材料需求 [11] - 生物基产业社群已链接1W+行业用户,覆盖产业上下游5000+人员,提供供需对接服务 [22][23] 行业奖项与创新 - 第三届新叶奖颁奖典礼将揭晓四大奖项:创新材料奖、创新应用奖、创新行业解决方案奖、最具商业价值奖 [19][21] - 获奖企业包括金发科技、环洋新材料、微构工场等,展示行业前沿技术与商业化成果 [19]
湖大教授,生物制造专家!人民大会堂领奖!
陈守文教授个人成就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守文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京接受表彰 [2] - 陈守文教授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微生物细胞工厂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环境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4] - 陈守文教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楚天园丁奖 [4] - 主要从事地衣芽胞杆菌生物技术及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数10余项,承担大型企业横向课题40余项 [4] -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2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 [4] - 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3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序2)、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序1) [4] 聚γ-谷氨酸技术研发 - 发明聚γ-谷氨酸作为新型生物刺激素在农业种植中应用技术,研制推广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系列增效肥等新产品 [4] - 聚谷氨酸生产技术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系列增效肥等应用技术在我国肥料企业广泛应用 [4] - 成果荣获2014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4] 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技术 - 建立从基因到功能模块的多层次提升工业菌株生产性能的细胞工厂共性技术 [5] - 创建简便、高效、多用途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构建聚γ-谷氨酸等产品高性能生产菌株 [5] - 开发配套高效经济发酵生产技术,助力我国发酵产业自立自强和工业菌种自主可控 [5] - 成果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5] 企业合作与技术转化 - 长期担任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围绕公司主营产品杆菌肽高效生产的分子育种、发酵生产及新产品创制开展联合攻关 [7] - 建立杆菌肽高效发酵生产技术体系,开发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等新产品 [7] -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构建酶蛋白、核苷等产品高性能生产菌株 [7] - 相关技术在相关企业推广,签订技术开发和转让数千万元,应用企业新增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7]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 生物制造产业交流群涵盖绿色化工/生物基/食品和农业/美丽健康等10000+产业同行 [10] - SynBioCon链接生物制造产业链,构建合作共赢生态,提供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等服务 [11] - 产业上下游人员已加入50000+ [11]
农业废弃物造皮革?这家企业用植纤科技面料为品牌实现新增长
公司核心业务 - 朴飞生物专注于可持续科技材料研发与生产,将非粮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植物纤维面料品牌PEELSPHERE® [2] - 公司通过可持续综合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净值循环利用,原料覆盖海藻、咖啡果渣、橘子渣等60多类植物,特制配方逾200种 [4] 产品技术优势 - PEELSPHERE®植纤面料为100%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通过欧盟TÜV最高级别生物基认证,并获德国可持续发展奖等国际奖项 [4] - 产品具备卓越物理性能、独特外观质感及量产交付能力,成为首个进入国际奢侈品集团和车企供应链的植纤面料品牌 [6]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下半年实现大众消费市场标准化规模商用,合作领域覆盖服装、箱包、鞋履、汽车内饰等9大行业 [6] - 已与全球头部奢侈品牌达成系列采购合作,推动可持续产品线共建 [6][7] 行业活动参与 - 公司将出席Bio-based 2025第十届生物基大会,分享植纤面料如何为品牌带来新增长 [1][7] - 大会将探讨生物基皮革解决方案、规模化路径及终端品牌新材料应用等议题 [7] 产业链合作平台 - 公司入驻bio-basedlink全球生物基产业服务平台,拥有独立展示页面以促进行业对接 [11][12] - 平台将举办4场终端品牌对接会,覆盖汽车、鞋服、食品等领域材料需求 [16] 行业展会亮点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包含5大论坛、17大专场,聚焦生物基材料创新与产业链合作 [18][19] - 展会设置新叶奖评选,涵盖创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等四大奖项 [21][24]
领取!《2024生物制造产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蓝皮书概述 - 蓝皮书由花谷研究院发布,标题为《2024生物制造产业蓝皮书》,涵盖八个章节,包括行业现状、技术发展、区域发展、政策、投融资及未来趋势等内容,全文18317字,附图27张,附表14张 [2] - 数据支持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 [7] - 初稿经陈国强教授、胡瑞法教授、张以恒教授等多位专家修改,逻辑严密性及内容严谨性得到提升 [7] 蓝皮书核心创新 - 编写组提出六条战略性建议:国家层面成立生物技术与经济办公室、加快生态聚集、实施生物制造技术工程专项、以应用场景为政策着力点、打造生物经济世界工厂、培养产业人才 [7] - 建议旨在集合行业智慧与现实需求,推动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并开拓产业发展新局面 [7] 行业社群与资源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覆盖绿色化工、生物基、食品农业、美丽健康等领域,已有10000+产业同行加入 [10] - SynBioCon平台链接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品牌推广、企业专访、投融资等服务,目前产业人员加入量超50000+ [11] 数据来源与致谢 - 蓝皮书数据合作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睿兽分析等 [7] - 编写团队特别致谢参与修改的专家及支持机构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维生素的高效异源合成」项目正式实施!透露什么信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 "维生素的高效异源合成"项目由四川大学牵头,许正宏教授负责,4月25日启动实施[2] - 项目包含4个方向:途径设计优化、酶改造、细胞工厂构建、绿色制造产业化[2] - 会议邀请石碧院士、科技厅领导等专家论证方案,标志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 维生素市场格局与技术趋势 - 脂溶性维生素(A/D/E/K)占45%市场份额,维生素A/E为主要品类[4] - 2024年国内维生素价格上涨,企业受益于巴斯夫供应中断事件[4] - 新和成营养品业务营收150.55亿元(+52.58%),毛利率提升13.27个百分点至43.18%[5] - 全球维生素A/E产业集中,国内企业如新和成、浙江医药等通过生物发酵法降低成本抢占市场[5]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微生物发酵成为维生素绿色制造关键方向,如维生素B5已实现生物法产业化[7][8] - 华恒生物开发高效D-泛解酸工程菌,建成千吨级生产线[8] - 邓子新团队开发维生素E生物合成技术,推动中国成为生产大国[9] - 天津工业生物所突破维生素B6产量瓶颈,5L发酵罐48小时达克级产量[9] - 江南大学团队重构角鲨烯途径合成维生素D3前体7-DHC[10]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化前景 - 郑裕国院士指出合成生物学将替代传统维生素生产工艺[11] - 国内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如华恒生物)加速技术转化[8][12] - 生物制造技术契合"双碳"目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7][9]
800+已报名!100+报告揭晓!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 | 5.25-27, 上海
大会概况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Bio-based 2025将于2025年5月25-27日在上海佘山茂御臻品之选酒店举办,主题为"向绿而行,向新而质",聚焦全球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3] - 活动包含行业大会、创新展览、新叶奖评选三大板块,设置1场评选、5大论坛、17大专场、8大特色对接会,预计吸引2000+行业人士参与 [3] - 由4位院士领衔100+顶尖专家和企业高层组成顾问团,包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姚献平、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等11位核心专家 [1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0] - 协办单位涵盖吉林国科创新孵化、长春新材料知识产权中心等6家机构,支持单位包括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生物基分会、nova institute等8家国内外组织 [11] 参与企业 - 新品展示企业包括万华化学、三菱化学等32家头部企业,覆盖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如PEF/FDCA领军企业合肥利夫生物、秸秆源丁二酸企业苏州聚维元创等 [13][14] - 特别鸣谢单位包含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丹麦Enzidia等国际机构,以及环霆科技等本土创新企业 [14] 议程亮点 - **青年科学家论坛**:设置两场活动,聚焦生物基多元酸、非粮糖醇高值化等20项前沿技术,由中国矿业大学呼延成教授等学者分享 [27][28] - **生物基产业宏观论坛**:包含院士报告环节,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西安交大张立群院士等将发表演讲 [30][31] - **关键化学品论坛**:设7大专场,探讨生物基醇酸胺、聚烯烃、尼龙等领域,万华化学市场经理陈子雄等将分享产业化经验 [31] 终端应用对接 - **汽车专场**:广汽研究院李波、蔚来汽车周楠婷等将探讨生物基材料在零部件中的应用,固特异轮胎科学家薛天翔参与对话 [32][34] - **包装专场**:麦德龙集团张涛等将分析可持续包装趋势,普拉斯包装王传龙分享创新案例 [36][37] - **纤维专场**:安踏等品牌参与,聚焦生物基纤维性价比问题,中国化纤协会李增俊主持圆桌讨论 [38][42] 国际合作与投融资 - **国际合作专场**:覆盖中欧、中日、中韩等方向,芬兰商务局归盈颖、韩国生物塑料协会陳仁柱等分享各国产业进展 [44] - **投资路演专场**:推出非粮FDCA材料、软木基皮革等7个产业化项目,提供资本对接平台 [45][46] 同期活动 - 战略发展研讨会聚焦非粮碳转化、医用生物聚合物等3大方向,组织20+头部企业高层闭门讨论 [50][51] - 终端品牌需求对接会收集食品包装可降解材料、轮胎可持续助剂等4类明确需求 [54] - 科技成果对接专场将展示100个商业化项目,涵盖生物质能源、化学品等创新方向 [52] 商业合作机会 - 总冠名赞助权益包含主论坛演讲、特装展位等6项核心曝光资源,分论坛冠名剩余5席 [60] - 展览展位赞助提供48个标准展位,茶歇赞助可获2天品牌露出机会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