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银能链

搜索文档
势银数据 | 国内加氢站累计建成560座,2025年H1新增29座,TOP5集成商瓜分70%市场份额
势银能链· 2025-07-28 04:08
加氢站建设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内累计建成加氢站560座2025年上半年新建29座增速与2024年同期持平 [2] - 行业进入低增速平台期主因包括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进度缓慢氢气储运成本高加氢站运营负荷低 [2] 区域分布特征 - 北京2024年底以来新增4座加氢站累计建成23座运营超10座基本满足当地燃料电池车需求 [5] - 贵州2025年新建3座加氢站结合六盘水市新能源转型规划未来将加速氢能产业落地 [5] - 其他省市2025年上半年新建加氢站数量普遍不超过2座 [5] 建站类型趋势 - 2025年新建综合能源站(氢+电/油/天然气)占比达62%显著高于往年 [6] - 传统加油(气)站扩建加氢模块成为主流因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 [6] 加注能力升级 - 2025年新建站平均加注规模1150kg/d其中2000kg/d及以上站点6座 [10] - 大规模加注站可服务超100辆燃料电池车/日并通过高负荷摊销成本 [10] - 招标信息显示未来单站加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1500kg/d以上 [10] 投资主体格局 - 2025年新建站中地方国企及央企占比超80%民营企业因投资回收期长参与度低 [12] - 中石化及地方销售公司仍是央企建站主力但进度较示范期初期放缓 [12] 设备市场竞争 - 海德利森、国富氢能、厚普股份占据52%设备市场份额 [14] - 部分传统设备商因业务调整或股权变更2025年未获批量订单 [14] 招标项目案例 - 2025年上半年典型项目包括云南曲靖油氢合建站(1000kg/d)内蒙古华电氢电合建站(3000kg/d)等 [16] - 投资主体以地方国企为主如南充交投新能源、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等 [16]
两大巨头押注绿氨
势银能链· 2025-07-28 04:08
绿氨产业的核心观点 - 绿氨作为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双重属性的零碳新星,正成为国家电投集团与远景科技集团撬动全球零碳产业革命的核心支点 [2] - 国家电投与远景科技的绿氨战略布局折射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路径自信,通过将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绿氨产业优势,为国内难减排行业提供脱碳解决方案,并在国际增量市场中构建竞争壁垒 [12] 国家电投绿氨项目 技术创新 - 首创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氨项目(18万吨/年)、最大碱液与PEM混合制氢系统(36000标方/小时碱液制氢+9600标方/小时PEM制氢)、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工程(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最大固态储氢装置(48000立方米) [6] - 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破解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 [6] 产能效益 - 年产能18万吨绿氨,配套80万千瓦风光发电,每年可替代23万吨标煤,减排65万吨CO₂,相当于5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的碳排放 [6] -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通过自建输电网络实现电力直供,系统稳定性较传统电网供电提升40% [6] 市场布局 - 与欧洲、日韩等企业签署销售协议,并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忠、荷兰孚宝等签署合作协议,首批绿氨于投产之日发往国际市场 [6] 远景科技集团绿氨项目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AI驱动电力系统,通过秒级响应调度生产解决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稳定性的难题,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使项目整体能耗降低20%以上 [10] 规模效应 - 总投资173亿元,全部投产后年产能152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912万吨碳排放(超过1520万辆燃油车年排放量) [10] - 首期32万吨产能配套143万千瓦风光发电及680兆瓦时储能,实现100%绿电直供 [10] 市场布局 - 产品锁定欧洲与东南亚需求,日本丸红商社签署长期采购协议,绿氨作为储能介质成本仅为锂电储能的0.25% [11] - 项目被誉为"可复制的零碳工业模板",其动态耦合技术与离网运行模式为全球能源密集型产业脱碳提供范本 [11]
氢航新一代氢能两轮车续航实测破118公里,比锂电提升近50%
势银能链· 2025-07-28 04:08
氢动力两轮车性能测试 - 氢航科技新一代氢动力两轮车在实测中续航达118.58km,远超锂电池两轮车50-80km的普遍续航水平,提升近50% [2] - 测试模拟日常出行场景,车辆从满电至耗尽未中途充气/换气,运行稳定正常 [2][4] 氢动力两轮车技术特点 - 搭载2L固态储氢瓶,氢气储存量110g,采用阴极开放式空冷型氢燃料电堆,功率密度高、体积小 [4] - 电堆与固态储氢罐一体式PACK设计,结构简单易维修,氢-电转化效率高,降低产品及运维成本 [4] - PACK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分离设计增强安全性 [4] 市场运营数据 - 首批1000辆氢动力共享两轮车在温江区投运超五个月,服务近50万人次,累计行驶超151万公里 [4] - 故障率仅2‰,30秒换瓶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居民信赖的零碳出行工具 [4] 行业活动与资源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 [1] - 势银(TrendBank)提供氢能产业研究、数据、咨询等服务,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公司 [9][10]
扬州广陵氢能盛会启幕,宇科能源五大硬核新品树产业新标杆
势银能链· 2025-07-25 09:03
氢能产业发展动态 - 扬州广陵氢能发展交流会暨江苏宇科能源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政府主管部门、氢能领域权威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及投资机构等100余位嘉宾参会 [2] - 氢能被地方政府视为"未来能源" 扬州市将其纳入"613"产业体系重要一环 释放强烈政策支持信号 [4] - 政企协同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 广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高层出席 为区域氢能生态注入动力 [4] 宇科能源战略布局 - 公司董事长苌国强提出基地落成后的重点工作规划 并介绍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战略布局 [6] - 生产基地一期4000多平方米厂房已投用 二期厂房在规划中 客户体验测试中心将具备从膜电极到超大型单堆的全面测试能力 [15] - 公司拥有业内顶尖燃料电池检测团队 技术积淀深厚 在氢能领域屡创"首台/套"记录 [15] 创新测试平台发布 - 一次性推出五大创新测试平台 直击氢能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核心痛点 [8] - 全自动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平台:集成全自动夹具实现一键换样 测试效率提升 高精度压紧力控制单元确保测试一致性 [10] - 自供气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平台:集成最新气源发生技术 突破测试场地和氢源限制 [10] - 高精度燃料电池膜电极测试平台:硬件升级+先进算法 提高测试精度支撑前沿研究 [10] - 多通道风冷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模块化布局支持多通道同步测试 [10] - 多通道电解制氢测试平台:实现多组数据同步验证 加速绿氢技术优化 [10] 行业专家共识 - 专家认为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构成"双轮驱动" 完善测试评价体系、安全标准和质量管控是行业基石 [13] - 中国科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等机构专家聚焦绿色制氢、燃料电池发展趋势 强化新品发布意义 [11] 区域产业影响 - 会议搭建政产学研资多方对接平台 促进协同创新 [17] - 关键装备发布提升行业技术基准与测试能力 强化扬州广陵区"氢能产业高地"集聚效应 [17]
势银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氢车上牌销量同比减少22.0%,TOP5燃电配套企业洗牌
势银能链· 2025-07-25 03:12
燃料电池H1数据 - 2025年H1燃料电池装机量为253.69MW 同比减少5.6% 环比减少53.8% [3] - 2025年H1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为1967辆 同比减少22.0% 环比减少57.3% [3] 企业装机与配套 - 东方氢能、现代、云韬氢能占据TOP3 配套企业市场集中度达64.4% 其中东方氢能占比19.6% [5] - 装机量TOP5企业集中度61.1% 东方氢能以19.7%占比居首 现代第二 云韬氢能第三 [6] - 东方氢能落地385辆商用车 牵引车占比37.7% 其中380辆来自成都项目 [5] - 现代氢能科技主推90kW冷链物流车 上半年落地340辆 广州地区为主 [11] - 云韬氢能聚焦110-130kW自卸车和专用车 [11] 车企FCEV上牌销量 - 中国重汽以564辆销量居首 布局四川/山东/山西 专注牵引车和专用车 [14] - 现代汽车销量排名第二 三一汽车排名第三 [14] 使用城市分布 - 成都以500辆上牌量居首 广州第二 北京第三 [15] - 非示范城市上牌量占比40.9% 超越单一示范城市群 [16] - 广东城市群投放占比32.0% 北京城市群占18.7% 上海/河北分别仅6.1%/2.0% [16] - 合肥氢能环卫车累计达356辆 为全国最多 [17][19] 车辆功能用途 - 牵引车占比36.7%居首 冷链物流车次之 专用车第三 [20] - 自卸车和专用车占比同比提升 反映大功率应用趋势增强 [21] 行业整体进展 - 截至H1全国氢车保有量3.02万辆 完成2025年目标的60.4% [25] - 五大示范城市群累计推广1.56万辆 距离目标仍有缺口 [25] - 下半年存在三大利好:示范城市群考核可能延期 广东城市群加速落地 新增6城或带来3000辆增量 [25]
电解槽企业为何布局电解CO₂技术?
势银能链· 2025-07-25 03:12
电解二氧化碳技术企业动态 - 碳能科技与日本高化学成立合资公司推动二氧化碳电解制合成气技术国际市场开拓 [5] - 氢鸾科技推出二氧化碳电解堆实现二氧化碳到乙烯转化率高达50%以上 [6] - 伏碳科技与百穰新能源合作攻关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与储能耦合技术 [7] - 派瑞氢能交付首套"电解CO₂转化集成装置"具备四大核心测试功能 [7] - OCOchem投产首套二氧化碳电解试点工厂年产甲酸盐60吨 [8] 电解二氧化碳技术前景及潜力 - 电解二氧化碳技术通过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 [9] - 该技术为能源与产业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 [9][10] -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从催化剂研发发展到系统工程与催化剂设计综合考量 [10] - 航空业和化工行业对绿色燃料和化学品需求增长推动技术商业化 [11] - 全球政策支持为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市场驱动力 [11] 电解二氧化碳技术分类 - 按电解池结构分为H型电解池、流动池和膜电极组件电解池 [16][17] - 按操作温度分为低温电解(<100℃)、中温电解(100-600℃)和高温电解(>600℃) [18][19] - 按电解质类型分为水溶液电解质、非水溶液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 [20][21][22]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面临催化剂稳定性、高电流密度传质限制和可再生能源波动适配性挑战 [23] - 未来突破方向包括高熵合金催化剂和人工智能调控等系统集成优化 [23]
国内首条跨省绿氢管道项目首批纯氢输送管下线
势银能链· 2025-07-25 03:12
氢能管道技术突破 - 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达茂旗至包头段首批50根埋弧焊直缝纯氢输送钢管下线 [2] - 宝世顺公司完成多家钢厂X52MH/X60MH输氢钢板的D610×12.7/14.3mm纯氢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试制 [2] - 纯氢输送管采用先进直缝埋弧焊技术,具有超高纯净度和超细晶粒度,有效降低氢脆风险,确保高压纯氢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4] 技术研发进展 - 宝世顺公司针对氢能输送领域特定需求,经过长期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成功推出创新纯氢输送管产品 [4] - 批量试制成功标志着公司在纯氢长输管道核心制造工艺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5] - 该技术为实现大规模、低成本、远距离纯氢输送提供关键技术装备支撑 [5] 行业活动与参与企业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行 [1] - 参与企业包括鲲华科技、中鼎恒盛、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新氢动力、现代汽车、中联重科、骥之翼等 [6][7]
中华煤气5000吨绿色甲醇发往新加坡加注
势银能链· 2025-07-24 03:33
绿色甲醇产业发展 - 5000吨绿色甲醇在天津大沽口港区成功装船发往新加坡,标志着绿色甲醇成为航运业脱碳转型的关键清洁能源 [4]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孚宝集团战略合作,中华煤气拥有将废旧轮胎、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绿色甲醇的自主技术,是国内首家拥有ISCC EU和ISCC PLUS认证的企业 [4] - 中华煤气在内蒙古设有生产工厂,规划总产能100万吨,孚宝集团在天津港建有30万立方米仓储设施及专业码头设施 [4] - 两家企业构建"生产企业+物流枢纽+港口运营"的全链条绿色甲醇产业联盟模式 [4] 绿色甲醇产业链协同 - 5000吨绿色甲醇从内蒙古生产到天津港储存、装船,再到新加坡加注,全流程高效衔接,彰显产业联盟在绿色能源流通中的核心作用 [5] - 天津港成为绿色甲醇产业联盟的北部集散中心,大沽口港区拥有专业化液体化工码头、铁路专用线及突出的甲醇储运能力 [5] - 天津港将借助绿色甲醇储运业务、加注业务的开展,提升在国际航运绿色燃料供应链中的地位,吸引更多新能源船舶进行货物转运与燃料补给 [5] 政策支持与监管 - 市港航管理局通过批复企业危险货物作业资质、优化危险货物申报流程、强化仓储安全监管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与保障 [5]
410kW巨擎诞生!骥翀氢能MH290电堆赋能重卡新生
势银能链· 2025-07-24 03:33
氢能重卡行业现状 - 氢能重卡在全国极端复杂工况中完成可靠性验证 终端氢车上牌销量占据半壁江山 但存在电堆动力衰减 寿命不足2万小时 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 [3] - 电堆成本占整车成本40%-60% 补贴政策逐步退坡背景下 成本压力成为产业发展主要瓶颈 [3] 骥翀氢能MH290电堆技术突破 性能突破 - 峰值功率410.9kW(0.637V@2.9A/cm²) 额定功率391kW(0.65V@2.7A/cm²) 为49吨级重卡提供极端工况动力保障 [11] - 功率密度达7.1kW/L 行业一流水平 阴极低流阻设计减轻空压机负荷 支持超低计量比不增湿运行 [11] - 311kW高效运行点(0.7V@2.0A/cm²)显著降低氢耗 优化终端TCO成本 [11] 可靠性跃升 - 设计寿命突破30,000小时(标准版与Plus版) 远超行业不足2万小时水平 [12] - 单池一致性翻倍提升 311kW功率下单电池极差仅10mV 410.9kW峰值下单电池极差18mV [12] - 密封技术使密封面应力降低15% 泄漏率远优于国标 358kW连续运行1小时功率波动仅±0.11% [13] - 满足SAE J2380抗振 IP67防水防尘 >100Ω/V绝缘防护 适应矿山 沿海等恶劣环境 [14] 成本革命 - 2025年目标:电堆价格≤800元/kW+氢价≤32元/kg时 盈利能力>柴油车 实现局部商业化 [15] - 2027年目标:电堆价格≤242元/kW+氢价≤18元/kg时 盈利能力>柴油车 实现完全商业化 [15] - 通过研发降本(减少单池数量) 材料降本 制造降本三大方向降低电堆成本 [15] 骥翀氢能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4年金属板电堆出货量全国第三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国内第一 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占率约15% [8] - 2025年在手订单达去年2倍 电堆成本过去5年保持国内最低水平 [8] - 与氢途科技 中自科技 芒果基金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并与海南骥翀合作打造"绿电制绿氢-储运-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17] - 江苏骥翀作为生产制造与区域运营中心 协同长三角应用场景资源加速产品验证与优化 [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MH290电堆适用于重卡 矿卡 船舶 发电 飞机等高强度场景 解决可靠性 耐久性 经济性需求 [16] - 技术突破将推动氢能重卡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 加速商业化进程 [15] - 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 迭代产品性能 加速产能建设 推动中国氢能商用车产业链成熟 [19]
酒钢破局液氢储存特种钢材需求
势银能链· 2025-07-24 03:33
氢能产业发展 - 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推动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氢能产业链中液氢储存对特种钢材需求迫切 [3] -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重要载体 储运环节对材料要求严苛 液氢需在-253℃极低温下储存 液氦温度低至-269℃ 普通钢材在极端环境下易脆性断裂 [4] 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技术突破 - 2022年公司捕捉到氢能产业对极低温材料需求 组建团队启动液氢储罐材料预研 填补西北地区技术空白 [4] - 研发团队攻克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优化设计 高可焊性综合设计 高纯净度冶炼控制等多项技术难点 历时一年成功开发S31603(JLH)奥氏体不锈钢钢板 [4] - S31603(JLH)钢板在-269℃极低温状态下具有理想塑性 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氢脆敏感性极低 满足液氢/液氦储存设备要求 [5] - 产品通过中国特检院全流程评审 适用厚度5-60mm 温度范围-269-100℃ 获准用于极低温液氢/液氦储存设备制造 [7] 行业影响 - 该技术成果填补西北地区极低温压力容器用特种钢材选材空白 缓解国内该领域材料匮乏问题 [9] - 推动氢能产业国产化进程 助力清洁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落地 [9] 势银公司业务 - 提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产业研究 数据产品及咨询顾问服务 [1] - 计划举办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 聚焦绿氢产业发展 [1]